第二日,天还蒙蒙亮,霍轴同张阿娘已经敲响了米家的大门。
良氏同米粮今儿个都起得很早,她们一听见外头的门响声便晓得是霍轴夫妇来了。
良氏忙丢下手头的伙计,双手在罩衣上一抹,说道:“肯定是你张阿娘她们来了,我去开门,你再把这一锅馒头蒸上。”
说完,也不等米粮回话,便匆匆往外头赶去开门。
米粮赶紧将蒸好的馒头拿出来,叠放在簸箕里,又舀了几碗稀饭放在桌子上,配上几碟自家腌制的辣咸菜,爽口又顶饱。
今儿个要干的都是累人的活计,只有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
米粮刚把新一笼的馒头放在火上,良氏就领着霍轴夫妇进来了。
米粮赶紧上前去见礼。
“霍阿伯好、张阿娘好。快进来坐,我同阿娘一早就盼着你们哩。”
“好,好,好。都不是外人,这些虚礼就不用客套了。”张氏扶起米粮笑道。
她是个爽朗的人,说话十分清脆。
“她是晚辈,这些都是她应该的。”良氏忙道。
张阿娘嗔一眼良氏,怪道:“就你虚礼多。”
米粮捂嘴掩笑。
稍稍叙旧后,良氏便招呼霍轴夫妇上桌吃饭。
霍轴夫妇晓得良氏的脾气,也没客气,几个人围着桌子坐着。
普通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饭桌上谈事情是常见的场面。
张阿娘坐下后稍一环顾,问道:“怎么没看见帆哥儿哩?”
“小孩子觉多,还在睡觉哩。”
良氏往馒头里夹了些肉末,给张阿娘同霍轴一人递上一个。
张阿娘恍然,笑道:“瞧我,都昏头了,这个时辰帆哥儿定是在睡觉哩。”
说完,“哈哈”一笑,好似她自个儿也为自个儿犯的错好笑。
笑罢,良氏进入正题,道:“这次真的是要麻烦霍兄弟了,主要是孩子他阿爹不在,要不然也不能耽搁了你们的事情。”
霍轴是走货郎,每日里走街串巷,少去了一日,兜里边儿的铜板子便要少上几个,这个时节少赚上几个也就意味着家里要少一分进项,几张嘴吃饭,可都全靠他顶着。
是以,霍轴一年到头,无论刮风下雨走货从不间断的。
他也不是没想过开间货铺。一来没有铺面,二来也没那份家底蕴。
霍轴同米丰一样,也不是家里的老大,一切都得靠自个儿赚。
霍家家底子薄,不同米家一样,还有个祖上传下来的铺子,他们家哥儿几个都是地里刨食的,只有他不是种地的料。
他从小便机灵,不愿意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了能力后便上串下跳托关系走了商道,做着走货郎。
虽赚得不多,但比那地里刨食的还是强上不少,端看他现在还有几分体面便可知晓。
“嫂子客套了。”霍轴一口稀饭混着馒头咽下喉咙,一抹嘴道:“米阿哥平日里对我们多有帮衬,他现下里不在家,我们自是要过来帮一把手的。再说,这雨一直下,我每日里就是出门了,也赚不了个甚。”
张阿娘更是个爽利性子,在良氏面前她从来不来虚的,大手一挥,笑道:“你这人也是,同我们还客气什么。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儿,你们只管支会一声儿就是了。”
几句话下来,良氏也不再跟他们客气,将自个儿与米粮早就商量好的办法细细说与他们听,又着重讲了这里头的关节之处。
“我们也是没有法子,家里女人小孩撑不起门面,提防了这儿又顾不了那儿,这办法也算是折中了,在消息还没完全传开前,我们能帮上一些是一些。”
霍轴毕竟是在外头跑的人,听完这个主意后,也觉可行。
“嫂子是个厚道人,这个时候了还能想到街坊邻居,也是不错了。我看你们这主意行得通,既不会伤了邻里的和气,又不会遭了那些想要发横财的记恨,一举两得!只一点,我们得把握好了时间,长短了都不行。”
有了霍轴的话,良氏心里便更加有底了。毕竟霍轴是长期在外头走动的,见识意见自是比她们妇人更多。他都赞同这个主意,看来是个不错的。
又一想,这主意是自家姑娘出的,心里满满都是骄傲。
可见她们家大姐儿是个灵慧的!
霍轴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吃过早饭,便同良氏、张氏去了铺子里头,米粮落后几步同王婆子交代事情。
王婆子虽是米家的仆妇,却不是住在米家的,她有自个儿的屋子,在猫儿街,每日里掐着点儿来米家帮忙即可。
这几日米家忙,她便来得比平日里早些,那时候帆哥儿将将睡醒,正是时候拉扯孩子兼做家务。
良氏和张氏并排走在后面。
良氏拉着张氏小声问道:“怎么不把你家茂哥儿带过来?我们家帆哥儿前些日子还问起他来了哩。”
张氏笑道:“那小子皮实,我们过来是做正事儿的,有他在给你添乱!两个孩子加一块儿闹腾,到时候还得我们去收拾乱摊子。”
茂哥儿是霍轴和张氏的独子,比帆哥儿大上三岁,正是逗猫逗狗,弄得狗也嫌,猫也厌的年纪。
良氏横她一眼,道:“哪里就能翻上天去了?让他跟帆哥儿在一起,有王婆子看着不正好!”
良氏是知晓霍轴家的状况的,他们俩今儿个过来了,一定是把茂哥儿寄放到他阿婆家去了。
张阿娘她阿娘有些攀比心理,当年便不用意她与霍轴的亲事,还是她自个儿拗了脾气非得嫁给霍轴不可,母女俩没少为了这事儿吵架。
张阿娘她阿娘不待见霍轴,自然也是不待见茂哥儿的,她现在将茂哥儿寄放到她阿娘那里少不了要受上好些闲气。
本就是为了自家的事情麻烦她们夫妇二人,若再让她们受闲气了,真是自家的不应该了。
“好,好,好。明儿个就把他带过来。”张氏笑道。
说到底,她也不放心把茂哥儿放到她阿娘处,有了良氏的话,她也正好顺着这个梯子往下走。
良氏这才满意道:“中!我今儿个晚上同帆哥儿说,他呀,一准儿会高兴坏了。”
能不高兴么,家里压抑了这么些天,终于有个小伙伴来陪自己了,还不得高兴地跳起来。
到了铺子里头,霍轴帮着卸了木板门。
刚一开门,就见铺子外头等了好几个人,小钟哥也在其中。
他每日里都是等着米家卸下第一块木板门时进来帮工的。
小钟哥也不说话,寻了往日的例儿,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其他人自然是等着买米的,这会儿见米铺开了,一涌而上。
“米家的,总算是开门了,都等着你们开门买米呢。”打头的汉子高声道。
霍轴笑道:“开了,开了,大家不急,都有,都有。”
良氏把写着“每人每日限量二十五斤大米”和“五日后米铺关门”的牌子放到大门处挂起来。
等着买米的几人,心里都是打了一个突。
他们本来对青云场发大水的事儿半信半疑,因着来说的都是亲近之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念头早早的来排队买米。
这会儿见了米家挂出的牌子,那原本只有五分的相信,现在也变成了七分,剩下三分心疼银子。
“我要十斤。”
“我要五斤。”
“我要二十斤。”
……
霍轴招呼客人,良氏、张氏一人收钱,一人装米,小钟哥进进出出到库房里搬运大米,米粮坐在柜台里记账。
一时间,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很快一个上午便过去了,米铺准备的今日的货量还剩下一些,下午再卖上两三个时辰也就完了。
米粮整理好了账面,起身给良氏几人各自倒了一杯水,“快喝杯茶水解解乏,大家都累着了。”
霍轴抽了根板凳坐下喝完水,说道:“今儿上午来的人还算少,想来大家对青云场的事儿还是将信将疑,再过一两日怕是人多起来,我们这么几个人不好弄。”
毕竟人一多便容易出事!
良氏点头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辛苦一点儿倒是没什么,就怕越到后头,大家得了消息,一窝蜂跑来买米,我们每日里又只卖这点儿米,卖完就关门,那些排队等久了的人没买到米,怕是要心里不舒坦闹事的。”
这也正是霍轴担心的事儿,但他又不好说出来怕吓着大家。
“正是这么个理儿哩。”
米粮之前也是担心这个问题,她想了许久,倒是想出一个主意来,现下里便说道:“我们不妨提前看好了时间,计算好人数。”
良氏几人都看向她,示意她解释、
“打个比方来说,现在距离关门还有半个时辰,今日的进程来看,一个人最多也就是半柱香的时间,我们不妨就将每个人按照半柱香的时间来算,那么半个时辰便还可以再招呼十二个人。我们就可以提前打招呼,那么就可以免去一些人排了队,又买不到米的问题了。”
说着,说着,米粮又想到另一层,便否定了前面的。
“不,不。我们可以这样,这样更简单便宜。”
良氏同米粮今儿个都起得很早,她们一听见外头的门响声便晓得是霍轴夫妇来了。
良氏忙丢下手头的伙计,双手在罩衣上一抹,说道:“肯定是你张阿娘她们来了,我去开门,你再把这一锅馒头蒸上。”
说完,也不等米粮回话,便匆匆往外头赶去开门。
米粮赶紧将蒸好的馒头拿出来,叠放在簸箕里,又舀了几碗稀饭放在桌子上,配上几碟自家腌制的辣咸菜,爽口又顶饱。
今儿个要干的都是累人的活计,只有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
米粮刚把新一笼的馒头放在火上,良氏就领着霍轴夫妇进来了。
米粮赶紧上前去见礼。
“霍阿伯好、张阿娘好。快进来坐,我同阿娘一早就盼着你们哩。”
“好,好,好。都不是外人,这些虚礼就不用客套了。”张氏扶起米粮笑道。
她是个爽朗的人,说话十分清脆。
“她是晚辈,这些都是她应该的。”良氏忙道。
张阿娘嗔一眼良氏,怪道:“就你虚礼多。”
米粮捂嘴掩笑。
稍稍叙旧后,良氏便招呼霍轴夫妇上桌吃饭。
霍轴夫妇晓得良氏的脾气,也没客气,几个人围着桌子坐着。
普通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饭桌上谈事情是常见的场面。
张阿娘坐下后稍一环顾,问道:“怎么没看见帆哥儿哩?”
“小孩子觉多,还在睡觉哩。”
良氏往馒头里夹了些肉末,给张阿娘同霍轴一人递上一个。
张阿娘恍然,笑道:“瞧我,都昏头了,这个时辰帆哥儿定是在睡觉哩。”
说完,“哈哈”一笑,好似她自个儿也为自个儿犯的错好笑。
笑罢,良氏进入正题,道:“这次真的是要麻烦霍兄弟了,主要是孩子他阿爹不在,要不然也不能耽搁了你们的事情。”
霍轴是走货郎,每日里走街串巷,少去了一日,兜里边儿的铜板子便要少上几个,这个时节少赚上几个也就意味着家里要少一分进项,几张嘴吃饭,可都全靠他顶着。
是以,霍轴一年到头,无论刮风下雨走货从不间断的。
他也不是没想过开间货铺。一来没有铺面,二来也没那份家底蕴。
霍轴同米丰一样,也不是家里的老大,一切都得靠自个儿赚。
霍家家底子薄,不同米家一样,还有个祖上传下来的铺子,他们家哥儿几个都是地里刨食的,只有他不是种地的料。
他从小便机灵,不愿意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了能力后便上串下跳托关系走了商道,做着走货郎。
虽赚得不多,但比那地里刨食的还是强上不少,端看他现在还有几分体面便可知晓。
“嫂子客套了。”霍轴一口稀饭混着馒头咽下喉咙,一抹嘴道:“米阿哥平日里对我们多有帮衬,他现下里不在家,我们自是要过来帮一把手的。再说,这雨一直下,我每日里就是出门了,也赚不了个甚。”
张阿娘更是个爽利性子,在良氏面前她从来不来虚的,大手一挥,笑道:“你这人也是,同我们还客气什么。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儿,你们只管支会一声儿就是了。”
几句话下来,良氏也不再跟他们客气,将自个儿与米粮早就商量好的办法细细说与他们听,又着重讲了这里头的关节之处。
“我们也是没有法子,家里女人小孩撑不起门面,提防了这儿又顾不了那儿,这办法也算是折中了,在消息还没完全传开前,我们能帮上一些是一些。”
霍轴毕竟是在外头跑的人,听完这个主意后,也觉可行。
“嫂子是个厚道人,这个时候了还能想到街坊邻居,也是不错了。我看你们这主意行得通,既不会伤了邻里的和气,又不会遭了那些想要发横财的记恨,一举两得!只一点,我们得把握好了时间,长短了都不行。”
有了霍轴的话,良氏心里便更加有底了。毕竟霍轴是长期在外头走动的,见识意见自是比她们妇人更多。他都赞同这个主意,看来是个不错的。
又一想,这主意是自家姑娘出的,心里满满都是骄傲。
可见她们家大姐儿是个灵慧的!
霍轴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吃过早饭,便同良氏、张氏去了铺子里头,米粮落后几步同王婆子交代事情。
王婆子虽是米家的仆妇,却不是住在米家的,她有自个儿的屋子,在猫儿街,每日里掐着点儿来米家帮忙即可。
这几日米家忙,她便来得比平日里早些,那时候帆哥儿将将睡醒,正是时候拉扯孩子兼做家务。
良氏和张氏并排走在后面。
良氏拉着张氏小声问道:“怎么不把你家茂哥儿带过来?我们家帆哥儿前些日子还问起他来了哩。”
张氏笑道:“那小子皮实,我们过来是做正事儿的,有他在给你添乱!两个孩子加一块儿闹腾,到时候还得我们去收拾乱摊子。”
茂哥儿是霍轴和张氏的独子,比帆哥儿大上三岁,正是逗猫逗狗,弄得狗也嫌,猫也厌的年纪。
良氏横她一眼,道:“哪里就能翻上天去了?让他跟帆哥儿在一起,有王婆子看着不正好!”
良氏是知晓霍轴家的状况的,他们俩今儿个过来了,一定是把茂哥儿寄放到他阿婆家去了。
张阿娘她阿娘有些攀比心理,当年便不用意她与霍轴的亲事,还是她自个儿拗了脾气非得嫁给霍轴不可,母女俩没少为了这事儿吵架。
张阿娘她阿娘不待见霍轴,自然也是不待见茂哥儿的,她现在将茂哥儿寄放到她阿娘那里少不了要受上好些闲气。
本就是为了自家的事情麻烦她们夫妇二人,若再让她们受闲气了,真是自家的不应该了。
“好,好,好。明儿个就把他带过来。”张氏笑道。
说到底,她也不放心把茂哥儿放到她阿娘处,有了良氏的话,她也正好顺着这个梯子往下走。
良氏这才满意道:“中!我今儿个晚上同帆哥儿说,他呀,一准儿会高兴坏了。”
能不高兴么,家里压抑了这么些天,终于有个小伙伴来陪自己了,还不得高兴地跳起来。
到了铺子里头,霍轴帮着卸了木板门。
刚一开门,就见铺子外头等了好几个人,小钟哥也在其中。
他每日里都是等着米家卸下第一块木板门时进来帮工的。
小钟哥也不说话,寻了往日的例儿,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其他人自然是等着买米的,这会儿见米铺开了,一涌而上。
“米家的,总算是开门了,都等着你们开门买米呢。”打头的汉子高声道。
霍轴笑道:“开了,开了,大家不急,都有,都有。”
良氏把写着“每人每日限量二十五斤大米”和“五日后米铺关门”的牌子放到大门处挂起来。
等着买米的几人,心里都是打了一个突。
他们本来对青云场发大水的事儿半信半疑,因着来说的都是亲近之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念头早早的来排队买米。
这会儿见了米家挂出的牌子,那原本只有五分的相信,现在也变成了七分,剩下三分心疼银子。
“我要十斤。”
“我要五斤。”
“我要二十斤。”
……
霍轴招呼客人,良氏、张氏一人收钱,一人装米,小钟哥进进出出到库房里搬运大米,米粮坐在柜台里记账。
一时间,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很快一个上午便过去了,米铺准备的今日的货量还剩下一些,下午再卖上两三个时辰也就完了。
米粮整理好了账面,起身给良氏几人各自倒了一杯水,“快喝杯茶水解解乏,大家都累着了。”
霍轴抽了根板凳坐下喝完水,说道:“今儿上午来的人还算少,想来大家对青云场的事儿还是将信将疑,再过一两日怕是人多起来,我们这么几个人不好弄。”
毕竟人一多便容易出事!
良氏点头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辛苦一点儿倒是没什么,就怕越到后头,大家得了消息,一窝蜂跑来买米,我们每日里又只卖这点儿米,卖完就关门,那些排队等久了的人没买到米,怕是要心里不舒坦闹事的。”
这也正是霍轴担心的事儿,但他又不好说出来怕吓着大家。
“正是这么个理儿哩。”
米粮之前也是担心这个问题,她想了许久,倒是想出一个主意来,现下里便说道:“我们不妨提前看好了时间,计算好人数。”
良氏几人都看向她,示意她解释、
“打个比方来说,现在距离关门还有半个时辰,今日的进程来看,一个人最多也就是半柱香的时间,我们不妨就将每个人按照半柱香的时间来算,那么半个时辰便还可以再招呼十二个人。我们就可以提前打招呼,那么就可以免去一些人排了队,又买不到米的问题了。”
说着,说着,米粮又想到另一层,便否定了前面的。
“不,不。我们可以这样,这样更简单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