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几天又陆续进来了几批难民和兵卒,共同加入建设事业中,此地物产丰富,哪怕一开始没有农田,光是采摘桃子和捕鱼打鸟,也足以填饱肚子了,而且味道十分鲜美,远甚于外面真实世界的食物。
    就这样,慢慢的他们开拓出了农田,建造起了房屋,驯服野兽,制作机器,生活也渐渐的踏上了正规,就这样在此地定居下来,开枝散叶,传宗接代直到如今,完全不知之后外面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片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中,之后也没有任何人进来,除了某一日,一位白发苍苍,却显露出一身仙风道骨的老人忽然进来,告诉他们自己就是西伯侯姬昌,以及此图现身之后的情况。
    原来等到西岐援军赶到后,却发现城内空无一人,商朝早已撤军,西岐的将士们找遍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除了惨死的尸体外,没有发现任何活人,大家正谴责商朝军队的灭绝人性,却发现女娲庙中有许多脚印,还有一地的殷商兵器,似乎这里来过许多人,但凭空消失了。
    他们发现庙中有一副栩栩如生的图画,更神异的是,那画中一切景物都能变幻移动,就如真正的景象一般。姬昌听说了此消息后,便连夜赶来,手捧此画看了良久,只留下“诫器”两字,便命人将此画好生收起,自己要带回宫中。
    后来姬昌自感大限将至,就来到了一处荒郊野岭,遣最亲信的手下们帮助他修造了一个石屋,并把一些重要的物件一同运来,包括那叠《文王格致谱》,虽然他知道路上有人曾经偷看过,但反正天机未泄,倒也不打紧。
    然后他遣散了所有人,目送他们出山后,自己将此画挂于搬来的金毛吼像后,便带着一堆事物进入画中,想在此地度过余生。众人听说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居然就是西伯侯姬昌,自然十分欢迎。
    但姬昌的行动神秘得很,那之后几乎也没和大家多说过什么话,便将一堆竹简留在村中,自己带着几样小东西进了桃林外的深山之中。
    众人一开始不敢拦他,但时间久了,发现一直没有他的音讯,怕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会遭遇什么不测,便组织了好几次青壮年一起入山寻找姬昌的踪迹,但每次都无功而返,一点线索都没有。
    后来众人就传开了,说是西伯侯姬昌钻研八卦周易得道,终于在山中飞升成仙,我们这些凡人却是难以望其项背,也不可能找得到了。
    顶天桩听乡民们讲完这段往事,心中更加确定自己原来真的找对了地方,这里就是所谓的“文王墓”了,只是他的遗蜕到底在何处,或者是否真的成仙了?这些事情就只有真正的神仙才知道了。
    而自己最关心的那叠《文王格致谱》,就世世代代一直收藏在当地人建的西伯侯祠中,没有任何损伤缺漏,实在是太幸运了。
    顶天桩表明自己的来意,说这几百年来,九州大地礼崩乐坏,兵荒马乱,战火绵延,连年不断,程度甚至比商纣时期更严重,姬家的基业也早就颠覆。
    虽然现在出了一个霸主,但是他还未打下全部江山,性格就比当年的纣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必功成之后,会是一代前无古人的暴君,自己为了祖国黎民考虑,才苦苦追寻这些书简,还请各位带他去观看。
    人们听了这近千年来世间的变化,都是唏嘘不已,表示同情,就不疑有他的带去西伯侯祠堂了。也幸好顶天桩确实是心志正直之人,没有怀抱什么害人之心,否则这堆书一旦落入心术不正人之手,想必又是一场浩劫。
    当年周文王在图画之前设置一座金毛吼,也正是此用意,即使有缘人在巧合之下破除四季幻阵,寻到石屋,但也只有通过金毛的吼考验和认可,才能进入画中的桃源之乡。
    顶天桩看着眼前如小山高的书简,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忙翻开一卷开始读起来,发现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保存的极好,仿佛根本没有经历过这千百年的岁月。
    索性每一卷的侧面竹签上,都有分门别类标记好此卷讲的是哪方面内容,因此顶天桩查找起来就方便多了,否则一本本一行行找,即使一目十行,恐怕也要呆个一年半载。
    他在祠中书堆旁呆了足足三天三夜,这边的月光很好,甚至不点灯也能顺利读书,一切饮食都是村民们见他废寝忘食,怕他饿昏,而悄悄端进来放到门口的。顶天桩也是不拘小节之人,要事当前也不客气了,拿起来就吃了,实在累的不行就稍微睡一会,然后继续起来苦读。
    这几日里他将《国策》卷、《星象》卷、《朝堂》卷、《命理》卷等粗粗过了一遍,结合祖上流传下来的,从小就能熟读的周公旦易学内容,顿时感觉受益匪浅,灵台清明,许多纠缠在脑中的疑问茅塞顿开,天地间仿佛一下子变得更加广阔而清晰了。
    但是他读的越多,推算的越多,就越来越发现秦王嬴政夺得天下之事,断不能阻挡违逆,此事暗合天意,即使你再怎样神通广大,智慧无边,也不能与冥冥间的大势所趋相抗衡。
    可是安陵国要如何拯救?难道就只能作为嬴政霸世基业上的一颗小芝麻一般的装饰了么?
    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顶天桩穷尽心力也无法推算出来,他知道自己暂时操之过急了,易学虽可推演天机,但是必须道心稳固,身与天合,处于天人感应的状态下,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自己想求速成却是与这一条原则背道而驰。
    他决定日后再慢慢研读消化这些内容,经过绞尽脑汁的努力推算,暂时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于是问乡民们要来一个竹筒,一张羊皮和笔墨,写下一封信,放入竹筒中,就离开村外,朝来时的山洞走去。
    还是那条熟悉的小径,这一次顶天桩却是轻车熟路,很快顺势离开了图画,本来以为估计大家看他久久不出来,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没想到那些人还是保持着一脸惊恐和茫然的表情看着重返的自己,像是这一切才只过了一瞬间一样。
    众人见他重新出现,喜极而泣,纷纷上去与之相拥,也不问他经历了什么。因为在他们眼中,顶天桩只离开了一盏茶的时间都不到,自然不会猜到他其实已经在画中呆了三个昼夜。
    顶天桩也是聪明的人,自然猜到了画中的时间和外部流逝不一样,觉得是天助我也,能拥有更多的时间研读全部的《文王格致谱》,于是拿出那个竹简,说把它带给安陵君,让他在秦兵打进安陵之日交给嬴政,可以再保安陵大约十年无忧。
    另外不允许任何人,在时机到达之前,拆开观看其中内容,否则天机泄露,你我以及所有相关的人都要遭天谴。
    然后他送走了这些人,山中的四气轮转幻阵秉季节变化先天之气而发动,这几日夏秋交替,因此处于最虚弱的时候,要是耽误久了,西方庚金气变浓,秋季幻阵彻底开启,那就很难出去了。
    而他自己则当仁不让的留在石屋里,说有要事要参透,他们不必担心,自己会在合适的时机再次出世,到时候再次把酒言欢。
    顶天桩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将画中自藏乾坤的事告诉他们,毕竟人多嘴杂,万一流传出去,世人都知道此处有处避世的桃花源,说不定会引来灾祸,还是等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再道出实情。
    之后他自然就进了画中,原来那里已经过了好几年,大家看到他再次回来,都十分高兴,设宴款待,可见此地民风着实淳朴善良,确实是隐居避难的最好选择。
    但现在顶天桩还身负一个更艰巨的使命,无法发自真心的开怀畅饮,痛快谈笑,于是礼节性的喝了几杯后,就又回到那座祠堂里,开始了青灯古书的研读生活,当然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所以也不用废寝忘食了,他就过着每天起床——读书——找些食物——继续读书——睡觉的生活,如同一台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机器,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岁月,直到他觉得自己居然生出了不少华发,才意识到大约过去了足足几十年。
    不过因为此地空气、水源、食物全都是灵气充沛,十分滋养身体,因此身体上的衰老也被大大减缓,大约只过了十来岁的样子,但脑力消耗如此之大,因此本来盛年强壮的顶天桩,也丛生出不少白发。
    这几十年里,他将《文王格致谱》中所有的内容都粗读、通读尔后又精读了一遍,只觉得自己仿佛经历过世间一切之事,触碰过世上一切之物,天地万物,日月星辰,莫出其中;悲欢离合,因缘际会,莫出其里。

章节目录

鉴宝诡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朴并收藏鉴宝诡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