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报仇开始!
李牧尘正步走来,他直挺着腰板,不卑不亢,正视着前方,面色淡然。
“是他!”
“是他?”
“他没有死?”
“他还活着!”
……
“死”去三年的人,再一次出现于朝堂上,现场惊起沸腾的哗然声,如同菜市口嘈杂的叫卖声,烦躁极了。
晋王李治双目圆睁,惊的说不出话来,他不是已经死了吗?为什么还活着?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可以给他解释一下。
他没有想到,薛仁贵不惜浪费大量唾沫夸赞的少年英才竟然是李牧尘。
唐王李世民从帝皇宝座上猛地站了起来,他眯着眼想要看的清楚些。他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李牧尘,毕竟被宣告死亡的儿子,身为人父,已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可是,当李牧尘迈着铿锵的步伐,一步步走来,三年前的记忆如同翻腾的浪涛,将忘却的记忆浮上表面。
“末将李牧!拜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牧尘跪地磕头,行君王礼仪。
李牧!
李牧尘已经死了,而李牧尘对外的称呼也叫“李牧”,正如他将“尘”字去掉,一切尘埃落定,拂尘已去,正如李牧尘已“死”。
“李牧”二字,最适合不过。
然则,众人谁不知道他是谁?李牧尘,这三个字挥之不去的记忆。
李世民也终于明白薛仁贵的言外之意,为何要劝说自己不能激动,如今圣言说出,唐王只得压抑着情绪,表现的淡然。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唐王说道。
李牧尘不敢怠慢,将那张脸抬起来,除却岁月的痕迹,增添了几分成熟感,依旧还是三年前的模样。
“李牧?!你把朕当成白痴吗?你可是朕的儿子,大唐皇子,没有朕的允许,竟敢私自修改性命,可知此乃欺君之罪!”唐王说道。
李牧尘淡然轻笑,说话的时候多了些敬重,三年不见,与唐王的情分生疏了,说道:“末将不敢,陛下有所不知,过去的李牧尘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叫李牧,乃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不是什么大唐皇子,更不敢攀龙附凤。”
李牧尘的这番话已在清楚不过,此次回到长安,他故意的撇清关系,什么帝王家的皇子,谁人又能知道皇子的痛苦和无奈呢?
能够活着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三年前的惨案,唐王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位嫔妃,当李牧尘的死讯传至长安,身为人父的李世民如何不痛心疾首?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良药,就在李世民以为忘记了伤痛的时候,李牧尘回来了。
父子二人以这样的方式见面,再相见已经物是人非,不变的是对方的面容。
二人明显的生分,不再以父子相称,而是君臣。
晋王李治脸色阴沉到了极点,据可靠消息,唐王近来有着册封太子的意思,如今李世民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在册立太子的话。
一旦自己驾崩归天,到时候,众皇子们终将斗的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从踏着鲜血登上帝位的李世民,不愿意再次发生玄武门之变,同样的历史不愿被儿孙背负痛苦。
而众多皇子之中,以李治的拥护者居多,上至长孙无忌等肱骨大臣,下至不入流的品阶小官,对于他的评价可以是好评如潮。
可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李牧尘回来了,以重生者的身份回归。
于西北战场上,李牧尘立下的赫赫战功无人可敌,就算他犯下死罪,只怕也难再杀他。
李治注意到李世民的面容变化,唐王的怒火早已经消散,对于小儿子,有了赦免的恻隐之心。
“陛下,牧王三年前犯下的滔天大罪,而今没有圣命,私自返回长安,此乃不可饶恕的大罪,还请陛下依法定罪。”
说话者,乃是长孙无忌,晋王的头号拥护者,他身为国舅,亦是李治的亲舅舅,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恳请李世民定罪的人。
“臣以为不然,牧王固然有罪,然而,他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房玄龄说道。
身为当朝宰辅的他,说话的分量也不轻。况且,李牧尘是死去的魏百策看中的人,自然多一些照顾。
“是啊!牧王有罪当罚,有功也要赏,如今牧王立下汗马功劳非但不加以封赏,反而要以重罪论处,如此一来,不知要寒了多少将士们的心。”杜如晦说道。
军中从不绝大戴罪立功之人,有的人在当地杀了人,犯了过错,最后在军中立下不世奇功,此类之人屡见不鲜。
“军中兵勇从不乏戴罪立功者,倘若就此否定他们的功劳,而一味的追求他的过错,试问天下之人谁还敢为帝国卖命?”
只记得罪过,不记得功名,如此绝不是一个国家的行政之道,要恩威并济,赏罚分明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
从客观的角度评断,房玄龄的话在理,他没有否认李牧尘的犯下的过错,也没有否认李牧尘立下的功劳。
不管他心中偏向谁,就算他倾心于李牧尘,从某种程度上讲,辩论的看待问题,不失为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年时间,李世民的恨和怒,早已随着时间冲淡,如今再想要斩杀牧王,已然没有了那么强烈的欲望。
唐王沉思了片刻,觉得房玄龄的话在理,便是下令说:“玄龄之言实乃最为客官的评价,不错,牧王固然有错,亦是立下不世之功,就此锒铛入狱,再次流放,只恐凉了军中将士们的心。”
从马背上夺得天下,李世民对于军队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愫,将士们浴血拼杀的画面,记忆犹然清晰。
况且,帝国灭了西凉,极大的壮大了大唐声威,如此功劳,绝对可抵得上他的一条命。
“也罢,牧王有错亦有功,今此权当是功过相抵,不再追究三年前的过失。”唐王说道,“至于爵位吗?自今日起,贬为郡王,不得再入朝听政。”
晋王听到宣判的结果后,很显然对这个结果非常非常不满意,这绝对是他无法接受的。他花费了那么多年,除掉了太子、魏王以及袁天罡,本以为横空杀出的牧王已经惨败无疑,没想到三年后,再次回归,企图阻扰自己通往帝皇霸业的道路。
什么叫做功过相抵?李牧尘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也没有再追究三年的惨案。可是,唐王恢复了他的爵位,尽管郡王比不上亲王,这绝对算不上好的信号。
三年时间,唐王心里面始终没有忘记李牧尘,尽管李治在这段期间的表现,足以堪当‘太子’人选,甚是有人已经他视为下一任后继之君。
最后呢,半路杀出个李牧尘,‘死人’复活,以胜利者的姿态归来。
如此种种,晋王如何能够容忍?唐王金口玉言,是他无法左右的结果,只能被动接受,承认不愿承认的事实。
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人,他不曾说过一句话,此人便是卢国公程知节。极少入朝的他,得知薛仁贵凯旋归来,特此来贺,没想到出现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程知节心中暗笑:“现在好玩了,帝国未来的命运又该如何呢?”,他心里面的想法,无人知晓,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知是李牧尘的回归,为沉闷的朝堂注入新的活力,唐王只觉得今天朝会心情难得舒畅,较之往日有很大的不同。
随后,唐王又各自封赏在此次攻打西凉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将士。
散朝后,群臣们各自回府,表面他们心里不发一言,实则心中比谁都清楚,逐渐明朗的结局再一次变得模糊起来。
只因李牧尘回来了,晋王的太子之位怕是悬了。
永安门,臣子们退朝必经之路。
李牧尘斜靠在门栏上,他在静等一个人。
晋王从朝会上走出,脸色一直非常难看,不曾与任何人说话,直到永安门前,看到了李牧尘的身影,脸色可谓是阴沉到了极点。
从他的身上扫过,就此装作没有看见,李牧尘不会让他如愿,迎面拦住他的去路,冷笑道:“九哥,弟弟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身为兄长的你,连一句话都不表示一下,不觉过于冷漠无情了些。”
此地不是朝堂,李治也无需假装他的伪善,说道:“李牧尘!你我之间也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吧,既然脸皮已经撕破,有什么招数只管放马过来,我能流放一次,就能流放你第二次,不要以为自己回来了就真能一手遮天。”
“其实呢,也没什么,今此逗留至此,就想跟九哥说句话。”李牧尘说道。
“什么话?”
“还记得三年,你我长安城外立下的誓言吗?”
“四年之约,如何能忘记?”李治说道。
“距离四年的期限,还有最后一年。如今,我回来了,接下来,便是兑现约定的时候。”李牧尘说道,他竖起一根手指头,说道:“一年后,你必败无疑。”
“是吗?那就是等着瞧。”
“是他!”
“是他?”
“他没有死?”
“他还活着!”
……
“死”去三年的人,再一次出现于朝堂上,现场惊起沸腾的哗然声,如同菜市口嘈杂的叫卖声,烦躁极了。
晋王李治双目圆睁,惊的说不出话来,他不是已经死了吗?为什么还活着?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可以给他解释一下。
他没有想到,薛仁贵不惜浪费大量唾沫夸赞的少年英才竟然是李牧尘。
唐王李世民从帝皇宝座上猛地站了起来,他眯着眼想要看的清楚些。他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李牧尘,毕竟被宣告死亡的儿子,身为人父,已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可是,当李牧尘迈着铿锵的步伐,一步步走来,三年前的记忆如同翻腾的浪涛,将忘却的记忆浮上表面。
“末将李牧!拜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牧尘跪地磕头,行君王礼仪。
李牧!
李牧尘已经死了,而李牧尘对外的称呼也叫“李牧”,正如他将“尘”字去掉,一切尘埃落定,拂尘已去,正如李牧尘已“死”。
“李牧”二字,最适合不过。
然则,众人谁不知道他是谁?李牧尘,这三个字挥之不去的记忆。
李世民也终于明白薛仁贵的言外之意,为何要劝说自己不能激动,如今圣言说出,唐王只得压抑着情绪,表现的淡然。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唐王说道。
李牧尘不敢怠慢,将那张脸抬起来,除却岁月的痕迹,增添了几分成熟感,依旧还是三年前的模样。
“李牧?!你把朕当成白痴吗?你可是朕的儿子,大唐皇子,没有朕的允许,竟敢私自修改性命,可知此乃欺君之罪!”唐王说道。
李牧尘淡然轻笑,说话的时候多了些敬重,三年不见,与唐王的情分生疏了,说道:“末将不敢,陛下有所不知,过去的李牧尘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叫李牧,乃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不是什么大唐皇子,更不敢攀龙附凤。”
李牧尘的这番话已在清楚不过,此次回到长安,他故意的撇清关系,什么帝王家的皇子,谁人又能知道皇子的痛苦和无奈呢?
能够活着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三年前的惨案,唐王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位嫔妃,当李牧尘的死讯传至长安,身为人父的李世民如何不痛心疾首?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良药,就在李世民以为忘记了伤痛的时候,李牧尘回来了。
父子二人以这样的方式见面,再相见已经物是人非,不变的是对方的面容。
二人明显的生分,不再以父子相称,而是君臣。
晋王李治脸色阴沉到了极点,据可靠消息,唐王近来有着册封太子的意思,如今李世民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在册立太子的话。
一旦自己驾崩归天,到时候,众皇子们终将斗的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从踏着鲜血登上帝位的李世民,不愿意再次发生玄武门之变,同样的历史不愿被儿孙背负痛苦。
而众多皇子之中,以李治的拥护者居多,上至长孙无忌等肱骨大臣,下至不入流的品阶小官,对于他的评价可以是好评如潮。
可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李牧尘回来了,以重生者的身份回归。
于西北战场上,李牧尘立下的赫赫战功无人可敌,就算他犯下死罪,只怕也难再杀他。
李治注意到李世民的面容变化,唐王的怒火早已经消散,对于小儿子,有了赦免的恻隐之心。
“陛下,牧王三年前犯下的滔天大罪,而今没有圣命,私自返回长安,此乃不可饶恕的大罪,还请陛下依法定罪。”
说话者,乃是长孙无忌,晋王的头号拥护者,他身为国舅,亦是李治的亲舅舅,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恳请李世民定罪的人。
“臣以为不然,牧王固然有罪,然而,他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房玄龄说道。
身为当朝宰辅的他,说话的分量也不轻。况且,李牧尘是死去的魏百策看中的人,自然多一些照顾。
“是啊!牧王有罪当罚,有功也要赏,如今牧王立下汗马功劳非但不加以封赏,反而要以重罪论处,如此一来,不知要寒了多少将士们的心。”杜如晦说道。
军中从不绝大戴罪立功之人,有的人在当地杀了人,犯了过错,最后在军中立下不世奇功,此类之人屡见不鲜。
“军中兵勇从不乏戴罪立功者,倘若就此否定他们的功劳,而一味的追求他的过错,试问天下之人谁还敢为帝国卖命?”
只记得罪过,不记得功名,如此绝不是一个国家的行政之道,要恩威并济,赏罚分明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
从客观的角度评断,房玄龄的话在理,他没有否认李牧尘的犯下的过错,也没有否认李牧尘立下的功劳。
不管他心中偏向谁,就算他倾心于李牧尘,从某种程度上讲,辩论的看待问题,不失为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年时间,李世民的恨和怒,早已随着时间冲淡,如今再想要斩杀牧王,已然没有了那么强烈的欲望。
唐王沉思了片刻,觉得房玄龄的话在理,便是下令说:“玄龄之言实乃最为客官的评价,不错,牧王固然有错,亦是立下不世之功,就此锒铛入狱,再次流放,只恐凉了军中将士们的心。”
从马背上夺得天下,李世民对于军队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愫,将士们浴血拼杀的画面,记忆犹然清晰。
况且,帝国灭了西凉,极大的壮大了大唐声威,如此功劳,绝对可抵得上他的一条命。
“也罢,牧王有错亦有功,今此权当是功过相抵,不再追究三年前的过失。”唐王说道,“至于爵位吗?自今日起,贬为郡王,不得再入朝听政。”
晋王听到宣判的结果后,很显然对这个结果非常非常不满意,这绝对是他无法接受的。他花费了那么多年,除掉了太子、魏王以及袁天罡,本以为横空杀出的牧王已经惨败无疑,没想到三年后,再次回归,企图阻扰自己通往帝皇霸业的道路。
什么叫做功过相抵?李牧尘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也没有再追究三年的惨案。可是,唐王恢复了他的爵位,尽管郡王比不上亲王,这绝对算不上好的信号。
三年时间,唐王心里面始终没有忘记李牧尘,尽管李治在这段期间的表现,足以堪当‘太子’人选,甚是有人已经他视为下一任后继之君。
最后呢,半路杀出个李牧尘,‘死人’复活,以胜利者的姿态归来。
如此种种,晋王如何能够容忍?唐王金口玉言,是他无法左右的结果,只能被动接受,承认不愿承认的事实。
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人,他不曾说过一句话,此人便是卢国公程知节。极少入朝的他,得知薛仁贵凯旋归来,特此来贺,没想到出现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程知节心中暗笑:“现在好玩了,帝国未来的命运又该如何呢?”,他心里面的想法,无人知晓,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知是李牧尘的回归,为沉闷的朝堂注入新的活力,唐王只觉得今天朝会心情难得舒畅,较之往日有很大的不同。
随后,唐王又各自封赏在此次攻打西凉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将士。
散朝后,群臣们各自回府,表面他们心里不发一言,实则心中比谁都清楚,逐渐明朗的结局再一次变得模糊起来。
只因李牧尘回来了,晋王的太子之位怕是悬了。
永安门,臣子们退朝必经之路。
李牧尘斜靠在门栏上,他在静等一个人。
晋王从朝会上走出,脸色一直非常难看,不曾与任何人说话,直到永安门前,看到了李牧尘的身影,脸色可谓是阴沉到了极点。
从他的身上扫过,就此装作没有看见,李牧尘不会让他如愿,迎面拦住他的去路,冷笑道:“九哥,弟弟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身为兄长的你,连一句话都不表示一下,不觉过于冷漠无情了些。”
此地不是朝堂,李治也无需假装他的伪善,说道:“李牧尘!你我之间也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吧,既然脸皮已经撕破,有什么招数只管放马过来,我能流放一次,就能流放你第二次,不要以为自己回来了就真能一手遮天。”
“其实呢,也没什么,今此逗留至此,就想跟九哥说句话。”李牧尘说道。
“什么话?”
“还记得三年,你我长安城外立下的誓言吗?”
“四年之约,如何能忘记?”李治说道。
“距离四年的期限,还有最后一年。如今,我回来了,接下来,便是兑现约定的时候。”李牧尘说道,他竖起一根手指头,说道:“一年后,你必败无疑。”
“是吗?那就是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