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万民书!
自古便是少见的存在,若非一方官员造福百姓,雨露恩泽,于百姓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是万不会集合“万民”书上写下自己的姓名。
林动赖以的最后手段,也是他最大的杀招。百姓甘愿签订万民书,更是不言李牧尘的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何?
世上最难造假的正是民心,民心之所向,甚是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唐王正因知晓这点,故而广施仁政,以换的天下百姓的心。
“万民书?!”,唐王一声诧异过后,说道:“速去呈来!!”,那万民书仅从书上见识过,十九余载光阴,竟是不曾见过。
钱德发听从旨意,连忙到台下将林动手中的万民书呈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激动的拿着万民书,薄纸一张张,却似是沉甸甸的,那书满名字的万民书,可是承载着万千百姓们的愿望。
那无重的分量,可是比那万斤巨石更要重上许多。
看着万民书上字迹不一的名字,或是龙蛇凤舞、或是戏骨如柴,又或是狗爬刨坑,李世民心中的心绪澎湃如常,他知道,那奇怪无比的文字,正是出自百姓之手无疑。
他们的文化程度有限,自然书写的文字或美或丑,倒也无妨,关键在于心意。
林动见皇上看的痴迷,趁此良机,趁热打铁,说道:“皇上,万民之所愿,皆出自长安百姓们的手笔,若是心存疑惑,大可派人到街头询问。”
当初,林动想到用万民书为牧王求情,本是心存疑惑的,不知会有多少百姓肯在请愿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怎料想?最后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百姓们热情高涨,纷纷写下自己的姓名,由此可见,牧王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
唐王精通书法,虽无法与那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相比,却也是精通,书上字迹是否他人模仿,他一眼便可瞧得出来。
观此字迹,迥然不同,各有怪异,是他人模仿不出的市井风格。
唐王摆手说道:“真假与否,朕心中自有断定。”
林动躬身说道:“陛下,书中字迹皆为百姓之意,沉甸甸的‘夙愿’,可都是为牧王求情的啊!!”
说完之后,林动又看向晋王,大有挑衅的意味,更像在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晋王李治面色低沉,露出阴寒的表情,他咬着压根,献出“万民书”,纵然他心中有着万千言语,在万民书面前,都显得羸弱与不堪。
怕是诸葛孔明有着舌战群儒之口才,亦难再辩驳什么,任何之言,与万民书抵触,不正是抵触之民意。
“民心之所向,百姓的心中才是最雪亮的,这样的王爷又岂会是罪恶滔天的恶人呢?!”林动说道,“如此心系百姓的好王爷,纵然是有罪,却也不至于死。”
“倘若杀了牧王,违背万民之意,陛下不觉得这样做会寒了天下的人心吗?而陛下以‘仁政’广施天下,‘君舟民水’的清政若因牧王的死而失信于天下子民,两者孰轻孰重,想必无需微臣详述,陛下心中已然能够掂量清楚。”
是啊,杀了牧王,寒了天下百姓们的心,两者之间,轻重为何,立判高下,无需林动再多说些什么?
何况唐王最是看中“仁政”,不管是虚伪的仁政,还是真切的仁政,至少表面功夫是断不能少的。
唐王将万民书收了起来,珍贵的保存起来,此等之物,虽比不得珍玩玉器,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少见的很。
“诸位臣工,万民书在此,列位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唐王看着他们,扫视着群臣,最后将目光锁定在晋王的身上。
林动的“最强杀招”,果然奇到了奇效,那些沉默不言的臣子们,为了迎合唐王,纷纷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牧王固然可恶,却不至死,若就此杀掉,实乃不妥。”
“臣也觉得,牧王杀不得,民意之愿,想来他定是有着过人之处,杀掉实为不妙,留有他的性命,可暂时幽闭,待日后留之他用。”有大臣拍马屁说道。
“臣附议,牧王不可杀,杀了他可是寒了天下人的心,是断然杀不得的。”
“臣附议!”
“臣附议!”
……
正所谓一呼百应,一人牵头,而后众臣们纷纷为李牧尘请愿求情,他们这群混迹官场的臣子,哪里不晓得君王的心情。
李世民的后路已被林动堵死,拿天下百姓,万家子民说事,“民心”不可失,每次与唐王争执什么,倘若谈及“民心”、“仁政”,认错之人必有他。
魏百策缓神闭目,嘴角露出一抹轻笑,他身为忠言直谏的良臣,于此等情形没有站出来,本就是奇怪,原来,他只不过是借助林动的嘴,道出了心中想法。
原来,早在之前,他便是找到林动,魏百策身居高位,官至宰辅,如若公堂上为李牧尘求情,必然会引起唐王不满,他信赖之人参与党羽争斗,是唐王最不愿看到的。
想要觅得替李牧尘求情之人,可是不好找的,为李牧尘求情,可需得冒着极大风险,一旦说出口,必然会得罪晋王。
寻找良久不得一人,无奈之下,只得找到林动,本以为他会推辞,却不曾想他爽快的答应了。
魏百策将唐王软肋告之于他,并提出用“万民书”救下李牧尘性命的主意。
魏百策心说道:“能帮你的只有那么多了。”,他心中哀叹一声,人若不死已是天恩,想要再恢复爵位,怕是不可能了。
群臣们请求,唐王自然不会驳了他们的意见,吴王已然被杀,倘若李牧尘再死了,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于其心中,亦是不愿的事情。
这时候,只听唐王说道:“律法不能破,民心不可失。牧王杀人一案,证据确凿,可定罪判决;然则,百姓请愿求情,书写下万民书,可见牧王有罪,亦是有功。罪不可赦,功亦不能否定,而今可算功罪相抵。”
“可是,功罪可抵,却也不能轻饶。正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牧王杀死吴王和杨妃乃是滔天大罪,朕宣布:自今日起,剥夺李牧尘一切爵位,自此贬为庶民,并发配西北边疆,充当劳役,一辈子不得再入朝为官。”
发配边疆?!
这是魏百策、林动以及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如此结果,更是出乎晋王李治的料想,他好不容易费尽如此大的力气,才将李牧尘拉下马来,本以为他会被贬黜为民。没想到会被流放西北。
如此,还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却见晋王露出一抹狡黠诡谲且又得意的笑容,虽然李牧尘没有被杀,发配边疆,想要再活着回来,怕是不可能了。
一旦他被发配西北,想要杀死他更是再简单不过。只要稍微动动手段即可,这个结果他还算是满意。
“陛下?!”
林动刚想要请求再说些什么,却被唐王怒视道:“林动,你不要得寸进尺,不杀牧王已算是朕的最大底线,他触犯大唐法律,本是杀他一万次都死不足惜。”
“可……”
“够了,你若再敢多言,朕定不饶你。”唐王怒道。
林动看似无意的看向魏百策,却见魏百策微微摇头,示意他适可而止,唐王一旦颁布的旨意,是绝不容许他人存有质疑和修改的。
这一点,就算是魏百策也不敢触及的逆鳞。
“臣……遵旨!!”
尽管林动心有不甘,他只能无奈的跪下谢恩。
自古便是少见的存在,若非一方官员造福百姓,雨露恩泽,于百姓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是万不会集合“万民”书上写下自己的姓名。
林动赖以的最后手段,也是他最大的杀招。百姓甘愿签订万民书,更是不言李牧尘的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何?
世上最难造假的正是民心,民心之所向,甚是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唐王正因知晓这点,故而广施仁政,以换的天下百姓的心。
“万民书?!”,唐王一声诧异过后,说道:“速去呈来!!”,那万民书仅从书上见识过,十九余载光阴,竟是不曾见过。
钱德发听从旨意,连忙到台下将林动手中的万民书呈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激动的拿着万民书,薄纸一张张,却似是沉甸甸的,那书满名字的万民书,可是承载着万千百姓们的愿望。
那无重的分量,可是比那万斤巨石更要重上许多。
看着万民书上字迹不一的名字,或是龙蛇凤舞、或是戏骨如柴,又或是狗爬刨坑,李世民心中的心绪澎湃如常,他知道,那奇怪无比的文字,正是出自百姓之手无疑。
他们的文化程度有限,自然书写的文字或美或丑,倒也无妨,关键在于心意。
林动见皇上看的痴迷,趁此良机,趁热打铁,说道:“皇上,万民之所愿,皆出自长安百姓们的手笔,若是心存疑惑,大可派人到街头询问。”
当初,林动想到用万民书为牧王求情,本是心存疑惑的,不知会有多少百姓肯在请愿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怎料想?最后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百姓们热情高涨,纷纷写下自己的姓名,由此可见,牧王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
唐王精通书法,虽无法与那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相比,却也是精通,书上字迹是否他人模仿,他一眼便可瞧得出来。
观此字迹,迥然不同,各有怪异,是他人模仿不出的市井风格。
唐王摆手说道:“真假与否,朕心中自有断定。”
林动躬身说道:“陛下,书中字迹皆为百姓之意,沉甸甸的‘夙愿’,可都是为牧王求情的啊!!”
说完之后,林动又看向晋王,大有挑衅的意味,更像在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晋王李治面色低沉,露出阴寒的表情,他咬着压根,献出“万民书”,纵然他心中有着万千言语,在万民书面前,都显得羸弱与不堪。
怕是诸葛孔明有着舌战群儒之口才,亦难再辩驳什么,任何之言,与万民书抵触,不正是抵触之民意。
“民心之所向,百姓的心中才是最雪亮的,这样的王爷又岂会是罪恶滔天的恶人呢?!”林动说道,“如此心系百姓的好王爷,纵然是有罪,却也不至于死。”
“倘若杀了牧王,违背万民之意,陛下不觉得这样做会寒了天下的人心吗?而陛下以‘仁政’广施天下,‘君舟民水’的清政若因牧王的死而失信于天下子民,两者孰轻孰重,想必无需微臣详述,陛下心中已然能够掂量清楚。”
是啊,杀了牧王,寒了天下百姓们的心,两者之间,轻重为何,立判高下,无需林动再多说些什么?
何况唐王最是看中“仁政”,不管是虚伪的仁政,还是真切的仁政,至少表面功夫是断不能少的。
唐王将万民书收了起来,珍贵的保存起来,此等之物,虽比不得珍玩玉器,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少见的很。
“诸位臣工,万民书在此,列位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唐王看着他们,扫视着群臣,最后将目光锁定在晋王的身上。
林动的“最强杀招”,果然奇到了奇效,那些沉默不言的臣子们,为了迎合唐王,纷纷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牧王固然可恶,却不至死,若就此杀掉,实乃不妥。”
“臣也觉得,牧王杀不得,民意之愿,想来他定是有着过人之处,杀掉实为不妙,留有他的性命,可暂时幽闭,待日后留之他用。”有大臣拍马屁说道。
“臣附议,牧王不可杀,杀了他可是寒了天下人的心,是断然杀不得的。”
“臣附议!”
“臣附议!”
……
正所谓一呼百应,一人牵头,而后众臣们纷纷为李牧尘请愿求情,他们这群混迹官场的臣子,哪里不晓得君王的心情。
李世民的后路已被林动堵死,拿天下百姓,万家子民说事,“民心”不可失,每次与唐王争执什么,倘若谈及“民心”、“仁政”,认错之人必有他。
魏百策缓神闭目,嘴角露出一抹轻笑,他身为忠言直谏的良臣,于此等情形没有站出来,本就是奇怪,原来,他只不过是借助林动的嘴,道出了心中想法。
原来,早在之前,他便是找到林动,魏百策身居高位,官至宰辅,如若公堂上为李牧尘求情,必然会引起唐王不满,他信赖之人参与党羽争斗,是唐王最不愿看到的。
想要觅得替李牧尘求情之人,可是不好找的,为李牧尘求情,可需得冒着极大风险,一旦说出口,必然会得罪晋王。
寻找良久不得一人,无奈之下,只得找到林动,本以为他会推辞,却不曾想他爽快的答应了。
魏百策将唐王软肋告之于他,并提出用“万民书”救下李牧尘性命的主意。
魏百策心说道:“能帮你的只有那么多了。”,他心中哀叹一声,人若不死已是天恩,想要再恢复爵位,怕是不可能了。
群臣们请求,唐王自然不会驳了他们的意见,吴王已然被杀,倘若李牧尘再死了,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于其心中,亦是不愿的事情。
这时候,只听唐王说道:“律法不能破,民心不可失。牧王杀人一案,证据确凿,可定罪判决;然则,百姓请愿求情,书写下万民书,可见牧王有罪,亦是有功。罪不可赦,功亦不能否定,而今可算功罪相抵。”
“可是,功罪可抵,却也不能轻饶。正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牧王杀死吴王和杨妃乃是滔天大罪,朕宣布:自今日起,剥夺李牧尘一切爵位,自此贬为庶民,并发配西北边疆,充当劳役,一辈子不得再入朝为官。”
发配边疆?!
这是魏百策、林动以及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如此结果,更是出乎晋王李治的料想,他好不容易费尽如此大的力气,才将李牧尘拉下马来,本以为他会被贬黜为民。没想到会被流放西北。
如此,还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却见晋王露出一抹狡黠诡谲且又得意的笑容,虽然李牧尘没有被杀,发配边疆,想要再活着回来,怕是不可能了。
一旦他被发配西北,想要杀死他更是再简单不过。只要稍微动动手段即可,这个结果他还算是满意。
“陛下?!”
林动刚想要请求再说些什么,却被唐王怒视道:“林动,你不要得寸进尺,不杀牧王已算是朕的最大底线,他触犯大唐法律,本是杀他一万次都死不足惜。”
“可……”
“够了,你若再敢多言,朕定不饶你。”唐王怒道。
林动看似无意的看向魏百策,却见魏百策微微摇头,示意他适可而止,唐王一旦颁布的旨意,是绝不容许他人存有质疑和修改的。
这一点,就算是魏百策也不敢触及的逆鳞。
“臣……遵旨!!”
尽管林动心有不甘,他只能无奈的跪下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