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将军府差人请李隐舟前往侍疾。
是孙权的头疾又犯了。
内乱那几年,他曾假疾逼刘备不得不斡旋汉室以牵制曹操,和顾邵那小打小闹的折腾不同, 李隐舟是下了重手、用了狠药, 才将其遮掩成天衣无缝的样子。后来曾嘱咐他宽心修养以保无虞, 然而想也知道大局在侧, 如何能弃置不顾, 一年年忧思累下, 没病也积出病了。
顺着雨后的红墙一步步走着, 迎面撞见匆匆离去的朱治。
二人照面相逢, 彼此颔首算打过招呼。
擦身而过的瞬间,却听朱治低沉的声音:“听说先生曾参与赤壁一战。”
李隐舟顿下足,微搭着眼帘淡淡看他。
斜晖余照沿着高墙落下, 在地上切割成光影分明的一线, 落在朱治的脸上,将那紧蹙的眉扫上暗影。
沉顿片刻,朱治颇感叹地道:“老夫也曾自诩轻狂, 可比起公瑾却什么也算不上了。曹操来使宣战时, 连张昭、顾雍公都觉得我们一定会输, 唯有周郎慷慨陈言、剖析利弊, 那席话当真振奋人心。可以三万敌二十万,听上去太不可思议了,这根本不是能办到的事情。”
而周瑜做到了。
朱治又道:“老夫以为这就已经算完了,没想到他竟还敢反扑江陵意图北岸,居然还真给他又赢了。”
话到此处, 他低低笑了一声, 极尽欣慰。
“他就是这样的脾气, 看上去孤冷,其实比甘宁之流更傲、更狂。眼下他要取西川,恐怕西川就已经是其囊中之物了。”
诚然,今时今日或许并非取西川的最佳时机,但无人怀疑他能否取下西川。
李隐舟静静听完他一席话,只问:“您究竟想说什么呢?”
朱治满脸苍老、皲裂的皱纹深了深,那双看惯世情冷暖的眼定然注视眼前的青年,却反问道:“可这一去,他还会回来吗?”
风骤起。
满地泥泞滚着碎石溅在脚脖上,冰凉刺骨。
李隐舟目光骤然一狭,声音也跟着冷却:“若他想反,十年前在丹徒他就可以另立门户,何须等到今时今日主公羽翼丰满?”
闻言,朱治叹息一声。
“可旁人未必这么想。”
听到这话,李隐舟握紧的拳松了下来,眼中冷光褪去,轻轻一眨,又似往常和润模样。
朱治迎着猎猎的风,在片刻的沉默中苦笑一声:“人言可畏,人心更可畏,主公可以信他,但也不能不防他,令他屯兵江陵本就是个折中之计,缓一年半载依然会重用他。可公瑾实在是太急切了,这让天下之人如何看他,让主公如何答应啊。”
李隐舟最终没有答朱治的话。朱治恐怕也没有对他抱多大希望,偏在江陵大捷、孙权败走合肥之际,周瑜此番请兵直接将隐晦的矛盾推上风口浪尖,几乎昭然于众了。
……
在院中等了片刻,直到天色偏黑、星辰升起,孙权房中三两来访的文臣武将才陆续走空。
他们脸色的表情各自迥异,显然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未能从孙权那里得来一个确切的答复。
晚风扑着树梢,无声息地在枯萎的枝头擦出一抹新绿,李隐舟垂手看着新春的第一片叶,却听背后淡淡的一声:“来了?”
孙权披着一袭鹤羽大氅慢慢踱步到他身旁。
中宵河汉流转。
明亮的星辉落入那双深邃凝寒的眼,将其镀上一层冷寂的光,冷到极致,便似静水无波,只透出淡薄的落寞。
孙权仰头望着星河,缓缓道:“说来,孤平江夏的时候,你与顾邵皆在海昌,如今难得回吴,却又看见孤输了的样子。”
李隐舟未料到他会说这话。
可细想也就明白过来。
流言就像滴水,淌过心头似乎不留丝毫的痕迹,然而年年岁岁地穿刻,再强硬的心也难免凿出空洞。或许只有在他们这些总角相交的旧友面前,年轻的主公才偶尔卸下那张傲慢冷酷的面具,说几句和属下不能说的话。
他循着孙权的目光看天,轻声道:“主公何来的输?”
孙权淡扫他一眼。
李隐舟直视过去:“主公出兵合肥为的是策应江陵,既然江陵赢了,主公自然也就赢了。”
他顿了顿,目光低垂,眼睫筛下淡淡的影。
“旁人观星,我却觉得夜空浩瀚,包罗万象。”
这话并非纯然安慰孙权。
后世总以不善的目光揣测这对君臣的关系,却忽略了大军压境、兵临长江时,唯有孙权坚定不移地将信任交托给了周瑜;两地夹击、江陵决战时,也是孙权毫不犹豫地成全了周瑜的荣光与辉煌。
夜空的浩瀚,由星辰照亮。
孙权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更不会因此忌惮周瑜,唯独主公二字压在肩头,其上是滚滚风云,其下是千百万人,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
听他这样说,孙权偏过头,竟是淡笑一声。
眼中冷霜似冬雪微霁,烁着细融的光。
李隐舟只觉这份真挚分明得耀眼,至于刺目,令他有些不能直视。
闲谈两句,才替他诊脉。
这回也不是装病,是真头痛得厉害了才肯以弱示人,也不知他这几年是如何生熬过来的,竟半点没在旁人面前露过破绽。
待开了药方交给下人,孙权亲自送他至府门。
“主公。”临别时候,李隐舟终是托出心头重重压着的话,“你拥有的,并不止是公瑾一人。”
孙权若有所思地看他一眼,颔首道:“孤明白。”
第二日,孙权便许了周瑜的西征的请求。
顾邵简直不可置信:“你究竟说了什么,居然把他给说动了?”
尽管时机匆忙,但赞成西征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群斗志昂扬的主战党没能在孙权那里讨到好脸色,他三两句话居然可以四两拨千斤?
李隐舟看他一眼,只道:“我不过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孙权既有勇气在极大的劣势下迎战曹操,野心当然不止局限于江东寸土,何况西蜀正有刘备养精蓄锐,若能拿下西川,几乎就等于占领了军事高地。从这一点看,他和周瑜的意见本就没有矛盾。
他唯独忌惮兵权集中,不好收拾。
毕竟,他未必能永远和周瑜看法一致。
沿江的部署已经四散定下,能给出去的兵权都是精细地估量过的。比起这个,倒不如说他从未怀疑过周瑜的忠心,此前的作为更多是为了敲山震虎,提醒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谁才是真正的主公。
但流言仍愈演愈烈。
每个人都坚信周瑜能赢。
可赢了以后呢?
在一派狐疑的目光中,西征的脚步终归是在江陵远远地往前迈开。
短暂平静的几日中,亦有一道不大起眼的命令的传下。
孙权令顾邵接替年幼的孙邻,去领豫章郡太守,即日赴任。
这在旁人眼中当然算不得什么大事,孙邻原只有九岁,豫章郡一应事宜皆是周边郡县的主事帮衬料理,太守位上挂了几年宗亲的虚名,谁都知道这是虚席以待主公自己的心腹亲信。
顾邵作为顾氏嫡子身份矜贵,且其年少成名、文章斐然,这个决策于情于理都挑不出错。
唯有顾邵自己片刻默然。
他本打算继续长留海昌。
“其实在海昌教书挺好的。”迎着飒飒江风,他半开玩笑地抱怨,“以往我想入仕做官的时候,主公总和我吵架,现在我乐得教化一方,他却又看不惯我清闲,早知他这么难伺候,我从小就当和他断交。”
说这话时,他目光循循落在吴郡灾后渐渐重新恢复生机的广袤土地上,唇畔染上一丝眷恋的笑。
这毕竟是他长了许多年的地方,留有太多回忆。
李隐舟知道有些话顾邵已不当问出口,他也绝不会再提,只闲谈似的聊起:“听说迁出去隔疫的病人也都好转,他们即将回城,你留下来也只是做苦工,不如早去。”
海鸥铺展着羽翅膀滑向蔚蓝的天际,阵阵江风扑卷而来,带来南来北往自在的气流。
顾邵收拢目光,拿手臂用力撞了撞李隐舟的肩,最终只道:“……后会有期。”
李隐舟目送他离开。
孤帆远影渐渐吞没至无垠的碧空中。
如同往事不再回头。
……
流民散去,又送走了聒噪的顾邵,城南的医馆顿时冷清下来。只是几日的功夫,便觉天地换了副新貌,万物似乎都在春风春雨中复苏过来。
宁静在江陵大军西征的第七日被打破。
这日,雨淅淅。
孙权立在雨中,溅起的水雾沾湿了眼睫,那双冷肃的眼沁着血一般的红。分明的戾气被强压进眸底深处,他的声音低沉得像某种野兽的怒吼——
“你早就知道了?”
隔了重重的雨帘,他的表情扭曲而模糊,命运好似一次又一次给他的人生开着荒谬的玩笑,令他总在如意时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从父亲到兄长,再到如今,他还有多少可以失去?
李隐舟踏过冷雨,走到他面前。
他道:“只比主公早几日。”
哗——
话音未断,一道疾厉的掌风切断雨幕,重重挥至身后的墙上。
一道细细的血线顺着裂开的墙纹滑下。
孙权的眼几乎贴在面前。
眼神蔓延着血色。
他几乎是质问:“你既知他在江陵身受重伤,为什么不告诉孤?你知道他性命垂危,为什么还要劝孤许他西征?”
为何?
张机的话犹萦在耳畔。
“我至江陵时,他的箭伤已经深入肺腑,除非开膛剖肺方有一线生机,否则救无所救。可他断然不肯答应。”
周瑜怎么会答应。
夷陵的拉锯好不容易才破开一年的僵持,战机转瞬即逝,那样紧要的关头,一个都督,如何可以拿三万人的性命和背后的万千无辜去赌,去赌他一人的活路?
张机唯有深叹。
“……我答应过他不会声张,用尽了手段帮他续命,但也终归有限。阿隐,为人医者一世悬壶,若不能全其百年,起码应该令其如愿。”
……
眼睫一眨,挂不住的雨珠滚下脸颊。
李隐舟用力拧着眼皮克制着情绪,他尚且有师傅替他擦去冷雨,可眼前高高在上的将军,他已经没有父兄可以帮他撑着这片天了。
他只能咬着牙保持着平静:“主公,江陵一战必须赢。”
为了这场胜利,他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赢来的或许不多,但能输的已所剩无几。
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周瑜选择以一纸野心勃勃的战书迎合旁人的猜测,将猜疑的目光独自承担。
这是他能为孙权、为战后的江东做的最后一件事。
雨势越发地大,雨声响亮得近乎空阔,天地山川在一派寒寂中骤然模糊了颜色。
李隐舟只觉得颈窝一片濡湿。
冷雨中,落着温热。
耳侧是孙权沉坠的声音:“他连孤要削他的兵权都猜到了,那纸战书早就备好了,只有孤是个傻子,被你们玩弄在股掌之中,还浑然不知。”
人生悲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年轻的主公未能免俗。
李隐舟凝视着眼前本该冷面无情的将军,许久,方道:“他也知道主公会答应他西征。”
周瑜临终时写下西征的请战书,或许是为了映证旁人的猜测,或许是为了成全孙权的声名,但这同样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段征程。
在生命的尽头,他的梦想依然得到了应允,得到回音。
雨纷飞不尽,人间沧桑。
孙权哽咽片刻,砸进墙中的拳慢慢放了下来,握在身侧,用力地握紧。
——————————————
早春二月,周瑜的灵柩回吴,按其在江陵时留下的遗愿,葬在庐江,巢湖之畔。
一别数年,庐江舒县风光依旧,风雨与战争未能摧垮这座千年古郡,夕阳斜照勾勒出沉重的轮廓,山一般岿然不动地立在原地。
来迎灵柩的百姓绵延不绝站满了堤岸。他们手中提着一盏盏油灯,那微弱的灯光在江风中扑动,照亮来时的路。
不知是谁喊了句。
“看,他们回来了!”
残阳如火,点燃了碧空,也燃尽江花。满江跳动的烟霞中,所有送行的的军舰、商船、小舟皆换上白帆,在水天的尽头慢慢出现。
千万船帆飘摇在江心,迎着长风落如白雪。
……
数年之后,年轻的孩子总问起这段往事。
在寂黑的长夜中,他们不得不依靠这些行将就木的老人口中只言片语的描述,去寻那些渐行渐远的荣光。
“先生,周郎是不是和传闻中一样风雅?赤壁的大火是否很壮观?”
“是很壮观。”李隐舟想起的却是那日,千万的白帆聚如巨浪,映出潋滟江天。
他低头看着膝下明亮的,年轻的眼睛,笑道:“不过,最令人难以忘却的,还是惊涛中的千堆雪。”
是孙权的头疾又犯了。
内乱那几年,他曾假疾逼刘备不得不斡旋汉室以牵制曹操,和顾邵那小打小闹的折腾不同, 李隐舟是下了重手、用了狠药, 才将其遮掩成天衣无缝的样子。后来曾嘱咐他宽心修养以保无虞, 然而想也知道大局在侧, 如何能弃置不顾, 一年年忧思累下, 没病也积出病了。
顺着雨后的红墙一步步走着, 迎面撞见匆匆离去的朱治。
二人照面相逢, 彼此颔首算打过招呼。
擦身而过的瞬间,却听朱治低沉的声音:“听说先生曾参与赤壁一战。”
李隐舟顿下足,微搭着眼帘淡淡看他。
斜晖余照沿着高墙落下, 在地上切割成光影分明的一线, 落在朱治的脸上,将那紧蹙的眉扫上暗影。
沉顿片刻,朱治颇感叹地道:“老夫也曾自诩轻狂, 可比起公瑾却什么也算不上了。曹操来使宣战时, 连张昭、顾雍公都觉得我们一定会输, 唯有周郎慷慨陈言、剖析利弊, 那席话当真振奋人心。可以三万敌二十万,听上去太不可思议了,这根本不是能办到的事情。”
而周瑜做到了。
朱治又道:“老夫以为这就已经算完了,没想到他竟还敢反扑江陵意图北岸,居然还真给他又赢了。”
话到此处, 他低低笑了一声, 极尽欣慰。
“他就是这样的脾气, 看上去孤冷,其实比甘宁之流更傲、更狂。眼下他要取西川,恐怕西川就已经是其囊中之物了。”
诚然,今时今日或许并非取西川的最佳时机,但无人怀疑他能否取下西川。
李隐舟静静听完他一席话,只问:“您究竟想说什么呢?”
朱治满脸苍老、皲裂的皱纹深了深,那双看惯世情冷暖的眼定然注视眼前的青年,却反问道:“可这一去,他还会回来吗?”
风骤起。
满地泥泞滚着碎石溅在脚脖上,冰凉刺骨。
李隐舟目光骤然一狭,声音也跟着冷却:“若他想反,十年前在丹徒他就可以另立门户,何须等到今时今日主公羽翼丰满?”
闻言,朱治叹息一声。
“可旁人未必这么想。”
听到这话,李隐舟握紧的拳松了下来,眼中冷光褪去,轻轻一眨,又似往常和润模样。
朱治迎着猎猎的风,在片刻的沉默中苦笑一声:“人言可畏,人心更可畏,主公可以信他,但也不能不防他,令他屯兵江陵本就是个折中之计,缓一年半载依然会重用他。可公瑾实在是太急切了,这让天下之人如何看他,让主公如何答应啊。”
李隐舟最终没有答朱治的话。朱治恐怕也没有对他抱多大希望,偏在江陵大捷、孙权败走合肥之际,周瑜此番请兵直接将隐晦的矛盾推上风口浪尖,几乎昭然于众了。
……
在院中等了片刻,直到天色偏黑、星辰升起,孙权房中三两来访的文臣武将才陆续走空。
他们脸色的表情各自迥异,显然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未能从孙权那里得来一个确切的答复。
晚风扑着树梢,无声息地在枯萎的枝头擦出一抹新绿,李隐舟垂手看着新春的第一片叶,却听背后淡淡的一声:“来了?”
孙权披着一袭鹤羽大氅慢慢踱步到他身旁。
中宵河汉流转。
明亮的星辉落入那双深邃凝寒的眼,将其镀上一层冷寂的光,冷到极致,便似静水无波,只透出淡薄的落寞。
孙权仰头望着星河,缓缓道:“说来,孤平江夏的时候,你与顾邵皆在海昌,如今难得回吴,却又看见孤输了的样子。”
李隐舟未料到他会说这话。
可细想也就明白过来。
流言就像滴水,淌过心头似乎不留丝毫的痕迹,然而年年岁岁地穿刻,再强硬的心也难免凿出空洞。或许只有在他们这些总角相交的旧友面前,年轻的主公才偶尔卸下那张傲慢冷酷的面具,说几句和属下不能说的话。
他循着孙权的目光看天,轻声道:“主公何来的输?”
孙权淡扫他一眼。
李隐舟直视过去:“主公出兵合肥为的是策应江陵,既然江陵赢了,主公自然也就赢了。”
他顿了顿,目光低垂,眼睫筛下淡淡的影。
“旁人观星,我却觉得夜空浩瀚,包罗万象。”
这话并非纯然安慰孙权。
后世总以不善的目光揣测这对君臣的关系,却忽略了大军压境、兵临长江时,唯有孙权坚定不移地将信任交托给了周瑜;两地夹击、江陵决战时,也是孙权毫不犹豫地成全了周瑜的荣光与辉煌。
夜空的浩瀚,由星辰照亮。
孙权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更不会因此忌惮周瑜,唯独主公二字压在肩头,其上是滚滚风云,其下是千百万人,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
听他这样说,孙权偏过头,竟是淡笑一声。
眼中冷霜似冬雪微霁,烁着细融的光。
李隐舟只觉这份真挚分明得耀眼,至于刺目,令他有些不能直视。
闲谈两句,才替他诊脉。
这回也不是装病,是真头痛得厉害了才肯以弱示人,也不知他这几年是如何生熬过来的,竟半点没在旁人面前露过破绽。
待开了药方交给下人,孙权亲自送他至府门。
“主公。”临别时候,李隐舟终是托出心头重重压着的话,“你拥有的,并不止是公瑾一人。”
孙权若有所思地看他一眼,颔首道:“孤明白。”
第二日,孙权便许了周瑜的西征的请求。
顾邵简直不可置信:“你究竟说了什么,居然把他给说动了?”
尽管时机匆忙,但赞成西征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群斗志昂扬的主战党没能在孙权那里讨到好脸色,他三两句话居然可以四两拨千斤?
李隐舟看他一眼,只道:“我不过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孙权既有勇气在极大的劣势下迎战曹操,野心当然不止局限于江东寸土,何况西蜀正有刘备养精蓄锐,若能拿下西川,几乎就等于占领了军事高地。从这一点看,他和周瑜的意见本就没有矛盾。
他唯独忌惮兵权集中,不好收拾。
毕竟,他未必能永远和周瑜看法一致。
沿江的部署已经四散定下,能给出去的兵权都是精细地估量过的。比起这个,倒不如说他从未怀疑过周瑜的忠心,此前的作为更多是为了敲山震虎,提醒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谁才是真正的主公。
但流言仍愈演愈烈。
每个人都坚信周瑜能赢。
可赢了以后呢?
在一派狐疑的目光中,西征的脚步终归是在江陵远远地往前迈开。
短暂平静的几日中,亦有一道不大起眼的命令的传下。
孙权令顾邵接替年幼的孙邻,去领豫章郡太守,即日赴任。
这在旁人眼中当然算不得什么大事,孙邻原只有九岁,豫章郡一应事宜皆是周边郡县的主事帮衬料理,太守位上挂了几年宗亲的虚名,谁都知道这是虚席以待主公自己的心腹亲信。
顾邵作为顾氏嫡子身份矜贵,且其年少成名、文章斐然,这个决策于情于理都挑不出错。
唯有顾邵自己片刻默然。
他本打算继续长留海昌。
“其实在海昌教书挺好的。”迎着飒飒江风,他半开玩笑地抱怨,“以往我想入仕做官的时候,主公总和我吵架,现在我乐得教化一方,他却又看不惯我清闲,早知他这么难伺候,我从小就当和他断交。”
说这话时,他目光循循落在吴郡灾后渐渐重新恢复生机的广袤土地上,唇畔染上一丝眷恋的笑。
这毕竟是他长了许多年的地方,留有太多回忆。
李隐舟知道有些话顾邵已不当问出口,他也绝不会再提,只闲谈似的聊起:“听说迁出去隔疫的病人也都好转,他们即将回城,你留下来也只是做苦工,不如早去。”
海鸥铺展着羽翅膀滑向蔚蓝的天际,阵阵江风扑卷而来,带来南来北往自在的气流。
顾邵收拢目光,拿手臂用力撞了撞李隐舟的肩,最终只道:“……后会有期。”
李隐舟目送他离开。
孤帆远影渐渐吞没至无垠的碧空中。
如同往事不再回头。
……
流民散去,又送走了聒噪的顾邵,城南的医馆顿时冷清下来。只是几日的功夫,便觉天地换了副新貌,万物似乎都在春风春雨中复苏过来。
宁静在江陵大军西征的第七日被打破。
这日,雨淅淅。
孙权立在雨中,溅起的水雾沾湿了眼睫,那双冷肃的眼沁着血一般的红。分明的戾气被强压进眸底深处,他的声音低沉得像某种野兽的怒吼——
“你早就知道了?”
隔了重重的雨帘,他的表情扭曲而模糊,命运好似一次又一次给他的人生开着荒谬的玩笑,令他总在如意时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从父亲到兄长,再到如今,他还有多少可以失去?
李隐舟踏过冷雨,走到他面前。
他道:“只比主公早几日。”
哗——
话音未断,一道疾厉的掌风切断雨幕,重重挥至身后的墙上。
一道细细的血线顺着裂开的墙纹滑下。
孙权的眼几乎贴在面前。
眼神蔓延着血色。
他几乎是质问:“你既知他在江陵身受重伤,为什么不告诉孤?你知道他性命垂危,为什么还要劝孤许他西征?”
为何?
张机的话犹萦在耳畔。
“我至江陵时,他的箭伤已经深入肺腑,除非开膛剖肺方有一线生机,否则救无所救。可他断然不肯答应。”
周瑜怎么会答应。
夷陵的拉锯好不容易才破开一年的僵持,战机转瞬即逝,那样紧要的关头,一个都督,如何可以拿三万人的性命和背后的万千无辜去赌,去赌他一人的活路?
张机唯有深叹。
“……我答应过他不会声张,用尽了手段帮他续命,但也终归有限。阿隐,为人医者一世悬壶,若不能全其百年,起码应该令其如愿。”
……
眼睫一眨,挂不住的雨珠滚下脸颊。
李隐舟用力拧着眼皮克制着情绪,他尚且有师傅替他擦去冷雨,可眼前高高在上的将军,他已经没有父兄可以帮他撑着这片天了。
他只能咬着牙保持着平静:“主公,江陵一战必须赢。”
为了这场胜利,他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赢来的或许不多,但能输的已所剩无几。
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周瑜选择以一纸野心勃勃的战书迎合旁人的猜测,将猜疑的目光独自承担。
这是他能为孙权、为战后的江东做的最后一件事。
雨势越发地大,雨声响亮得近乎空阔,天地山川在一派寒寂中骤然模糊了颜色。
李隐舟只觉得颈窝一片濡湿。
冷雨中,落着温热。
耳侧是孙权沉坠的声音:“他连孤要削他的兵权都猜到了,那纸战书早就备好了,只有孤是个傻子,被你们玩弄在股掌之中,还浑然不知。”
人生悲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年轻的主公未能免俗。
李隐舟凝视着眼前本该冷面无情的将军,许久,方道:“他也知道主公会答应他西征。”
周瑜临终时写下西征的请战书,或许是为了映证旁人的猜测,或许是为了成全孙权的声名,但这同样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段征程。
在生命的尽头,他的梦想依然得到了应允,得到回音。
雨纷飞不尽,人间沧桑。
孙权哽咽片刻,砸进墙中的拳慢慢放了下来,握在身侧,用力地握紧。
——————————————
早春二月,周瑜的灵柩回吴,按其在江陵时留下的遗愿,葬在庐江,巢湖之畔。
一别数年,庐江舒县风光依旧,风雨与战争未能摧垮这座千年古郡,夕阳斜照勾勒出沉重的轮廓,山一般岿然不动地立在原地。
来迎灵柩的百姓绵延不绝站满了堤岸。他们手中提着一盏盏油灯,那微弱的灯光在江风中扑动,照亮来时的路。
不知是谁喊了句。
“看,他们回来了!”
残阳如火,点燃了碧空,也燃尽江花。满江跳动的烟霞中,所有送行的的军舰、商船、小舟皆换上白帆,在水天的尽头慢慢出现。
千万船帆飘摇在江心,迎着长风落如白雪。
……
数年之后,年轻的孩子总问起这段往事。
在寂黑的长夜中,他们不得不依靠这些行将就木的老人口中只言片语的描述,去寻那些渐行渐远的荣光。
“先生,周郎是不是和传闻中一样风雅?赤壁的大火是否很壮观?”
“是很壮观。”李隐舟想起的却是那日,千万的白帆聚如巨浪,映出潋滟江天。
他低头看着膝下明亮的,年轻的眼睛,笑道:“不过,最令人难以忘却的,还是惊涛中的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