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还在研究案上的那堆竹简,并没有留意到我的进来,我放下鱼羹,悄悄的走到他身后,脚尖一踮,伸手蒙住了他的双眼,压沉了嗓音:“猜猜我是谁?”
刘彻唬了一跳,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扔了书简,抓住我的手,转过身来,将我一揽:“还用得着猜么?”
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胸口道:“你呀,一忙起来连饭都不记得吃了,还会记得我么?”
刘彻笑了笑:“当然记得,秀色可餐,你可比饭重要!”
“贫嘴!”我没有继续跟他腻歪,只是牵着他走到案边,给他夹了菜,嗔道:“要是再让我发现低下的人这么怠慢,我非得把他们一个个都捆起来打一顿不可!”
“那敢情好,等你当了皇后,不只是他们,连朕都得乖乖听你的!”刘彻举起玉箸示意:“不一起来点儿?”
我继续帮他倒酒,摇头道:“不了,方才在长乐宫已经陪太后吃过了。”
刘彻边吃边道:“能让你陪膳,看来母后应该是已经想通了。”
我笑道:“是不是陛下在太后面前说了很多我的好话?”
刘彻摆手道:“你的好还用我说嘛,她自己长了眼睛会看,我不过就是添油加醋说了几句而已!”
我好奇道:“陛下添油加醋说了什么?”
刘彻笑了起来道:“也没什么,就跟母后说陈氏做巫蛊诅咒她,嫁祸给你,若不是你反应机智,她就成了害死你的帮凶,到时候看她怎么对得起她那三个可爱的孙女,她自然就觉得有愧于你咯。”
他说的轻描淡写,言语中对太后虽然有些恐吓的意味,不合规矩孝道,可不得不承认这样确实有效,我本跽坐在他身边,又改成了跪姿,朝他盈盈一拜:“妾谢陛下!”
刘彻放下玉箸,扶我道:“母后就是这么个脾气,先前假孕一事,你联合皇姐,义妁一起骗她,她确实生你的气,加上朕这些年专宠你,后宫子嗣也不多,所以她对你也有些偏见,但她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她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她心里清楚,所以错不在你,她也知道她让你受了很多委屈。”
“哪有这么说自己的?”我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又道:“只要是对你好,我不觉得委屈!”
刘彻亦是爽朗一笑,说道:“总之,母后那边你不用再担心了。”说着,他又去吃自己的饭。
时至今日,刘彻帮我把路都铺好了,也扫清了障碍,出身也好,能力也罢,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变得顺理成章。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刘彻饮了一口酒,放下耳杯,又接着道:“前些日子,曲逆侯陈何不是因罪被夺了爵位么,今儿个早上,你二姐夫跟朕说,想承袭曲逆侯的爵位!”
我帮他盛了一碗鱼羹,疑惑道:“二姐夫?他为什么要袭爵?”
刘彻朝我翻了个白眼:“一万多户的封邑,换了是你,你不想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解释道:“他又不是嫡出,不在袭爵的范围吧!”
刘彻道:“也有不是嫡出身份而袭爵的先例呀!”
我皱眉道:“那也得有些才敢才能袭爵吧!”
“你怎知他没有才干?”刘彻问道。
“他要是有些才干,陛下能让在御府令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八年?”我反问他,又道:“他一无功勋,二无才干的,凭什么袭爵?”
刘彻朝我抛了个媚眼,道:“这理由不是现成的嘛!”
“不用说了,这一定是我那个二姐的主意。”我对那个媚眼视若无睹,继续给他夹菜道:“你可不许答应她!”
刘彻不解道:“为什么?”
我解释道:“我二姐在意哪是在意曲逆侯的爵位呀,她就是嫌弃二姐夫无能,想着法的要让二姐夫出挑些,可这不是袭爵就能解决的呀,若真是靠着我和二姐的关系让他袭爵,以后二姐夫在二姐面前愈发抬不起头来!”
刘彻又道:“这个二姨姐,当初这个陈掌不是她自己看上眼的么?”
“这陈掌虽无大才,可论人品,确实也没得挑,待二姐也不错,二姐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别管她!”
刘彻点点头,又道:“你说的对,不过陈掌的位置也是该挪一挪了,是朕疏忽了,还要二姨姐亲自来开这个口。”
我抬眼问道:“陛下想怎么挪?”
“曲逆侯的爵位就算了,以免闹得他们夫妻失和”,他吃着东西,想了片刻,又道:“郑当时被朕升成了大农令,皇后詹事一职也空出来了,就让陈掌去吧,他虽无大才,但胜在人细心,又是你抵手的亲戚,让他替你办事朕也放心!”
我放下心来,想了想,又犹豫道:“可是可以,只是前皇后刚废,现在就准备册立新后,是不是不太好……”
他抬头打量了我一眼,微微一笑道:“没事,你先慢慢熟悉,朕预备将椒房殿重修,等修好了,风头也过了,咱们再进行册封礼!”
“妾谢陛下!”我稍稍宽心,回了他一个笑脸,继续服侍他用膳。
虽未册封,但这一年的岁末,刘彻带着我出席了各种国朝宴会和祭祀典仪,共同迎接着王侯臣下群声鼎沸的朝拜,在一片喜庆的欢呼声中,我俨然已经成了刘彻身边的女人,成了这未央宫新一任的女主人。
经历了田窦之争和巫蛊一案,前朝后宫的局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于刘彻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也许事情的发展不是刘彻所能预见的,但刘彻能顺利控制住这些复杂的局面,让其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朝堂之上,无论老少,已经无人再敢质疑刘彻分毫。
待一切尘埃落定,前朝后宫的局势日趋平稳,刘彻也已经完全掌控住朝堂。春风得意的他,开始腾出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元光六年春,匈奴再次兴兵南下,直指上谷,烧砸抢夺,杀略吏民。朝堂之上照例进行了几场关于是否出兵的辩论,而最后的结果是,刘彻决定再次对匈奴实施反击,出兵上谷。
刘彻唬了一跳,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扔了书简,抓住我的手,转过身来,将我一揽:“还用得着猜么?”
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胸口道:“你呀,一忙起来连饭都不记得吃了,还会记得我么?”
刘彻笑了笑:“当然记得,秀色可餐,你可比饭重要!”
“贫嘴!”我没有继续跟他腻歪,只是牵着他走到案边,给他夹了菜,嗔道:“要是再让我发现低下的人这么怠慢,我非得把他们一个个都捆起来打一顿不可!”
“那敢情好,等你当了皇后,不只是他们,连朕都得乖乖听你的!”刘彻举起玉箸示意:“不一起来点儿?”
我继续帮他倒酒,摇头道:“不了,方才在长乐宫已经陪太后吃过了。”
刘彻边吃边道:“能让你陪膳,看来母后应该是已经想通了。”
我笑道:“是不是陛下在太后面前说了很多我的好话?”
刘彻摆手道:“你的好还用我说嘛,她自己长了眼睛会看,我不过就是添油加醋说了几句而已!”
我好奇道:“陛下添油加醋说了什么?”
刘彻笑了起来道:“也没什么,就跟母后说陈氏做巫蛊诅咒她,嫁祸给你,若不是你反应机智,她就成了害死你的帮凶,到时候看她怎么对得起她那三个可爱的孙女,她自然就觉得有愧于你咯。”
他说的轻描淡写,言语中对太后虽然有些恐吓的意味,不合规矩孝道,可不得不承认这样确实有效,我本跽坐在他身边,又改成了跪姿,朝他盈盈一拜:“妾谢陛下!”
刘彻放下玉箸,扶我道:“母后就是这么个脾气,先前假孕一事,你联合皇姐,义妁一起骗她,她确实生你的气,加上朕这些年专宠你,后宫子嗣也不多,所以她对你也有些偏见,但她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她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她心里清楚,所以错不在你,她也知道她让你受了很多委屈。”
“哪有这么说自己的?”我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又道:“只要是对你好,我不觉得委屈!”
刘彻亦是爽朗一笑,说道:“总之,母后那边你不用再担心了。”说着,他又去吃自己的饭。
时至今日,刘彻帮我把路都铺好了,也扫清了障碍,出身也好,能力也罢,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变得顺理成章。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刘彻饮了一口酒,放下耳杯,又接着道:“前些日子,曲逆侯陈何不是因罪被夺了爵位么,今儿个早上,你二姐夫跟朕说,想承袭曲逆侯的爵位!”
我帮他盛了一碗鱼羹,疑惑道:“二姐夫?他为什么要袭爵?”
刘彻朝我翻了个白眼:“一万多户的封邑,换了是你,你不想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解释道:“他又不是嫡出,不在袭爵的范围吧!”
刘彻道:“也有不是嫡出身份而袭爵的先例呀!”
我皱眉道:“那也得有些才敢才能袭爵吧!”
“你怎知他没有才干?”刘彻问道。
“他要是有些才干,陛下能让在御府令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八年?”我反问他,又道:“他一无功勋,二无才干的,凭什么袭爵?”
刘彻朝我抛了个媚眼,道:“这理由不是现成的嘛!”
“不用说了,这一定是我那个二姐的主意。”我对那个媚眼视若无睹,继续给他夹菜道:“你可不许答应她!”
刘彻不解道:“为什么?”
我解释道:“我二姐在意哪是在意曲逆侯的爵位呀,她就是嫌弃二姐夫无能,想着法的要让二姐夫出挑些,可这不是袭爵就能解决的呀,若真是靠着我和二姐的关系让他袭爵,以后二姐夫在二姐面前愈发抬不起头来!”
刘彻又道:“这个二姨姐,当初这个陈掌不是她自己看上眼的么?”
“这陈掌虽无大才,可论人品,确实也没得挑,待二姐也不错,二姐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别管她!”
刘彻点点头,又道:“你说的对,不过陈掌的位置也是该挪一挪了,是朕疏忽了,还要二姨姐亲自来开这个口。”
我抬眼问道:“陛下想怎么挪?”
“曲逆侯的爵位就算了,以免闹得他们夫妻失和”,他吃着东西,想了片刻,又道:“郑当时被朕升成了大农令,皇后詹事一职也空出来了,就让陈掌去吧,他虽无大才,但胜在人细心,又是你抵手的亲戚,让他替你办事朕也放心!”
我放下心来,想了想,又犹豫道:“可是可以,只是前皇后刚废,现在就准备册立新后,是不是不太好……”
他抬头打量了我一眼,微微一笑道:“没事,你先慢慢熟悉,朕预备将椒房殿重修,等修好了,风头也过了,咱们再进行册封礼!”
“妾谢陛下!”我稍稍宽心,回了他一个笑脸,继续服侍他用膳。
虽未册封,但这一年的岁末,刘彻带着我出席了各种国朝宴会和祭祀典仪,共同迎接着王侯臣下群声鼎沸的朝拜,在一片喜庆的欢呼声中,我俨然已经成了刘彻身边的女人,成了这未央宫新一任的女主人。
经历了田窦之争和巫蛊一案,前朝后宫的局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于刘彻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也许事情的发展不是刘彻所能预见的,但刘彻能顺利控制住这些复杂的局面,让其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朝堂之上,无论老少,已经无人再敢质疑刘彻分毫。
待一切尘埃落定,前朝后宫的局势日趋平稳,刘彻也已经完全掌控住朝堂。春风得意的他,开始腾出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元光六年春,匈奴再次兴兵南下,直指上谷,烧砸抢夺,杀略吏民。朝堂之上照例进行了几场关于是否出兵的辩论,而最后的结果是,刘彻决定再次对匈奴实施反击,出兵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