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的海盗博物馆建在比德半岛上,与中心市区隔着一个峡湾。
海盗就是海盗,以此命名不是为了幽默。多少抢掠烧杀的坏事都干了,长长的年月间地球的很大一部分都为之而惊恐万状、闻风丧胆。挪威人对自己祖先的这段历史,既不感到羞愧又不感到光荣,而是诚实记述、平正展现。这种心态很令人佩服,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有点陌生。
我在三艘海盗船的前前后后反复观看,很想更深入地领悟挪威人的心态。进门时听他们馆长说了,挪威总人口四百万,每年到这个博物馆来参观的却有四十万,占了整整十分之一,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人类分三个阶段演进,一是蒙昧时期,二是野蛮时期,三是文明时期。此间值得我们注意的学术关节是:野蛮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且又是文明的前身。
你看挪威,古代也就是有人在海边捕点鱼,打点猎,采点野果,后来又学会了种植和造船,生活形态非常落后,应付不了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多。八世纪后期开始海盗活动,对被劫掠的地区犯了大罪。但从远距离看过去,客观上又推动了航海,促进了贸易,扩大了移民,加强了交流。当然还不是文明,却为文明做了准备。
从博物馆的展出来看,海盗的活动方式也不一致。有的群落比较强蛮,有的群落则比较平和。而且,不同的路线也有不同的重点,例如对于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以抢掠为主;而对于俄罗斯一带,更多的是贸易。有些群落为了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到冰岛、格陵兰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定居去了。从事抢劫和贸易的,也都有人在当地定居下来。
定居是对一种文明的进入。历史上有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海盗们越是到了富裕的地区,抢掠的行为也越蛮横。这里包含着因嫉妒、贪婪所激起的破坏欲望,是人性和兽性之间的挣扎。但正是这样的地区,文明浓度也越高,日后对他们的同化力量也越大。因此,武力上的失败者不久又成了文明上的战胜者。
有些劣迹累累的海盗终其一生无法真正皈附文明生态,但他们只要在文明的环境里定居下来,子孙们却会变成另外一种人。
挪威海盗的出现,有一种“历史的诚实”。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无以为生,又不知道其他谋生方法,更未曾接受起码的精神启迪,他们就手持刀剑上了船。换言之,他们彻彻底底地站在蒙昧和野蛮的荒原上,几乎是别无选择地走向了恶。
正是这种“历史的诚实”,正是这种粗粝的单纯,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被救赎的可能。文明的秩序对他们来说是蓦然初见,如醍醐灌顶。
相比之下,后世的许多邪恶就失去了这种“历史的诚实”。那些战争狂人、独夫民贼、法西斯分子往往很有文化,甚至还为自己的暴行编造出一套套堂皇的理由,这就不是文明演进长链中的自然顺序了。因此,只能是再也变不了人的猿猴。
挪威的海盗文化有一批学者在认真研究。陪我参观的馆长迈克尔逊(egil mikkelsen)博士就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他说他周围专门研究海盗时代的学者就有十余名。我问他最近研究的兴趣点,他居然说,在研究那个时代的北欧与佛教的关系。这当然让我兴奋,问他有什么起点性的依据。他说,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出土一尊佛像,据测定是海盗时代从东方运来的。另外,还在海盗船上发现贝类穿成的项链,很可能是佛珠。我建议他,不要对后一项研究花费太多精力。因为佛教反对杀生,一般不会用贝类来穿佛珠。在其他原始部落的遗物中,我也经常看到这种贝类项链。
他又说,海盗时代与伊斯兰教的交流,已有大量证据。
我知道,馆长先生一直着眼于宗教,是想进一步解析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外来条件。
这种研究,既属于历史学和考古学,更属于人类学和哲学。
于是,海盗这个狰狞的名词,在这里产生了深厚的内涵。
海盗就是海盗,以此命名不是为了幽默。多少抢掠烧杀的坏事都干了,长长的年月间地球的很大一部分都为之而惊恐万状、闻风丧胆。挪威人对自己祖先的这段历史,既不感到羞愧又不感到光荣,而是诚实记述、平正展现。这种心态很令人佩服,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有点陌生。
我在三艘海盗船的前前后后反复观看,很想更深入地领悟挪威人的心态。进门时听他们馆长说了,挪威总人口四百万,每年到这个博物馆来参观的却有四十万,占了整整十分之一,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人类分三个阶段演进,一是蒙昧时期,二是野蛮时期,三是文明时期。此间值得我们注意的学术关节是:野蛮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且又是文明的前身。
你看挪威,古代也就是有人在海边捕点鱼,打点猎,采点野果,后来又学会了种植和造船,生活形态非常落后,应付不了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多。八世纪后期开始海盗活动,对被劫掠的地区犯了大罪。但从远距离看过去,客观上又推动了航海,促进了贸易,扩大了移民,加强了交流。当然还不是文明,却为文明做了准备。
从博物馆的展出来看,海盗的活动方式也不一致。有的群落比较强蛮,有的群落则比较平和。而且,不同的路线也有不同的重点,例如对于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以抢掠为主;而对于俄罗斯一带,更多的是贸易。有些群落为了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到冰岛、格陵兰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定居去了。从事抢劫和贸易的,也都有人在当地定居下来。
定居是对一种文明的进入。历史上有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海盗们越是到了富裕的地区,抢掠的行为也越蛮横。这里包含着因嫉妒、贪婪所激起的破坏欲望,是人性和兽性之间的挣扎。但正是这样的地区,文明浓度也越高,日后对他们的同化力量也越大。因此,武力上的失败者不久又成了文明上的战胜者。
有些劣迹累累的海盗终其一生无法真正皈附文明生态,但他们只要在文明的环境里定居下来,子孙们却会变成另外一种人。
挪威海盗的出现,有一种“历史的诚实”。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无以为生,又不知道其他谋生方法,更未曾接受起码的精神启迪,他们就手持刀剑上了船。换言之,他们彻彻底底地站在蒙昧和野蛮的荒原上,几乎是别无选择地走向了恶。
正是这种“历史的诚实”,正是这种粗粝的单纯,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被救赎的可能。文明的秩序对他们来说是蓦然初见,如醍醐灌顶。
相比之下,后世的许多邪恶就失去了这种“历史的诚实”。那些战争狂人、独夫民贼、法西斯分子往往很有文化,甚至还为自己的暴行编造出一套套堂皇的理由,这就不是文明演进长链中的自然顺序了。因此,只能是再也变不了人的猿猴。
挪威的海盗文化有一批学者在认真研究。陪我参观的馆长迈克尔逊(egil mikkelsen)博士就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他说他周围专门研究海盗时代的学者就有十余名。我问他最近研究的兴趣点,他居然说,在研究那个时代的北欧与佛教的关系。这当然让我兴奋,问他有什么起点性的依据。他说,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出土一尊佛像,据测定是海盗时代从东方运来的。另外,还在海盗船上发现贝类穿成的项链,很可能是佛珠。我建议他,不要对后一项研究花费太多精力。因为佛教反对杀生,一般不会用贝类来穿佛珠。在其他原始部落的遗物中,我也经常看到这种贝类项链。
他又说,海盗时代与伊斯兰教的交流,已有大量证据。
我知道,馆长先生一直着眼于宗教,是想进一步解析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外来条件。
这种研究,既属于历史学和考古学,更属于人类学和哲学。
于是,海盗这个狰狞的名词,在这里产生了深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