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同盟军派出的使者同路易.查理的谈判代表在南锡谈判,而威灵顿公爵悄悄带着一只部队抵达了阿尔隆,使得阿尔隆的军队达到了15万之众。
威灵顿想要打通通往荷兰的比利时通道,为同盟军开辟撤退的道路。
南下意大利和东去美因茨退回德国境内的道路,被法军封死之后,同盟军撤退就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从布鲁塞尔返回荷兰,一条是沿摩泽尔河通过科布伦茨撤退到科隆。
科布伦茨现在在法军手中,而且路易.查理的主力就在科布伦茨-美因茨之间,威灵顿不认为在后方有追兵的时候,同盟军还能抵挡的住路易.查理的侧击。
因此他把撤退的道路放在了第一个方案上,但是比利时退出反法同盟,宣布保持中立,这就让同盟军撤退之前,必须得到比利时的重新认可。
在法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威灵顿公爵并不认为比利时议会的那些胆怯议员敢撕毁同路易.查理的和平协定的。因此要打通比利时通道,就必须使用武力。
而为了吸引住路易.查理的注意力,威灵顿决定派出一支部队沿着摩泽尔河前进,装作要攻击科布伦茨的样子,而他自己则带着10万人的主力直接进攻布鲁塞尔,迫使比利时投降,放开通道让同盟军进入。
路易.查理果然被威灵顿公爵派出的进攻科布伦茨的部队迷惑了,他把主力集结在了科布伦茨,准备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但是3天之后,路易.查理的参谋部认为,这应当是同盟军虚张声势的进攻,同盟军的主力并未沿着摩泽尔河东行。
路易.查理有些将信将疑,他试探着派出了一只部队去拦截,果然这只部队受到攻击之后就停留了下来,并无意继续前进了。而再过了一天,布鲁塞尔投降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路易.查理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他随即下令全军出击,消灭这只同盟军的偏师。
不过显然法军的动作迟缓了,这只部队接到了威灵顿公爵的命令之后,就快速的撤回了阿尔隆,据城死守,保卫着同盟军撤退的侧翼。
于此同时,和威灵顿公爵早就商议好的拉德茨基元帅,也悄悄的从防线上撤走了主力部队。
在离开巴黎城外之前,反法同盟的君主和将军们为要不要带走拿破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最终梅特涅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各位,如果我们带走了拿破仑,无疑就是将法国交给了路易.查理,一个统一的法国对于同盟并没有任何好处,这只会便宜了这位法国王太子。
而且,巴黎城内的法军大多数人依旧支持着他们的皇帝,如果我们带走了拿破仑,只会被他们咬住不放。但是如果我们留下了拿破仑,也许就能给法国留下一个隐患,为什么我们不这么做呢?”
同盟军的成功撤退固然让路易.查理略有些遗憾,但是他也并无意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被新法兰西舰队封锁在英吉利海峡之内的英国舰队,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负担反法同盟的巨额军费了,英国国债正在持续暴跌。
而在德意志境内,被路易.查理掀起的废除农奴制度,及一切封建义务的活动,从从黑森地区向着整个德意志地区扩展。
原本用来防备法军进攻征发的军队,正在成为埋葬这些封建领主的火药桶。
黑森州南方的巴登大公国大公路德维希一世向路易.查理示好,愿意服从于法兰西的命令。
符腾堡王国威廉一世同样宣布退出了反法同盟,并向法国表达了自己的驯服。
在法军支持下的农民及市民革命,让南德意志地区及莱茵东岸地区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从慕尼黑到纽伦堡的各邦国开始把兵力用于,平息各地农民暴动的事件上去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撤退到荷兰-德国边境地带的反法同盟军迅速瓦解了。
1823年1月,路易.查理同反法同盟达成了一项协议,以同盟国同意恢复华沙大公国的独立为条件,双方以现在的实际占领地区作为分界线。
这个协议比起曾经的拿破仑帝国自然是远远不如,但是和之前方法同盟给予法国的最后通牒却又好了许多。
起码现在大半个意大利地区,莱茵东岸的黑森地区及巴登-符腾堡地区,已经重新纳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和沙皇亚历山大虽然还想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但是失去了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意大利地区之后,法国的战略形势开始好转,而且新法兰西海军的强大,也使得英国人无法再取得海上的绝对优势。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在得知本土受到了法军的威胁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维也纳,因此第一个赞同了以实际占领线区分边境的提议。
普鲁士国王在连续的作战中消耗掉的军队,已经开始动摇了王国的统治基础。而且普鲁士军中被征召的农民们,开始对于废除农奴制度等自由法令产生了兴趣。
威廉三世不得不尽快解散掉手中的大军,免得这只军队成为反对普鲁士王国的有力工具。
而且英国舰队的失利,导致英国国债暴跌,英镑的购买力也开始减少了。
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都无力负担本国庞大的军事支出,这场战争已经难以维系了。
对于路易.查理提出的恢复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地位,英国人态度暧昧不明,普鲁士、俄罗斯表示反对,但是奥地利却选择了支持。
普鲁士是不愿意丢失已经到手的领土,而俄国人既不愿意丢失领土,也不愿意失去一个把势力深入中欧的机会。
奥地利则是失去了意大利和德意志大部分领土之后,并不愿意俄国出现在自己的边境地带。
波西米亚、及东欧地区都是斯拉夫人种,原本这些地区的民族分离势力就在扩大,一个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国跑到了奥地利的后院,会发生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随着德意志各邦国不断退出反法同盟,普鲁士终于转向支持接受恢复华沙大公国独立地位的条件,而英国人在英吉利海峡门口发生的几次海战依旧落于下风之后,立刻意识到战争再继续下去对英国不利。
作为一个岛国,要是海上航线被人封锁之后,英国经济就会全面崩溃,那么接下去就不是争夺欧洲主导权的问题,而是让英国生存下去的战争了。
英国人还没有做好这种保卫本土的战争准备,内阁要求威灵顿公爵做出妥协,和法国暂时保持和平。
最终双方签署了这份南锡和平协议,沙皇亚历山大虽然同意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地位,但是要求该公国必须接受俄国的保护。
对于路易.查理来说,这场战争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法国国内的民生已经非常凋敝了,跨越大西洋运输而来的各种军用物资成本高的令人无法想象。
只要能留下一个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名义,那么接下去就是恢复法国的实力才是头等大事。
1823年2月阿尔隆内最后一只同盟军的撤离,让法国境内终于再没有同盟军的踪迹了。
路易.查理返回巴黎之前,在法兰克福召开了一次黑森及南德意志地区的联盟会议。
会议上,他宣布莱茵东岸地区法军的控制区域内,将组建莱茵-德意志民族自治区,除了外交及军事权力之外,该地区将获得立法和行政等权力。
路易.查理的虽然夺走了这些邦国的一部分权力,但是却也给予了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自治权力。
自治区被分成5个省级行政区,该地区内的封建领主失去了他们对于领民的封建权力,但是保有了个人的财产权力。
路易.查理颁布的田地法案,保证了那些被解放的农奴能够获得一块维系生存的土地,这使得法国的统治受到了德国农民的支持。
对于主动投靠法国的封建领主,法军对于他们名下的土地采取了赎买政策,以减弱双方的矛盾。
而对于莱茵西岸地区,路易.查理宣布这一地区的人民和法国公民拥有同等的权力,并废除了拿破仑加诸于他们之上的高额税收政策。
几乎在同一时间,赵一文也在意大利实施了差不多的政策,他把意大利分成了17个邦,并给予了每个邦独立的立法权力。
随后在这17个邦的基础上成立了意大利邦联共和国,意大利第一次统一为一个国家。
但是这个松散的邦联国家,也让意大利失去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机会。
成立后的意大利邦联同赵一文签订了一份法意友好同盟协定,协定中约定了各种通商政策之外,还要求法军驻扎在意大利,以保证意大利的独立和完整。
事实上,当赵一文让意大利成立邦联共和国之后,意大利的烧炭党就把对于法国人的疑心释去了。
意大利人对于还被奥地利占领的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感到耿耿于怀,并希望法军替自己夺回这片领土。
赵一文深刻的了解,当意大利领土恢复完整之后,法军也就失去了继续驻扎的权力,因此他借口法国正在和反法同盟签订协议,自己不能破坏这场和谈,而拒绝了意大利人的请求。
威灵顿想要打通通往荷兰的比利时通道,为同盟军开辟撤退的道路。
南下意大利和东去美因茨退回德国境内的道路,被法军封死之后,同盟军撤退就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从布鲁塞尔返回荷兰,一条是沿摩泽尔河通过科布伦茨撤退到科隆。
科布伦茨现在在法军手中,而且路易.查理的主力就在科布伦茨-美因茨之间,威灵顿不认为在后方有追兵的时候,同盟军还能抵挡的住路易.查理的侧击。
因此他把撤退的道路放在了第一个方案上,但是比利时退出反法同盟,宣布保持中立,这就让同盟军撤退之前,必须得到比利时的重新认可。
在法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威灵顿公爵并不认为比利时议会的那些胆怯议员敢撕毁同路易.查理的和平协定的。因此要打通比利时通道,就必须使用武力。
而为了吸引住路易.查理的注意力,威灵顿决定派出一支部队沿着摩泽尔河前进,装作要攻击科布伦茨的样子,而他自己则带着10万人的主力直接进攻布鲁塞尔,迫使比利时投降,放开通道让同盟军进入。
路易.查理果然被威灵顿公爵派出的进攻科布伦茨的部队迷惑了,他把主力集结在了科布伦茨,准备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但是3天之后,路易.查理的参谋部认为,这应当是同盟军虚张声势的进攻,同盟军的主力并未沿着摩泽尔河东行。
路易.查理有些将信将疑,他试探着派出了一只部队去拦截,果然这只部队受到攻击之后就停留了下来,并无意继续前进了。而再过了一天,布鲁塞尔投降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路易.查理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他随即下令全军出击,消灭这只同盟军的偏师。
不过显然法军的动作迟缓了,这只部队接到了威灵顿公爵的命令之后,就快速的撤回了阿尔隆,据城死守,保卫着同盟军撤退的侧翼。
于此同时,和威灵顿公爵早就商议好的拉德茨基元帅,也悄悄的从防线上撤走了主力部队。
在离开巴黎城外之前,反法同盟的君主和将军们为要不要带走拿破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最终梅特涅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各位,如果我们带走了拿破仑,无疑就是将法国交给了路易.查理,一个统一的法国对于同盟并没有任何好处,这只会便宜了这位法国王太子。
而且,巴黎城内的法军大多数人依旧支持着他们的皇帝,如果我们带走了拿破仑,只会被他们咬住不放。但是如果我们留下了拿破仑,也许就能给法国留下一个隐患,为什么我们不这么做呢?”
同盟军的成功撤退固然让路易.查理略有些遗憾,但是他也并无意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被新法兰西舰队封锁在英吉利海峡之内的英国舰队,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负担反法同盟的巨额军费了,英国国债正在持续暴跌。
而在德意志境内,被路易.查理掀起的废除农奴制度,及一切封建义务的活动,从从黑森地区向着整个德意志地区扩展。
原本用来防备法军进攻征发的军队,正在成为埋葬这些封建领主的火药桶。
黑森州南方的巴登大公国大公路德维希一世向路易.查理示好,愿意服从于法兰西的命令。
符腾堡王国威廉一世同样宣布退出了反法同盟,并向法国表达了自己的驯服。
在法军支持下的农民及市民革命,让南德意志地区及莱茵东岸地区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从慕尼黑到纽伦堡的各邦国开始把兵力用于,平息各地农民暴动的事件上去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撤退到荷兰-德国边境地带的反法同盟军迅速瓦解了。
1823年1月,路易.查理同反法同盟达成了一项协议,以同盟国同意恢复华沙大公国的独立为条件,双方以现在的实际占领地区作为分界线。
这个协议比起曾经的拿破仑帝国自然是远远不如,但是和之前方法同盟给予法国的最后通牒却又好了许多。
起码现在大半个意大利地区,莱茵东岸的黑森地区及巴登-符腾堡地区,已经重新纳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和沙皇亚历山大虽然还想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但是失去了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意大利地区之后,法国的战略形势开始好转,而且新法兰西海军的强大,也使得英国人无法再取得海上的绝对优势。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在得知本土受到了法军的威胁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维也纳,因此第一个赞同了以实际占领线区分边境的提议。
普鲁士国王在连续的作战中消耗掉的军队,已经开始动摇了王国的统治基础。而且普鲁士军中被征召的农民们,开始对于废除农奴制度等自由法令产生了兴趣。
威廉三世不得不尽快解散掉手中的大军,免得这只军队成为反对普鲁士王国的有力工具。
而且英国舰队的失利,导致英国国债暴跌,英镑的购买力也开始减少了。
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都无力负担本国庞大的军事支出,这场战争已经难以维系了。
对于路易.查理提出的恢复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地位,英国人态度暧昧不明,普鲁士、俄罗斯表示反对,但是奥地利却选择了支持。
普鲁士是不愿意丢失已经到手的领土,而俄国人既不愿意丢失领土,也不愿意失去一个把势力深入中欧的机会。
奥地利则是失去了意大利和德意志大部分领土之后,并不愿意俄国出现在自己的边境地带。
波西米亚、及东欧地区都是斯拉夫人种,原本这些地区的民族分离势力就在扩大,一个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国跑到了奥地利的后院,会发生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随着德意志各邦国不断退出反法同盟,普鲁士终于转向支持接受恢复华沙大公国独立地位的条件,而英国人在英吉利海峡门口发生的几次海战依旧落于下风之后,立刻意识到战争再继续下去对英国不利。
作为一个岛国,要是海上航线被人封锁之后,英国经济就会全面崩溃,那么接下去就不是争夺欧洲主导权的问题,而是让英国生存下去的战争了。
英国人还没有做好这种保卫本土的战争准备,内阁要求威灵顿公爵做出妥协,和法国暂时保持和平。
最终双方签署了这份南锡和平协议,沙皇亚历山大虽然同意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地位,但是要求该公国必须接受俄国的保护。
对于路易.查理来说,这场战争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法国国内的民生已经非常凋敝了,跨越大西洋运输而来的各种军用物资成本高的令人无法想象。
只要能留下一个华沙大公国的独立名义,那么接下去就是恢复法国的实力才是头等大事。
1823年2月阿尔隆内最后一只同盟军的撤离,让法国境内终于再没有同盟军的踪迹了。
路易.查理返回巴黎之前,在法兰克福召开了一次黑森及南德意志地区的联盟会议。
会议上,他宣布莱茵东岸地区法军的控制区域内,将组建莱茵-德意志民族自治区,除了外交及军事权力之外,该地区将获得立法和行政等权力。
路易.查理的虽然夺走了这些邦国的一部分权力,但是却也给予了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自治权力。
自治区被分成5个省级行政区,该地区内的封建领主失去了他们对于领民的封建权力,但是保有了个人的财产权力。
路易.查理颁布的田地法案,保证了那些被解放的农奴能够获得一块维系生存的土地,这使得法国的统治受到了德国农民的支持。
对于主动投靠法国的封建领主,法军对于他们名下的土地采取了赎买政策,以减弱双方的矛盾。
而对于莱茵西岸地区,路易.查理宣布这一地区的人民和法国公民拥有同等的权力,并废除了拿破仑加诸于他们之上的高额税收政策。
几乎在同一时间,赵一文也在意大利实施了差不多的政策,他把意大利分成了17个邦,并给予了每个邦独立的立法权力。
随后在这17个邦的基础上成立了意大利邦联共和国,意大利第一次统一为一个国家。
但是这个松散的邦联国家,也让意大利失去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机会。
成立后的意大利邦联同赵一文签订了一份法意友好同盟协定,协定中约定了各种通商政策之外,还要求法军驻扎在意大利,以保证意大利的独立和完整。
事实上,当赵一文让意大利成立邦联共和国之后,意大利的烧炭党就把对于法国人的疑心释去了。
意大利人对于还被奥地利占领的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感到耿耿于怀,并希望法军替自己夺回这片领土。
赵一文深刻的了解,当意大利领土恢复完整之后,法军也就失去了继续驻扎的权力,因此他借口法国正在和反法同盟签订协议,自己不能破坏这场和谈,而拒绝了意大利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