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拿破仑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很快他就收到了俄土签订了和平协议的消息,这意味着普鲁特河方向的俄军很快就能抽调回来。
而占领了斯摩棱斯克的法军,战线之延长,终于超过了其后勤补给的能力,法国大军无法获得足够的给养在这里呆到第二年春天。
和俄国结盟的瑞典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威胁法军虚弱的侧后方,让法国大军陷入俄国的泥潭之中。
如此一来,拿破仑便只剩下了继续前进,占领莫斯科,迫使亚历山大提出求和。或是转身撤退离开,在一无所获的的状况下,结束这场战争。
拿破仑无法接受一场他没有获得胜利的战争,在他麾下的60多万大军中,只有一半人是所谓的法国人,而其他士兵来自臣服于法国的附庸国。
拿破仑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附庸国之所以俯首贴命,派出士兵接受自己的命令,不是因为对于法国皇帝的效忠,而是畏惧于他在战场上的战无不胜。
一旦法国人在战场上无法取得一场胜利,那么在他赫赫战功面前而屈服的欧洲各民族,将会从俄国人的反抗中汲取勇气,反对法国对于欧洲的统治。
而俄国军队虽然始终避免和法国决战,但是在斯摩棱斯克的防御战中,拿破仑再次看到了俄国士兵在艾劳之战中焕发出来的勇气。
这场战争中俄国人民坚壁清野,焚毁了自己的家园,只为了不让法国军队获得一丝一毫的补给。
拿破仑越是深入俄国,越是发觉这场战争和以往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争完全不同。
在普鲁士、奥地利乃至于欧洲其他各国,法军经过的城市的市民,会向法军送上代表自己城市的金钥匙,表示他们对于法军的臣服。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会谦卑的写信,询问他在自己的宫殿是否住的舒适。奥地利皇帝从自己的皇宫逃离之后,会下令维也纳当局绝对服从他的命令。
但是亚历山大和他的将军们,俄国军队和俄国的农民们,却把国王之间的战争游戏,当做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搏斗。
法军遇到的每一只俄军的部队,都会遭受到激烈的抵抗,完全不顾及他们面对的是如何强大的敌人。
拿破仑有种预感,如果他现在率领大军撤离了俄国,那么他恐怕永远都无法征服这个国家了。
虽然法军从哥尼斯堡算起的后勤路线已经超过了800公里,而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还有300多公里,但是拿破仑终于还是决定继续向前了。
8月21日,缪拉的骑兵团被命令追击会合在一起的俄军一、二军团的主力,达武和内伊的军团也随之跟进。
而在俄军这边,一、二军团的会合总算让巴克莱松了口气,以他现在的力量不必再担心会被拿破仑一口吃下去了。
但是两只军团的合并,也让部队中反对撤离的声音大了起来。巴格拉季昂公爵虽然愿意服从他的命令,但是他却是最为坚决的反对不战而逃的将领。
有了这位继库图佐夫之后,在俄军中声名鹊起的本土将领的支持,俄军中反对撤退,要同法国大军决一死战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
巴克莱作为一名非俄国出身的将领,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沙皇亚历山大的授予。而对于每一任沙皇来说,非俄国出身的将领,他们对于沙皇的忠诚,要远远高于那些大贵族、大地主出身的俄国将领。
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要让巴克莱一位非俄国出身的将军担任了全俄军的统帅,指挥这场在他看来关乎着罗曼诺夫王朝和俄国民族命运的战争。
随着拿破仑的大军距离莫斯科越来越近,俄国上层社会对于巴克莱的非难也越来越大,这些俄国贵族开始恐慌,开始焦虑于这位有着德国血统的俄军总司令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是否准备就这样把俄罗斯送给那个科西嘉的恶魔。
当巴格拉季昂公爵等军中将领反对继续撤退,反对胆小如鼠的巴克莱继续担任俄军的总司令,俄国上层社会的贵族们也天天在亚历山大的御座前,要求替换这位毫无能力的总司令的时候,亚历山大有些犹豫了。
但是随着库图佐夫的去世,这些俄国贵族和将领们并没有推出一位,能让他们同时信服的将军担任俄军的统帅。
当亚历山大在巴克莱的职位问题上松口的时候,俄国贵族和将领们,为谁来担任这个继任的总司令的人选开始争吵不休。
在拿破仑大军即将进入莫斯科时,这些俄国贵族、将军们还不忘着争权夺利,丝毫记不起他们之前在亚历山大面前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时,亚历山大终于对这些俄国贵族和将军们失望了。
他再次坚定了支持巴克莱的决心,但是也命令自己的侍从武官巴拉索夫,亲自到前线去告诉巴克莱,“…他不能就这么一枪不放,把莫斯科交给拿破仑,无论如何他都有必要再莫斯科之外的地方和法国人打上一场,好对俄国人民有所交代。”
巴克莱虽然认为俄法决战的时刻还没到,但是亚历山大的御令让他明白,如果再不打上一场,恐怕俄法决战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一名将军,他不能容忍自己以这种不名誉的方式结束服役生涯。
巴克莱率领的俄军此时就在莫斯科以西140多公里的地方,他看了看地图,就决定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处的博罗季诺村打一仗。
俄军突然在博罗季诺村停下了脚步,让拿破仑感觉他一直期待的那个决战时刻到了,他匆匆赶到前线接过了指挥权。
巴克莱麾下在连续的行军和法军的接触战后,停留在博罗季诺村的有10万3千人的正规军,7千人的哥萨克骑兵,2万余人的民兵。共计13万余人。此外,俄军还有640门大炮,这比法军的数量要多。
巴克莱在仔细勘察了博罗季诺村的地形之后,就决定把防御阵地放在村子的南北一线。整个防御阵线宽约8公里,纵深约3、4公里。
防御阵地的右翼边缘是莫斯科河的一条支流,叫做科洛查河,这是一道天然屏障,敌军不容易对俄军阵地进行迂回攻击。
左翼边缘是一个叫乌提察的村子,南面是一片难以通行的森林。
中央阵地则是设置在平原上突起的丘陵之上。俄军还在阵地上构筑了完善的火炮工事。
俄军的整个防御阵地,最为薄弱的就是在平原地带的左翼,为了保护这一区域,俄军在谢瓦金诺村附近修筑了堡垒。
巴克莱试图借助这一地区的有利地形,以防御战大量杀伤法军士兵,以洗刷那些俄国贵族加诸于他身上的各自污蔑之词。
当拿破仑的军队在俄军谢瓦金诺村修筑的多面堡停留下来时,拿破仑手中的部队也只剩下了14万2千人,和587门大炮。
拿破仑让自己的部队休息了两日,在详细的调查了俄军的阵地之后。
拿破仑决定从俄军的左翼突破,然后向俄军右翼后方卷击,把俄军压迫至科洛查河予以歼灭。
他娴熟的集中了优势兵力,约八万七千人在俄军左翼2公里半的正面防线上进行突击,同时在右翼和中央各以一个军吸引俄军的注意力。
达武建议再派遣一只部队,从左翼南侧的森林迂回到俄军后方,切断俄军通往莫斯科的通道,扰乱俄军的作战信心。但是拿破仑害怕俄军再次逃跑,拒绝了这个建议。
谢瓦金诺村修筑的多面堡内,驻扎着1万2千名俄军,其中有4千骑兵,和36门大炮。
9月9日,法军集结了3万步兵,1万骑兵,186门火炮,对这个凸出于俄军左翼阵地之前的堡垒进行了攻击。
双方激战了一整天,直到深夜之后,法军才用白刃战攻占了整座堡垒。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的炮手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逃离自己的岗位,这让法军士兵感到惊讶。
休息了一天之后,在9月11日,俄军和法军的全面战斗展开了。博罗季诺村的战斗对于拿破仑来说,已经超过了他在过往战争中情绪波动的总和。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法军对博罗季诺村的战斗开始,大炮轰鸣声让拿破仑觉得今天会是一个和奥斯特里茨战争一样的日子。
但是随后,他麾下勇猛的将军,106常备团的普洛松冲进了博罗季诺村,但是被哥萨克骑兵杀死的消息传来,让他感觉今天的太阳似乎并不怎么灿烂了。
很快达武军团下的孔潘师在进攻中遭遇到了俄军炮兵的轰击,法军损失惨重,师长孔潘受伤。而达武元帅前去救援时,也被俄军的大炮震落了马下,失去了知觉。
此后不怎么顺利的消息开始不断传来,内伊元帅带着三个师团攻下了俄军左翼巴格拉季昂防御下的钝角堡,接着又被俄军涅维洛夫斯基的师团击退了。
内伊元帅在反复争夺之后,终于夺回了这些钝角堡。但是巴格拉季昂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涅儒将军攻占的最重要的钝角堡,再次落入了俄军的手中,随后缪拉元帅夺回了这个钝角堡,但是法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而占领了斯摩棱斯克的法军,战线之延长,终于超过了其后勤补给的能力,法国大军无法获得足够的给养在这里呆到第二年春天。
和俄国结盟的瑞典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威胁法军虚弱的侧后方,让法国大军陷入俄国的泥潭之中。
如此一来,拿破仑便只剩下了继续前进,占领莫斯科,迫使亚历山大提出求和。或是转身撤退离开,在一无所获的的状况下,结束这场战争。
拿破仑无法接受一场他没有获得胜利的战争,在他麾下的60多万大军中,只有一半人是所谓的法国人,而其他士兵来自臣服于法国的附庸国。
拿破仑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附庸国之所以俯首贴命,派出士兵接受自己的命令,不是因为对于法国皇帝的效忠,而是畏惧于他在战场上的战无不胜。
一旦法国人在战场上无法取得一场胜利,那么在他赫赫战功面前而屈服的欧洲各民族,将会从俄国人的反抗中汲取勇气,反对法国对于欧洲的统治。
而俄国军队虽然始终避免和法国决战,但是在斯摩棱斯克的防御战中,拿破仑再次看到了俄国士兵在艾劳之战中焕发出来的勇气。
这场战争中俄国人民坚壁清野,焚毁了自己的家园,只为了不让法国军队获得一丝一毫的补给。
拿破仑越是深入俄国,越是发觉这场战争和以往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争完全不同。
在普鲁士、奥地利乃至于欧洲其他各国,法军经过的城市的市民,会向法军送上代表自己城市的金钥匙,表示他们对于法军的臣服。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会谦卑的写信,询问他在自己的宫殿是否住的舒适。奥地利皇帝从自己的皇宫逃离之后,会下令维也纳当局绝对服从他的命令。
但是亚历山大和他的将军们,俄国军队和俄国的农民们,却把国王之间的战争游戏,当做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搏斗。
法军遇到的每一只俄军的部队,都会遭受到激烈的抵抗,完全不顾及他们面对的是如何强大的敌人。
拿破仑有种预感,如果他现在率领大军撤离了俄国,那么他恐怕永远都无法征服这个国家了。
虽然法军从哥尼斯堡算起的后勤路线已经超过了800公里,而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还有300多公里,但是拿破仑终于还是决定继续向前了。
8月21日,缪拉的骑兵团被命令追击会合在一起的俄军一、二军团的主力,达武和内伊的军团也随之跟进。
而在俄军这边,一、二军团的会合总算让巴克莱松了口气,以他现在的力量不必再担心会被拿破仑一口吃下去了。
但是两只军团的合并,也让部队中反对撤离的声音大了起来。巴格拉季昂公爵虽然愿意服从他的命令,但是他却是最为坚决的反对不战而逃的将领。
有了这位继库图佐夫之后,在俄军中声名鹊起的本土将领的支持,俄军中反对撤退,要同法国大军决一死战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
巴克莱作为一名非俄国出身的将领,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沙皇亚历山大的授予。而对于每一任沙皇来说,非俄国出身的将领,他们对于沙皇的忠诚,要远远高于那些大贵族、大地主出身的俄国将领。
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要让巴克莱一位非俄国出身的将军担任了全俄军的统帅,指挥这场在他看来关乎着罗曼诺夫王朝和俄国民族命运的战争。
随着拿破仑的大军距离莫斯科越来越近,俄国上层社会对于巴克莱的非难也越来越大,这些俄国贵族开始恐慌,开始焦虑于这位有着德国血统的俄军总司令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是否准备就这样把俄罗斯送给那个科西嘉的恶魔。
当巴格拉季昂公爵等军中将领反对继续撤退,反对胆小如鼠的巴克莱继续担任俄军的总司令,俄国上层社会的贵族们也天天在亚历山大的御座前,要求替换这位毫无能力的总司令的时候,亚历山大有些犹豫了。
但是随着库图佐夫的去世,这些俄国贵族和将领们并没有推出一位,能让他们同时信服的将军担任俄军的统帅。
当亚历山大在巴克莱的职位问题上松口的时候,俄国贵族和将领们,为谁来担任这个继任的总司令的人选开始争吵不休。
在拿破仑大军即将进入莫斯科时,这些俄国贵族、将军们还不忘着争权夺利,丝毫记不起他们之前在亚历山大面前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时,亚历山大终于对这些俄国贵族和将军们失望了。
他再次坚定了支持巴克莱的决心,但是也命令自己的侍从武官巴拉索夫,亲自到前线去告诉巴克莱,“…他不能就这么一枪不放,把莫斯科交给拿破仑,无论如何他都有必要再莫斯科之外的地方和法国人打上一场,好对俄国人民有所交代。”
巴克莱虽然认为俄法决战的时刻还没到,但是亚历山大的御令让他明白,如果再不打上一场,恐怕俄法决战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一名将军,他不能容忍自己以这种不名誉的方式结束服役生涯。
巴克莱率领的俄军此时就在莫斯科以西140多公里的地方,他看了看地图,就决定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处的博罗季诺村打一仗。
俄军突然在博罗季诺村停下了脚步,让拿破仑感觉他一直期待的那个决战时刻到了,他匆匆赶到前线接过了指挥权。
巴克莱麾下在连续的行军和法军的接触战后,停留在博罗季诺村的有10万3千人的正规军,7千人的哥萨克骑兵,2万余人的民兵。共计13万余人。此外,俄军还有640门大炮,这比法军的数量要多。
巴克莱在仔细勘察了博罗季诺村的地形之后,就决定把防御阵地放在村子的南北一线。整个防御阵线宽约8公里,纵深约3、4公里。
防御阵地的右翼边缘是莫斯科河的一条支流,叫做科洛查河,这是一道天然屏障,敌军不容易对俄军阵地进行迂回攻击。
左翼边缘是一个叫乌提察的村子,南面是一片难以通行的森林。
中央阵地则是设置在平原上突起的丘陵之上。俄军还在阵地上构筑了完善的火炮工事。
俄军的整个防御阵地,最为薄弱的就是在平原地带的左翼,为了保护这一区域,俄军在谢瓦金诺村附近修筑了堡垒。
巴克莱试图借助这一地区的有利地形,以防御战大量杀伤法军士兵,以洗刷那些俄国贵族加诸于他身上的各自污蔑之词。
当拿破仑的军队在俄军谢瓦金诺村修筑的多面堡停留下来时,拿破仑手中的部队也只剩下了14万2千人,和587门大炮。
拿破仑让自己的部队休息了两日,在详细的调查了俄军的阵地之后。
拿破仑决定从俄军的左翼突破,然后向俄军右翼后方卷击,把俄军压迫至科洛查河予以歼灭。
他娴熟的集中了优势兵力,约八万七千人在俄军左翼2公里半的正面防线上进行突击,同时在右翼和中央各以一个军吸引俄军的注意力。
达武建议再派遣一只部队,从左翼南侧的森林迂回到俄军后方,切断俄军通往莫斯科的通道,扰乱俄军的作战信心。但是拿破仑害怕俄军再次逃跑,拒绝了这个建议。
谢瓦金诺村修筑的多面堡内,驻扎着1万2千名俄军,其中有4千骑兵,和36门大炮。
9月9日,法军集结了3万步兵,1万骑兵,186门火炮,对这个凸出于俄军左翼阵地之前的堡垒进行了攻击。
双方激战了一整天,直到深夜之后,法军才用白刃战攻占了整座堡垒。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的炮手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逃离自己的岗位,这让法军士兵感到惊讶。
休息了一天之后,在9月11日,俄军和法军的全面战斗展开了。博罗季诺村的战斗对于拿破仑来说,已经超过了他在过往战争中情绪波动的总和。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法军对博罗季诺村的战斗开始,大炮轰鸣声让拿破仑觉得今天会是一个和奥斯特里茨战争一样的日子。
但是随后,他麾下勇猛的将军,106常备团的普洛松冲进了博罗季诺村,但是被哥萨克骑兵杀死的消息传来,让他感觉今天的太阳似乎并不怎么灿烂了。
很快达武军团下的孔潘师在进攻中遭遇到了俄军炮兵的轰击,法军损失惨重,师长孔潘受伤。而达武元帅前去救援时,也被俄军的大炮震落了马下,失去了知觉。
此后不怎么顺利的消息开始不断传来,内伊元帅带着三个师团攻下了俄军左翼巴格拉季昂防御下的钝角堡,接着又被俄军涅维洛夫斯基的师团击退了。
内伊元帅在反复争夺之后,终于夺回了这些钝角堡。但是巴格拉季昂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涅儒将军攻占的最重要的钝角堡,再次落入了俄军的手中,随后缪拉元帅夺回了这个钝角堡,但是法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