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法奥两军的伤亡都在三万人左右,虽然卡尔大公宣称自己胜利了,但是这种胜利也是非常有限的。
究其根本,就在于哪怕在法军形势最为危机的时刻,拿破仑也始终站在前线,在士兵们看得到自己的地方指挥作战,这让法军始终保持住了一个完整的防线,为之后的撤退创造了机会。
而卡尔大公这边,当战场形势倾向奥军这边时,卡尔大公谨慎的性格又占据了上风,他总是想等到法军出现崩溃,再尽全力追击,而不是冒险的全军进行突击,主动把法军击溃后追击,错过了把法军防线完全撕破,把法军赶入多瑙河的机会。
而第二天,卡尔大公也没有命令自己的部队过河追击士气衰弱的法军,以继续扩大战果。是以这场战争虽然奥地利取得了胜利,但是战果却并不显著。
但是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拿破仑第一次,没有在正面战场取胜,它在军事上虽然没有对拿破仑造成较大的伤害,但是在政治上却摧毁了科西嘉怪物百战百胜的无敌形象。
当欧洲各国听到了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结果只后,奥地利的皇室、贵族们开始欣喜若狂,第一次对击败拿破仑充满信心,他们打起行李,准备返回维也纳。
而德意志地区的农民们,主要是普鲁士、奥地利地区的农民,开始组建游击队,反对法国人在占领区的统治。
英国内阁第一次摆脱了一向运转缓慢的官僚体制的印象,迅速的集结起7万海陆军,准备在荷兰符利辛根港登陆,以策应奥地利和西班牙对法国的反抗。
就连一直被拿破仑羞辱的教皇庇护七世和他的红衣主教们,也终于忍耐不住寂寞,通过教会向民众宣传,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上帝对拿破仑的惩罚,凌辱教会的暴君很快就要自取灭亡了。
西班牙原本已经衰弱下去的反法声潮,再次高涨了起来。而几位在西班牙的元帅,却因为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后拿破仑行踪不明的消息,陷入了混乱。他们开始收缩自己的兵力,不愿意再配合同僚作战,某些元帅甚至有意无意的向着法国边境靠拢,似乎再等待什么消息一样。
这种状况下,被压制下去的西班牙反抗运动,又再度活跃了起来,西班牙的国王约瑟夫,他的命令甚至出不了马德里。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也试探着停止了按期付给法国的战争赔款,似乎想要看看拿破仑的反应。
拿破仑其实就在洛鲍岛上,他并没有如卡尔大公所希望的撤回维也纳。而是在岛上整军准备下一次作战,作为依靠战争起家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知道他的帝国是建立在法军战无不胜的形象之下,如果他失败后就此退缩了,那么法兰西帝国将不复存在。
对于占领地德意志农民的起义,拿破仑下令当地的法国驻军进行镇压。对于不甘寂寞跳出来的教皇,拿破仑下令废除教皇及逮捕他,并把罗马城及教皇的一切领地都并入了法兰西的版图。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再次向国内及各个附庸国征发兵力、装备和物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之后的一个月内,法军不但在洛鲍岛上修建了工事,还彻底加固了洛鲍岛和南岸之间的桥梁。
当七月来临之际,法军已经把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损失的各军补充完毕,兵力恢复到了近19万人。
而反观奥地利人,在这期间除了为阿斯佩恩-艾斯林的胜利召开了几场盛大的庆祝舞会之后,他们没有为卡尔大公补充过一个士兵。
在多瑙河的北岸,奥军依旧维持着战役结束后的13万多人。卡尔大公根据上次战役法军的渡河地点,决定把兵力向后撤一段距离,在瓦格拉姆等待法军的进攻,再反击围歼法军。
但是拿破仑经过仔细的地形考察之后,却改变了渡河地点,选择了在上次渡河点下方4公里的地方作为新渡河的地点。正面佯攻,左翼突破,拿破仑再次运用了他最拿手的战术。
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卡尔大公察觉到法军的右翼兵力薄弱,且靠近多瑙河缺乏回旋余地,于是同样运用了以自己的右翼抵抗法军,左翼进行突破的战术。
这样战场上的形势,就变成了法奥两军谁能先突破对方的右翼,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对比起奥军的右翼,法军右翼的防守地形实在过于不利,在奥军的反击下,法军右翼马塞纳军被压缩在了阿斯佩恩-艾斯林两个狭小村落之中。
拿破仑意识到,这样下去。最先被突破的反倒是自己的右翼了。
拿破仑经过仔细观察战场形态之后,再次改变了计划,以右翼稳固防守。然后调集主力突破奥军中央节点瓦格拉姆,再和左翼法军配合攻击奥军的右翼。
奥军的抵抗异常的顽强,但是到了下午四时,卡尔大公得知自己的弟弟约翰大公,带领的援军还在10多公里之外,他便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为了避免奥军遭遇全面性的溃败,卡尔大公下令撤退了。奥军在傍晚撤出了战场,由于奥军撤退有序,法军并没有获得多少战利品。
瓦格拉姆战役双方死亡人数依然相差不多,还是在3万人上下。表面上看,法军在这场战役中所获取的胜利,就和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的奥军相似,取得了胜利但是没有获得较大的胜利果实。
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瓦格拉姆战役中,法奥两军均损失了6万人左右,看起来双方势均力敌。
但是奥地利损失的6万人,是卡尔大公倾尽自己能力,在这些年来专心致力训练出来的劲旅。而反观法军,损失的多为一些新兵和附庸国的士兵。
这样的战争,拿破仑还可以继续打下去,而奥地利却完全打不下去了。卡尔大公手中的军队,不仅仅是用来反对拿破仑的,也是用来压制奥地利各地的分离主义势力的,如果卡尔大公手中的奥军损失殆尽,那么奥地利将不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而卡尔大公看到自己历经多年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居然只能和拿破仑临时抽调出来的新兵和附庸国军队打个平手,也对战胜拿破仑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还在为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胜利,兴高采烈欢庆的奥地利皇帝和贵族们,顿时陷入了沮丧之中。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不得不再次向拿破仑求和。拿破仑答应了请求,但是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奥地利必须向法国、华沙大公国、俄国割让一部分土地,并赔偿一亿三千四百万金法郎,把军队规模限制在15万人以下,并遵守对英国的大陆禁运政策。
虽然最后在奥地利人的恳求下,拿破仑把赔款降到了八千五百万金法郎,但是其他条件终于还是没有再放宽。
法军虽然在瓦格拉姆战役中没有取得如同往常一般的奇迹胜利,但是其在一夜之间把10多万法军渡过多瑙河,而不为奥地利所察觉的组织能力,却让欧洲各军事专家深深感到钦佩。
这次战争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影响,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后装火炮的不可靠,及一体化炮弹的高昂费用,法军的后装火炮不能利用敌军的缴获,每一发炮弹都必须从巴黎运送而来。
这使得在瓦格拉姆战役中,拿破仑摒弃了所有后装火炮,成熟可靠的前膛炮,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而这也让拿破仑下定了决心,在法国之外的各部队中重新更换前膛火炮。
拉纳元帅虽然重伤,但是凭借着法国完善的军医官制度,拉纳元帅并没有死亡,而是被送回了巴黎养伤去了。
对于奥地利军使用的后装枪,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其他欧洲列强,此时都没有太过关注。黑火药的性质以及注定了,这种后装枪的射速较快,是以增加故障率和减少射程换来的。
取得了瓦格拉姆胜利并迫使奥地利签署了苛刻的和约之后,欧洲的局势再次稳定了下来。英国暂停了登陆荷兰的计划,转而把一部分兵力转用到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战场之上去了。
当欧洲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拿破仑终于开始考虑起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了。现年48岁的拿破仑至今没有一位帝国继承人,而约瑟芬皇后早就被证明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拿破仑的家族之中,也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而且拿破仑更愿意拥有一位有自己血脉的皇位继承人。
在这一刻,他有些懊恼起,当初没有听从路易.查理的劝诫,坚持和约瑟芬结婚的决定了。
赢取了瓦格拉姆战役胜利的拿破仑没有立刻返回巴黎,反而指示塔列朗说服皇后约瑟芬和自己离婚,理由是皇后的不忠和没有生育能力。
虽然在拿破仑的坚持之下,约瑟芬终于签署了离婚协议,但是就和拿破仑选择和她结婚一样,在这种时候和约瑟芬离婚同样是一个错误。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国征战的军事统帅,约瑟芬也许在私人道德上略有瑕疵,但是在政治能力上却是有着常人以上的水准,正因为约瑟芬在法国国内稳定着政客和军人之间的平衡,才能让法国政治始终掌握在拿破仑手中。但是现在,拿破仑却亲手砍掉了自己另一条胳膊。
究其根本,就在于哪怕在法军形势最为危机的时刻,拿破仑也始终站在前线,在士兵们看得到自己的地方指挥作战,这让法军始终保持住了一个完整的防线,为之后的撤退创造了机会。
而卡尔大公这边,当战场形势倾向奥军这边时,卡尔大公谨慎的性格又占据了上风,他总是想等到法军出现崩溃,再尽全力追击,而不是冒险的全军进行突击,主动把法军击溃后追击,错过了把法军防线完全撕破,把法军赶入多瑙河的机会。
而第二天,卡尔大公也没有命令自己的部队过河追击士气衰弱的法军,以继续扩大战果。是以这场战争虽然奥地利取得了胜利,但是战果却并不显著。
但是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拿破仑第一次,没有在正面战场取胜,它在军事上虽然没有对拿破仑造成较大的伤害,但是在政治上却摧毁了科西嘉怪物百战百胜的无敌形象。
当欧洲各国听到了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结果只后,奥地利的皇室、贵族们开始欣喜若狂,第一次对击败拿破仑充满信心,他们打起行李,准备返回维也纳。
而德意志地区的农民们,主要是普鲁士、奥地利地区的农民,开始组建游击队,反对法国人在占领区的统治。
英国内阁第一次摆脱了一向运转缓慢的官僚体制的印象,迅速的集结起7万海陆军,准备在荷兰符利辛根港登陆,以策应奥地利和西班牙对法国的反抗。
就连一直被拿破仑羞辱的教皇庇护七世和他的红衣主教们,也终于忍耐不住寂寞,通过教会向民众宣传,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上帝对拿破仑的惩罚,凌辱教会的暴君很快就要自取灭亡了。
西班牙原本已经衰弱下去的反法声潮,再次高涨了起来。而几位在西班牙的元帅,却因为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后拿破仑行踪不明的消息,陷入了混乱。他们开始收缩自己的兵力,不愿意再配合同僚作战,某些元帅甚至有意无意的向着法国边境靠拢,似乎再等待什么消息一样。
这种状况下,被压制下去的西班牙反抗运动,又再度活跃了起来,西班牙的国王约瑟夫,他的命令甚至出不了马德里。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也试探着停止了按期付给法国的战争赔款,似乎想要看看拿破仑的反应。
拿破仑其实就在洛鲍岛上,他并没有如卡尔大公所希望的撤回维也纳。而是在岛上整军准备下一次作战,作为依靠战争起家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知道他的帝国是建立在法军战无不胜的形象之下,如果他失败后就此退缩了,那么法兰西帝国将不复存在。
对于占领地德意志农民的起义,拿破仑下令当地的法国驻军进行镇压。对于不甘寂寞跳出来的教皇,拿破仑下令废除教皇及逮捕他,并把罗马城及教皇的一切领地都并入了法兰西的版图。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再次向国内及各个附庸国征发兵力、装备和物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之后的一个月内,法军不但在洛鲍岛上修建了工事,还彻底加固了洛鲍岛和南岸之间的桥梁。
当七月来临之际,法军已经把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损失的各军补充完毕,兵力恢复到了近19万人。
而反观奥地利人,在这期间除了为阿斯佩恩-艾斯林的胜利召开了几场盛大的庆祝舞会之后,他们没有为卡尔大公补充过一个士兵。
在多瑙河的北岸,奥军依旧维持着战役结束后的13万多人。卡尔大公根据上次战役法军的渡河地点,决定把兵力向后撤一段距离,在瓦格拉姆等待法军的进攻,再反击围歼法军。
但是拿破仑经过仔细的地形考察之后,却改变了渡河地点,选择了在上次渡河点下方4公里的地方作为新渡河的地点。正面佯攻,左翼突破,拿破仑再次运用了他最拿手的战术。
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卡尔大公察觉到法军的右翼兵力薄弱,且靠近多瑙河缺乏回旋余地,于是同样运用了以自己的右翼抵抗法军,左翼进行突破的战术。
这样战场上的形势,就变成了法奥两军谁能先突破对方的右翼,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对比起奥军的右翼,法军右翼的防守地形实在过于不利,在奥军的反击下,法军右翼马塞纳军被压缩在了阿斯佩恩-艾斯林两个狭小村落之中。
拿破仑意识到,这样下去。最先被突破的反倒是自己的右翼了。
拿破仑经过仔细观察战场形态之后,再次改变了计划,以右翼稳固防守。然后调集主力突破奥军中央节点瓦格拉姆,再和左翼法军配合攻击奥军的右翼。
奥军的抵抗异常的顽强,但是到了下午四时,卡尔大公得知自己的弟弟约翰大公,带领的援军还在10多公里之外,他便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为了避免奥军遭遇全面性的溃败,卡尔大公下令撤退了。奥军在傍晚撤出了战场,由于奥军撤退有序,法军并没有获得多少战利品。
瓦格拉姆战役双方死亡人数依然相差不多,还是在3万人上下。表面上看,法军在这场战役中所获取的胜利,就和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的奥军相似,取得了胜利但是没有获得较大的胜利果实。
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瓦格拉姆战役中,法奥两军均损失了6万人左右,看起来双方势均力敌。
但是奥地利损失的6万人,是卡尔大公倾尽自己能力,在这些年来专心致力训练出来的劲旅。而反观法军,损失的多为一些新兵和附庸国的士兵。
这样的战争,拿破仑还可以继续打下去,而奥地利却完全打不下去了。卡尔大公手中的军队,不仅仅是用来反对拿破仑的,也是用来压制奥地利各地的分离主义势力的,如果卡尔大公手中的奥军损失殆尽,那么奥地利将不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而卡尔大公看到自己历经多年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居然只能和拿破仑临时抽调出来的新兵和附庸国军队打个平手,也对战胜拿破仑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还在为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胜利,兴高采烈欢庆的奥地利皇帝和贵族们,顿时陷入了沮丧之中。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不得不再次向拿破仑求和。拿破仑答应了请求,但是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奥地利必须向法国、华沙大公国、俄国割让一部分土地,并赔偿一亿三千四百万金法郎,把军队规模限制在15万人以下,并遵守对英国的大陆禁运政策。
虽然最后在奥地利人的恳求下,拿破仑把赔款降到了八千五百万金法郎,但是其他条件终于还是没有再放宽。
法军虽然在瓦格拉姆战役中没有取得如同往常一般的奇迹胜利,但是其在一夜之间把10多万法军渡过多瑙河,而不为奥地利所察觉的组织能力,却让欧洲各军事专家深深感到钦佩。
这次战争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影响,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后装火炮的不可靠,及一体化炮弹的高昂费用,法军的后装火炮不能利用敌军的缴获,每一发炮弹都必须从巴黎运送而来。
这使得在瓦格拉姆战役中,拿破仑摒弃了所有后装火炮,成熟可靠的前膛炮,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而这也让拿破仑下定了决心,在法国之外的各部队中重新更换前膛火炮。
拉纳元帅虽然重伤,但是凭借着法国完善的军医官制度,拉纳元帅并没有死亡,而是被送回了巴黎养伤去了。
对于奥地利军使用的后装枪,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其他欧洲列强,此时都没有太过关注。黑火药的性质以及注定了,这种后装枪的射速较快,是以增加故障率和减少射程换来的。
取得了瓦格拉姆胜利并迫使奥地利签署了苛刻的和约之后,欧洲的局势再次稳定了下来。英国暂停了登陆荷兰的计划,转而把一部分兵力转用到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战场之上去了。
当欧洲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拿破仑终于开始考虑起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了。现年48岁的拿破仑至今没有一位帝国继承人,而约瑟芬皇后早就被证明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拿破仑的家族之中,也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而且拿破仑更愿意拥有一位有自己血脉的皇位继承人。
在这一刻,他有些懊恼起,当初没有听从路易.查理的劝诫,坚持和约瑟芬结婚的决定了。
赢取了瓦格拉姆战役胜利的拿破仑没有立刻返回巴黎,反而指示塔列朗说服皇后约瑟芬和自己离婚,理由是皇后的不忠和没有生育能力。
虽然在拿破仑的坚持之下,约瑟芬终于签署了离婚协议,但是就和拿破仑选择和她结婚一样,在这种时候和约瑟芬离婚同样是一个错误。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国征战的军事统帅,约瑟芬也许在私人道德上略有瑕疵,但是在政治能力上却是有着常人以上的水准,正因为约瑟芬在法国国内稳定着政客和军人之间的平衡,才能让法国政治始终掌握在拿破仑手中。但是现在,拿破仑却亲手砍掉了自己另一条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