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右岸的炮火支援,俄军被攻势力越来越猛烈的法军打的节节后退。俄军奋战了一天获取的镇外阵地全部失陷了,数万俄军被挤压在狭小的小镇内。虽然俄军还在一条条街道,一间间屋子的和法军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胜利在望的法军已经陷入了狂热的战斗情绪之中,俄军不得不向渡口的桥梁退去,试图退回右岸后再重整部队。
    不过占据了小镇后的拿破仑根本没有给俄军这个机会,占据了小镇之后,拿破仑就命令法军的火炮前移,对渡口的桥梁进行轰击,击毁了俄军最后的生存希望。
    当桥梁被击断之后,在阿勒河左岸的剩余俄军终于崩溃了。这些被阿勒河隔断的俄军,失去了一切有组织的抵抗,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都陷入了无头苍蝇一样的逃亡。
    他们淹死在湖里,淹死在阿勒河里,或是法军的炮火之下。弗里德兰之战,俄军损失超过1万7千人,和奥斯特里茨战役不相上下。
    俄军四处逃窜,只想远离这个该死的屠宰场。一部分俄军绕开了法军的防线,跑到了哥尼斯堡要塞下,但是这座要塞已经被法国人占领。
    更多的俄军则一直向着东北,向着俄国而去。他们渡过了普雷格河,越过了难行的山林沼泽,直到渡过了涅曼河,遇上了正带着国内援军而来的本尼格森的部队,才停下了脚步。
    和本尼格森隔着涅曼河的是一只士气高昂,且人数众多的部队,而他手中的援军加上溃兵的数量也才刚刚超过三万人,更别提大部分俄军已经丧失了勇气。
    本尼格森知道,想要让他自己和沙皇不被俄国的大贵族们追究战败的责任,那么就必须把他手中这只亲信部队完整的带回彼得堡。
    虽然他欺骗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但是本尼格森认为沙皇本人并不会因此而责难他,反而在这种危急时刻,沙皇更需要他的支持。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皇位的功臣,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个俄国人,而是出身德国不伦瑞克贵族家庭的一名军官。
    在俄国军队连续失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威信连受打击,沙皇的宝座摇摇欲坠之际,亚历山大一世更需要他们这些非俄国出身的将军们的支持,以对抗俄国势力雄厚的大贵族们。
    本尼格森虽然不是一个俄国人,但是他加入俄国军队以来,就在俄国名将苏沃洛夫手下服役,连他的少将军衔都是苏沃洛夫亲手颁发的,可以说他是俄军中少有的,能和库图佐夫为首的俄国大贵族将领相抗衡的将军。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亚历山大一世不会同其父一样暴疾而亡的结局上,为了保证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国内的统治,本尼格森就必须把手上这只效忠于沙皇的部队带回彼得堡。
    虽然俄国大贵族在军队中拥有着强大的势力,但是在拿破仑的打击下,俄国大贵族在军队中的势力反而大大的萎缩了。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失败虽然打击了亚历山大一世在国内的威信,但是真正受到重创的反而是俄军中占优势地位的大贵族们,这么一看这场战争的失败倒不是什么坏事。
    当本尼格森看到法军出现在对岸之后,就迅速向法军派出了代表求和,这时离弗里德兰之战只不过仅仅隔了5天而已。
    收到消息的拿破仑匆匆赶到了涅曼河南岸,他接见了俄军的求和使者,爽快的同意了俄军的求和,但是他要求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做一次单独的会面。
    7月5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军修建的浮在涅曼河中心的木筏上,做了一次秘密的单独会谈。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被排斥在会谈之外,威廉三世既恐惧又愤怒,但是已经失去全部力量的他,只能听任欧洲最强大的两个皇帝对普鲁士王国的裁决。
    没人知道两位君主在木筏上谈了什么,但是5天后,法俄两国签订了蒂尔西特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
    条约中约定了俄国加入对英国的大陆封锁同盟,开启对英国的战争。法国支持俄国对瑞典发动芬兰战争,条件是战后的瑞典同样要加入到大陆封锁同盟中。
    此外俄国同意易北河以西的土地纳入法国的势力,并成立一个华沙大公国,不过法国必须将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交给俄国,以便使得华沙大公国不能威胁到彼得堡。
    1天后,法国和俄国两位皇帝会见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向普鲁士王国提出了以下苛刻的条件:
    剥夺她大半的领土:科特布斯割让给萨克森,易北河左岸则分封给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比亚韦斯托克则割给俄罗斯(此举让俄罗斯建立了贝洛斯托克州),而普鲁士在第二次及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占的领土,则转交给半独立的华沙大公国。此外,普鲁士还被迫削减军力至四万二千人,并罚款一亿五千四百万法郎。
    威廉三世虽然个性温和甚至被臣民视为懦弱,但是这一刻他也愤怒了。但是最后残存的理智还是束缚住了他的情感,当俄国人和法国站在一起时,波兰被瓜分的下场就是普鲁士王国未来的写照。
    威廉三世抑制住了自己的怒火,向拿破仑百般哀求,最后在沙皇的劝说下,拿破仑才同意把赔款降低到一亿二千万法郎,但是每个月必须支付4百万法郎,至于领土部分则丝毫不做修改。
    威廉三世思考了一个晚上,于第二天上午签订了这个苛刻无比的和平条约。
    当拿破仑向普鲁士王国提出这个苛刻条约的时候,他的外交顾问塔列朗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塔列朗反对过度削弱普鲁士王国,以迎合俄国和波兰贵族们。华沙大公国虽然在名义上是法国的附庸国,但是波兰人根本没有能力保卫自己,在远离法国本土波兰驻扎一只法军,这种消耗是相当惊人的。
    而法国本土和华沙大公国之间隔着一个满腔怒火的普鲁士王国,这等于是在未来给法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隐患。当俄国和法国再度出现分歧,满腔怒火的普鲁士就是俄国最好的盟友。
    为了一个不可靠的盟友,和一片只是名义上拥有的土地,却为法国制造了一个最坚定的敌人,这无疑是愚蠢的。
    但是拿破仑拒绝接受塔列朗的建议,也闭口不谈他对欧洲未来格局的设想。在法俄签订和平条约前,塔列朗被拿破仑打发回了巴黎,这意味着从这一刻开始,拿破仑已经不再需要塔列朗的外交理念了。
    塔列朗也许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小人,但是在外交上,他始终站在了保卫法国利益的立场上。
    虽然欧洲人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塔列朗被路易十六照顾而当上了薪水丰厚的修道院长,但是在三级会议召开后,他却背叛了国王,投靠了三级会议的代表们。
    教会提拔他做了主教,但是大革命来临之际,他转身就出卖了教会。路易.查理撤销了对他的缉捕命令,并任命他为驻英大使,但是塔列朗却再次背叛了路易.查理,投靠了发动政变的西哀耶斯…
    塔列朗的无耻行径人人都知道,但是塔列朗却始终在法国的政坛上活跃着,几乎每一个上台的新执政都需要塔列朗那种邪恶的智慧。
    这是一个虽然让人憎恨,却不得不使用的人才。但是塔列朗本人显然并不这么看待自己,他承认他对国王、共和国、督政府、执政府都宣誓效忠过,他对这些效忠对象一视同仁的不忠,同样的不择手段的背叛,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未有背叛法兰西。
    拿破仑虽然欣赏塔列朗身上那种风度翩翩的大贵族风度,和精彩绝伦的谈话。但是在政治理念上,他并不认可塔列朗提出的欧洲均衡政治。
    对于一个受到大革命洗礼的军官,依靠着强大武力不停的打破旧有格局,最终成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来说。法国皇帝并不是他梦想的结束,而他梦想歇脚的中途。
    对拿破仑来说,查理曼大帝才是他梦想的终点。塔列朗这种精致的把欧洲各国碎片化,以达到欧洲不再出现一个对法国有威胁的强国的外交理念,无疑散发着陈腐的旧秩序的味道。
    当拿破仑还没有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敌人时,他需要塔列朗为他安抚欧洲各国,让欧洲各国相信他并没有武力征服欧洲的野心。
    但是现在奥地利向法国臣服了,意大利纳入了法国的统治,西班牙对法国大使的命令丝毫不敢抗拒,普鲁士马上就要成为一个毫无力量的二流国家,而俄国人成为了法国的盟友。
    从这一刻开始,拿破仑便不再需要塔列朗在外交上给他的军事行动作为掩护了。拿破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打造一个新欧洲,在这个新欧洲内不需要什么外交,只有他法国皇帝的行政命令而已。

章节目录

革命1792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革命1792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