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的时间,张巡精神恍惚着。李巨带来的冲天希望成了昙花一现,那已燃起的熊熊大火瞬间泯灭了。不仅如此,雍丘军心已随着长安的陷落而彻底陷入冰雪飘摇之中。张巡也陷入无边的痛楚无法自拔。他一动不动地看着县衙大堂的屋顶。
傍晚,张巡又接到了由睢阳送来的两封书信。第一封信是转送李巨的。他在信上说:惊闻潼关二十万大军被叛军击溃,皇城亦被贼军攻占,但吾皇尚安,已临幸四川。因潼关兵败,本官不得不向东撤军,继续招兵买马,伺机再与叛军决战。望张大人继续坚守雍丘,牵制叛军兵力。李巨最后提到,万一雍丘不支,可带兵东进,许远许大人会派兵接应。
第二封信是许远写来的。他告诉张巡,贺兰敬明也已从谯郡退兵,他已按李巨的将令,随时做好接应张巡的准备。
看完两封信,张巡独步来到西城城门楼上,举目远望。城外的树木早就被砍伐光了,五里处的南北两个村庄裸露在长满乱草的田野之中,村里的大多房屋被掀倒烧毁,变成了凌乱的土丘。可仍有一些低矮的房子依然倔强地伫立着,似乎在等待着逃亡远方的村人们早日回来。
西边的太阳渐渐坠入了地平线,而通红的霞光洒落在城头,张巡身上披上了一层红色。而张巡觉得这是老天流出的血。他仍心痛着被叛军攻占的长安,还有那出潼关作战的二十万大军。他想知道,那场仗是怎么打的,那哥舒翰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怎会遭此惨败?
身在孤城消息闭塞的张巡并不知道,主将哥舒翰在出兵之时就意料到会有如此的结局。
正如张巡所言,哥舒翰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他曾率兵屡破吐蕃,后又攻破吐蕃人坚守数年的石堡城,打断了吐蕃东进的跳板,此后唐军重新收复九曲部落,让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
哥舒翰被钦命为潼关主将后,审时度势地认为潼关地势险要,可以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叛军连连攻城略地,士气正盛。他以为只要据守潼关,叛军士气就会慢慢受到挫伤,而叛军烧杀抢掠,不得民心,一两年后便会不攻自乱。因此,他秉承了被处死的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大将的策略,严守潼关不出。一连三四个月过去了,叛军面对潼关只能无可奈何。双眼已经瞎了的安禄山甚至有了撤兵回范阳的念头。
但哥舒翰却又有着致命的弱点。就他本身而言,自从做了将军之后,便贪图酒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二月, 他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处死高仙芝、封常清后,无人可用的唐玄宗想了在家养病的哥舒翰,于是下诏强行任命他为潼关主将。
不久,得到天宠的哥舒翰便有了私心。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曾及早想唐玄宗揭露安禄山谋反而没有被问罪,仍在朝中做官。但一直以来,哥舒翰一直讨厌安禄山、安思顺这哥俩。现在哥舒翰有机会除掉安思顺了。于是他让人伪造了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并假装在潼关附近抓住了送信人,并将信呈给唐玄宗。安思顺因此被杀。
但这吓坏了宰相杨国忠。其实,杨国忠与安禄山二人明争暗斗之时,哥舒翰因讨厌安禄山骄横跋扈而力顶杨国忠,因此二人关系还非同寻常。可杨国忠是什么人啊?看着安思顺被杀,他担心地想到:哥舒翰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我呢?
此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迫使杨国忠不得不采取行动了。哥舒翰有个叫王思礼的部下劝说哥舒翰,“安禄山造反是打着清除杨国忠的旗号,如果我们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哥舒翰想了很久。他想如此自己就成了安禄山第二,最终没有采纳王思礼的意见。
这消息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杨国忠吓出一身冷汗。他赶紧觐见唐玄宗,奏报说再组建一支精兵,用来拱卫京畿。唐玄宗同意了。杨国忠随即征集了三千兵士日夜操练。不久,杨国忠又招募一万兵士屯于坝上,交于心腹统领。
没想到,哥舒翰一道将令将坝上的一万驻军调至潼关,还以贪腐罪名斩杀了杨国忠的心腹。
杨国忠彻底急眼了。
此时,唐将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不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唐军情势一片大好。
杨国忠于是连连向唐玄宗上奏,说平叛时机已到,哥舒翰应兵出潼关收复东都。开始,哥舒翰还能据理力争,向唐玄宗解释安禄山在潼关附近兵强马壮,不利出战。但后来,叛军使诈,在潼关附近只留下五千老弱兵士。杨国忠得此消息后,又向唐玄宗奏报说:“当前潼关之敌不过五千羸弱兵马,而哥舒翰仍不肯出战,是何居心?”
唐玄宗听信谗言,严旨哥舒翰限日出战。就在六月初四,也就是唐玄宗规定的最后期限,哥舒翰恸哭一场,带二十万大军向东进发。
初八,大军行至驻灵宝西原。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遭遇叛军埋伏,可怜二十万大军逃回潼关仅有八千人。而退至潼关后,哥舒翰还想依险抗敌,却被部下绑于马上,与潼关一起,献给了安禄山。
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唐玄宗只能带着杨贵妃和重臣们弃城而逃。行至马嵬驿,饥寒交迫的禁军兵士将怒火全集中到了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身上,他们乱刀砍死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吊死了杨贵妃。一代奸臣杨国忠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身在雍丘的张巡还没有得到杨国忠的死讯。但他即便知道了,也不会为除掉朝廷这一妖孽而有一丝的欣慰。因为杨国忠死后的大唐仍燃烧着无边的战火,还有在战火中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和百姓们的生灵涂炭。
张巡望着西边的晚霞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夜色又渐渐披上了他的双肩。他知道,迎接雍丘的又将是一场漫漫长夜。
傍晚,张巡又接到了由睢阳送来的两封书信。第一封信是转送李巨的。他在信上说:惊闻潼关二十万大军被叛军击溃,皇城亦被贼军攻占,但吾皇尚安,已临幸四川。因潼关兵败,本官不得不向东撤军,继续招兵买马,伺机再与叛军决战。望张大人继续坚守雍丘,牵制叛军兵力。李巨最后提到,万一雍丘不支,可带兵东进,许远许大人会派兵接应。
第二封信是许远写来的。他告诉张巡,贺兰敬明也已从谯郡退兵,他已按李巨的将令,随时做好接应张巡的准备。
看完两封信,张巡独步来到西城城门楼上,举目远望。城外的树木早就被砍伐光了,五里处的南北两个村庄裸露在长满乱草的田野之中,村里的大多房屋被掀倒烧毁,变成了凌乱的土丘。可仍有一些低矮的房子依然倔强地伫立着,似乎在等待着逃亡远方的村人们早日回来。
西边的太阳渐渐坠入了地平线,而通红的霞光洒落在城头,张巡身上披上了一层红色。而张巡觉得这是老天流出的血。他仍心痛着被叛军攻占的长安,还有那出潼关作战的二十万大军。他想知道,那场仗是怎么打的,那哥舒翰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怎会遭此惨败?
身在孤城消息闭塞的张巡并不知道,主将哥舒翰在出兵之时就意料到会有如此的结局。
正如张巡所言,哥舒翰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他曾率兵屡破吐蕃,后又攻破吐蕃人坚守数年的石堡城,打断了吐蕃东进的跳板,此后唐军重新收复九曲部落,让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
哥舒翰被钦命为潼关主将后,审时度势地认为潼关地势险要,可以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叛军连连攻城略地,士气正盛。他以为只要据守潼关,叛军士气就会慢慢受到挫伤,而叛军烧杀抢掠,不得民心,一两年后便会不攻自乱。因此,他秉承了被处死的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大将的策略,严守潼关不出。一连三四个月过去了,叛军面对潼关只能无可奈何。双眼已经瞎了的安禄山甚至有了撤兵回范阳的念头。
但哥舒翰却又有着致命的弱点。就他本身而言,自从做了将军之后,便贪图酒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二月, 他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处死高仙芝、封常清后,无人可用的唐玄宗想了在家养病的哥舒翰,于是下诏强行任命他为潼关主将。
不久,得到天宠的哥舒翰便有了私心。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曾及早想唐玄宗揭露安禄山谋反而没有被问罪,仍在朝中做官。但一直以来,哥舒翰一直讨厌安禄山、安思顺这哥俩。现在哥舒翰有机会除掉安思顺了。于是他让人伪造了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并假装在潼关附近抓住了送信人,并将信呈给唐玄宗。安思顺因此被杀。
但这吓坏了宰相杨国忠。其实,杨国忠与安禄山二人明争暗斗之时,哥舒翰因讨厌安禄山骄横跋扈而力顶杨国忠,因此二人关系还非同寻常。可杨国忠是什么人啊?看着安思顺被杀,他担心地想到:哥舒翰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我呢?
此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迫使杨国忠不得不采取行动了。哥舒翰有个叫王思礼的部下劝说哥舒翰,“安禄山造反是打着清除杨国忠的旗号,如果我们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哥舒翰想了很久。他想如此自己就成了安禄山第二,最终没有采纳王思礼的意见。
这消息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杨国忠吓出一身冷汗。他赶紧觐见唐玄宗,奏报说再组建一支精兵,用来拱卫京畿。唐玄宗同意了。杨国忠随即征集了三千兵士日夜操练。不久,杨国忠又招募一万兵士屯于坝上,交于心腹统领。
没想到,哥舒翰一道将令将坝上的一万驻军调至潼关,还以贪腐罪名斩杀了杨国忠的心腹。
杨国忠彻底急眼了。
此时,唐将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不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唐军情势一片大好。
杨国忠于是连连向唐玄宗上奏,说平叛时机已到,哥舒翰应兵出潼关收复东都。开始,哥舒翰还能据理力争,向唐玄宗解释安禄山在潼关附近兵强马壮,不利出战。但后来,叛军使诈,在潼关附近只留下五千老弱兵士。杨国忠得此消息后,又向唐玄宗奏报说:“当前潼关之敌不过五千羸弱兵马,而哥舒翰仍不肯出战,是何居心?”
唐玄宗听信谗言,严旨哥舒翰限日出战。就在六月初四,也就是唐玄宗规定的最后期限,哥舒翰恸哭一场,带二十万大军向东进发。
初八,大军行至驻灵宝西原。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遭遇叛军埋伏,可怜二十万大军逃回潼关仅有八千人。而退至潼关后,哥舒翰还想依险抗敌,却被部下绑于马上,与潼关一起,献给了安禄山。
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唐玄宗只能带着杨贵妃和重臣们弃城而逃。行至马嵬驿,饥寒交迫的禁军兵士将怒火全集中到了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身上,他们乱刀砍死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吊死了杨贵妃。一代奸臣杨国忠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身在雍丘的张巡还没有得到杨国忠的死讯。但他即便知道了,也不会为除掉朝廷这一妖孽而有一丝的欣慰。因为杨国忠死后的大唐仍燃烧着无边的战火,还有在战火中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和百姓们的生灵涂炭。
张巡望着西边的晚霞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夜色又渐渐披上了他的双肩。他知道,迎接雍丘的又将是一场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