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轮到袁帅的晚班。
    这段时间,光电科研的精力全面转向,转向led大屏的制作过程中来。作为大屏led的基本原料,各色led就是重中之重。
    生产线的主力,主要是来自从实习工厂借调的一批工人。菲普那边的生产线,还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在这边工作,也算是个提前培训的过程。
    led小组成员也被动员起来,参加部分工序的生产工作。由于学生们都有课程,所以报晚班的比较多。
    ————————
    袁帅已经回来了接近三个月,春节后他回家一趟,前段时间又回去了一次。这几次,全家一直在商量出国留学的事情。家里的意见,还是希望他能够抓住机会。这次的机会如果错过,实在是可惜。
    所以,他已经开始办起了出国手续。他和赵梦佳的手续比较容易,只是个转学而已。下个学期他就要去美国报到了。
    前段时间的分红,袁帅分到了5000美元。这笔钱他留下了2000,剩下的3000,还给了成永兴。据说,这些钱会被转成股票。虽然袁帅没有太搞明白股票是怎么回事。
    留下2000美元,是因为要准备去美国的飞机票。虽然郝云丽答应会借给他一部分生活费。但能自己出,没有必要借钱。郝云丽在美国挣钱也不容易。
    袁帅,还有同班的几个同学,对郝云丽的发展,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他帮助成永兴做实验也快两年了,但是轮到自己,根本一点想法都没有。他始终不明白,郝云丽是怎么开始主持实验的?
    最近袁帅和同学们也在参与一些论文的准备工作,但大家的工作,更多的是记录,整理,分析。自己找题目,还谈不上。
    ————————
    前段时间,女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去的简历,陆陆续续有了回复。其中冯言和林婷两个人,通过郝云丽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准信。
    她们两个人,下个学期就可以转学美国了!
    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原来自己申请留学也可以!
    在这股消息的催生之下,班里所有同学都对led小组趋之若鹜。大家纷纷报名来参加。寝室里的好几个人,现在也加入到了led小组当中。
    寝室里的人,最近上课都不怎么认真了。大家都在忙着写简历,学英语,好像每个人都能够出国一样。
    这几天袁帅没干别的,光帮同学写简历了。
    袁帅不管怎么讲,英文论文没少写,另外又去美国呆了三周多。比起那几个后加入到科技小组的,英文水平高出了不少。
    ————————
    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led技术大会,相关专业也都各自进行着准备。
    而位于风口中心的led小组,也就被寄语了厚望。
    在蓝光,红光,以及绿光领域,led小组一直在与材料系的老师合作,进行着产品亮度的提高工作。
    这些工作中的成果,会被整理成论文,在大会中当中宣读。
    这批论文和课题,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
    在这种气氛下,班里的同学,开始了大面积的逃课。但是都逃到了光电实验室这边,大家哭着喊着要被剥削。袁帅给反而被挤到了一边。
    听说有几个同学正酝酿着开三班倒。后半夜的那一班也要启动起来,来加快生产进度。
    ————————
    随着更多科研力量的投入,加上相关设备工艺的优化改进,光电科研生产的各色led产品的亮度,也在逐渐的提高。
    亮度提高最快的,还是蓝光led。在一个像素组合里,只用单粒蓝光led就可以了。
    这个结果,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代表着一篇篇新的成果,新论文。但是对于批量生产,就是灾难。
    新的配方应用以后,或者生产设备改良以后,自然,要用新工艺来生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前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办?
    前后两批生产出来的led亮度不同,是根本无法放到一起使用的。
    所以,每当一些新的工艺,或者新的配方被采用的时候,带来的都是部分工作的推导重来。
    这种不断的推倒重来,不仅仅在蓝光led上发生,红光和绿光上也在发生,只不过发生频率较慢而已。
    不过随着大会召开日期的逐步逼近,这种工艺升级,终于被停了下来。如果继续升级下去,这个大屏根本就不要想着面世了。
    ————————
    四点多食堂就已经开门了。袁帅快速的吃完了饭,来到了实验室。电子工厂借调而来的工人师傅们正在准备下班,双方简单的做了一下交接,袁帅就开始了工作。
    袁帅负责的设备是一台激光切割机。据说它是世界首台使用激光的芯片切割设备,比传统的金刚石切割,先进了不止一个世代。
    这台设备,也承担着成永兴嘴里一直念念不忘的“弯道超车”的重任。
    袁帅没有见过金刚石切割机是什么样的,无从判断这台设备的优劣。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的对这台设备进行校准。
    每隔一会,他就需要用通过镜头观察一下激光刀的位置,然后根据偏差来微调激光刀的轨迹。等他调整好位置,然后再让机器跑一小段。如此往复。
    ————————
    在这间实验室里,其它同学们也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大家负责的设备,各不相同。袁帅负责的这台,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mocvd。这种设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的产量很低,几个小时才能出一炉,所以它就成了生产线的产能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瓶颈,光电实验室从mems实验室,又借了两台mocvd一起跑,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这样,这些mocvd,除了两班倒以外,半夜还要自动跑半班。
    实验室里原来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光刻机。最开始光电科研使用的是两台根本说不明精度的光刻机。但是它们的精度,实在是过于坑人。
    本来产量就不高的晶圆外延片,再被它这么浪费,上百万的led,成了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那两台机器,最后干脆被送走了,白送给了电子实验室。
    现在屋里摆放的两台,是四川产的,据说精度有20微米。
    led的生产工序,并不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随着设备的逐步增多,房间也是越来越拥挤。有些封装工序,干脆被移到了实验室旁边的一个普通房间里。
    不过那些工序,不需要加班,白天一个班就足够满足产量的需要。
    ————————
    “今天的数据如何?”
    就在袁帅被枯燥的工作,搞得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在他耳边,响起李晓的声音。李晓在激光所工作,大家有时候叫她师姐,有时候叫她李老师。
    “还行!这周的偏差比较小了。”
    “把数据给我看一下。”
    李晓接过了袁帅手里的记录本,查阅了起来。
    这台设备算是光电科研和工大激光所联合研发的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跑来查询一下这台设备的实际使用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大家再不断的微调各种参数,或者干脆就是修正机器的设计,从而不断的提高设备的精度。
    这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数据,也是激光所设计下一代设备的基本依据。
    这条手工生产线,也肩负着给众多原型设备进行验证的功能。
    “怎么样?这周还准备对机器修改吗?”
    有人跟他说话,袁帅也稍微精神了一点。
    “不了。这台就这样了,再改也意义不大。这个型号就算是定型了。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后续型号的开发当中。”
    这台切割机,搭配20微米的光刻机,正合适。这条半手工生产线上的设备,没有必要搞得档次太高。
    马上led大会就要召开,李晓研发团队,已经转向了下一代的激光切割机的研发工作,主要目的是要在易用性上再下一些功夫。
    眼前的这台切割机,手工操作过多,机器停工等待的时间过长,这些都有优化的空间。
    ————————
    传统的金刚石切割,由于是物理切割,首先限于物理刀具,精度就不可能太高。其次,由于物理刀具的划伤,芯片两侧必须要预留相当大的保护空间。
    再加上现在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如果不采用激光切割,led的芯片精度,做到50微米的等效级别,都是困难的!
    激光切割技术,才是led芯片精度提升到20纳米的关键。
    采用了激光切割以后,这条简陋的手工生产线的产率,比世界上最先进的产线,提高了接近4倍!
    而且这条技术路线,继续提升的空间,还远远看不到尽头。至少以目前能看到的,5微米这个精度,是一点问题没有。再高的精度,理论上可行,可国内没有这个精度的光刻机了!
    这台设备的设计思路,也给李晓带来了很多启迪。
    用人工校正,代替自动化检测及反馈校正系统。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改动,差不多把整台设备的造价,降低了23都不止!更不要提,这里涉及的制造难度和周期。
    如果是全自动设备,不要说一个月,就是一年,能搞出样品,都是做梦。
    这种设计思想,差不多贯穿了光电生产线使用的所有加工设备当中。在全国迷信自动化,盲目崇拜进口设备的风潮里,算是一股不折不扣的泥石流。
    当然了,此时的李晓,还不清楚成永兴的思路,是来自图像识别技术。只不过这里用的是人眼识别。
    ————————
    ”新型号什么时候出厂啊?“
    亲身经历过枯燥的操作以后,同学们普遍,对自动化程度更高一些的升级设备,有了期盼。
    ”快了,至少在大会之前,你能看到。“
    “这么晚啊!我们根本就用不上了啊!”

章节目录

重生之北国科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冰城之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城之光并收藏重生之北国科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