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安德买那五千只手表的钱,是唐宁卿和沈清最后一笔活动资金了,剩下的钱,他们全拿去买地了。
所以,手表这个生意,只能挣钱,不能亏本。
从安德那儿拿到手表后,唐宁卿和沈清不敢有丝毫停留,立刻买了车票,把那批手表运回到了燕京。
此时,张肃和吴老三他们已经按照唐宁卿和沈清的要求,把服装商城建好了。
唐宁卿和沈清的服装商城叫清卿服装商城,这名字是张肃做主取的,用的是唐宁卿和沈清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
怎么说呢?唐宁卿和沈清的觉得那名字不太好,没有气势。
但他们两个回去的迟了,他们两个到燕京的时候,清卿服装商城已经落成了,是以,唐宁卿和沈清想给清卿服装商城改名字,也没有机会了。
清卿服装商城一共有六层,比燕京百货商城还多一层,面积也很大,它刚一建成,就取代燕京百货商城,成了整个燕京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对这种局面,唐宁卿和沈清是喜闻乐见的。
他们两个回到燕京后,立马让张肃在清卿服装商城一楼,给他们开辟了一个卖手表的柜台。
此时,上面的决定搞经济大改革的消息恰好传出来,人们对私营企业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唐宁卿和沈清那本就红火的就服装商城,更加受人欢迎了。
进清卿服装商城的人多了,买手表的人也会跟着变多。
唐宁卿和沈清原本以为,他们两个带回来了五千只手表,少说也得卖两个月,但实际上,一个月不到,他们从安德那里买的手表就卖完了。
狠狠的赚了一大笔钱后,唐宁卿和沈清再次返回安镇村,找上了安德,让他赶紧再为他们准备一批手表。
“你们说……你们上次买的那批手表已经卖完了?”
安德最近经常跟刘傲涵媳妇儿联系,他已经从刘傲涵媳妇儿那里知道唐宁卿和沈清的销售能力有多恐怖了,但是真的亲耳听到唐宁卿和沈清跟他说,他们还要手表,他还是惊呆了。
“五千只手表啊,一个月就没有了?你们两个怎么做到的?”
“搭上的政策的东风。”
唐宁卿含含糊糊的敷衍了安德几句,不乐意跟他细聊燕京那边的细节。
毕竟她和安德还不算太熟悉,而且安德之前还想过要坑她和沈清。
安德也看出唐宁卿的想法了,摸了摸鼻子后,没再多问,老老实实的给唐宁卿准备手表去了。
第二批手表是六千只,但断货的速度却比前一批还要快,前一批好歹还坚持了一个月,这次二十五天就卖完了。
对此,唐宁卿和沈清是又欢喜,又头疼。
欢喜的是,手表反响好,他们能挣很多钱,还能趁机再在清卿服装商城开辟新的柜台,卖别的新奇商品。
头疼的是,他们两个分身乏术了。
短短两个三个月的时间,上面政策大变,唐宁卿和沈清之前买下来的那些地,已经被一家外国公司看中了,那家外国公司要买下唐宁卿和沈清的地建厂房。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唐宁卿和沈清应该一直留在安镇村,跟那个外国公司商量卖地的事情,但现实是,唐宁卿和沈清根本没有办法在安镇村久留,他们必须频繁的在安镇村和燕京之间来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清卿服装商城手表销售一空前,将新的手表送回去。
唐宁卿和沈清一边顾着房地产生意,一边惦记着燕京那边的情况,没过多久,就双双熬病了。
吴老三心疼唐宁卿和沈清了,给他们两个提了个解决方案。
吴老三告诉唐宁卿他们,他可以把以前跟他一起摆摊的兄弟们召集起来,帮唐宁卿和沈清运货,唐宁卿和沈清只需要给他和他的兄弟们买几辆货车就可以了。
不参与经营,只负责送货,这不就是后世的物流公司吗?
唐宁卿被吴老三点醒了,用最快的速度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交给吴老三打理。
新公司也不干别的,就帮内陆的各个公司运送货物。
唐宁卿给她开的这家公司起名为清卿物流。
嗯,没有错,虽然唐宁卿之前吐槽过张肃,觉得他给服装商城起的名字很软,不够霸气,但她自己给物流公司起名的时候,还是沿用了张肃的想法,用了“清卿”两个字。
这大概就是口是心非吧。
不管怎么说,清卿物流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现在正是经济开发的初期,专门负责物流的私营公司,只有唐宁卿开的清卿物流,所以很快,清卿物流就在安镇村和燕京打开了名声。
唐宁卿将她和沈清从忙碌状态下解放出来的同时,还赚到了钱,这能力,吴老三不佩服都不行。
但是,唐宁卿并没有就此停下来。
她和沈清卖手表,做物流,在极短的时间里面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以前没钱的时候,她做房地产,只打算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她有钱了,唐宁卿想要的东西就多了。
唐宁卿和沈清商量了一番后,就决定不把她手下的地卖给外国公司了,她要自己拉工程队建房子。
说干就干,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唐宁卿和沈清直接把白翁村的青壮年叫到安镇村来了。
他们给白翁村的青壮年提供吃住,还给他们发工资,请专业的人教那些人建筑知识。
只花了两个月,一支速成的建筑队就成型了。
后来跟着唐宁卿和沈清干房地产的这批白翁村的青年们,全部都成了清卿地产公司的中流砥柱。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唐宁卿和沈清还没有精力去想清卿地产公司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们两个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把他们名下的地建成房子,然后再卖出去。
目前来安镇村买地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要建工厂。
唐宁卿和沈清不想跟别人一样,他们两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在国内第一批房地产商争着搞工厂的时候,唐宁卿和沈清在带着他们的团队做商圈。
所以,手表这个生意,只能挣钱,不能亏本。
从安德那儿拿到手表后,唐宁卿和沈清不敢有丝毫停留,立刻买了车票,把那批手表运回到了燕京。
此时,张肃和吴老三他们已经按照唐宁卿和沈清的要求,把服装商城建好了。
唐宁卿和沈清的服装商城叫清卿服装商城,这名字是张肃做主取的,用的是唐宁卿和沈清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
怎么说呢?唐宁卿和沈清的觉得那名字不太好,没有气势。
但他们两个回去的迟了,他们两个到燕京的时候,清卿服装商城已经落成了,是以,唐宁卿和沈清想给清卿服装商城改名字,也没有机会了。
清卿服装商城一共有六层,比燕京百货商城还多一层,面积也很大,它刚一建成,就取代燕京百货商城,成了整个燕京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对这种局面,唐宁卿和沈清是喜闻乐见的。
他们两个回到燕京后,立马让张肃在清卿服装商城一楼,给他们开辟了一个卖手表的柜台。
此时,上面的决定搞经济大改革的消息恰好传出来,人们对私营企业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唐宁卿和沈清那本就红火的就服装商城,更加受人欢迎了。
进清卿服装商城的人多了,买手表的人也会跟着变多。
唐宁卿和沈清原本以为,他们两个带回来了五千只手表,少说也得卖两个月,但实际上,一个月不到,他们从安德那里买的手表就卖完了。
狠狠的赚了一大笔钱后,唐宁卿和沈清再次返回安镇村,找上了安德,让他赶紧再为他们准备一批手表。
“你们说……你们上次买的那批手表已经卖完了?”
安德最近经常跟刘傲涵媳妇儿联系,他已经从刘傲涵媳妇儿那里知道唐宁卿和沈清的销售能力有多恐怖了,但是真的亲耳听到唐宁卿和沈清跟他说,他们还要手表,他还是惊呆了。
“五千只手表啊,一个月就没有了?你们两个怎么做到的?”
“搭上的政策的东风。”
唐宁卿含含糊糊的敷衍了安德几句,不乐意跟他细聊燕京那边的细节。
毕竟她和安德还不算太熟悉,而且安德之前还想过要坑她和沈清。
安德也看出唐宁卿的想法了,摸了摸鼻子后,没再多问,老老实实的给唐宁卿准备手表去了。
第二批手表是六千只,但断货的速度却比前一批还要快,前一批好歹还坚持了一个月,这次二十五天就卖完了。
对此,唐宁卿和沈清是又欢喜,又头疼。
欢喜的是,手表反响好,他们能挣很多钱,还能趁机再在清卿服装商城开辟新的柜台,卖别的新奇商品。
头疼的是,他们两个分身乏术了。
短短两个三个月的时间,上面政策大变,唐宁卿和沈清之前买下来的那些地,已经被一家外国公司看中了,那家外国公司要买下唐宁卿和沈清的地建厂房。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唐宁卿和沈清应该一直留在安镇村,跟那个外国公司商量卖地的事情,但现实是,唐宁卿和沈清根本没有办法在安镇村久留,他们必须频繁的在安镇村和燕京之间来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清卿服装商城手表销售一空前,将新的手表送回去。
唐宁卿和沈清一边顾着房地产生意,一边惦记着燕京那边的情况,没过多久,就双双熬病了。
吴老三心疼唐宁卿和沈清了,给他们两个提了个解决方案。
吴老三告诉唐宁卿他们,他可以把以前跟他一起摆摊的兄弟们召集起来,帮唐宁卿和沈清运货,唐宁卿和沈清只需要给他和他的兄弟们买几辆货车就可以了。
不参与经营,只负责送货,这不就是后世的物流公司吗?
唐宁卿被吴老三点醒了,用最快的速度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交给吴老三打理。
新公司也不干别的,就帮内陆的各个公司运送货物。
唐宁卿给她开的这家公司起名为清卿物流。
嗯,没有错,虽然唐宁卿之前吐槽过张肃,觉得他给服装商城起的名字很软,不够霸气,但她自己给物流公司起名的时候,还是沿用了张肃的想法,用了“清卿”两个字。
这大概就是口是心非吧。
不管怎么说,清卿物流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现在正是经济开发的初期,专门负责物流的私营公司,只有唐宁卿开的清卿物流,所以很快,清卿物流就在安镇村和燕京打开了名声。
唐宁卿将她和沈清从忙碌状态下解放出来的同时,还赚到了钱,这能力,吴老三不佩服都不行。
但是,唐宁卿并没有就此停下来。
她和沈清卖手表,做物流,在极短的时间里面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以前没钱的时候,她做房地产,只打算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她有钱了,唐宁卿想要的东西就多了。
唐宁卿和沈清商量了一番后,就决定不把她手下的地卖给外国公司了,她要自己拉工程队建房子。
说干就干,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唐宁卿和沈清直接把白翁村的青壮年叫到安镇村来了。
他们给白翁村的青壮年提供吃住,还给他们发工资,请专业的人教那些人建筑知识。
只花了两个月,一支速成的建筑队就成型了。
后来跟着唐宁卿和沈清干房地产的这批白翁村的青年们,全部都成了清卿地产公司的中流砥柱。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唐宁卿和沈清还没有精力去想清卿地产公司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们两个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把他们名下的地建成房子,然后再卖出去。
目前来安镇村买地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要建工厂。
唐宁卿和沈清不想跟别人一样,他们两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在国内第一批房地产商争着搞工厂的时候,唐宁卿和沈清在带着他们的团队做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