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白公胜之乱·再说叶公(中)
    上次说了“叶公好龙”这个寓言故事的来源。叶公在春秋时期只有一个,就是楚国的边防重镇叶县的叶公。所以刘向编纂的《新序》中“叶公好龙”的叶公就是此人。孔子在前往楚国的途中拜访了叶县,与叶公做了一些交流,很显然,这次交流并不愉快,发生了在治理国家理念上的分歧,这个分歧不是治国方法上的而是根本性的区别,法治与人情的区别。这也间接导致了孔子在楚国不遇,后世如刘向等是不是因为叶公与孔子的分歧对叶公进行批评,才有了“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不得而知,推测看,很有关系。
    这次主要说说叶公的功绩。
    大事件——白公胜之乱
    1、准确预测白公胜作乱
    在楚国令尹子西要把流亡在外的白公胜召回国家的时候,叶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同意召回白公胜。
    子西欲召之,叶公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舍诸边竟,使卫藩焉。”叶公曰:“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
    子西打算把白公胜召回国,叶公不支持,子西的意思是白公胜很有能力,准备召回让他镇守边境。但是叶公反对,说他性格有问题,私德也差,我听说他在国外招募死士,他这个人性情刚烈,有仇必报,不能顾全大局,很多时候做事出于个人恩怨,亡命之徒,不建议召回,恐怕将来你会后悔。子西不听。
    这里叶公提到一个很重要得方面,他说白公胜“复言”“期死”,不值得赞赏,什么是复言呢?就是说了就一定做到,看上去感觉很不错,讲诚信讲承诺嘛,但是叶公不是这个意思,叶公内在的意思是说不管对的错的,都一味的坚持“复言”,这样的人对国家管理并没有好处,这也不是真正的诚信,没有原则啊;“期死”,就是不怕死,不怕死可以说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但也可以说亡命之徒,而叶公特别指的后者。
    事实证明了叶公的确有“识人之明”,白公胜为了复仇不顾国家大义,最终作乱,证明了叶公的判断是准确的。而子西也被白公胜所杀,据说临死前“衣袖掩其面”,对自己召回白公胜间接引发了国家动荡感到耻辱,无颜见先王。
    2、拨乱反正
    月馀,会叶公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楚世家
    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反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遇箴尹固,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以攻白公。——左传
    太史公交待了叶公救楚,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一句话足够了,在《楚世家》中有叶公的记录,足以见得叶公的贡献。左传中记载的比较详细,而且很有趣。当叶公率军队救援楚都的时候,有人就批评他不带头盔,你为什么不带头盔呢,现在国家动乱急需你去救援,盼君如盼父母,万一你被盗贼所伤,怎么去援助呢?叶公一听很有道理,赶紧把头盔戴上,又有人说,你怎么带着头盔呢?国内现在乱纷纷,需要人去援助,你戴着头盔大家看不到你,怎么给大家信心呢?你要大张旗鼓的告诉大家你来了才行。现在倒好,你把自己藏到头盔里,太过分了吧。叶公一听也有道理,就把头盔摘下来。
    路上遇到一位将军带兵准备去帮助胜。叶公说:“如果没有子西和子朝二位,楚国就不成其为国家了。为了国家安定怎么可以去追随叛贼呢?”这位将军被说服,跟随叶公参加了平定内乱,白公胜作乱失败,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3、关注民生,叶公治水
    叶公在叶县为政期间,特别重视民生,尤其是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

章节目录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九折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折肱并收藏我读历史之碎碎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