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子世家》·殷末三仁·微子
宋国的开国者是微子,也称宋微子。微子是赫赫有名的纣王的长兄,他们是同母。既然这样,为什么纣王做了国君呢,这要看当时商朝的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微子也是嫡生吧,嫡长子继承制还有一层含义,子以母贵,什么意思呢,生母正妻,或者妃子妾什么的,直接影响到所生儿子的政治地位。微子就是这样的。微子出生的时候,生母是妃子,但是后后来生母成了正妻,生了纣,这样看来,虽然是同一个母亲,但是出生的时机不一样,微子出生的时候,母亲地位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地位高,相应的纣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下的嫡生,照此纣成了商朝君主。其时,大臣贵族们进行了辩论,最终纣合法的继承。
假想一下,如果微子成为商朝君主,以微子之贤,商朝的前途真是不好说呢。但是这种假想是建立在纣王私德导致国家灭亡的基础上,如果不是纣的私德,而是因为商朝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历史的进步,这个原因是导致商最终灭亡的话,就算是微子,恐怕也难逃商亡的事实。私以为商的灭亡根本不是因为纣的问题,而是整个总的趋势已经不能支持商朝继续。
微子不是那种死谏的忠臣,不像比干,非得搭上一条命也要劝谏纣王,结果命搭上了,纣王仍旧我行我素。但是话说回来,能做到死谏也极其不容易,明明知道劝谏没有结果还执意去做,看上去迂执,实则不然,一个人为坚定自己的心念,哪怕命不要了也要按照去实践自己的理念,是非常崇高的。在比干那里,臣子劝谏君王这是职责所在,就算极度危险也要去做,虽然令人惋惜,其实精神上更值得尊崇,你觉得不值,但是他的人生价值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不行,死也要去。这是比干的高贵之处。
微子恰恰相反,他不认为比干这么做是合适的,纣既立,不明,淫乱於政,微子数谏,纣不听,於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太师若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於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这里看出微子对于君臣父子有他自己的理解,父亲有过,反复劝谏不听,不听怎么办,不能出奔,随而号之,跟着找机会再说,没办法了也要随着,总之不能跑掉。君臣则不同,劝谏多次不听,那好,我已经尽到我的职责,我可以走。这是微子的观点。譬如现在的老师教育学生,谆谆教导,总有不听的学生,你只能殷勤的去引导,去批评教育,然而总不听,那就算了,我已经尽到为师的本分,至于像父亲那样打骂,训斥,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这层关系。大体是差不多的。
于是离开国家,大概在附近隐居,后来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推翻了商纣,微子投降,大概武王询问,微子说明自己为什么国难当头反而出奔,武王念在微子前朝贤臣,于是恢复他的爵位。后来管蔡之乱被评判,所辖区域封微子,也就是现在河南的商丘,西周时期的宋国。微子是宋国的建国者,宋国根本上属于前朝,他是独立自治的,周朝以客礼待宋国,好像是我们灭了你们祖宗的基业,不好意思,现在允许你们自己管理,不用向周天子汇报工作,无须进贡,很有面子。
这是微子,后世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比如孔子赞叹微子为三仁之一,“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太史公也褒扬微子仁贤,能得殷民心。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司马贞《史记索隐》:“殷有三仁,微、箕纣亲。一囚一去,不顾其身。颂美有客,书称作宾。卒传冢嗣,或叙彝伦。“
但是***似乎有特别的理解,他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宋国的开国者是微子,也称宋微子。微子是赫赫有名的纣王的长兄,他们是同母。既然这样,为什么纣王做了国君呢,这要看当时商朝的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微子也是嫡生吧,嫡长子继承制还有一层含义,子以母贵,什么意思呢,生母正妻,或者妃子妾什么的,直接影响到所生儿子的政治地位。微子就是这样的。微子出生的时候,生母是妃子,但是后后来生母成了正妻,生了纣,这样看来,虽然是同一个母亲,但是出生的时机不一样,微子出生的时候,母亲地位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地位高,相应的纣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下的嫡生,照此纣成了商朝君主。其时,大臣贵族们进行了辩论,最终纣合法的继承。
假想一下,如果微子成为商朝君主,以微子之贤,商朝的前途真是不好说呢。但是这种假想是建立在纣王私德导致国家灭亡的基础上,如果不是纣的私德,而是因为商朝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历史的进步,这个原因是导致商最终灭亡的话,就算是微子,恐怕也难逃商亡的事实。私以为商的灭亡根本不是因为纣的问题,而是整个总的趋势已经不能支持商朝继续。
微子不是那种死谏的忠臣,不像比干,非得搭上一条命也要劝谏纣王,结果命搭上了,纣王仍旧我行我素。但是话说回来,能做到死谏也极其不容易,明明知道劝谏没有结果还执意去做,看上去迂执,实则不然,一个人为坚定自己的心念,哪怕命不要了也要按照去实践自己的理念,是非常崇高的。在比干那里,臣子劝谏君王这是职责所在,就算极度危险也要去做,虽然令人惋惜,其实精神上更值得尊崇,你觉得不值,但是他的人生价值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不行,死也要去。这是比干的高贵之处。
微子恰恰相反,他不认为比干这么做是合适的,纣既立,不明,淫乱於政,微子数谏,纣不听,於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太师若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於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这里看出微子对于君臣父子有他自己的理解,父亲有过,反复劝谏不听,不听怎么办,不能出奔,随而号之,跟着找机会再说,没办法了也要随着,总之不能跑掉。君臣则不同,劝谏多次不听,那好,我已经尽到我的职责,我可以走。这是微子的观点。譬如现在的老师教育学生,谆谆教导,总有不听的学生,你只能殷勤的去引导,去批评教育,然而总不听,那就算了,我已经尽到为师的本分,至于像父亲那样打骂,训斥,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这层关系。大体是差不多的。
于是离开国家,大概在附近隐居,后来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推翻了商纣,微子投降,大概武王询问,微子说明自己为什么国难当头反而出奔,武王念在微子前朝贤臣,于是恢复他的爵位。后来管蔡之乱被评判,所辖区域封微子,也就是现在河南的商丘,西周时期的宋国。微子是宋国的建国者,宋国根本上属于前朝,他是独立自治的,周朝以客礼待宋国,好像是我们灭了你们祖宗的基业,不好意思,现在允许你们自己管理,不用向周天子汇报工作,无须进贡,很有面子。
这是微子,后世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比如孔子赞叹微子为三仁之一,“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太史公也褒扬微子仁贤,能得殷民心。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司马贞《史记索隐》:“殷有三仁,微、箕纣亲。一囚一去,不顾其身。颂美有客,书称作宾。卒传冢嗣,或叙彝伦。“
但是***似乎有特别的理解,他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