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家》·赵惠文王(5)·为之奈何
十六年,王与燕王遇。二十年,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二十二年,置公子丹为太子。二十九年,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三十三年,惠文王卒。
——《赵世家》
以上是太史公在《赵世家》中对赵惠文王的记载,少得可怜,三十三年的执政赵惠文王干了些什么,都没有写,反而是廉颇怎么样,蔺相如怎么样,赵奢怎么样。稍微像样点的还算是赵奢破秦军,赐号为马服君。然后赵惠文王就挂了,三十三年,卒。
可以回头比较一下赵惠文王与赵武灵王的记载,真是判若云泥,天壤之别。赵武灵慷慨陈词,披坚执锐,到处视察,偶尔做春梦,多么生动活泼。赵惠文王呢,有没有他在似乎不成问题,太没有存在感了。
专述他们赵家的内容找不到赵惠文王的踪迹,反而在赵国名臣列传中记录了不少赵惠文王的对话:
完璧归赵时,当宦者令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蔺相如时,王问:“何以知之?”你怎么知道蔺相如有本事?
蔺相如见赵惠文王,对话中,赵惠文王还是老样子,可予不?柰何?谁可使者?给不给秦王啊,他不给我们城怎么办,谁能去见秦王?完璧归赵的结果,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赵王畏秦,欲毋行。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平原君赵胜偷税,被收税的小吏抓个正着,讲了一番大道理,赵胜觉得这伙计蛮不错,为国为民不惜得罪他这个贵族大员,就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既然是亲兄弟来推荐,赵惠文王启用赵奢总管国家财务。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通篇看下来,赵惠文王在太史公笔下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事怎么办?二是,好,你去做。上面提到渑池之会时,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似乎成了赵惠文王懦弱的黑点,其实不然,在这之前,秦王欺骗软禁楚怀王,致使楚人国内动荡,单纯以懦弱评价赵惠文王显然不妥,赵惠文王去秦不是他个人的事,是关乎到整个赵国,有畏惧之心非关乎自身,像楚怀王倒是轻信,结果客死他乡为天下笑。
赵惠文王善问且能用人,似乎没有自己的意见,并不是这样。赵奢破秦,先咨询廉颇、乐乘,都认为不可行,又问赵奢,赵奢“譬如两鼠斗于穴,勇者胜”深得赵惠文王赞赏,才有了阙与大败秦军。说赵惠文王一代贤明亦无不可,毕竟在他执政三十三年是赵国的巅峰时期。
十六年,王与燕王遇。二十年,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二十二年,置公子丹为太子。二十九年,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三十三年,惠文王卒。
——《赵世家》
以上是太史公在《赵世家》中对赵惠文王的记载,少得可怜,三十三年的执政赵惠文王干了些什么,都没有写,反而是廉颇怎么样,蔺相如怎么样,赵奢怎么样。稍微像样点的还算是赵奢破秦军,赐号为马服君。然后赵惠文王就挂了,三十三年,卒。
可以回头比较一下赵惠文王与赵武灵王的记载,真是判若云泥,天壤之别。赵武灵慷慨陈词,披坚执锐,到处视察,偶尔做春梦,多么生动活泼。赵惠文王呢,有没有他在似乎不成问题,太没有存在感了。
专述他们赵家的内容找不到赵惠文王的踪迹,反而在赵国名臣列传中记录了不少赵惠文王的对话:
完璧归赵时,当宦者令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蔺相如时,王问:“何以知之?”你怎么知道蔺相如有本事?
蔺相如见赵惠文王,对话中,赵惠文王还是老样子,可予不?柰何?谁可使者?给不给秦王啊,他不给我们城怎么办,谁能去见秦王?完璧归赵的结果,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赵王畏秦,欲毋行。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平原君赵胜偷税,被收税的小吏抓个正着,讲了一番大道理,赵胜觉得这伙计蛮不错,为国为民不惜得罪他这个贵族大员,就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既然是亲兄弟来推荐,赵惠文王启用赵奢总管国家财务。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通篇看下来,赵惠文王在太史公笔下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事怎么办?二是,好,你去做。上面提到渑池之会时,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似乎成了赵惠文王懦弱的黑点,其实不然,在这之前,秦王欺骗软禁楚怀王,致使楚人国内动荡,单纯以懦弱评价赵惠文王显然不妥,赵惠文王去秦不是他个人的事,是关乎到整个赵国,有畏惧之心非关乎自身,像楚怀王倒是轻信,结果客死他乡为天下笑。
赵惠文王善问且能用人,似乎没有自己的意见,并不是这样。赵奢破秦,先咨询廉颇、乐乘,都认为不可行,又问赵奢,赵奢“譬如两鼠斗于穴,勇者胜”深得赵惠文王赞赏,才有了阙与大败秦军。说赵惠文王一代贤明亦无不可,毕竟在他执政三十三年是赵国的巅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