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楚武王·务实创新的先驱者
要说历史上的名气,楚武王真不如那个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至少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脍炙人口,而武王留下的,说起来最多的就是那句“我蛮夷也”,而且这很让儒家们气愤不过,到现在干脆变成了“我是流氓我怕谁”。恐怕这是对楚武王最大的误会!
整个春秋史来看,晋楚争霸是主流,齐秦晋楚四强楚居其一,长达几百年,中原列国非晋即楚,倘若没有吴国的崛起,统领天下的大概非楚国莫属了。楚国的强势崛起,最先奠定基础的是谁呢?便是这个楚武王。喊出那句“我蛮夷也”,且自封为王的熊通,他比他的祖辈熊渠更牛,熊渠也喊过,也封自己的儿子做王,但是后来因为周厉王太强势,只好取消王号以免触了暴君厉王的霉头。楚武王不然,这个时期周朝暗弱,诸侯离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武王一声吼,从此楚国历代为王。楚武王是春秋第一人。
周朝的分封制,以爵位而论,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祖先熊绎得到一个什么爵位呢,子爵,低诸侯一等,楚国外,便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末流小国了。楚人筚路蓝缕,开疆拓土,辗转南迁逐渐统领南蛮,国力日益强盛,但是在国际上只能被人呼为“楚子”,政治地位非常低,向周的贡赋还不能缺,没有话语权,被中原视为“异族”,几乎没有哪个诸侯国与楚有交通往来。相反,楚国稍有动静却引来中原诸侯联盟的讨伐。这让楚人很是愤懑。熊通自封为王,政治风险按说很大,这一特令独行肯定会招来国际上的声讨,僭越王号大不敬,有叛逆之心。但是上到周天子,下到中原各国,对于楚国的封王无可奈何,周与郑国交恶,郑国左右当时中原局势,而郑国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非常忌惮。楚国的自封为王,国际上鸦雀无声,只有史家们愤怒的提起笔来,“楚子楚子”的称呼,也无何奈何。
但是要清楚,楚武王并不是狂妄为之,他既然敢成王,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武王敢于叫板中原的筹码。楚伐随是楚国称王路上的重要一步。随国属周,是毗邻楚国比较大的一个诸侯,楚大兵压境,逼迫随国承认楚王,且要求随国向周天子表达楚国的意思,周天子肯定不同意。你称王我管不了,但是叫我封你为王,恐怕周朝再弱也不至于敢开这个头。周天子不同意,随国夹在两边很难堪,无奈与楚国断交。楚国又怒伐随,随国只好再次承认楚国为王,自此以后,随国就做了楚国的小弟,周家天子不能给小国撑腰,也是无奈之举。
楚国自立为王,与周王南北自治,井水不犯河水,以前楚国还要忌惮国际上的声誉,现在好了,我自己说了算,北边是你周的,南边是我的,干脆放开手大干一场,开疆拓土发动兼并战争,于是楚国强势崛起,中原只能望南兴叹,坐看楚国日益壮大。直到后来楚成王虽无霸主之名,但有号令天下之实,而楚庄王更是名列五霸之一。即便到战国,楚国也是敢于抗争西秦的强势力量。综合看,楚武王对楚国的崛起功不可没,解放思想大干一场,是一位卓越的务实的霸气威武的国君。
楚武王振兴楚国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发动兼并战争,然后设立县制,这很不简单。春秋以前乃至秦人商鞅变法以前,周天子包括各诸侯多半实行分封制,公族具有自己的地盘和权力,这很容易造成对国君政治上的掣肘,导致内乱不止,消耗国力。楚武王设立县制,将兼并的土地归为国有,只有楚君才可以调动,这样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领导,至于后来秦的郡县制比楚国要晚的多,要说中国史上实行县制的第一人,非楚武王莫属,而几千年来中国行政管理上的县制虽说都沿袭了秦国的郡县制,但要说史上第一,还得算熊通治理下的楚国。
楚武王另一项卓越的措施是建立司法系统,当然这个比较简易,但是已经具备了司法的雏形,比如有专门的法律,有司法机构,且法律上至国君下至庶民百姓都具备约束力,并非只适用于百姓的管理。楚武王时期国家的管理已经有了基本的法治思想,这非常难得。
最后一点,楚武王能做到用人不拘一格,用人以能,重视本国乃至敌国的人才,这是楚国最终发展壮大的重要政策,极大推动了楚国的蓬勃向上,可以说楚国八百年这一用人传统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楚国,任何国家但凡能用人以能,都有一个强盛的崛起时期,凡是排斥人才的国家,往往比较保守落后。楚武王时期真正做到了贤能之人以辅佐治国。
这样说,楚武王的功绩大得不得了,是后来楚国强大的先驱,功不可没,务实创新,功绩卓越,很厉害!
要说历史上的名气,楚武王真不如那个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至少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脍炙人口,而武王留下的,说起来最多的就是那句“我蛮夷也”,而且这很让儒家们气愤不过,到现在干脆变成了“我是流氓我怕谁”。恐怕这是对楚武王最大的误会!
整个春秋史来看,晋楚争霸是主流,齐秦晋楚四强楚居其一,长达几百年,中原列国非晋即楚,倘若没有吴国的崛起,统领天下的大概非楚国莫属了。楚国的强势崛起,最先奠定基础的是谁呢?便是这个楚武王。喊出那句“我蛮夷也”,且自封为王的熊通,他比他的祖辈熊渠更牛,熊渠也喊过,也封自己的儿子做王,但是后来因为周厉王太强势,只好取消王号以免触了暴君厉王的霉头。楚武王不然,这个时期周朝暗弱,诸侯离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武王一声吼,从此楚国历代为王。楚武王是春秋第一人。
周朝的分封制,以爵位而论,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祖先熊绎得到一个什么爵位呢,子爵,低诸侯一等,楚国外,便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末流小国了。楚人筚路蓝缕,开疆拓土,辗转南迁逐渐统领南蛮,国力日益强盛,但是在国际上只能被人呼为“楚子”,政治地位非常低,向周的贡赋还不能缺,没有话语权,被中原视为“异族”,几乎没有哪个诸侯国与楚有交通往来。相反,楚国稍有动静却引来中原诸侯联盟的讨伐。这让楚人很是愤懑。熊通自封为王,政治风险按说很大,这一特令独行肯定会招来国际上的声讨,僭越王号大不敬,有叛逆之心。但是上到周天子,下到中原各国,对于楚国的封王无可奈何,周与郑国交恶,郑国左右当时中原局势,而郑国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非常忌惮。楚国的自封为王,国际上鸦雀无声,只有史家们愤怒的提起笔来,“楚子楚子”的称呼,也无何奈何。
但是要清楚,楚武王并不是狂妄为之,他既然敢成王,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武王敢于叫板中原的筹码。楚伐随是楚国称王路上的重要一步。随国属周,是毗邻楚国比较大的一个诸侯,楚大兵压境,逼迫随国承认楚王,且要求随国向周天子表达楚国的意思,周天子肯定不同意。你称王我管不了,但是叫我封你为王,恐怕周朝再弱也不至于敢开这个头。周天子不同意,随国夹在两边很难堪,无奈与楚国断交。楚国又怒伐随,随国只好再次承认楚国为王,自此以后,随国就做了楚国的小弟,周家天子不能给小国撑腰,也是无奈之举。
楚国自立为王,与周王南北自治,井水不犯河水,以前楚国还要忌惮国际上的声誉,现在好了,我自己说了算,北边是你周的,南边是我的,干脆放开手大干一场,开疆拓土发动兼并战争,于是楚国强势崛起,中原只能望南兴叹,坐看楚国日益壮大。直到后来楚成王虽无霸主之名,但有号令天下之实,而楚庄王更是名列五霸之一。即便到战国,楚国也是敢于抗争西秦的强势力量。综合看,楚武王对楚国的崛起功不可没,解放思想大干一场,是一位卓越的务实的霸气威武的国君。
楚武王振兴楚国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发动兼并战争,然后设立县制,这很不简单。春秋以前乃至秦人商鞅变法以前,周天子包括各诸侯多半实行分封制,公族具有自己的地盘和权力,这很容易造成对国君政治上的掣肘,导致内乱不止,消耗国力。楚武王设立县制,将兼并的土地归为国有,只有楚君才可以调动,这样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领导,至于后来秦的郡县制比楚国要晚的多,要说中国史上实行县制的第一人,非楚武王莫属,而几千年来中国行政管理上的县制虽说都沿袭了秦国的郡县制,但要说史上第一,还得算熊通治理下的楚国。
楚武王另一项卓越的措施是建立司法系统,当然这个比较简易,但是已经具备了司法的雏形,比如有专门的法律,有司法机构,且法律上至国君下至庶民百姓都具备约束力,并非只适用于百姓的管理。楚武王时期国家的管理已经有了基本的法治思想,这非常难得。
最后一点,楚武王能做到用人不拘一格,用人以能,重视本国乃至敌国的人才,这是楚国最终发展壮大的重要政策,极大推动了楚国的蓬勃向上,可以说楚国八百年这一用人传统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楚国,任何国家但凡能用人以能,都有一个强盛的崛起时期,凡是排斥人才的国家,往往比较保守落后。楚武王时期真正做到了贤能之人以辅佐治国。
这样说,楚武王的功绩大得不得了,是后来楚国强大的先驱,功不可没,务实创新,功绩卓越,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