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二年
三月末, 御舟过清口, 泊淮安府。
皇上召四阿哥陪同在堤岸边溜达,苏伟跟在皇主子们身后, 一边观赏杨柳岸清风醉的曼妙春景, 一边暗暗感叹能脚踏实地的走在路上真好。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鱼米之乡,咱们这才入江苏,已能看出些富庶的样子了, ”康熙爷背着手,登上几级台阶, 站到一处高岸上。
四阿哥尾随在后, 低头答道,“儿臣自幼多从诗词中领略江南风貌, 如今跟皇阿玛出来, 能亲眼看看这烟雨繁华之地,实是不枉走这一遭了。”
康熙爷弯弯唇角,“世人多看江南的柔顺多情,却不知江南也多英雄,多男儿气魄。于天下形势而言,江南更是兵家重地, 得了江南就等于得了半边河山。”
“皇阿玛圣言, ”四阿哥略一思索, 俯身拱手道, “儿子记得老子曾经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江南纵多烟雨,然水润万物、雨裹重山,这大概就是江南一地的特征吧。”
康熙爷看了四阿哥一眼,似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世间万物至柔即是至坚,反之亦然,事事都不能只看一面——”
“皇上,”梁九功躬着身子上了高台,“京城有加急奏折呈上来。”
康熙爷眯了眯眼,接过奏折看了看,片刻后将折子转递给了四阿哥。
四阿哥一愣,俯身接过,“皇阿玛,这是……陈梦雷参奏李光地?”
康熙爷抿了抿唇角,面上未有任何变化,负手望向远方,“老四可听说过李光地与陈梦雷往日的恩怨?”
“儿臣有所耳闻,”四阿哥微微垂首,“李大人独占了蜡丸传书的功劳,害得徐编修落了三藩反贼的罪名,差点被流放。三十七年,皇阿玛在盛京召见了他,还了他清白,召他入京任职,如今似乎在三哥府上行走。”
康熙爷点了点头,低头挽起袖口,“那你知道,朕当初留用了陈梦雷,却为何没有治李光地的欺君之罪?”
四阿哥略一征愣,低下头道,“儿臣不敢胡乱揣测,皇阿玛的决定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康熙爷弯了弯唇角,“其实不难琢磨,李光地是治世能臣,陈梦雷有文家工笔,如今是各行其事、各尽其才,于朕于朝堂都是最好不过的。”
“可,”四阿哥微蹙眉梢,“李大人曾欺君判友,皇阿玛难道不——”
“胤禛,”康熙爷打断四阿哥的话,“再能干的臣子都不过是普通人,是人就会有欲望、有贪念,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是不堪为用的。为君为主,要做到的是善用,不是苛求。”
四阿哥神色恍然,躬下身子道,“皇阿玛慧言,儿臣受益匪浅。”
康熙爷点了点头,往台阶下看了看,“你建府也有一段时日了,身边使唤的人不少,不过这跟着你的公公,倒是个老面孔,似乎在阿哥所时就在你身边了吧。”
“是,”四阿哥抿了抿唇角,“苏培盛是皇额娘赐给儿臣的,自承乾宫时就在儿臣身边了。”
“原是如此,”康熙爷敛了敛眉目,“你皇额娘的眼光一向是好的,那太监跟了你这么久想必差不了。”
四阿哥未答话,只是略略地点了点头。
此时,台阶下的苏公公,猫着腰站的异常标准,眼睛却控制不住地四处乱飘,直到不远的甬路上,两位公公引了几位官员走来,才暗暗地吐了口气。
淮安渡口
数艘龙船停泊,南巡大军换乘小船后,几位随扈阿哥各自分乘,四阿哥的船停在太子御舟之后。
船脚处,一扇木窗半开,纱帘后站着一抹倩影。
“小主,”絮儿好奇地向外张望着,“这里是你的家乡吗?我听丫头们说,小主的父亲在淮安府山阳县任职。”
诗玥弯了弯唇角,看着不远处岸上的杨柳,声音轻柔,“我很小就随父母进京了,对于家乡没有什么印象,不过从前父亲总是提起,长长的小巷,涨满青苔的石板路,大约也是江南的某个小镇吧。”
絮儿恍然地点点头,眼睛放着光亮,“奴婢要是能陪着小主出去走走就好了,这里四处都水水润润的,从窗子往外看都好漂亮,房子、小桥和京城一点都不一样。”
“你就是贪玩,”诗玥好笑地戳戳絮儿的额头,“咱们是府上内眷,怎么能随意出去走呢,更何况是跟随皇上出巡,还是老老实实的好。”
“是,”絮儿吐吐舌头,冲诗玥扬起笑脸,“不过,虽然不能出去,奴婢还是能托侍卫上岸一趟的。小主想不想给家里去封信,或送些什么东西?这里离山阳应该很近,让侍卫去跑一趟就行。”
诗玥愣了一会儿,末了,轻轻摇了摇头,“还是不要了,父亲好歹是地方官吏,应当是不缺吃穿的。龙船上人多眼杂,咱们不要多生事端了。”
“是,”絮儿抿了抿嘴唇,在地上蹭了蹭鞋子,“一晃眼咱们跟着贝勒爷出来一个多月了,贝勒爷也奇怪,带着两位格格出巡,却一直自己歇息——”
“絮儿,”诗玥打断小丫头的嘟嘟囔囔,“咱们是随贝勒爷跟皇上出巡,一言一行都要当心,这话要是让旁人听了去,你这颗小脑袋瓜就不用要了。”
“奴婢知错,”絮儿垂下脑袋,嘟了嘟嘴,诗玥摇了摇头,转身看向窗外。
傍晚,为首的龙舟上亮起了灯笼,吟乐之声远远传来。
李氏坐在自己的船舱里,品着圆桌上的各色江南菜肴,皇上宴请众位皇子大臣,留守在小船里的内眷们也熏沐圣恩。
“小主,”喜儿匆匆迈进屋门。
“干什么慌里慌张的?”李氏蹙着眉心将筷子放下。
“小主,奴婢刚听人说,”喜儿面目仓皇,言语却颇为支吾。
“听人说什么?”李氏扬起眉梢,“别吞吞吐吐的。”
“是,”喜儿咽了口唾沫,“奴婢听外面的侍卫说,今儿个皇上赏了山阳县县令一封扇诗。”
“不就是一首诗嘛,”李氏端起小汤碗,白了喜儿一眼。
“小主,您忘了,”喜儿苦着脸道,“武格格的父亲就在山阳任县令。”
李氏一惊,手里的白瓷汤碗落在地上,微烫的银耳桂圆羹溅湿了裙角。
“小主,”喜儿跪到地上,垂着脑袋不知如何是好。
李氏沉默了半晌,压着嗓子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武氏船舱
诗玥惊愕地看着前来讨赏的小厮,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皇上赏了我父亲扇诗?”
“回小主,千真万确,”小复子俯身道,“奴才听侍卫们说,山阳县老爷跟着淮安府知州来叩拜圣上,知州特意禀报了山阳县近两年的太平丰收,皇上一高兴就赏下了留有御笔的扇子。后来奴才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县老爷就是小主的父亲。”
诗玥还是有些征愣地坐在桌边,一旁絮儿眉开眼笑地跪下道,“恭喜小主,贺喜小主,有皇上的御笔,咱们老爷以后的仕途肯定一帆风顺。”
诗玥看了看絮儿,强忍着心头的异样开口道,“是皇上大恩,也是借贝勒爷的福气。絮儿,赏小复子二钱银子。”
“是,”絮儿蹦蹦跳跳地起身,小复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赏银,退了出去。
“小主,”絮儿走到诗玥身边,嘴角还带着抹不去的笑意。
诗玥抿了抿嘴唇,抬头冲絮儿道,“苏公公回来了没有?”
“还没,”絮儿摇了摇头,“苏公公陪着四阿哥在前面饮宴,肯定没这么早回来。”
诗玥点了点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南巡大军在淮安府停泊一天,后过邵伯,入扬州。
想苏伟上辈子活了二十几年,一直没机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玩一玩,不曾想穿了几百年,竟在大清康熙年间,到了真正的江南。过了扬州,銮驾一路入苏州,进杭州,摆脱了晕船毛病的苏大公公算是过了一把眼瘾。
不得不说,比起现代商业化的乌镇、成了洗脚盆的西湖,此时的苏杭当真人间仙境。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若是没有大批的护军,前拥后呼的銮驾,和他这一身必须穿着的太监服,苏大公公会更加开心的。
“这两天玩好了吧?”四阿哥把在床上拧着劲的苏公公扳过来,脸对着脸。
“我还想划乌篷船,”苏伟咬着被子,“我们晚上去乌篷船上看星星好不好?肯定和在京城的房顶上感觉不同。”
四阿哥无奈地笑了笑,“这几日就要回銮了,皇阿玛总是召爷和胤祥伴驾,爷不能私自带你出去,等下次好不好?”
“下次不知道要什么时候,”苏伟有点沮丧,“我喜欢这儿,这儿的空气和京城都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四阿哥扬起眉梢。
“没有京城那么冷,虽然有点潮,但不会让人窒息,”苏伟往被子里缩了缩,“我总觉得,这次回京后,很多事情要变了……”
四阿哥抿了抿唇角,没有说话,伸手捏了捏苏伟下巴,已经没有肉了。
四月初,銮驾过嘉兴,太子收到了很多当地文人学子的拜帖,由此特意在望洋楼公开讲经,一时间江南文人趋之若鹜。
望洋楼连续热闹了三四天,最后在护军的保驾下,太子才得以脱身上了龙船,临行时众人两跪六叩,山呼太子千岁,东宫之尊在民间的声望,由此可见一般。
清明过后,南巡大军正式启程回京。
太子御舟上,索相加急送来的书信被烧成灰烬。
“殿下,索相准备一事可是出了变故?”太子侍卫统领阿进泰从旁轻声问道。
太子坐在木椅上,静默片刻,沉声开口道,“皇阿玛派了李光地带着密旨回京,索相安排的事无法再继续了。”
阿进泰敛了神色,眉头深锁,“那,殿下与索相会不会有危险?”
太子摇了摇头,拿起江南数千学子的请安折,抿了抿唇鬓,“皇阿玛知道李光地为人,本殿亦知道天下人的心思……”
※※※※※※※※※※※※※※※※※※※※
皇上赐武柱国扇诗是确有其事的,以下是那首诗:
逐径探幽涉景奇,攀萝扪葛不知疲。
回溪宛转湍流激,复岭逶迤堕石危。
倚仗瘦筇腾绝壁,凭依轻屧度嵚崎。
留将薜荔除榛莽,指引游踪识路歧。
ps:写夺嫡神马的真费脑细胞啊,偶在费力营造那种感觉,亲们感觉到开局的紧张了吗?
三月末, 御舟过清口, 泊淮安府。
皇上召四阿哥陪同在堤岸边溜达,苏伟跟在皇主子们身后, 一边观赏杨柳岸清风醉的曼妙春景, 一边暗暗感叹能脚踏实地的走在路上真好。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鱼米之乡,咱们这才入江苏,已能看出些富庶的样子了, ”康熙爷背着手,登上几级台阶, 站到一处高岸上。
四阿哥尾随在后, 低头答道,“儿臣自幼多从诗词中领略江南风貌, 如今跟皇阿玛出来, 能亲眼看看这烟雨繁华之地,实是不枉走这一遭了。”
康熙爷弯弯唇角,“世人多看江南的柔顺多情,却不知江南也多英雄,多男儿气魄。于天下形势而言,江南更是兵家重地, 得了江南就等于得了半边河山。”
“皇阿玛圣言, ”四阿哥略一思索, 俯身拱手道, “儿子记得老子曾经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江南纵多烟雨,然水润万物、雨裹重山,这大概就是江南一地的特征吧。”
康熙爷看了四阿哥一眼,似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世间万物至柔即是至坚,反之亦然,事事都不能只看一面——”
“皇上,”梁九功躬着身子上了高台,“京城有加急奏折呈上来。”
康熙爷眯了眯眼,接过奏折看了看,片刻后将折子转递给了四阿哥。
四阿哥一愣,俯身接过,“皇阿玛,这是……陈梦雷参奏李光地?”
康熙爷抿了抿唇角,面上未有任何变化,负手望向远方,“老四可听说过李光地与陈梦雷往日的恩怨?”
“儿臣有所耳闻,”四阿哥微微垂首,“李大人独占了蜡丸传书的功劳,害得徐编修落了三藩反贼的罪名,差点被流放。三十七年,皇阿玛在盛京召见了他,还了他清白,召他入京任职,如今似乎在三哥府上行走。”
康熙爷点了点头,低头挽起袖口,“那你知道,朕当初留用了陈梦雷,却为何没有治李光地的欺君之罪?”
四阿哥略一征愣,低下头道,“儿臣不敢胡乱揣测,皇阿玛的决定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康熙爷弯了弯唇角,“其实不难琢磨,李光地是治世能臣,陈梦雷有文家工笔,如今是各行其事、各尽其才,于朕于朝堂都是最好不过的。”
“可,”四阿哥微蹙眉梢,“李大人曾欺君判友,皇阿玛难道不——”
“胤禛,”康熙爷打断四阿哥的话,“再能干的臣子都不过是普通人,是人就会有欲望、有贪念,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是不堪为用的。为君为主,要做到的是善用,不是苛求。”
四阿哥神色恍然,躬下身子道,“皇阿玛慧言,儿臣受益匪浅。”
康熙爷点了点头,往台阶下看了看,“你建府也有一段时日了,身边使唤的人不少,不过这跟着你的公公,倒是个老面孔,似乎在阿哥所时就在你身边了吧。”
“是,”四阿哥抿了抿唇角,“苏培盛是皇额娘赐给儿臣的,自承乾宫时就在儿臣身边了。”
“原是如此,”康熙爷敛了敛眉目,“你皇额娘的眼光一向是好的,那太监跟了你这么久想必差不了。”
四阿哥未答话,只是略略地点了点头。
此时,台阶下的苏公公,猫着腰站的异常标准,眼睛却控制不住地四处乱飘,直到不远的甬路上,两位公公引了几位官员走来,才暗暗地吐了口气。
淮安渡口
数艘龙船停泊,南巡大军换乘小船后,几位随扈阿哥各自分乘,四阿哥的船停在太子御舟之后。
船脚处,一扇木窗半开,纱帘后站着一抹倩影。
“小主,”絮儿好奇地向外张望着,“这里是你的家乡吗?我听丫头们说,小主的父亲在淮安府山阳县任职。”
诗玥弯了弯唇角,看着不远处岸上的杨柳,声音轻柔,“我很小就随父母进京了,对于家乡没有什么印象,不过从前父亲总是提起,长长的小巷,涨满青苔的石板路,大约也是江南的某个小镇吧。”
絮儿恍然地点点头,眼睛放着光亮,“奴婢要是能陪着小主出去走走就好了,这里四处都水水润润的,从窗子往外看都好漂亮,房子、小桥和京城一点都不一样。”
“你就是贪玩,”诗玥好笑地戳戳絮儿的额头,“咱们是府上内眷,怎么能随意出去走呢,更何况是跟随皇上出巡,还是老老实实的好。”
“是,”絮儿吐吐舌头,冲诗玥扬起笑脸,“不过,虽然不能出去,奴婢还是能托侍卫上岸一趟的。小主想不想给家里去封信,或送些什么东西?这里离山阳应该很近,让侍卫去跑一趟就行。”
诗玥愣了一会儿,末了,轻轻摇了摇头,“还是不要了,父亲好歹是地方官吏,应当是不缺吃穿的。龙船上人多眼杂,咱们不要多生事端了。”
“是,”絮儿抿了抿嘴唇,在地上蹭了蹭鞋子,“一晃眼咱们跟着贝勒爷出来一个多月了,贝勒爷也奇怪,带着两位格格出巡,却一直自己歇息——”
“絮儿,”诗玥打断小丫头的嘟嘟囔囔,“咱们是随贝勒爷跟皇上出巡,一言一行都要当心,这话要是让旁人听了去,你这颗小脑袋瓜就不用要了。”
“奴婢知错,”絮儿垂下脑袋,嘟了嘟嘴,诗玥摇了摇头,转身看向窗外。
傍晚,为首的龙舟上亮起了灯笼,吟乐之声远远传来。
李氏坐在自己的船舱里,品着圆桌上的各色江南菜肴,皇上宴请众位皇子大臣,留守在小船里的内眷们也熏沐圣恩。
“小主,”喜儿匆匆迈进屋门。
“干什么慌里慌张的?”李氏蹙着眉心将筷子放下。
“小主,奴婢刚听人说,”喜儿面目仓皇,言语却颇为支吾。
“听人说什么?”李氏扬起眉梢,“别吞吞吐吐的。”
“是,”喜儿咽了口唾沫,“奴婢听外面的侍卫说,今儿个皇上赏了山阳县县令一封扇诗。”
“不就是一首诗嘛,”李氏端起小汤碗,白了喜儿一眼。
“小主,您忘了,”喜儿苦着脸道,“武格格的父亲就在山阳任县令。”
李氏一惊,手里的白瓷汤碗落在地上,微烫的银耳桂圆羹溅湿了裙角。
“小主,”喜儿跪到地上,垂着脑袋不知如何是好。
李氏沉默了半晌,压着嗓子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武氏船舱
诗玥惊愕地看着前来讨赏的小厮,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皇上赏了我父亲扇诗?”
“回小主,千真万确,”小复子俯身道,“奴才听侍卫们说,山阳县老爷跟着淮安府知州来叩拜圣上,知州特意禀报了山阳县近两年的太平丰收,皇上一高兴就赏下了留有御笔的扇子。后来奴才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县老爷就是小主的父亲。”
诗玥还是有些征愣地坐在桌边,一旁絮儿眉开眼笑地跪下道,“恭喜小主,贺喜小主,有皇上的御笔,咱们老爷以后的仕途肯定一帆风顺。”
诗玥看了看絮儿,强忍着心头的异样开口道,“是皇上大恩,也是借贝勒爷的福气。絮儿,赏小复子二钱银子。”
“是,”絮儿蹦蹦跳跳地起身,小复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赏银,退了出去。
“小主,”絮儿走到诗玥身边,嘴角还带着抹不去的笑意。
诗玥抿了抿嘴唇,抬头冲絮儿道,“苏公公回来了没有?”
“还没,”絮儿摇了摇头,“苏公公陪着四阿哥在前面饮宴,肯定没这么早回来。”
诗玥点了点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南巡大军在淮安府停泊一天,后过邵伯,入扬州。
想苏伟上辈子活了二十几年,一直没机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玩一玩,不曾想穿了几百年,竟在大清康熙年间,到了真正的江南。过了扬州,銮驾一路入苏州,进杭州,摆脱了晕船毛病的苏大公公算是过了一把眼瘾。
不得不说,比起现代商业化的乌镇、成了洗脚盆的西湖,此时的苏杭当真人间仙境。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若是没有大批的护军,前拥后呼的銮驾,和他这一身必须穿着的太监服,苏大公公会更加开心的。
“这两天玩好了吧?”四阿哥把在床上拧着劲的苏公公扳过来,脸对着脸。
“我还想划乌篷船,”苏伟咬着被子,“我们晚上去乌篷船上看星星好不好?肯定和在京城的房顶上感觉不同。”
四阿哥无奈地笑了笑,“这几日就要回銮了,皇阿玛总是召爷和胤祥伴驾,爷不能私自带你出去,等下次好不好?”
“下次不知道要什么时候,”苏伟有点沮丧,“我喜欢这儿,这儿的空气和京城都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四阿哥扬起眉梢。
“没有京城那么冷,虽然有点潮,但不会让人窒息,”苏伟往被子里缩了缩,“我总觉得,这次回京后,很多事情要变了……”
四阿哥抿了抿唇角,没有说话,伸手捏了捏苏伟下巴,已经没有肉了。
四月初,銮驾过嘉兴,太子收到了很多当地文人学子的拜帖,由此特意在望洋楼公开讲经,一时间江南文人趋之若鹜。
望洋楼连续热闹了三四天,最后在护军的保驾下,太子才得以脱身上了龙船,临行时众人两跪六叩,山呼太子千岁,东宫之尊在民间的声望,由此可见一般。
清明过后,南巡大军正式启程回京。
太子御舟上,索相加急送来的书信被烧成灰烬。
“殿下,索相准备一事可是出了变故?”太子侍卫统领阿进泰从旁轻声问道。
太子坐在木椅上,静默片刻,沉声开口道,“皇阿玛派了李光地带着密旨回京,索相安排的事无法再继续了。”
阿进泰敛了神色,眉头深锁,“那,殿下与索相会不会有危险?”
太子摇了摇头,拿起江南数千学子的请安折,抿了抿唇鬓,“皇阿玛知道李光地为人,本殿亦知道天下人的心思……”
※※※※※※※※※※※※※※※※※※※※
皇上赐武柱国扇诗是确有其事的,以下是那首诗:
逐径探幽涉景奇,攀萝扪葛不知疲。
回溪宛转湍流激,复岭逶迤堕石危。
倚仗瘦筇腾绝壁,凭依轻屧度嵚崎。
留将薜荔除榛莽,指引游踪识路歧。
ps:写夺嫡神马的真费脑细胞啊,偶在费力营造那种感觉,亲们感觉到开局的紧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