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露出破绽
记得刚到上海上班的那一年,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迅速洗漱完之后,奔跑去地铁站,争取在7点钟之前搭上1号线,从延长路到人民广场,再转2号线去南京东路。
我相信大部分在大都市里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匆匆忙忙地抵达地铁站,和一群人鱼贯而入地挤进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厢,每个人能够活动的空间极小,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手机,刷刷新闻或者朋友圈,还唯恐一个不留神,把手机给挤掉。
那个时候,我们办公室有好多同事都是从上海各个郊区赶来,有时候搭乘地铁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站立在充斥着各种气味的车厢里,十年如一日。
当时在地铁里的大部分人可能和我的那些同事一样,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没有车房,没有足够的积蓄,甚至将子女带到身边,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只能省吃俭用,能不打车尽量不打车。当时同事就和我说,小周啊,不是我说你们年轻人拈轻怕重,吃不了苦,没有挤过高峰期地铁的人啊,真是不足以谈论人生。
同事和我举了一个例子,在地铁上,人多,话杂,你从他们身上看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辛酸,努力想要向上爬,但是机会渺茫,还有那些在地铁上乞讨的人,哭泣的人,吵架的人,拥抱接吻的人,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多少故事。这些可是你在出租车上根本看不到的噢!
她之所以和我说这些话,是因为她看到有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事,每天早上都打车来上班,不觉唏嘘。
后来我从延长路搬到了浦东,和我年龄相仿的另一个同事住在一起,和我不同的是,他在徐家汇的分部,他几乎早上不会去挤地铁,因为只要错过6:55那班地铁,他就一定会迟到,久而久之,他就干脆放弃了,赶得上就赶,赶不上就打车,再后来,他干脆都打车了。
我的室友立刻就成了老同事唏嘘的那种人。
“所以只有挤过早班地铁的人才能感受人间疾苦了?”我室友不禁笑着问我。
“大概是她觉得打车什么的太费钱了吧。”我就此回答道。
“这样说的人才很奇怪吧。”室友和我说,“早班高峰期的时候,地铁上的人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啊,那些说着可以看书学习听英语,或者看新闻看资料准备工作的人,事实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啊?在那样糟糕的环境里,能够保持好心情就不错了。”
几年后,我离开了公司,和好友住在他公司附近的公寓里,那时候找房子,好友故意没有找便宜的地方,虽然离公司近会贵一些,但是他实在无法忍受人潮拥挤的地铁站。距离上班的地方大概步行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下雨,也不用担心打不到车。
“那些故意节省房租,而不断忍受长途地铁的人,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其实才真的不理解人生。”我的好友在某次吃饭的时候和我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把时间花在路途上,其实是最浪费人生的一种方式。”
那时候我已经不上班了,出门也很少,搭乘地铁的时间也寥寥无几,我说:“浪费人生或许言重了,但是住太远的话,连周末都不想出门才是真的,如果真要到市区逛街买东西,还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想到这个,真的连门都不想出了。”
后来我顺道说起了老同事讲挤地铁和人生的关系,好友立马说:“挤地铁和谈人生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像她这么说,就完全贬低了搭乘地铁的人啊!那些真正把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人,或许并不是真的因为地铁便宜,而是因为地铁不会因为路况差而堵车,甚至有些路线比路上交通要快捷方便。而那些真正把挤地铁当作省钱的人,可能也真的赚不了什么钱了。”
“那些说只有在地铁里才能看到人生疾苦的人,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社会的底层,鄙视着地面上行人的同时,也贬低了自己,好像在黑暗的地下一直探索着人生的真谛,其实却是浑浑噩噩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长期坐地铁的人,才是真正不清楚外面世界真实模样的人,不是吗?而那些真正努力上进的人,不就是应该从地下走往地上,去感受外面世界才对吗?”好友说。
“别以为只有挤过早班地铁,才有资格谈论人生啊,人生疾苦才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皮毛就能切身体会的。”
那天的饭局结束,好友有些事要去别的地方,因为下着雨,就打车先走了,而我刚刚出店门,就看见了不远处的地铁站,我默默地走下去,地铁站里却特别空,整个车厢也没有什么人,我上车不到3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那3分钟内,我看见一个女孩在打电话,说什么,没有仔细听,下了地铁后,回头我像是突然看见了老同事,站在车厢里迷茫地拉着吊环,我想她还要在车厢里呆上很长的时间,但车厢里却空空地,看不见什么人生。
爱情说起来简单,但理清楚却很难。
歌里唱: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但我们往往最爱提的就是往事,最放不下的就是回忆。
前两天深夜和朋友在南京喝酒,不知不觉聊到过往的感情。他说,是不是每个人的第一次,都爱得刻骨铭心,是不是每个人的第一次失去,都难过得痛不欲生?后来大家把话说开,说起自己的初恋的青葱岁月,想起那个相信永恒和敢于承诺的自己,觉得幼稚可笑,又无比怀念。
2008年的夏天,我和喜欢的人在高考之后的十字路口分别,相去近十年,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时间过滤了太多的东西,除却悲伤和遗憾,更多的是沉淀下了值得回忆的部分。
那几年,喝过不少的酒,也流过不少的泪,就像《安河桥》里唱的那样——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而后再遇到相爱和失去,遗憾与难过,却也开始渐渐麻木,不再因为抽离的伤感而一蹶不振,好像所有的眼泪都留在了那个夏天。
十年前,我们想过去同一个城市,念同一所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安定下来,一起工作,进而十年之间所有的规划,根本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甚至可以说,还没开始,就已经崩坏。后来我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渐渐趋于没有了。
朋友说,“爱过”是最难和自己和解的一件事。
那一年,朋友在南京,他的对象在成都,一开始每天电话里的甜言蜜语到后来无谓的争吵,让他不得不隔三差五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去和解,如果不是因为爱,他说他也不会傻不拉几地去花那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钱,周而复始的折磨,将近三年的感情,最后因为一句“算了”就此了结。
那一年,朋友爱了一个女生四年,毕业的时候,一时酒醉,终于敢说出口,女生默默地答应了他。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了她最多可能的爱,很快就到了离校的日子,她没有答应跟他一起走,他就打算翻山越岭去找她,她开始逃避,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女生从他的世界彻底消失,他才知道这场爱情真正变成了过去式。
那一年,他打包行李回到家乡,辞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去找她,一开始她兴奋不已,想着两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他们经营起自己的小窝,开始计划着接下来的每一步,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错,他习惯了大城市实力为主的工作方式,不愿意阿谀奉承去讨好上司,换来的是三年都没有升职,她开始责怪他,催促他,甚至质疑他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来找她,两人终于一拍两散,从相恋到分开,八年就此而过。
尽管如此,朋友们依旧在酒后说起故事,满心惆怅,看似一笑而过,实则苦笑不堪。
都说我们缅怀过去的爱情,其实是缅怀那时的自己,可谁又能说,我们缅怀的不是那再也不会轻易迸发的悸动呢?
年少的时候,我们相信爱情会有《甜蜜蜜》结局一样的奇迹,沧海桑田的错过换来一笑泯千仇的重逢,可是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多的爱情只会像《春光乍泄》的结局,心里想着“由头来过”,却根本只能相忘于江湖。
错过了我们爱错的人,放手了我们爱过的人,有一天我们渐渐明白的是,人与人的感情莫过于四个字——你好,再见。
所有的情深缘浅都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多谢爱情这堂必修课里,我们都做过彼此的老师,至少在那个过程中,我们都执着而认真去相信爱情可以有满分。
这种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原因很简单,没有谁真正能帮到你,能帮你的也不会永远留在你身边。
我相信大部分在大都市里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匆匆忙忙地抵达地铁站,和一群人鱼贯而入地挤进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厢,每个人能够活动的空间极小,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手机,刷刷新闻或者朋友圈,还唯恐一个不留神,把手机给挤掉。
那个时候,我们办公室有好多同事都是从上海各个郊区赶来,有时候搭乘地铁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站立在充斥着各种气味的车厢里,十年如一日。
当时在地铁里的大部分人可能和我的那些同事一样,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没有车房,没有足够的积蓄,甚至将子女带到身边,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只能省吃俭用,能不打车尽量不打车。当时同事就和我说,小周啊,不是我说你们年轻人拈轻怕重,吃不了苦,没有挤过高峰期地铁的人啊,真是不足以谈论人生。
同事和我举了一个例子,在地铁上,人多,话杂,你从他们身上看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辛酸,努力想要向上爬,但是机会渺茫,还有那些在地铁上乞讨的人,哭泣的人,吵架的人,拥抱接吻的人,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多少故事。这些可是你在出租车上根本看不到的噢!
她之所以和我说这些话,是因为她看到有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事,每天早上都打车来上班,不觉唏嘘。
后来我从延长路搬到了浦东,和我年龄相仿的另一个同事住在一起,和我不同的是,他在徐家汇的分部,他几乎早上不会去挤地铁,因为只要错过6:55那班地铁,他就一定会迟到,久而久之,他就干脆放弃了,赶得上就赶,赶不上就打车,再后来,他干脆都打车了。
我的室友立刻就成了老同事唏嘘的那种人。
“所以只有挤过早班地铁的人才能感受人间疾苦了?”我室友不禁笑着问我。
“大概是她觉得打车什么的太费钱了吧。”我就此回答道。
“这样说的人才很奇怪吧。”室友和我说,“早班高峰期的时候,地铁上的人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啊,那些说着可以看书学习听英语,或者看新闻看资料准备工作的人,事实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啊?在那样糟糕的环境里,能够保持好心情就不错了。”
几年后,我离开了公司,和好友住在他公司附近的公寓里,那时候找房子,好友故意没有找便宜的地方,虽然离公司近会贵一些,但是他实在无法忍受人潮拥挤的地铁站。距离上班的地方大概步行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下雨,也不用担心打不到车。
“那些故意节省房租,而不断忍受长途地铁的人,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其实才真的不理解人生。”我的好友在某次吃饭的时候和我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把时间花在路途上,其实是最浪费人生的一种方式。”
那时候我已经不上班了,出门也很少,搭乘地铁的时间也寥寥无几,我说:“浪费人生或许言重了,但是住太远的话,连周末都不想出门才是真的,如果真要到市区逛街买东西,还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想到这个,真的连门都不想出了。”
后来我顺道说起了老同事讲挤地铁和人生的关系,好友立马说:“挤地铁和谈人生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像她这么说,就完全贬低了搭乘地铁的人啊!那些真正把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人,或许并不是真的因为地铁便宜,而是因为地铁不会因为路况差而堵车,甚至有些路线比路上交通要快捷方便。而那些真正把挤地铁当作省钱的人,可能也真的赚不了什么钱了。”
“那些说只有在地铁里才能看到人生疾苦的人,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社会的底层,鄙视着地面上行人的同时,也贬低了自己,好像在黑暗的地下一直探索着人生的真谛,其实却是浑浑噩噩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长期坐地铁的人,才是真正不清楚外面世界真实模样的人,不是吗?而那些真正努力上进的人,不就是应该从地下走往地上,去感受外面世界才对吗?”好友说。
“别以为只有挤过早班地铁,才有资格谈论人生啊,人生疾苦才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皮毛就能切身体会的。”
那天的饭局结束,好友有些事要去别的地方,因为下着雨,就打车先走了,而我刚刚出店门,就看见了不远处的地铁站,我默默地走下去,地铁站里却特别空,整个车厢也没有什么人,我上车不到3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那3分钟内,我看见一个女孩在打电话,说什么,没有仔细听,下了地铁后,回头我像是突然看见了老同事,站在车厢里迷茫地拉着吊环,我想她还要在车厢里呆上很长的时间,但车厢里却空空地,看不见什么人生。
爱情说起来简单,但理清楚却很难。
歌里唱: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但我们往往最爱提的就是往事,最放不下的就是回忆。
前两天深夜和朋友在南京喝酒,不知不觉聊到过往的感情。他说,是不是每个人的第一次,都爱得刻骨铭心,是不是每个人的第一次失去,都难过得痛不欲生?后来大家把话说开,说起自己的初恋的青葱岁月,想起那个相信永恒和敢于承诺的自己,觉得幼稚可笑,又无比怀念。
2008年的夏天,我和喜欢的人在高考之后的十字路口分别,相去近十年,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时间过滤了太多的东西,除却悲伤和遗憾,更多的是沉淀下了值得回忆的部分。
那几年,喝过不少的酒,也流过不少的泪,就像《安河桥》里唱的那样——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而后再遇到相爱和失去,遗憾与难过,却也开始渐渐麻木,不再因为抽离的伤感而一蹶不振,好像所有的眼泪都留在了那个夏天。
十年前,我们想过去同一个城市,念同一所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安定下来,一起工作,进而十年之间所有的规划,根本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甚至可以说,还没开始,就已经崩坏。后来我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渐渐趋于没有了。
朋友说,“爱过”是最难和自己和解的一件事。
那一年,朋友在南京,他的对象在成都,一开始每天电话里的甜言蜜语到后来无谓的争吵,让他不得不隔三差五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去和解,如果不是因为爱,他说他也不会傻不拉几地去花那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钱,周而复始的折磨,将近三年的感情,最后因为一句“算了”就此了结。
那一年,朋友爱了一个女生四年,毕业的时候,一时酒醉,终于敢说出口,女生默默地答应了他。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了她最多可能的爱,很快就到了离校的日子,她没有答应跟他一起走,他就打算翻山越岭去找她,她开始逃避,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女生从他的世界彻底消失,他才知道这场爱情真正变成了过去式。
那一年,他打包行李回到家乡,辞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去找她,一开始她兴奋不已,想着两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他们经营起自己的小窝,开始计划着接下来的每一步,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错,他习惯了大城市实力为主的工作方式,不愿意阿谀奉承去讨好上司,换来的是三年都没有升职,她开始责怪他,催促他,甚至质疑他为什么要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来找她,两人终于一拍两散,从相恋到分开,八年就此而过。
尽管如此,朋友们依旧在酒后说起故事,满心惆怅,看似一笑而过,实则苦笑不堪。
都说我们缅怀过去的爱情,其实是缅怀那时的自己,可谁又能说,我们缅怀的不是那再也不会轻易迸发的悸动呢?
年少的时候,我们相信爱情会有《甜蜜蜜》结局一样的奇迹,沧海桑田的错过换来一笑泯千仇的重逢,可是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多的爱情只会像《春光乍泄》的结局,心里想着“由头来过”,却根本只能相忘于江湖。
错过了我们爱错的人,放手了我们爱过的人,有一天我们渐渐明白的是,人与人的感情莫过于四个字——你好,再见。
所有的情深缘浅都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多谢爱情这堂必修课里,我们都做过彼此的老师,至少在那个过程中,我们都执着而认真去相信爱情可以有满分。
这种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原因很简单,没有谁真正能帮到你,能帮你的也不会永远留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