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京的3601所里,一场新老交替的交接班行动悄然展开的时候,远在西京飞机制造厂所属的一座机库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在一辆电动车的牵引下,一架飞机慢慢地从机库的阴影中显露出了真身。
这是一架外形颇为古怪的飞机,它有着与“运7”近似的机头,但身材却明显短了不少;它的起落架超乎寻常的粗壮,双翼竟然也不是张开的,而是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收拢在它的机身后部;在它的背上,背负着一个大大的盘状物体,看那复杂的铰链和传动机构,这个盘状物应该还具有旋转的功能;它的机尾更是古怪,不是运输机通常的单尾翼,也不是有部分飞机采用的双尾翼,而是足足有4个尾翼!
随着飞机被牵引出了机库,在它机身驾驶舱下喷涂着的那一行大大的字也全部暴露了出来——空警100。
这,应该就是它的名字吧?
这架古怪的飞机被牵引到了跑道的尽头,紧接着,牵引车就离开了,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地勤站到了它的前方,举起了一面小旗,随着小旗的挥动,这架飞机开始了一连串好似变形金刚般的科幻表演——刚才还收拢在机身后部的机翼,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缓缓张开,然后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向前伸展,再伸展,最后“咔”的一声,合拢了!
驾驶舱中,试飞员眼前的大屏幕上,刷新了一连串的自检数据,一切正常,耳麦中传来了塔台的命令声,试飞员依次启动了机翼左右两侧的两台涡桨发动机——这是株洲6608所在“涡桨6”的基础上,应用了“自由涡轮”技术发展而来的全新型号,最大推力达到了3530千瓦、4800轴马力,平均使用功率超过4300轴马力,而自重只有950公斤,功重比达到了3.72,因为该发动机应用的技术对比老“涡桨6”完全可以算完成了一次更新换代,所以,这型发动机已经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型号名称:“涡桨10”。
这是当初的“路线之争”会议中,株洲厂所对谭振华的承诺,5年时间,他们必须完成在“涡桨6”的基础上发展出这型发动机的工作,看来,费秉方完成了当初的承诺,时间刚刚好,就是性能参数上尚未100%地达到要求,对这一点,谭振华表示理解,事实上,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任何一款发动机,都需要时间和飞行小时数的沉淀,并通过不断地改进才能慢慢达到最佳,他相信,已经攻破了“自由涡轮”技术壁垒的华夏涡桨发动机,在材料、工艺等各方面持续进步的推动下,必将一步步地前进。
随着两台发动机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架古怪的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并终于脱离了地面的束缚,跃升入蓝天之中,越飞越高,化为地面一众仰望着它的人们眼中的一个小小黑点。
龚国正也仰望着天空中的这个小小的黑点,有微风拂过,吹乱了他一头花白的头发,而他却浑然不觉,直到陈义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转过脸来,与陈义坚相视一笑,然后肩并着肩,一起向塔台的方向慢慢行去,风中传来了他低沉的话语:“老陈,所里的小伙子们越来越棒了,那个小董,董建鸿的表现尤其突出,完全可以接我的班了,我想我可以退休啦……”。
……
当“空警100”展翅飞入了蓝天的时候,在位于蜀中的江油市某座秘密试验场上,也正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刘大想和江河甫这一对老搭档肩并肩站在sb101高空试车台下,看着一群年轻人忙碌着将一台全新型号的发动机缓缓地吊装上去,三天之后,这型发动机就将进入全新的研制阶段——高空试车。
sb101高空试车台,1965年开始动工,直到刘大想成为它的第三代主持设计师,才终于在1995年建设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历时整整30年,而这座亚洲第一高空试车台的建成,也标志着华夏终于进入了国际航发研究领域的第一梯队,有了完整的测试手段。
这座试车台的试验舱(暨高空舱)内径3.7米,长度22米,最大模拟高度25公里,最大模拟m数2.5,试验对象是流量为120千克/秒以下、最大推力200千牛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
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试验舱,为了能保证这台试验舱正常工作,需要为其提供高达17万千瓦的电能,其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5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日生活用电量总和!
除此以外,为了模拟各种温度环境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它还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气,比如其加温器运行一天所消耗的天然气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一天的消耗量,而降温装置的制冷量足够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夏天人人享受空调!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用钱烧出来的,那是一点也不假,就算不计算这座高空台的建设成本,仅使用它一天的花费,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在华夏,除了“国”字号的工程,恐怕也就谭振华烧得其起这钱了——事实上,现在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吊装作业的,就是他投资的多款航空发动机其中的一款——代号“涡扇20”的15吨级推力大涵道比发动机。
“涡扇20”,也是当年“路线之争”会议上确定要发展的重点型号之一,该发动机采用了三转子体制,参考引进的d18-t发动机数据缩比改进而来,涵道比5.6,因为得到了伊夫琴柯设计局倾力参与,因此进展神速,仅5年时间,就接连迈过了核心机研制、增加低压压气机段、原理样机阶段、工程试验样机阶段等多个关键技术性节点,到今天,工程样机已经要登上高空台进行试验了。
虽然就研制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整体过程来说,到了这一步,也才不过是走到了一半而已,接下来的路还有很长,但能够用仅仅5年时间就推动一型全新的发动机走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华夏对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进程已经掌握得相当充分、熟练了,有渐渐走向设计“自由王国”的趋势。
这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这一个行业的进步能做得到的,更得益于这些年华夏在各类合金和复合材料、液压、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等各领域能力的集体提高——事实上,以伊夫琴柯设计局完整授权,西京发动机厂生产的d136/d18t这两大型号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远比乌克栏马达西奇生产的原装货要好。
因为西京厂方面并不是单纯按照授权图纸一模一样地生产,他们还与伊夫琴柯一起,对这两个成熟型号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为这两型发动机适配fadec系统,包括以国产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零部件的更替,包括生产工艺改进等等,这些改进使得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维护性、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的性能数据都得到了提高,油耗则相对降低,且价格相比乌克栏原装货还要便宜一些,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罗刹和其他很多独联体国家中运行的各类使用了这两型发动机的飞机用户,都更愿意向西京厂订购发动机来维护他们的机队。
而刘大想和江河甫更知道,当这台“涡扇20”研制成功的那一刻,华夏将完成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此,华夏的运输机将不用再担心被外国公司卡住脖子,他们无比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他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在一辆电动车的牵引下,一架飞机慢慢地从机库的阴影中显露出了真身。
这是一架外形颇为古怪的飞机,它有着与“运7”近似的机头,但身材却明显短了不少;它的起落架超乎寻常的粗壮,双翼竟然也不是张开的,而是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收拢在它的机身后部;在它的背上,背负着一个大大的盘状物体,看那复杂的铰链和传动机构,这个盘状物应该还具有旋转的功能;它的机尾更是古怪,不是运输机通常的单尾翼,也不是有部分飞机采用的双尾翼,而是足足有4个尾翼!
随着飞机被牵引出了机库,在它机身驾驶舱下喷涂着的那一行大大的字也全部暴露了出来——空警100。
这,应该就是它的名字吧?
这架古怪的飞机被牵引到了跑道的尽头,紧接着,牵引车就离开了,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地勤站到了它的前方,举起了一面小旗,随着小旗的挥动,这架飞机开始了一连串好似变形金刚般的科幻表演——刚才还收拢在机身后部的机翼,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缓缓张开,然后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向前伸展,再伸展,最后“咔”的一声,合拢了!
驾驶舱中,试飞员眼前的大屏幕上,刷新了一连串的自检数据,一切正常,耳麦中传来了塔台的命令声,试飞员依次启动了机翼左右两侧的两台涡桨发动机——这是株洲6608所在“涡桨6”的基础上,应用了“自由涡轮”技术发展而来的全新型号,最大推力达到了3530千瓦、4800轴马力,平均使用功率超过4300轴马力,而自重只有950公斤,功重比达到了3.72,因为该发动机应用的技术对比老“涡桨6”完全可以算完成了一次更新换代,所以,这型发动机已经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型号名称:“涡桨10”。
这是当初的“路线之争”会议中,株洲厂所对谭振华的承诺,5年时间,他们必须完成在“涡桨6”的基础上发展出这型发动机的工作,看来,费秉方完成了当初的承诺,时间刚刚好,就是性能参数上尚未100%地达到要求,对这一点,谭振华表示理解,事实上,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任何一款发动机,都需要时间和飞行小时数的沉淀,并通过不断地改进才能慢慢达到最佳,他相信,已经攻破了“自由涡轮”技术壁垒的华夏涡桨发动机,在材料、工艺等各方面持续进步的推动下,必将一步步地前进。
随着两台发动机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架古怪的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并终于脱离了地面的束缚,跃升入蓝天之中,越飞越高,化为地面一众仰望着它的人们眼中的一个小小黑点。
龚国正也仰望着天空中的这个小小的黑点,有微风拂过,吹乱了他一头花白的头发,而他却浑然不觉,直到陈义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转过脸来,与陈义坚相视一笑,然后肩并着肩,一起向塔台的方向慢慢行去,风中传来了他低沉的话语:“老陈,所里的小伙子们越来越棒了,那个小董,董建鸿的表现尤其突出,完全可以接我的班了,我想我可以退休啦……”。
……
当“空警100”展翅飞入了蓝天的时候,在位于蜀中的江油市某座秘密试验场上,也正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刘大想和江河甫这一对老搭档肩并肩站在sb101高空试车台下,看着一群年轻人忙碌着将一台全新型号的发动机缓缓地吊装上去,三天之后,这型发动机就将进入全新的研制阶段——高空试车。
sb101高空试车台,1965年开始动工,直到刘大想成为它的第三代主持设计师,才终于在1995年建设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历时整整30年,而这座亚洲第一高空试车台的建成,也标志着华夏终于进入了国际航发研究领域的第一梯队,有了完整的测试手段。
这座试车台的试验舱(暨高空舱)内径3.7米,长度22米,最大模拟高度25公里,最大模拟m数2.5,试验对象是流量为120千克/秒以下、最大推力200千牛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
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试验舱,为了能保证这台试验舱正常工作,需要为其提供高达17万千瓦的电能,其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5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日生活用电量总和!
除此以外,为了模拟各种温度环境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它还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气,比如其加温器运行一天所消耗的天然气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一天的消耗量,而降温装置的制冷量足够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夏天人人享受空调!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用钱烧出来的,那是一点也不假,就算不计算这座高空台的建设成本,仅使用它一天的花费,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在华夏,除了“国”字号的工程,恐怕也就谭振华烧得其起这钱了——事实上,现在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吊装作业的,就是他投资的多款航空发动机其中的一款——代号“涡扇20”的15吨级推力大涵道比发动机。
“涡扇20”,也是当年“路线之争”会议上确定要发展的重点型号之一,该发动机采用了三转子体制,参考引进的d18-t发动机数据缩比改进而来,涵道比5.6,因为得到了伊夫琴柯设计局倾力参与,因此进展神速,仅5年时间,就接连迈过了核心机研制、增加低压压气机段、原理样机阶段、工程试验样机阶段等多个关键技术性节点,到今天,工程样机已经要登上高空台进行试验了。
虽然就研制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整体过程来说,到了这一步,也才不过是走到了一半而已,接下来的路还有很长,但能够用仅仅5年时间就推动一型全新的发动机走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华夏对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进程已经掌握得相当充分、熟练了,有渐渐走向设计“自由王国”的趋势。
这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这一个行业的进步能做得到的,更得益于这些年华夏在各类合金和复合材料、液压、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等各领域能力的集体提高——事实上,以伊夫琴柯设计局完整授权,西京发动机厂生产的d136/d18t这两大型号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远比乌克栏马达西奇生产的原装货要好。
因为西京厂方面并不是单纯按照授权图纸一模一样地生产,他们还与伊夫琴柯一起,对这两个成熟型号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为这两型发动机适配fadec系统,包括以国产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零部件的更替,包括生产工艺改进等等,这些改进使得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维护性、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的性能数据都得到了提高,油耗则相对降低,且价格相比乌克栏原装货还要便宜一些,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罗刹和其他很多独联体国家中运行的各类使用了这两型发动机的飞机用户,都更愿意向西京厂订购发动机来维护他们的机队。
而刘大想和江河甫更知道,当这台“涡扇20”研制成功的那一刻,华夏将完成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此,华夏的运输机将不用再担心被外国公司卡住脖子,他们无比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他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