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将时光暂时回溯到一个重要的年份——1986年,这一年,是华夏现代科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年份,其重要程度,堪比当年研制成功“两弹一星”!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新华夏的领导者们和科研领域内的顶级专家学者、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们共同制定了新华夏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个科研产业化的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代号 “863计划”。
这项计划从1986年开始实施,直到2016年才被另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所取代而退出,也就是说,“863计划”是华夏整整30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计划!
而众所周知的是,这30年,正是华夏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迅速腾飞的30年!
让我们记住以下四个星光闪耀的名字:王达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因为这四位,正是“863计划”最初的发起人!
计划提出后,在经过了8个多月时间,充分征求了各行各业的意见之后,1986年11月,华夏正式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选择了对华夏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太空探索、生物技术、信息通讯等7个领域, 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仅在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7年,被列入该计划的华夏科研工作者就高达上万名!
作为“863计划”的首倡者之一,华夏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无疑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彼时的华夏,无论是在空天技术领域还是在通讯、测量领域,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需要追赶的课题实在太多,而且那时正是所谓的“华夏与西方世界的蜜月期”,只要不是涉及特别敏感技术的装备,只要肯给钱,那真是华夏看上什么,就能卖给你什么,而且在那段时间,华夏也确实从西方世界买到了不少好东西,就连涉及关键技术转让的生意都做成了很多起,gps这种花费巨大的系统级应用,当时的主流意见就是——米国人既然已经搞出来了,那我们用他的就行了呗?
是以,在那段时期内,华夏研制的很多装备上,都应用了米国的gps技术,包括谭振华本人投资的“飞豹”战机、“哈立德”坦克,其上也有gps定位系统,很多华夏装备的老式武器系统为了定位方便,部队还专门采购了一批手持式的gps定位终端捆绑到了这些装备上使用,就连在这段时期内研制的部分型号的战术导弹都使用了gps作为定位的手段之一。
由此可知,“双星定位通信系统”这个纯预研性质的课题,虽然被列入了“863计划”,但其优先级肯定很低,因此能得到的经费支持也就很少很少。
少到了什么程度呢?
陈芳允是这么说的:“1989年6月,“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召开了最后一次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会,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系统的框架和技术要求,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在工程实践中是否真的可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证明,但这个预研课题有限的经费,根本无力承担为此建造一颗新卫星来做试验的费用,导致课题一度陷入了无法继续推进的窘境,后来我们打听到航天部有一颗在轨的通讯卫星已经寿命耗尽即将报废,但还勉强能工作一段时间,于是赶紧向上级领导申请了以这颗卫星来做实验,这才保住了这个课题。”
“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测试卫星是一颗东方红二号甲型通信卫星,在8月到9月的连续测试中,设立在京城的测试点获得20-30米的定位精度,这一精度与米国的gps未加入sa干扰前的精度相近,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谭振华点头道:“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是好事啊,说明你们建立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也为将来的华夏版全球定位系统奠定了数据及理论基础,那按照华夏一般的科研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将课题从预研转入实际立项了吧?”
陈芳允摇头叹息道:“如果按照一般流程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但我们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
“哦?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来解释吧。”张部长插了进来解释道:“这个困难,我有一定的责任,但,我也实在是没办法。”
谭振华转向了张部长,满脸的疑惑,其实心下早已了然。
“谭博士,你长期的米国工作学习,应该也多少听说过米国gps系统发展的一些内幕吧。”张部长说道:“根据我们的追踪观察,不算第一代试验性质的dnss,从1973年gps系统正式发展开始算起,米国人已经持续在这套系统上投资将近20年,卫星也从1989年开始逐步升级到了更先进的block-a,米国人为这套系统花费的总投资,高达300亿美元!”
300亿美元!
即便以谭振华此时的身家,听到了这个数字也不禁为之咋舌,这才是真正的,需要举国之力投入才有可能实施的重大工程,以当前的华夏国力,不是不能做,但一旦做了也肯定会导致一个后果——“863计划”中其他无数华夏亟待投资发展的项目,将不得不消减投入的资金,僧多粥少,就是这么无奈。
从这个投资额也可以看出,当年冷战高峰时期,米苏这世界两极为了能压过对方一筹,是多么的不惜血本。
事实上,在从冷战末期直到后来苏俄分裂,“格洛纳斯”系统的维护就一直很成问题,卫星,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由于前苏俄在多个领域内的技术都落后于米国,他们的卫星使用寿命就更短,“格洛纳斯”系统中使用的卫星,寿命只有3年,是米国卫星的三分之一,而由于苏俄自身的经济内忧外患,他们经常无法在卫星到寿后正常执行替换,这也导致了“格洛纳斯”系统的可靠性非常堪忧。
连前苏俄这样的国家,负担这样一套系统都这么吃力,可以想见,华夏的决策者们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会多犹豫了。
但不搞这套系统,能行么?
海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已经告诉了华夏人,不行。
前苏俄和东欧的剧变,西方世界彻底撕下了对华夏温情脉脉的面具,关上了绝大多数合作大门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华夏人,不行!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将涉及国防和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寄托在别人身上,这对华夏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
谭振华深吸了一口气,没再犹豫,点头轻声道:“我懂了,让我们开始吧,需要我做些什么?”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新华夏的领导者们和科研领域内的顶级专家学者、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们共同制定了新华夏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个科研产业化的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代号 “863计划”。
这项计划从1986年开始实施,直到2016年才被另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所取代而退出,也就是说,“863计划”是华夏整整30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计划!
而众所周知的是,这30年,正是华夏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迅速腾飞的30年!
让我们记住以下四个星光闪耀的名字:王达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因为这四位,正是“863计划”最初的发起人!
计划提出后,在经过了8个多月时间,充分征求了各行各业的意见之后,1986年11月,华夏正式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选择了对华夏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太空探索、生物技术、信息通讯等7个领域, 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仅在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7年,被列入该计划的华夏科研工作者就高达上万名!
作为“863计划”的首倡者之一,华夏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无疑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彼时的华夏,无论是在空天技术领域还是在通讯、测量领域,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需要追赶的课题实在太多,而且那时正是所谓的“华夏与西方世界的蜜月期”,只要不是涉及特别敏感技术的装备,只要肯给钱,那真是华夏看上什么,就能卖给你什么,而且在那段时间,华夏也确实从西方世界买到了不少好东西,就连涉及关键技术转让的生意都做成了很多起,gps这种花费巨大的系统级应用,当时的主流意见就是——米国人既然已经搞出来了,那我们用他的就行了呗?
是以,在那段时期内,华夏研制的很多装备上,都应用了米国的gps技术,包括谭振华本人投资的“飞豹”战机、“哈立德”坦克,其上也有gps定位系统,很多华夏装备的老式武器系统为了定位方便,部队还专门采购了一批手持式的gps定位终端捆绑到了这些装备上使用,就连在这段时期内研制的部分型号的战术导弹都使用了gps作为定位的手段之一。
由此可知,“双星定位通信系统”这个纯预研性质的课题,虽然被列入了“863计划”,但其优先级肯定很低,因此能得到的经费支持也就很少很少。
少到了什么程度呢?
陈芳允是这么说的:“1989年6月,“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召开了最后一次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会,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系统的框架和技术要求,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在工程实践中是否真的可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证明,但这个预研课题有限的经费,根本无力承担为此建造一颗新卫星来做试验的费用,导致课题一度陷入了无法继续推进的窘境,后来我们打听到航天部有一颗在轨的通讯卫星已经寿命耗尽即将报废,但还勉强能工作一段时间,于是赶紧向上级领导申请了以这颗卫星来做实验,这才保住了这个课题。”
“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测试卫星是一颗东方红二号甲型通信卫星,在8月到9月的连续测试中,设立在京城的测试点获得20-30米的定位精度,这一精度与米国的gps未加入sa干扰前的精度相近,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谭振华点头道:“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是好事啊,说明你们建立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也为将来的华夏版全球定位系统奠定了数据及理论基础,那按照华夏一般的科研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将课题从预研转入实际立项了吧?”
陈芳允摇头叹息道:“如果按照一般流程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但我们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
“哦?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来解释吧。”张部长插了进来解释道:“这个困难,我有一定的责任,但,我也实在是没办法。”
谭振华转向了张部长,满脸的疑惑,其实心下早已了然。
“谭博士,你长期的米国工作学习,应该也多少听说过米国gps系统发展的一些内幕吧。”张部长说道:“根据我们的追踪观察,不算第一代试验性质的dnss,从1973年gps系统正式发展开始算起,米国人已经持续在这套系统上投资将近20年,卫星也从1989年开始逐步升级到了更先进的block-a,米国人为这套系统花费的总投资,高达300亿美元!”
300亿美元!
即便以谭振华此时的身家,听到了这个数字也不禁为之咋舌,这才是真正的,需要举国之力投入才有可能实施的重大工程,以当前的华夏国力,不是不能做,但一旦做了也肯定会导致一个后果——“863计划”中其他无数华夏亟待投资发展的项目,将不得不消减投入的资金,僧多粥少,就是这么无奈。
从这个投资额也可以看出,当年冷战高峰时期,米苏这世界两极为了能压过对方一筹,是多么的不惜血本。
事实上,在从冷战末期直到后来苏俄分裂,“格洛纳斯”系统的维护就一直很成问题,卫星,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由于前苏俄在多个领域内的技术都落后于米国,他们的卫星使用寿命就更短,“格洛纳斯”系统中使用的卫星,寿命只有3年,是米国卫星的三分之一,而由于苏俄自身的经济内忧外患,他们经常无法在卫星到寿后正常执行替换,这也导致了“格洛纳斯”系统的可靠性非常堪忧。
连前苏俄这样的国家,负担这样一套系统都这么吃力,可以想见,华夏的决策者们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会多犹豫了。
但不搞这套系统,能行么?
海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已经告诉了华夏人,不行。
前苏俄和东欧的剧变,西方世界彻底撕下了对华夏温情脉脉的面具,关上了绝大多数合作大门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华夏人,不行!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将涉及国防和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寄托在别人身上,这对华夏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
谭振华深吸了一口气,没再犹豫,点头轻声道:“我懂了,让我们开始吧,需要我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