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忙跑了过去问道:“大刘师傅,你怎么还在这儿啊?我不是让你回医院去了吗?你留在这里,申部长万一要用车怎么办?”
大刘答道:“我送你到这以后就回医院了,是申部长让我再跑这趟的,他让我带点东西给你。”
“带点东西给我?”谭振华疑惑地问道:“是什么呀?东西呢?”
大刘从副驾驶位置上拿起了一个资料袋递到了他手中说道:“就是这个,里面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申部长说了,你应该用得到的,好了,东西我送到了,那我就走了,哦对了,申部长还让我转告你,他明天就要上手术台了,你这边忙,就别过去了,正事要紧,他也有人照顾,不需要你操这份闲心。”
大刘说完了这些,也不跟谭振华再继续废话,钻进车里一踩油门就跑了,而谭振华则目送着车辆远去的烟尘久久不语。
回到下榻的宾馆,谭振华打开了大刘交给他的资料袋,抽出里面的内容,发现是一叠信纸,然而他才看了一眼开头的标题,心中就是莫名地一颤。
《华夏柴油机行业情况简报》。
工工整整的手写笔迹一看就是出于申宗义的手笔,而且明显是刚刚才写下不久的。
谭振华的视线一下就变得模糊了,他只好伸手抹了一把,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胸中翻江倒海的纷乱思绪,这才开始认真地阅读。
申宗义写这份东西很显然是临时起意的,所以文笔读来有时并不通顺,看上去就像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的意思,甚至文章中还有不少涂抹修改的痕迹,但整体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
从这篇文章中,谭振华了解了华夏柴油机行业的大致状况——由于这种内燃机的使用场景实在太广泛,所以,历史上有多个部委主管的工作内容中都有其身影,比如建国初主管民用机械的一机部、主管兵器工业的五机部、主管船舶的六机部甚至农业部中的农业机械司也有直接管理的柴油机生产企业。而当年推进“三线建设”、“五小工程”的时候,柴油机也是其中被重点推进的一个项目,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扩散,全国有能力并正在生产柴油机的企业数量高达100余家。
虽然有能力生产柴油机的企业数量很多,但大多数的技术实力都很低下,产品以单缸的小功率产品为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能力仅限于仿制常柴的经典款12马力单缸二冲程风冷柴油机s195,(对,同学你没弄错,就是现在浮现在你脑海中的那个需要用一根摇把手摇发动,一启动就“突突突”地一边抖一边喷黑烟的那货);当然也有水平比较高的,不过那都是大型部属国营企业,比如常柴、潍柴、济柴、玉柴、东柴这些,分别隶属于原一机部现工信部、兵器工业部、船舶工业部等,都是这些部委下属的重点核心企业。
这几家大型国有柴油机生产企业一般都还负担着华夏国家军用柴油机的生产任务,而且内部体系复杂,管理层级设立上千头万绪,申宗义的建议是,与这些企业做技术和产品层面上的合作可以,但如果按照谭振华的性子以及一贯的行事作风,想要与这些企业在股权层面上合作,难度很大,恐怕需要做长期的打算。
不过,申宗义在这份资料中重点介绍了一家企业——汉柴。
汉柴,位于华夏中部鄂北省省会、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汉阳市,该市历史悠久,而且还是当年“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主持建设的“汉阳兵工厂”所在地,“汉阳造”步枪前后生产了50年,从辫子军一直打到了抗倭战争。
汉阳市不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周边煤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十分雄厚,而且市内还有著名的“汉阳大学”,乃是华夏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其教学和科研实力首屈一指,可以不断地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申宗义重点介绍汉柴的原因在于,这家中等规模的柴油机生产企业原先归于一机部直属,在80年代初被下放到了属地汉阳市直管,在经营过程中,这家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曾经干出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84年11月1日,汉柴宣布,聘请西汉斯发动机制造和铁芯技术专家威尔纳·格里希担任厂长,任期2年!
一家国营企业聘请一位洋人当厂长,这在当时的华夏,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顿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申宗义引用了媒体上比较一致的说法:“这个开历史之先河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的,“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上任之后,狠抓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管理,将西汉斯先进的产品制造经验和对产品质量严谨到近乎苛刻的要求带到了汉柴,使企业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产品本身并无重大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柴油机气缸杂质从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内,居国内领先水平,废品率由原先的30%~40%降到10%以下,产品使用寿命由3000小时增加到6000至8000小时;而由于在售价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加过硬,汉柴的产品不但巩固了国内的固有市场,还开始向东南亚各国出口,出口量一度高达每年千余台,年创汇超过五十万美元,成为国内柴油机制造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接下来,申宗义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曾经随同工信部组织的一个考察团于1986年中去汉柴进行过参观,与这位洋厂长有过当面沟通,他认为这位老人的确当得起“质量先生”的称赞,工信部甚至还组织过一个“质量学汉柴”的全系统动员活动,所以,虽然柴油机不属于他主管的工作范畴,但他对这家企业却印象深刻,也经常关注其最新的动向。
然而很可惜的是,“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的任期已经于1986年11月到期,之后,当地政府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未与其续约,于是,老人在接受了汉阳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永久居留权”和汉阳大学授予的“荣誉教授”称号后,离开了奋斗两年的汉柴,回西汉斯颐养天年去了。
虽然洋厂长已经离任,但申宗义认为,这家企业在经过了威尔纳·格里希的管理和熏陶之后,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如果谭振华有意插足柴油机行业,那么他认为,汉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因为该企业的隶属关系已经划拨地方,这件事他只能推荐。
怀着复杂的心情,谭振华通读完了这份全手写的资料,然后他发现在末尾处,申宗义还留下了一段话。
大刘答道:“我送你到这以后就回医院了,是申部长让我再跑这趟的,他让我带点东西给你。”
“带点东西给我?”谭振华疑惑地问道:“是什么呀?东西呢?”
大刘从副驾驶位置上拿起了一个资料袋递到了他手中说道:“就是这个,里面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申部长说了,你应该用得到的,好了,东西我送到了,那我就走了,哦对了,申部长还让我转告你,他明天就要上手术台了,你这边忙,就别过去了,正事要紧,他也有人照顾,不需要你操这份闲心。”
大刘说完了这些,也不跟谭振华再继续废话,钻进车里一踩油门就跑了,而谭振华则目送着车辆远去的烟尘久久不语。
回到下榻的宾馆,谭振华打开了大刘交给他的资料袋,抽出里面的内容,发现是一叠信纸,然而他才看了一眼开头的标题,心中就是莫名地一颤。
《华夏柴油机行业情况简报》。
工工整整的手写笔迹一看就是出于申宗义的手笔,而且明显是刚刚才写下不久的。
谭振华的视线一下就变得模糊了,他只好伸手抹了一把,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胸中翻江倒海的纷乱思绪,这才开始认真地阅读。
申宗义写这份东西很显然是临时起意的,所以文笔读来有时并不通顺,看上去就像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的意思,甚至文章中还有不少涂抹修改的痕迹,但整体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
从这篇文章中,谭振华了解了华夏柴油机行业的大致状况——由于这种内燃机的使用场景实在太广泛,所以,历史上有多个部委主管的工作内容中都有其身影,比如建国初主管民用机械的一机部、主管兵器工业的五机部、主管船舶的六机部甚至农业部中的农业机械司也有直接管理的柴油机生产企业。而当年推进“三线建设”、“五小工程”的时候,柴油机也是其中被重点推进的一个项目,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扩散,全国有能力并正在生产柴油机的企业数量高达100余家。
虽然有能力生产柴油机的企业数量很多,但大多数的技术实力都很低下,产品以单缸的小功率产品为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能力仅限于仿制常柴的经典款12马力单缸二冲程风冷柴油机s195,(对,同学你没弄错,就是现在浮现在你脑海中的那个需要用一根摇把手摇发动,一启动就“突突突”地一边抖一边喷黑烟的那货);当然也有水平比较高的,不过那都是大型部属国营企业,比如常柴、潍柴、济柴、玉柴、东柴这些,分别隶属于原一机部现工信部、兵器工业部、船舶工业部等,都是这些部委下属的重点核心企业。
这几家大型国有柴油机生产企业一般都还负担着华夏国家军用柴油机的生产任务,而且内部体系复杂,管理层级设立上千头万绪,申宗义的建议是,与这些企业做技术和产品层面上的合作可以,但如果按照谭振华的性子以及一贯的行事作风,想要与这些企业在股权层面上合作,难度很大,恐怕需要做长期的打算。
不过,申宗义在这份资料中重点介绍了一家企业——汉柴。
汉柴,位于华夏中部鄂北省省会、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汉阳市,该市历史悠久,而且还是当年“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主持建设的“汉阳兵工厂”所在地,“汉阳造”步枪前后生产了50年,从辫子军一直打到了抗倭战争。
汉阳市不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周边煤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十分雄厚,而且市内还有著名的“汉阳大学”,乃是华夏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其教学和科研实力首屈一指,可以不断地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申宗义重点介绍汉柴的原因在于,这家中等规模的柴油机生产企业原先归于一机部直属,在80年代初被下放到了属地汉阳市直管,在经营过程中,这家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曾经干出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84年11月1日,汉柴宣布,聘请西汉斯发动机制造和铁芯技术专家威尔纳·格里希担任厂长,任期2年!
一家国营企业聘请一位洋人当厂长,这在当时的华夏,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顿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申宗义引用了媒体上比较一致的说法:“这个开历史之先河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的,“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上任之后,狠抓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管理,将西汉斯先进的产品制造经验和对产品质量严谨到近乎苛刻的要求带到了汉柴,使企业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产品本身并无重大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柴油机气缸杂质从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内,居国内领先水平,废品率由原先的30%~40%降到10%以下,产品使用寿命由3000小时增加到6000至8000小时;而由于在售价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加过硬,汉柴的产品不但巩固了国内的固有市场,还开始向东南亚各国出口,出口量一度高达每年千余台,年创汇超过五十万美元,成为国内柴油机制造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接下来,申宗义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曾经随同工信部组织的一个考察团于1986年中去汉柴进行过参观,与这位洋厂长有过当面沟通,他认为这位老人的确当得起“质量先生”的称赞,工信部甚至还组织过一个“质量学汉柴”的全系统动员活动,所以,虽然柴油机不属于他主管的工作范畴,但他对这家企业却印象深刻,也经常关注其最新的动向。
然而很可惜的是,“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的任期已经于1986年11月到期,之后,当地政府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未与其续约,于是,老人在接受了汉阳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永久居留权”和汉阳大学授予的“荣誉教授”称号后,离开了奋斗两年的汉柴,回西汉斯颐养天年去了。
虽然洋厂长已经离任,但申宗义认为,这家企业在经过了威尔纳·格里希的管理和熏陶之后,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如果谭振华有意插足柴油机行业,那么他认为,汉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因为该企业的隶属关系已经划拨地方,这件事他只能推荐。
怀着复杂的心情,谭振华通读完了这份全手写的资料,然后他发现在末尾处,申宗义还留下了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