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累累、已经成为航空工业部一个巨大包袱的魔都飞机制造厂成功改制,“华夏商飞”虽然从账面上看尚未盈利,但随着“bac”客机渐渐打开销路,好日子眼看着就要到来——由于在本时空,三机部没有在“麦道82”项目上过多地浪费时间和金钱,已经成熟落地的“bac”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部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最佳选择,不但成功地从“小三”转正成了正房,更因为在整个引进过程中没有花国家和部里一分钱的经费,赢得了相当多重要人物的好感和称赞,将其视为引进技术的“典范工程”,莫部长上任之后,其地位更是一再升级,现在在部里的地位,堪比工信部主抓的全国重点工程“桑塔纳国产化”项目。
而由于这飞机毕竟是在本土生产的客机,无论保养还是维护等各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航方面最终默认了“bac”客机成为华夏国内航线首选客机的事实,仅此一项,“商飞”与民航达成的5年内采购意向就不会少于50架。再加上香江一大帮利益相关方的积极运作、张振中也已经铁了心跟定了谭振华,充分发动了他过去几十年在麦道积累的人脉以及华夏生产“bac”客机天然的成本优势,有不少希望发展本国航空客运业务但囊中羞涩的国家也逐渐将这款客机列入了其备选采购清单。
因此,除了谭振华亲自下场搞定的阿连酋以外,陆续有傣国、马来、印尼、埃及等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正在就客机采购事项与“华夏商飞”进行着谈判,有几个甚至都已经签约购买了,可以说,前景一片光明。
而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利的局面——华夏航空工业部此时的经济情况远远好于另一个时空的同时期。
宋文华就成为了这种有利局面的第一个受益者。
1986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十号工程”立项,项目资金来自国家拨付、空军研发经费和航空工业部的自筹。在另一个时空,从这一天开始,宋文华就一直饱受着资金不足的困扰,以至于“十号工程”进行得时断时续,期间甚至多次面临下马,立项之后8年才开始建造01号原型机,而这架原型机又用了整整4年才建造完毕,直到1998年,“歼十”才终于首飞成功,以至于期间深度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某位宋文华真正的学生、衣钵传人竟一度动了放弃一切出国工作的念头。
但在本时空,在宋文华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谭振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种“一文钱憋死英雄汉”的尴尬情况,得到了大大的缓解,科研经费虽依然不甚宽裕,但至少还能揭得开锅,也让宋文华不必每天为单位的柴米油盐浪费掉太多的精力。
其实宋文华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清楚楚,谭振华已经为华夏的航空事业做了很多很多,甭管是谁,能捞上这么个挂名的徒弟,都是捡来的大福气,而且他还从这徒弟手上弄了一个亿美元的现金来搞“超级7”,不过么,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啊,他就是心里总有些不舒坦——你说自己好歹也算这小狐狸的老师,凭什么从这小子身上揩到的油水还比不过不是他老师的陈义坚和马峰山……
他的这点心思哪能逃得过谭二这个人精的眼睛?不过这种事情实在没办法拿到桌面上来说,所以这师徒二人都只能拿别的事情来较劲儿——宋文华揪住谭振华搞来了“f14”却既不首先通知他老人家又不把这架飞机存放到蓉城来孝敬师长却首先便宜了的“犯罪”事实,认定了这个徒弟“欺师灭祖”、胳臂肘往外拐,而谭振华则不断强调自己不但成功帮蓉飞把“歼七”卖给了米国佬创造了华夏战机销售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还投资了巨款在“超7”项目上且至今未看到一毛钱的回报。
这师徒一唱一和地演着双簧,陈义坚当然看得出来,这位老同事啊,其实是在指桑骂槐。
鉴于西京这几家航空企业最近的日子过得实在红火,陈义坚知道何止是宋文华啊,部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看着他们几个眼红。
不过这种事情显然是没办法谦让的,所以陈义坚只能装作没看出这一点,有一搭没一搭地帮着解劝。
谁让跑到西京来看第三批次“飞豹”战机试飞的谭振华恰好被也到这里来出差的宋文华逮个正着来着?
当然现在办公室里的这三位都知道,宋文华敲打谭振华,一方面是出于这么多年以来养成的良好习惯,有事没事地就要给这油滑的小狐狸上上紧箍咒,免得这小子跑偏了;另一方面呢,也肯定是为了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埋下伏笔——不先从气势上镇住这小子,回头很多事情谈起来可费劲了,毕竟要抡起打小算盘,谭振华要是认第二,全华夏现在没谁敢拍着胸脯认第一。
果然,这么着拿捏了一会儿之后,宋文华终于借着陈义坚的解劝放过了谭振华:“暂且放过你这一回,下次记住了,搞到了什么好东西,要先想着孝敬师长,听到了么?”
谭振华能说什么?唯唯诺诺地应了,手上的敲背动作一刻也不敢停,等着宋文华的下文。
果然,下文来了。
“这边,对,这边,用点力……没想到你小子这伺候人的本事还不错么……我说振华,你知道老师我最恨你哪一条么?你想想,就刚才咱们提到的“超七”的项目,这个项目当初你也是发起人,可你小子怎么光顾着推销“飞豹”,一点也不关心“超7”呢?”
得,这下知道最大的病根是哪条了。
实话实说,在“飞豹”战机的外销上,谭振华的确是殚精竭虑,目前来自壕沙和伊波斯的两大外销订单,全部都是在他的各种运作 下才成功签署的,因为他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飞豹”虽然曾经被华夏摆上了货架,但最终一架也没能外销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架销售的时机有些晚了,另一个时空中按性能只能算作“二代半”的“飞豹”已经不能满足世纪之交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呢,也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使然。
所以他才会利用一切机会促进这款战机的销售。
而且在他的记忆中,宋文华和他的几位伙伴对市场的开拓和把握能力在华夏绝对首屈一指,当年可是把“歼七”卖得满世界都是——就连米国红鹰中队的那个订单,即便没有他的掺和,一样也会产生,只不过时间上可能会稍稍推迟一些、金额和数量上可能会有些变化罢了,所以他从来也没为“超七”项目的销售操过心,完全是打定了投一笔钱,然后坐等分红的主意。
而且在当初他、宋文华和马哈穆德三方达成的利润分配协议中,对订单的发起者可是有着10%的奖励的,谭振华可从来也没打过这10%的主意。
但,宋文华现在这么说,难道在销售方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而由于这飞机毕竟是在本土生产的客机,无论保养还是维护等各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航方面最终默认了“bac”客机成为华夏国内航线首选客机的事实,仅此一项,“商飞”与民航达成的5年内采购意向就不会少于50架。再加上香江一大帮利益相关方的积极运作、张振中也已经铁了心跟定了谭振华,充分发动了他过去几十年在麦道积累的人脉以及华夏生产“bac”客机天然的成本优势,有不少希望发展本国航空客运业务但囊中羞涩的国家也逐渐将这款客机列入了其备选采购清单。
因此,除了谭振华亲自下场搞定的阿连酋以外,陆续有傣国、马来、印尼、埃及等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正在就客机采购事项与“华夏商飞”进行着谈判,有几个甚至都已经签约购买了,可以说,前景一片光明。
而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利的局面——华夏航空工业部此时的经济情况远远好于另一个时空的同时期。
宋文华就成为了这种有利局面的第一个受益者。
1986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十号工程”立项,项目资金来自国家拨付、空军研发经费和航空工业部的自筹。在另一个时空,从这一天开始,宋文华就一直饱受着资金不足的困扰,以至于“十号工程”进行得时断时续,期间甚至多次面临下马,立项之后8年才开始建造01号原型机,而这架原型机又用了整整4年才建造完毕,直到1998年,“歼十”才终于首飞成功,以至于期间深度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某位宋文华真正的学生、衣钵传人竟一度动了放弃一切出国工作的念头。
但在本时空,在宋文华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谭振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种“一文钱憋死英雄汉”的尴尬情况,得到了大大的缓解,科研经费虽依然不甚宽裕,但至少还能揭得开锅,也让宋文华不必每天为单位的柴米油盐浪费掉太多的精力。
其实宋文华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清楚楚,谭振华已经为华夏的航空事业做了很多很多,甭管是谁,能捞上这么个挂名的徒弟,都是捡来的大福气,而且他还从这徒弟手上弄了一个亿美元的现金来搞“超级7”,不过么,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啊,他就是心里总有些不舒坦——你说自己好歹也算这小狐狸的老师,凭什么从这小子身上揩到的油水还比不过不是他老师的陈义坚和马峰山……
他的这点心思哪能逃得过谭二这个人精的眼睛?不过这种事情实在没办法拿到桌面上来说,所以这师徒二人都只能拿别的事情来较劲儿——宋文华揪住谭振华搞来了“f14”却既不首先通知他老人家又不把这架飞机存放到蓉城来孝敬师长却首先便宜了的“犯罪”事实,认定了这个徒弟“欺师灭祖”、胳臂肘往外拐,而谭振华则不断强调自己不但成功帮蓉飞把“歼七”卖给了米国佬创造了华夏战机销售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还投资了巨款在“超7”项目上且至今未看到一毛钱的回报。
这师徒一唱一和地演着双簧,陈义坚当然看得出来,这位老同事啊,其实是在指桑骂槐。
鉴于西京这几家航空企业最近的日子过得实在红火,陈义坚知道何止是宋文华啊,部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看着他们几个眼红。
不过这种事情显然是没办法谦让的,所以陈义坚只能装作没看出这一点,有一搭没一搭地帮着解劝。
谁让跑到西京来看第三批次“飞豹”战机试飞的谭振华恰好被也到这里来出差的宋文华逮个正着来着?
当然现在办公室里的这三位都知道,宋文华敲打谭振华,一方面是出于这么多年以来养成的良好习惯,有事没事地就要给这油滑的小狐狸上上紧箍咒,免得这小子跑偏了;另一方面呢,也肯定是为了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埋下伏笔——不先从气势上镇住这小子,回头很多事情谈起来可费劲了,毕竟要抡起打小算盘,谭振华要是认第二,全华夏现在没谁敢拍着胸脯认第一。
果然,这么着拿捏了一会儿之后,宋文华终于借着陈义坚的解劝放过了谭振华:“暂且放过你这一回,下次记住了,搞到了什么好东西,要先想着孝敬师长,听到了么?”
谭振华能说什么?唯唯诺诺地应了,手上的敲背动作一刻也不敢停,等着宋文华的下文。
果然,下文来了。
“这边,对,这边,用点力……没想到你小子这伺候人的本事还不错么……我说振华,你知道老师我最恨你哪一条么?你想想,就刚才咱们提到的“超七”的项目,这个项目当初你也是发起人,可你小子怎么光顾着推销“飞豹”,一点也不关心“超7”呢?”
得,这下知道最大的病根是哪条了。
实话实说,在“飞豹”战机的外销上,谭振华的确是殚精竭虑,目前来自壕沙和伊波斯的两大外销订单,全部都是在他的各种运作 下才成功签署的,因为他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飞豹”虽然曾经被华夏摆上了货架,但最终一架也没能外销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架销售的时机有些晚了,另一个时空中按性能只能算作“二代半”的“飞豹”已经不能满足世纪之交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呢,也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使然。
所以他才会利用一切机会促进这款战机的销售。
而且在他的记忆中,宋文华和他的几位伙伴对市场的开拓和把握能力在华夏绝对首屈一指,当年可是把“歼七”卖得满世界都是——就连米国红鹰中队的那个订单,即便没有他的掺和,一样也会产生,只不过时间上可能会稍稍推迟一些、金额和数量上可能会有些变化罢了,所以他从来也没为“超七”项目的销售操过心,完全是打定了投一笔钱,然后坐等分红的主意。
而且在当初他、宋文华和马哈穆德三方达成的利润分配协议中,对订单的发起者可是有着10%的奖励的,谭振华可从来也没打过这10%的主意。
但,宋文华现在这么说,难道在销售方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