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足够的实验,甚至连最基本的理论都尚未探索明白,想要在1982年证明谭振华这本笔记中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那是一桩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谭振华只用了几秒钟就想通了这一点,也立刻做出了决定。
既然理论上证明行不通,那就只能从来历上做文章,让这本笔记的来源显得可靠些,反正上面的内容,4014所的这些专家们也都还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当他们建立了对这本笔记的基本信任度之后,也就会下定决心按上面的技术路径一步步的实验,也自然会发现,这本笔记上记载内容的的真实性——这样做的确会稍微慢一些,但也胜在基础扎实牢靠,更多了一些实践的经验。
至于如何让这本笔记的来源显得可靠,那自然是需要忽悠一番的——咳咳咳,呃,编一个故事的。
“贲老师,我首先得向你道歉,这本笔记,的确不是我从各种公开渠道搜集来的。”
他说完这话,贲放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些变色,不管怎么说,被自己的学生欺骗了,任谁心里都不会舒服的不是?而谭铭则露出了“你看,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神色。
张老总工和周所长则继续不动声色,看来他们原本也对贲放解释的这本笔记的来源表示怀疑。
谭振华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本笔记,来自我的一位同学,他是个华裔,不过不是我们电子系的,只是和我加入了同一个学校的社团——就像我们华夏大学里盛行的那种兴趣小组差不多,我们就是在那里认识的。我们很谈得来,在谈话中我得知,他的父亲是米国一家极为知名的飞机制造企业的工程师,而且非常凑巧的是,他就是一位机载雷达的专家。”
屋内几人听到了谭振华的这个说法,脸色都渐渐郑重起来,在互相对望了一眼后,由王泽天提问道:“振华,是哪家飞机制造公司?”
谭振华苦笑道:“王代表,这个我真不能说,而且我还想提一个请求,今天晚上我说的这一切,必须严格保密,这要是传了出去,让我那位朋友的父亲遭受了什么意外,我可承受不起。”
刘大凯点头道:“振华你放心,这件事,除了今天晚上这件屋子里的几个人,再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我来,就是保证这个的。”
谭振华点头道:“刘处长你既然说了,那我也就相信你。”
谭铭则道:“小子你别打岔,接着说。”
谭振华苦笑道:“老爸,你也太心急了,好吧,我接着说——知道了这个事情后,我就动起了脑筋,我本人虽然学的是电子,雷达并不是我的细分专业领域,但我知道我们4014所正在搞机载火控雷达的预研,而负责人就是我的贲老师,这是詹处长向我证实过的。”
詹诺竹微微点了点头,这件事对这间屋里坐着的这几人来说根本不是秘密,要不是谭振华知道了这件事,并在首次西京之行中向歼轰7的总师陈义坚郑重推荐了4014所的机载雷达项目,所里怎么可能有机会将手伸进三机部?又怎么会给谭铭发了一张大奖状?
“于是我就留上了心,并不断试探我的那位朋友,在经过了一番努力后,他终于同意带我去他家见他的父亲。”
戏肉要来了。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谭振华到底是怎么弄到的这本笔记。
“于是,在一个周末,他带我去了他家,他家住在纽约长岛,我终于见到了那位华裔雷达专家,并向他说明了我就是4014所的子弟,父亲搞的也是雷达,算起来和他是同行。”
“那他就把这本笔记给你了?”刘大凯不禁追问道。
谭振华苦笑道:“怎么可能这么简单?那位专家其实还是非常亲近华夏的,不过,他从事的行业也是极端需要保密的,所以当我向他提出请求,希望能给我讲讲米国当前机载雷达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他拒绝了。”
“那你最后又是怎么得到了这本笔记?”刘大凯好奇问道,他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全部精神已经被谭振华引导到了这个有些离奇的故事当中,全然没有察觉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后来我花费了巨大的代价,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谭振华继续苦笑道。
“怎么回事,振华你别吊人胃口,赶紧说。”连老爸谭铭都被吊起了好奇心,一叠声地催促道。
“后来我就向这位专家表示,等他退休以后,就每年都给他1百万美元,让他做我企业的顾问,直到他实在不想做了为止”。
“咝~好大的手笔,每年一百万美元,我滴个乖乖,比开给我的价码都高了啊!”能发出这声惊叹的,毫无疑问是荤素不忌的詹诺竹詹瘸子。
谭振华白了他一眼道:“我说詹哥,我也曾经给你开过50万美元一年的薪水的哦,嗯,现在依然有效。”
“臭小子别打岔,赶紧继续说,后来呢?他就给你这本笔记了?”
“没有,我说了,我只是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谭振华继续苦笑道:“我开出了这个自认为没人可以拒绝的条件,那位专家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才终于答应给了我那个机会。”
“到底是什么机会,振华你再吊人胃口,就要小心吃苦头了啊?”
屋内众人都不满地嚷嚷起来。
谭振华举手投降道:“好好好,我说,我赶紧说,那位专家允许我借用他的书房三个小时的时间,我能从里面得到多少都是我自己的本事,所以——”
“所以你就用这三个小时,誊抄了这本笔记出来?”
问话的是紧皱眉头的张老总工,而他问出这句话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当初苏俄撤走援华专家的时候,在华夏全国各地上演的各种类似的情景剧,而这些所有的情景剧,都是华夏的科研奠基者们,为了获得苏俄专家们的技术资料而做出的终极努力。
而这种联想,显然也让他对谭振华的故事更加相信了几分。
他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自己年轻的时候也配合着老所长申宗义干过几乎相同的事情,而现在,已经轮到下一代了么?
我们的祖国华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用这样低声下气地为了一点点新的技术而折腰?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谭振华只用了几秒钟就想通了这一点,也立刻做出了决定。
既然理论上证明行不通,那就只能从来历上做文章,让这本笔记的来源显得可靠些,反正上面的内容,4014所的这些专家们也都还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当他们建立了对这本笔记的基本信任度之后,也就会下定决心按上面的技术路径一步步的实验,也自然会发现,这本笔记上记载内容的的真实性——这样做的确会稍微慢一些,但也胜在基础扎实牢靠,更多了一些实践的经验。
至于如何让这本笔记的来源显得可靠,那自然是需要忽悠一番的——咳咳咳,呃,编一个故事的。
“贲老师,我首先得向你道歉,这本笔记,的确不是我从各种公开渠道搜集来的。”
他说完这话,贲放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些变色,不管怎么说,被自己的学生欺骗了,任谁心里都不会舒服的不是?而谭铭则露出了“你看,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神色。
张老总工和周所长则继续不动声色,看来他们原本也对贲放解释的这本笔记的来源表示怀疑。
谭振华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本笔记,来自我的一位同学,他是个华裔,不过不是我们电子系的,只是和我加入了同一个学校的社团——就像我们华夏大学里盛行的那种兴趣小组差不多,我们就是在那里认识的。我们很谈得来,在谈话中我得知,他的父亲是米国一家极为知名的飞机制造企业的工程师,而且非常凑巧的是,他就是一位机载雷达的专家。”
屋内几人听到了谭振华的这个说法,脸色都渐渐郑重起来,在互相对望了一眼后,由王泽天提问道:“振华,是哪家飞机制造公司?”
谭振华苦笑道:“王代表,这个我真不能说,而且我还想提一个请求,今天晚上我说的这一切,必须严格保密,这要是传了出去,让我那位朋友的父亲遭受了什么意外,我可承受不起。”
刘大凯点头道:“振华你放心,这件事,除了今天晚上这件屋子里的几个人,再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我来,就是保证这个的。”
谭振华点头道:“刘处长你既然说了,那我也就相信你。”
谭铭则道:“小子你别打岔,接着说。”
谭振华苦笑道:“老爸,你也太心急了,好吧,我接着说——知道了这个事情后,我就动起了脑筋,我本人虽然学的是电子,雷达并不是我的细分专业领域,但我知道我们4014所正在搞机载火控雷达的预研,而负责人就是我的贲老师,这是詹处长向我证实过的。”
詹诺竹微微点了点头,这件事对这间屋里坐着的这几人来说根本不是秘密,要不是谭振华知道了这件事,并在首次西京之行中向歼轰7的总师陈义坚郑重推荐了4014所的机载雷达项目,所里怎么可能有机会将手伸进三机部?又怎么会给谭铭发了一张大奖状?
“于是我就留上了心,并不断试探我的那位朋友,在经过了一番努力后,他终于同意带我去他家见他的父亲。”
戏肉要来了。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谭振华到底是怎么弄到的这本笔记。
“于是,在一个周末,他带我去了他家,他家住在纽约长岛,我终于见到了那位华裔雷达专家,并向他说明了我就是4014所的子弟,父亲搞的也是雷达,算起来和他是同行。”
“那他就把这本笔记给你了?”刘大凯不禁追问道。
谭振华苦笑道:“怎么可能这么简单?那位专家其实还是非常亲近华夏的,不过,他从事的行业也是极端需要保密的,所以当我向他提出请求,希望能给我讲讲米国当前机载雷达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他拒绝了。”
“那你最后又是怎么得到了这本笔记?”刘大凯好奇问道,他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全部精神已经被谭振华引导到了这个有些离奇的故事当中,全然没有察觉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后来我花费了巨大的代价,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谭振华继续苦笑道。
“怎么回事,振华你别吊人胃口,赶紧说。”连老爸谭铭都被吊起了好奇心,一叠声地催促道。
“后来我就向这位专家表示,等他退休以后,就每年都给他1百万美元,让他做我企业的顾问,直到他实在不想做了为止”。
“咝~好大的手笔,每年一百万美元,我滴个乖乖,比开给我的价码都高了啊!”能发出这声惊叹的,毫无疑问是荤素不忌的詹诺竹詹瘸子。
谭振华白了他一眼道:“我说詹哥,我也曾经给你开过50万美元一年的薪水的哦,嗯,现在依然有效。”
“臭小子别打岔,赶紧继续说,后来呢?他就给你这本笔记了?”
“没有,我说了,我只是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谭振华继续苦笑道:“我开出了这个自认为没人可以拒绝的条件,那位专家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才终于答应给了我那个机会。”
“到底是什么机会,振华你再吊人胃口,就要小心吃苦头了啊?”
屋内众人都不满地嚷嚷起来。
谭振华举手投降道:“好好好,我说,我赶紧说,那位专家允许我借用他的书房三个小时的时间,我能从里面得到多少都是我自己的本事,所以——”
“所以你就用这三个小时,誊抄了这本笔记出来?”
问话的是紧皱眉头的张老总工,而他问出这句话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当初苏俄撤走援华专家的时候,在华夏全国各地上演的各种类似的情景剧,而这些所有的情景剧,都是华夏的科研奠基者们,为了获得苏俄专家们的技术资料而做出的终极努力。
而这种联想,显然也让他对谭振华的故事更加相信了几分。
他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自己年轻的时候也配合着老所长申宗义干过几乎相同的事情,而现在,已经轮到下一代了么?
我们的祖国华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用这样低声下气地为了一点点新的技术而折腰?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