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你太让我失望了!”
“史凯夫伯父,那件事真不是我做的……”马修·梅隆面对这位长着梅隆家标志性棕黑色头发的中年男子的时候,心中莫名地涌上一阵怯意。
这绝不仅仅因为对面这人也姓梅隆,是他的血亲长辈,更因为这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凌厉气势。
这种气势,必然是长久掌握着巨大金钱与权力的人才能拥有。
“闭嘴!你这个混蛋!”
那人毫无征兆地咆哮起来,粗暴地打断了马修·梅隆声音微弱的辩解,“你和你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样,都是无知而鲁莽的蠢货,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行为,给我们的计划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可以说,你一个人就完全毁掉了我们策划准备了整整两年的所有成果!”
“可我什么都没做……”
“你还想狡辩?”那人的怒气更甚,厉声喝道:“迪莱,给他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
在一旁肃立了许久的汤姆·迪莱走到马修·梅隆身边,将手上的一叠报纸塞进了他手里。
马修抬起了已经眼泪汪汪的眼睛,委屈地叫了一声:“汤姆叔叔……”
迪莱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马修,你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唉。”
马修低头去看那叠报纸,发现是今天发行的《华盛顿邮报》,而屋内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发行量巨大的报纸乃是民主党的喉舌,共和党的骨刺。
他们又说了些什么?
马修·梅隆有了不好的预感,而当他看完了《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那硕大的黑色标题,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整篇文章浏览了一遍后,顿时手脚冰凉,浑身如虚脱般的无力,同时一阵阵的眩晕感觉袭击着他的大脑,如果不是汤姆·迪莱从后面扶了他一把,他就要当场跌倒。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他已经没有力气愤怒了,因为一种名为恐惧的情绪已经将他完全吞噬……
“你们还真敢写啊!”
谭振华一边感叹,一边啧啧称奇,而在他的眼前,也正摊着一份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的《华盛顿邮报》。
此时的病房内,访客已经换成了余鹏夏和洁西卡,而这两人当然有资格和能力将负责安保的警察请到了门外,所以他们才可以进行一些不算太私密的谈话。
“我猜,这一定是被你推崇备至的那位西拉里女士的手笔。”谭振华继续说道,“而且我觉得,就凭这份报道,如果没有十分必要的话,没有谁会愿意主动成为她的对手。”
洁西卡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埃里克,你猜的不错,这篇报道是她亲笔写的,哦对了,她还让我给你带来了她的感谢和邀请,希望你在方便的时候能去小石城一游。”
谭振华点点头道:“洁西卡,那么也请你帮我带一声谢谢给这位尊敬的州长夫人,同时也请转告她,我接受她的邀请,不过由于我最近手上的的事情比较多,可能这个计划需要推迟一些,或者在明年的春假期间?”
洁西卡笑道:“那么就先这样暂定好了,到时候我会为你们联系的。”
余鹏夏适时插嘴道:“小石城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吗?还有到时候我也可以同行吗?”
洁西卡转向余鹏夏点头微笑:“波顿,小石城当然有值得游览的景点,至少对于你是这样的。”
“哦?什么景点?”余鹏夏好奇问道:“为什么对于我才是值得的?”
“我家。”
洁西卡答道,眼波流转,灼热得简直能把钢铁融化。
……
实在受不了这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大撒狗粮秀恩爱,再说这里也实在不是谈话的地方,所以谭振华早早就以自己头晕需要休息为借口将这两人轰了出去。
话说看刚才的眼神,谭振华恐怕他们一出医院大门就会直奔宾馆然后做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少儿不宜的事情。
等到两人相携出门,谭振华决定再次拜读一遍这篇由西拉里·黛安·罗德姆·克雷顿亲自执笔撰写的文章,因为他觉得,他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这篇头版头条的文章标题颇具他前世的网络风格,充满了吸引眼球的效果,那大大的,黑色的字体赫然写着:
《下一颗子弹将射向谁?》
文章开头并没有关注发生在旧金山的这桩枪击案,反而从米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唯一连任四届并在任内领导米国最终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全球霸主基础的民主党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说起,将他在1933年2月15日,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滨公园遇刺的旧案重提。
在老调重弹了一遍这桩未遂枪击案的种种疑点之后,文章紧接着提到了罗斯福总统的继任者,民主党人哈里·s·杜鲁门的遇刺并因此而导致的他的保镖,英勇的莱斯利·科费尔特先生的牺牲。
理所当然地,下一桩震惊世界,案情至今仍朴素迷离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笔墨、大书特书的。
而这桩导致了肯尼迪总统死亡的连环枪击案疑点实在太多,受害者又是一位坚定的民主党政治领袖,要想将其解读为一桩政治阴谋并推导出一些针对共和党的不利信息,实在太容易了。
显而易见,与上述这几位大人物相比,谭振华只是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
不过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里——这篇文章在末尾简单介绍了谭振华与共和党家族继承人之一马修·梅隆的矛盾产生原因和目前诽谤案的进展,在提到了谭振华最近遭受枪击的事件后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不是有些人,因为已经习惯了用从肉体上消灭对手的方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这么做,而开始将屠杀的枪口指向了手无寸铁的平民?
那么米国立国的基石,个人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的神圣纲领必将动摇,全体米国人民将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暴力威胁之下!
从枪口里射出的子弹,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
“史凯夫伯父,那件事真不是我做的……”马修·梅隆面对这位长着梅隆家标志性棕黑色头发的中年男子的时候,心中莫名地涌上一阵怯意。
这绝不仅仅因为对面这人也姓梅隆,是他的血亲长辈,更因为这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凌厉气势。
这种气势,必然是长久掌握着巨大金钱与权力的人才能拥有。
“闭嘴!你这个混蛋!”
那人毫无征兆地咆哮起来,粗暴地打断了马修·梅隆声音微弱的辩解,“你和你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样,都是无知而鲁莽的蠢货,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行为,给我们的计划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可以说,你一个人就完全毁掉了我们策划准备了整整两年的所有成果!”
“可我什么都没做……”
“你还想狡辩?”那人的怒气更甚,厉声喝道:“迪莱,给他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
在一旁肃立了许久的汤姆·迪莱走到马修·梅隆身边,将手上的一叠报纸塞进了他手里。
马修抬起了已经眼泪汪汪的眼睛,委屈地叫了一声:“汤姆叔叔……”
迪莱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马修,你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唉。”
马修低头去看那叠报纸,发现是今天发行的《华盛顿邮报》,而屋内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发行量巨大的报纸乃是民主党的喉舌,共和党的骨刺。
他们又说了些什么?
马修·梅隆有了不好的预感,而当他看完了《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那硕大的黑色标题,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整篇文章浏览了一遍后,顿时手脚冰凉,浑身如虚脱般的无力,同时一阵阵的眩晕感觉袭击着他的大脑,如果不是汤姆·迪莱从后面扶了他一把,他就要当场跌倒。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他已经没有力气愤怒了,因为一种名为恐惧的情绪已经将他完全吞噬……
“你们还真敢写啊!”
谭振华一边感叹,一边啧啧称奇,而在他的眼前,也正摊着一份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的《华盛顿邮报》。
此时的病房内,访客已经换成了余鹏夏和洁西卡,而这两人当然有资格和能力将负责安保的警察请到了门外,所以他们才可以进行一些不算太私密的谈话。
“我猜,这一定是被你推崇备至的那位西拉里女士的手笔。”谭振华继续说道,“而且我觉得,就凭这份报道,如果没有十分必要的话,没有谁会愿意主动成为她的对手。”
洁西卡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埃里克,你猜的不错,这篇报道是她亲笔写的,哦对了,她还让我给你带来了她的感谢和邀请,希望你在方便的时候能去小石城一游。”
谭振华点点头道:“洁西卡,那么也请你帮我带一声谢谢给这位尊敬的州长夫人,同时也请转告她,我接受她的邀请,不过由于我最近手上的的事情比较多,可能这个计划需要推迟一些,或者在明年的春假期间?”
洁西卡笑道:“那么就先这样暂定好了,到时候我会为你们联系的。”
余鹏夏适时插嘴道:“小石城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吗?还有到时候我也可以同行吗?”
洁西卡转向余鹏夏点头微笑:“波顿,小石城当然有值得游览的景点,至少对于你是这样的。”
“哦?什么景点?”余鹏夏好奇问道:“为什么对于我才是值得的?”
“我家。”
洁西卡答道,眼波流转,灼热得简直能把钢铁融化。
……
实在受不了这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大撒狗粮秀恩爱,再说这里也实在不是谈话的地方,所以谭振华早早就以自己头晕需要休息为借口将这两人轰了出去。
话说看刚才的眼神,谭振华恐怕他们一出医院大门就会直奔宾馆然后做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少儿不宜的事情。
等到两人相携出门,谭振华决定再次拜读一遍这篇由西拉里·黛安·罗德姆·克雷顿亲自执笔撰写的文章,因为他觉得,他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这篇头版头条的文章标题颇具他前世的网络风格,充满了吸引眼球的效果,那大大的,黑色的字体赫然写着:
《下一颗子弹将射向谁?》
文章开头并没有关注发生在旧金山的这桩枪击案,反而从米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唯一连任四届并在任内领导米国最终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全球霸主基础的民主党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说起,将他在1933年2月15日,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滨公园遇刺的旧案重提。
在老调重弹了一遍这桩未遂枪击案的种种疑点之后,文章紧接着提到了罗斯福总统的继任者,民主党人哈里·s·杜鲁门的遇刺并因此而导致的他的保镖,英勇的莱斯利·科费尔特先生的牺牲。
理所当然地,下一桩震惊世界,案情至今仍朴素迷离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笔墨、大书特书的。
而这桩导致了肯尼迪总统死亡的连环枪击案疑点实在太多,受害者又是一位坚定的民主党政治领袖,要想将其解读为一桩政治阴谋并推导出一些针对共和党的不利信息,实在太容易了。
显而易见,与上述这几位大人物相比,谭振华只是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
不过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里——这篇文章在末尾简单介绍了谭振华与共和党家族继承人之一马修·梅隆的矛盾产生原因和目前诽谤案的进展,在提到了谭振华最近遭受枪击的事件后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不是有些人,因为已经习惯了用从肉体上消灭对手的方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这么做,而开始将屠杀的枪口指向了手无寸铁的平民?
那么米国立国的基石,个人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的神圣纲领必将动摇,全体米国人民将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暴力威胁之下!
从枪口里射出的子弹,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