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发生在谭振华前世的“88南海之战”,可以说是荣耀与遗憾并存的一战,这一战,打出了华夏人民海军的无敌霸气,胜的干净彻底毫无悬念。
    但是可惜,受限于当时羸弱的空海力量,最后未能毕其功于一役,将南海诸岛的很多问题遗留后世,也导致了华夏与南海相关诸国纠缠了很多年,牵扯了大量精力。
    谭振华当初发下誓言,要尽快去往米国挣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试试看,有没有办法,改变华夏新世纪之前最后一战的结果,至少,也要将遗憾降到最小。
    可惜,当世他的这个目标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
    “还有时间,我还有6年的时间,加油,我可以的!”他在心里为自己打着气。
    尽管不是完全相信谭振华所言,但是身为一名华夏人,对这种数理玄学多少有些感悟,曹光标于是叹道:“振华你年纪轻轻,居然又通兵道又通数术,既懂金融又懂机械电子,真是不简单啊,看来咱们甬港,又要出一位可以名传经史的少年天才了!”
    在一旁听了半天的邵毅夫笑道:“是啊,我记得,咱们甬港上一个如振华般惊采绝艳的少年,可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哦。”
    这话出口,连谭振华都吓了一大跳,连忙摆手道:“六爷,你可千万不能这么说,会折煞我的,小子我不学无术,略通些旁门左道,怎么敢跟阳明先生相比?您这是拿我这萤火与皓月争辉了。”
    这王阳明是谁,为什么一向脸皮超厚的谭振华听到有人将他与其相比赶紧谦让推辞呢?
    因为啊,那确实比不了!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华夏历史上明朝中叶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儒释道三教合一,史称“孔、孟、朱、王”,乃是从祀文庙的圣人!
    而这位圣人,就出生在甬港市下辖的余瑶县。
    听到了谭振华的谦让,邵六爷微笑不语。
    包钰刚则感叹道:“看到振华这样的少年俊杰,我才觉得自己真正有点老了啊,这一晃,都已经离家快40年了,也不知家乡变化几何,我听说,昨天晚上,你念了一句诗给六爷?”
    谭振华赶紧搭话好摆脱刚才的尴尬:“包老,俗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何况我看您这身子骨还结实的很,一点也不显老!再说了,现在交通也算方便,您要是想家了,不如就抽空去看看?”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就见几位长者眼中均是精光一闪,互相对望点头,显然是动了心思!
    不过,回甬港看看的提议虽然让人心动,可考虑到现在各方面的局势状况,这事还必须得从长计议。
    当然,谭振华想躲的问题还有人记得,曹光标问道:“振华念的什么诗?读来听听。”
    谭振华只好老老实实道:“是我自己瞎写的两句,当时是为了跟六爷套个近乎,所以用我们甬港家乡话念的。”
    “快念快念!”曹光标催促道。
    谭振华只好念道:
    “天一阁落叶待扫,鳌柱山涛声依然。”
    曹光标低眉闭眼细品片刻叹道:“不错不错,写出了我们甬港游子的心思,可惜只得上阙,少了点味道,振华可曾补全?”
    谭振华老实答道:“其实本来我是写全了的,只是昨日在台上只念了上阕,六爷就落泪了,这下阕便没敢再念。”
    “哦?”这下几位长者都催促道:“那还等什么?赶紧念出来,好了了我们的心思。”
    “长者请,不敢辞。”
    谭振华照例先小装了一把,然后清清嗓子朗声念道:
    “天一阁落叶待扫,鳌柱山涛声依然。
    河姆渡尧舜血脉,潜龙巷忠介永传。”
    “好!”
    “好一个“河姆渡尧舜血脉,潜龙巷忠介永传!”这才是我大好甬港男儿本色!”
    几位长者听完这下半阙,竟然齐声喝彩!
    这看似依旧用了甬港两处景观地名的下半阙,其气势意境对比上半阙竟完全不同!
    河姆渡遗址,位于甬港市下辖的余姚县,距离市区西北约25公里处的河姆渡镇,于1973年被发现。
    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由相互叠压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7000余件,最早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遗址里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产工具骨耜,证明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出土的木桨,说明甬港的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了水上活动;随之出土的,还有大量建筑、绘画、捏塑、编结、烧制而成的生产生活工具及饰品。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所以,谭振华的诗里才有“河姆渡尧舜血脉”这一说。
    而这个潜龙巷,则是明末名臣钱肃乐的故居所在。
    钱肃乐,字希声,号止亭,浙海甬港人士。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官至太仓知州等职。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钱肃乐与张苍水等组织义军抵抗,迎鲁王监国以矢志抗清。后追随鲁王,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联合各路义军,转战在浙闽沿海一带。
    由于鲁王政权的腐败,在外有强敌环伺之下竟然还只顾内部的倾轧排挤,致使连江等相继失守。钱肃乐忧愤至极,病故于连江的琅江舟中,得南明政权赐其太保,谥号“忠介”。
    后世为纪念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将其故居西南端的一条路命名为“忠介街”。
    所以,谭振华的诗里才说“潜龙巷忠介永传”。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不过对账工整,用词精巧,以当地的两个著名景观映衬出甬港游子的思乡之情罢了,可这后两句就别有深意了。
    虽然还是甬港的两处景点,可一处乃是华夏文明血脉的源头之一,另一处乃是千古忠臣义士的故里,连在一起,顿时就显得气势逼人,正气凛然!
    或者,写这首诗的谭振华,还有表述自己心胸的意思?
    看他今日的几番言辞做派,还有那“一路向北”的倡议,该当如此!
    人都说诗以言志,那么,能写出这首诗的谭振华,心怀的是怎样的理想,还需要明说么?
    好一个胸怀天下的甬港少年郎!

章节目录

重生之军工霸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芊之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芊之羽并收藏重生之军工霸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