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话说得不多,但包涵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朱由崧不杀他们三个并打算放了他们,是因为他们沾祖大寿的光;二是祖大寿跟朱由崧暗中有书信往来,也就是说,祖大寿是明廷打入大清内部的奸细,他投降鞑子是诈降。
这怎么可能?吴三桂清楚地记得,他的舅舅祖大寿降清已经好几年了,这期间,他还劝过自己投降鞑子,他怎么可能是大明的奸细?
吴三桂的脑子太不简单了,这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脑,瞬间便明白了朱由崧的用意,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朱由崧在用反间计,好让朱由崧死心,现在吴三桂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像他这种人早就不怕死了。
计谋当场被对手揭穿,这是很尴尬很无趣的事,看来陛下这一计失败了,干脆把这三个汉奸杀了算了,别再枉费心机了……营帐之中的贺宣娇、郑鸿逵、祖克勇、李全、柳春红等都这么想,一齐看向朱由崧。
但是朱由崧一点也不失意和沮丧,原因是朱由崧准备得很充分,他知道这个吴三桂是一个强大的对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不然的话历史上的他能坐上帝王的宝座吗?想忽悠他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朱由崧并没有轻易放弃这一计策,继续给他下套。
“吴三桂,你自作聪明,但你对你这个舅舅了解多少?朕不妨就直说了吧,五十年前的国本之争,你可知晓?”
吴三桂今年才三十多岁,对五十年前的事当然不太清楚,但是大明的国本之争是当时大明最大的政治事件,影响之大,涉及官员之多,世所罕见,他身为大明重臣,早就耳闻,今天朱由崧突然提到这件事,吴三桂不知朱由崧是何用意。
朱由崧便把当年的国本之争抬出来了,当然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他说他这个便宜的、从未谋过面的老爹老福王朱常洵当年差一点就当皇上了,万历帝已经有意立朱常洵为皇太子了,因为朱由崧的便宜奶奶是万历帝宠爱郑贵妃,然而百官之中很多人不同意,因为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他有长子朱常洛,废长立幼不合乎大明祖制,按照祖制应该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帝不高兴了,不是他讨厌皇长子朱常洛,主要是这是他和一宫女所生,因此便坚持立三皇子朱常洵,而一部分文武大臣则坚决反对,主要是东林党人,于是君臣之争便开始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当然支持皇上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也不少,身为总兵官的祖承训,也就是祖大寿的父亲,便是老福王朱常洵最忠实的拥护者之一。祖承训当时是一位守边的总兵官,手绾重兵。
国本之争长达十五年,先后有四位内阁首辅被免官,中央和地方官受牵连的更多,有文官也有武官,多达好几百人,万历帝因此长时间不上朝,后来万历迫于百官和祖制的压力终于立了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封朱由常洵为福王,世袭罔替。
老福王虽然没坐上帝王,但不忘这些国本之争中的那些铁粉,曾拟下一份名单,与辽东祖家一直暗中保持着来往,祖大寿隆清只是表面,现在朱由崧当上了帝王,他秉承父训,当然也不忘当年国本之争那些功臣宿将,因此也与祖大寿暗中保持着书信来往。
祖大寿子承父志,对老福王和小福王一直是忠心不二,袁崇焕被处了凌迟之罪,为什么没追究辽东祖大的罪责,主要是老福王朱常洵的庇佑,祖大寿在辽东屡打胜仗,但战败的时候也不少,鞑子数次劝降,都遭到拒绝,后来被鞑子困住为什么就投降了?
这断不是因为祖大寿贪生怕死,而是老福王和崇祯帝早就看出鞑子进图大明之心不死,老福王为崇祯帝献上一计,故意让祖大寿假意降清,打入大清内部,等待时机成熟之时里应外合,给这些关外的野猪皮以毁灭性的打击,以除去大明长期以来的边患。
可惜的是老福王和崇祯帝王出身未捷身先死,老福王被李自成抓住给煮吃了,崇祯帝失去这样一个顶梁柱悲恸欲绝,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剿灭李自成,然而苍天无眼,李自成屡剿不灭后来攻进北京,崇祯帝绝望之中悬梁自尽。
祖大寿听闻噩耗在清营中长跪不起,遥望南都多少次泣血而拜,朱由崧继位后他们君臣暗中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说白了,祖大寿是奉旨投降清,至于祖大寿投降之后劝吴三桂降清,则是因为鞑子实力雄厚,他这个奸细需要助手。
要不然为何祖大寿宁远大捷、大凌河之战皆为忠勇显功之臣,清廷屡劝祖大寿皆誓死不降,后来廷松锦之战中祖大寿弹尽粮绝,无有援兵,却被迫降清,这是只是表面现象,实乃旨意使然。
吴三桂、吴应广和马宝听得半信半疑,因为朱由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说得有理有据,声情并茂,足以以假乱真,他们三个听着这绝对不是朱由崧能编出来的,这肯定是大明的机密,不由得也细细品味起朱由崧这段话来,难道祖大寿真是个大海蟹?
朱由崧一看吴三桂这三个俘虏惊愕之中面面相觑,知道自己把他们忽悠得差不多了,还得继续努力,于是开始痛斥吴三桂。
因朱由崧突然把龙案一拍,“吴三桂,你这个逆子,亏你还是祖爱卿的亲外甥!你舅舅和你爹爹世代忠良,为我大明忠心耿耿,不惜马革裹尸,立下不朽的功勋,而你同样身为大明的倚重之臣,手绾重兵,先崇祯待你不薄,恩封你侯爵,你而却为了一个伎女变节投敌,认贼作父,开门揖盗将鞑子放入关内,还助纣为虐,帮着鞑子屠杀汉人,蹂躏大明的江山社稷,因你刚刚降清你舅舅不敢和你过多接触,怕引起鞑子的怀疑。若非看在祖爱卿的面子上,朕早就把尔等千刀万剐了,你回去把这封你捎给祖爱卿,你们是死是活皆由我那祖爱卿来决定,来人把他们给朕轰出去!”
朱由崧说完,把那封那就写好的信往吴三桂的脸上一扔拂袖而去,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这次彻底懵了。
这时甲衣卫士过来给三个俘虏松了绑绳,吴三桂还真是弯下腰来把那封信捡起揣入怀中,到了帐外,有人把他们的战马刀枪器械也一并还给他们,三个俘虏一看朱由崧真放他们,飞身上马出了明营,消失在刚刚降临的夜幕中。
这怎么可能?吴三桂清楚地记得,他的舅舅祖大寿降清已经好几年了,这期间,他还劝过自己投降鞑子,他怎么可能是大明的奸细?
吴三桂的脑子太不简单了,这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脑,瞬间便明白了朱由崧的用意,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朱由崧在用反间计,好让朱由崧死心,现在吴三桂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像他这种人早就不怕死了。
计谋当场被对手揭穿,这是很尴尬很无趣的事,看来陛下这一计失败了,干脆把这三个汉奸杀了算了,别再枉费心机了……营帐之中的贺宣娇、郑鸿逵、祖克勇、李全、柳春红等都这么想,一齐看向朱由崧。
但是朱由崧一点也不失意和沮丧,原因是朱由崧准备得很充分,他知道这个吴三桂是一个强大的对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不然的话历史上的他能坐上帝王的宝座吗?想忽悠他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朱由崧并没有轻易放弃这一计策,继续给他下套。
“吴三桂,你自作聪明,但你对你这个舅舅了解多少?朕不妨就直说了吧,五十年前的国本之争,你可知晓?”
吴三桂今年才三十多岁,对五十年前的事当然不太清楚,但是大明的国本之争是当时大明最大的政治事件,影响之大,涉及官员之多,世所罕见,他身为大明重臣,早就耳闻,今天朱由崧突然提到这件事,吴三桂不知朱由崧是何用意。
朱由崧便把当年的国本之争抬出来了,当然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他说他这个便宜的、从未谋过面的老爹老福王朱常洵当年差一点就当皇上了,万历帝已经有意立朱常洵为皇太子了,因为朱由崧的便宜奶奶是万历帝宠爱郑贵妃,然而百官之中很多人不同意,因为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他有长子朱常洛,废长立幼不合乎大明祖制,按照祖制应该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帝不高兴了,不是他讨厌皇长子朱常洛,主要是这是他和一宫女所生,因此便坚持立三皇子朱常洵,而一部分文武大臣则坚决反对,主要是东林党人,于是君臣之争便开始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当然支持皇上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也不少,身为总兵官的祖承训,也就是祖大寿的父亲,便是老福王朱常洵最忠实的拥护者之一。祖承训当时是一位守边的总兵官,手绾重兵。
国本之争长达十五年,先后有四位内阁首辅被免官,中央和地方官受牵连的更多,有文官也有武官,多达好几百人,万历帝因此长时间不上朝,后来万历迫于百官和祖制的压力终于立了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封朱由常洵为福王,世袭罔替。
老福王虽然没坐上帝王,但不忘这些国本之争中的那些铁粉,曾拟下一份名单,与辽东祖家一直暗中保持着来往,祖大寿隆清只是表面,现在朱由崧当上了帝王,他秉承父训,当然也不忘当年国本之争那些功臣宿将,因此也与祖大寿暗中保持着书信来往。
祖大寿子承父志,对老福王和小福王一直是忠心不二,袁崇焕被处了凌迟之罪,为什么没追究辽东祖大的罪责,主要是老福王朱常洵的庇佑,祖大寿在辽东屡打胜仗,但战败的时候也不少,鞑子数次劝降,都遭到拒绝,后来被鞑子困住为什么就投降了?
这断不是因为祖大寿贪生怕死,而是老福王和崇祯帝早就看出鞑子进图大明之心不死,老福王为崇祯帝献上一计,故意让祖大寿假意降清,打入大清内部,等待时机成熟之时里应外合,给这些关外的野猪皮以毁灭性的打击,以除去大明长期以来的边患。
可惜的是老福王和崇祯帝王出身未捷身先死,老福王被李自成抓住给煮吃了,崇祯帝失去这样一个顶梁柱悲恸欲绝,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剿灭李自成,然而苍天无眼,李自成屡剿不灭后来攻进北京,崇祯帝绝望之中悬梁自尽。
祖大寿听闻噩耗在清营中长跪不起,遥望南都多少次泣血而拜,朱由崧继位后他们君臣暗中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说白了,祖大寿是奉旨投降清,至于祖大寿投降之后劝吴三桂降清,则是因为鞑子实力雄厚,他这个奸细需要助手。
要不然为何祖大寿宁远大捷、大凌河之战皆为忠勇显功之臣,清廷屡劝祖大寿皆誓死不降,后来廷松锦之战中祖大寿弹尽粮绝,无有援兵,却被迫降清,这是只是表面现象,实乃旨意使然。
吴三桂、吴应广和马宝听得半信半疑,因为朱由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说得有理有据,声情并茂,足以以假乱真,他们三个听着这绝对不是朱由崧能编出来的,这肯定是大明的机密,不由得也细细品味起朱由崧这段话来,难道祖大寿真是个大海蟹?
朱由崧一看吴三桂这三个俘虏惊愕之中面面相觑,知道自己把他们忽悠得差不多了,还得继续努力,于是开始痛斥吴三桂。
因朱由崧突然把龙案一拍,“吴三桂,你这个逆子,亏你还是祖爱卿的亲外甥!你舅舅和你爹爹世代忠良,为我大明忠心耿耿,不惜马革裹尸,立下不朽的功勋,而你同样身为大明的倚重之臣,手绾重兵,先崇祯待你不薄,恩封你侯爵,你而却为了一个伎女变节投敌,认贼作父,开门揖盗将鞑子放入关内,还助纣为虐,帮着鞑子屠杀汉人,蹂躏大明的江山社稷,因你刚刚降清你舅舅不敢和你过多接触,怕引起鞑子的怀疑。若非看在祖爱卿的面子上,朕早就把尔等千刀万剐了,你回去把这封你捎给祖爱卿,你们是死是活皆由我那祖爱卿来决定,来人把他们给朕轰出去!”
朱由崧说完,把那封那就写好的信往吴三桂的脸上一扔拂袖而去,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这次彻底懵了。
这时甲衣卫士过来给三个俘虏松了绑绳,吴三桂还真是弯下腰来把那封信捡起揣入怀中,到了帐外,有人把他们的战马刀枪器械也一并还给他们,三个俘虏一看朱由崧真放他们,飞身上马出了明营,消失在刚刚降临的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