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我召见了主动献城投效的敌军头目,才发现莫名其妙变成北朝忠武将军的豹子头林冲什么的,其实是无独有偶,因为这三位也算是我某种意义上,似曾相识的熟人!。
其中一个叫晁盖,虽然没有托塔的事迹,却是纵横河间的前水路大盗;另一个叫卢俊义,据说念念不忘出自名门之后,却家世破落的地方小豪强背景,;还有一个叫柴进,是地方前富商兼作私贩子的出身。
如果,再来一个公门出身的及时雨——宋江的话,估计梁山四大天王都凑齐搓一桌麻将了。这是水浒人物大批发么,一下子就给我冒出来四五个。老子才不过上了一次似是而非的梁山啊。
不过,这个结果让人大出意外之余,又多少又在意料之中。
毕竟,在如今天下扰动的北伐大势之中,可以说什么牛鬼蛇神都被沉渣泛起的给搅拌出来。
既然方腊什么的都继续以茶枭的背景冒出头来了,再多几个原本在历史上,就不安于平凡和寂寞的人物,换了另一个时空轨迹,以不同的身份和立场,有所作为和表现,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当然,他们跳反献门的理由,也说的很是无奈和悲情,无非是北朝军中,颇不把他们这些非正途的当人看,各种死命催逼驱使,卖力再多而依旧形同奴役,所以毅然改换了门庭,
只盼“王师”看在献门的份上给稍加垂悯,在这惶惶之世,给那么一口足饱和存身之所,便是心满意足了。
关键,看我怎么去对待处置这些人,我甚至一度起过念头,要不干脆让他们出意外,以绝后患和变数。
不过,我思来想去,以我现在的势力和底气,弄不弄死这几个家伙,其实和正常人踩不踩蝼蚁一般的无关轻重,反倒坏了我的名声和信用。
最后决定还是把这几个家伙,给个不要紧的头衔,变相扣留在军中,余部千余人则大多给些口粮遣散,只留少数自愿投献,打散编管在几只散兵团里继续观校。
然后,我反倒是有些期待,这些历史上各具特色的同名人物,在我军中的监管和矫正下,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表现和花样出来。究竟是反复无常,还是叛经离道?,还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造成另一种格局和模样?
别说其他的,作为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水浒人物卡收集和改造,也是一种为数不断的潜在乐趣啊。
说到底,这也不过是我征程之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插曲而已。我的军队很快就拔营前进,分头收复和肃清了汴州境内的大部分地区,然后沿着广济河,抵达了数条大河穿流而过的汴州城下。
令人稍作欣慰的是,虽然这段战线上还是一片乱糟糟的各种敌我不明,但至少汴州城,还是掌握在友军手里的。
虽然城头除了南军的旗帜之外,有点冷清的味道,就算被我们大队人马惊动起来,也就是稀稀疏疏的一些身影,在探头探脑而已。
因此在城南的广义门下,稍稍交涉和出示了凭信之后,就门洞大开的被引入这座汴州城中,
只是当我们走进去的时候,才发觉之前的感受并非是错觉。
这偌大的城池,形同鬼蜮一般的清冷寂寥,就算是有撞见少数巡曳在街道上的军士,也是一副空荡荡的走在,已经彻底失去活力而死掉废墟里的错觉。
我们大队人马穿过城门而走在大街和桥梁之上,连作为一座城市基本存在的嘈杂人声和生气都没有,只剩下脚步行进中单调沉闷的沙沙声。
天知道那一只以新军中锋为首的河南讨击军,在究竟这里大开杀戒屠戮了多少人,才把这么一座水陆要冲和枢纽,变做一座人烟绝迹鬼城般的存在。
要知道,
虽然这里已经不是另一个时空,令人绰叹千年的《东京梦华录》的格局和气象,但在我数年前路过的印象中,也曾经是户口辐集,商旅如云,供养数镇精锐兵马的繁华要邑。
这好歹也是我曾经有过不少记忆的城市,当初洛都之变逃出来之后,与那些与那些满腔悲愤的同伴和心怀异志难友们,再次分道扬镳的地方。
别说骑在马上随军前进的我,是如何的百感交集。就算是刻意被我叫在身边,一起进城的第五平和苏长生等人,也不免露出某种缅怀和留恋的情绪来,就好像州城水门之下的分歧和决裂,还是昨日的事情。
好吧,我又想起当初被我一时烂好人大爆发而藏在地窖,又拼着人品大爆发给带出来的那些女人们了,却是有种不若初见的淡淡忧伤和失落,暗淡涌上心头。
我已经回来了,并且带着兵强马壮的新式军队回来了,但是当初那些熟悉的人和事物,却不知道纷飞四散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又能从都畿道到中原的者长绵连战火中,独善其身的活下来。
唯一比较遗憾和挂念的,是那个半道突然起了背诺之心,把我的前身给推下水的女人,似乎是因为某种保护性的创伤,我居然仍旧记不得她的名字。或许只有亲自见到了,才会想起来。
另外一个牵挂,就是独孤伽珈,
我还记得这是我双手紧紧抱着,深浅不一的一路跋涉在满是恶臭的沟渠里,才得以逃出来,那个很乖巧没有哭闹,最后还在我怀里睡着,软乎乎小女孩儿的名字。
按照独孤学姐最后的交代,在很多年之前,她就与马前卒马相公在府中泾渭分明,各行其是了。因此,她过往的入幕之宾不少,但这个孩子却也只能算是独孤家的孩子,跟着母姓而已。
我落水失散之后,她被带到哪里去了,却是我一个不小的遗憾和心结。怀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和缅怀,我们穿过同样空荡荡的内城,抵达了多少有点人气的牙城。
开始接管城中的事宜,
只是交割城防和要务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偌大的只驻留了三四千人马,其中大半是被击溃后,逃散又聚拢到这里的,数量上甚至还不如在陈桥镇聚集的北军多,
其中职阶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散授郎将,而能够约束的也仅有愿本驻军的一部而已,其他人都分作大队小股的散在这座城中,各据一片街坊自行其是去了。
因此,实在无力对城池以外的地区,多做点什么。
只是,迎接我们这只援军的,不是有限的热忱和激动,而是各种如释重负和得以解脱的情绪,
他们甚至连名面上虚以应付的态度都省了,就像是逃避都来不及,或是有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在后面追着他们。
疲沓、困惑、倦怠,还有很多难以用言表形容的东西,荡漾在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之中,让人想起后世名著《西线无战事》里所描写的某种战争综合征。
如果,没有能好好的编练和休整的话,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也就是作为明面上的存在感,而不能指望太多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作为前线和后方之间,屈指可数的重点和枢要之一,我们还是得到了不少比较确切的前方情况。
主要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好消息是,中路军的前锋,已经成功逼近了洛都南面城墙,因此,北军的主力收缩去全力防守南面了,无心在东线短暂的战地空档里,继续扩大战果和控制区。
这也意味着,我们防守和应对的地段,其实没有太多正面的压力了。
而坏消息是,因为连场的战斗和大败,东线余下的各军,其实也已经打不动了,在递往后方的各色呈表之中,缺粮草、缺薪炭和燃料,缺少器械和工具,缺兵员和夫役,几乎什么都缺。
虽然其中不乏夸大的困难和水分,但至少在没能得到重型攻坚器械补充的短期之内,就只能拿人数去淹没地方的防线了。
而不好不坏的消息,则是来自西线,一只保持牵制和跟进姿态的西线两路帅司,突然玩了一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分兵潜袭。
其中西蜀招讨行司的兵马,突然出武关而绕道走太白山南下大散关,从陈仓道突袭了割据汉中的天宁军,彻底关上了西军入蜀的通道,将川东诸镇军马,与北地隔断开来。
而荆湖招讨行司的人马,则出兵攻入河东道的陕郡,将盘踞潼关之敌,内外包夹做了孤悬之军。
这样的话,战场态势,就变成了东线只能被动防守,西线保持有限牵制,而中线全力主攻的格局了。
这个结果,让本以为救急如火,至少会有一场以上的恶战要打的我,多少有些失望又有些庆幸。
其中一个叫晁盖,虽然没有托塔的事迹,却是纵横河间的前水路大盗;另一个叫卢俊义,据说念念不忘出自名门之后,却家世破落的地方小豪强背景,;还有一个叫柴进,是地方前富商兼作私贩子的出身。
如果,再来一个公门出身的及时雨——宋江的话,估计梁山四大天王都凑齐搓一桌麻将了。这是水浒人物大批发么,一下子就给我冒出来四五个。老子才不过上了一次似是而非的梁山啊。
不过,这个结果让人大出意外之余,又多少又在意料之中。
毕竟,在如今天下扰动的北伐大势之中,可以说什么牛鬼蛇神都被沉渣泛起的给搅拌出来。
既然方腊什么的都继续以茶枭的背景冒出头来了,再多几个原本在历史上,就不安于平凡和寂寞的人物,换了另一个时空轨迹,以不同的身份和立场,有所作为和表现,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当然,他们跳反献门的理由,也说的很是无奈和悲情,无非是北朝军中,颇不把他们这些非正途的当人看,各种死命催逼驱使,卖力再多而依旧形同奴役,所以毅然改换了门庭,
只盼“王师”看在献门的份上给稍加垂悯,在这惶惶之世,给那么一口足饱和存身之所,便是心满意足了。
关键,看我怎么去对待处置这些人,我甚至一度起过念头,要不干脆让他们出意外,以绝后患和变数。
不过,我思来想去,以我现在的势力和底气,弄不弄死这几个家伙,其实和正常人踩不踩蝼蚁一般的无关轻重,反倒坏了我的名声和信用。
最后决定还是把这几个家伙,给个不要紧的头衔,变相扣留在军中,余部千余人则大多给些口粮遣散,只留少数自愿投献,打散编管在几只散兵团里继续观校。
然后,我反倒是有些期待,这些历史上各具特色的同名人物,在我军中的监管和矫正下,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表现和花样出来。究竟是反复无常,还是叛经离道?,还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造成另一种格局和模样?
别说其他的,作为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水浒人物卡收集和改造,也是一种为数不断的潜在乐趣啊。
说到底,这也不过是我征程之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插曲而已。我的军队很快就拔营前进,分头收复和肃清了汴州境内的大部分地区,然后沿着广济河,抵达了数条大河穿流而过的汴州城下。
令人稍作欣慰的是,虽然这段战线上还是一片乱糟糟的各种敌我不明,但至少汴州城,还是掌握在友军手里的。
虽然城头除了南军的旗帜之外,有点冷清的味道,就算被我们大队人马惊动起来,也就是稀稀疏疏的一些身影,在探头探脑而已。
因此在城南的广义门下,稍稍交涉和出示了凭信之后,就门洞大开的被引入这座汴州城中,
只是当我们走进去的时候,才发觉之前的感受并非是错觉。
这偌大的城池,形同鬼蜮一般的清冷寂寥,就算是有撞见少数巡曳在街道上的军士,也是一副空荡荡的走在,已经彻底失去活力而死掉废墟里的错觉。
我们大队人马穿过城门而走在大街和桥梁之上,连作为一座城市基本存在的嘈杂人声和生气都没有,只剩下脚步行进中单调沉闷的沙沙声。
天知道那一只以新军中锋为首的河南讨击军,在究竟这里大开杀戒屠戮了多少人,才把这么一座水陆要冲和枢纽,变做一座人烟绝迹鬼城般的存在。
要知道,
虽然这里已经不是另一个时空,令人绰叹千年的《东京梦华录》的格局和气象,但在我数年前路过的印象中,也曾经是户口辐集,商旅如云,供养数镇精锐兵马的繁华要邑。
这好歹也是我曾经有过不少记忆的城市,当初洛都之变逃出来之后,与那些与那些满腔悲愤的同伴和心怀异志难友们,再次分道扬镳的地方。
别说骑在马上随军前进的我,是如何的百感交集。就算是刻意被我叫在身边,一起进城的第五平和苏长生等人,也不免露出某种缅怀和留恋的情绪来,就好像州城水门之下的分歧和决裂,还是昨日的事情。
好吧,我又想起当初被我一时烂好人大爆发而藏在地窖,又拼着人品大爆发给带出来的那些女人们了,却是有种不若初见的淡淡忧伤和失落,暗淡涌上心头。
我已经回来了,并且带着兵强马壮的新式军队回来了,但是当初那些熟悉的人和事物,却不知道纷飞四散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又能从都畿道到中原的者长绵连战火中,独善其身的活下来。
唯一比较遗憾和挂念的,是那个半道突然起了背诺之心,把我的前身给推下水的女人,似乎是因为某种保护性的创伤,我居然仍旧记不得她的名字。或许只有亲自见到了,才会想起来。
另外一个牵挂,就是独孤伽珈,
我还记得这是我双手紧紧抱着,深浅不一的一路跋涉在满是恶臭的沟渠里,才得以逃出来,那个很乖巧没有哭闹,最后还在我怀里睡着,软乎乎小女孩儿的名字。
按照独孤学姐最后的交代,在很多年之前,她就与马前卒马相公在府中泾渭分明,各行其是了。因此,她过往的入幕之宾不少,但这个孩子却也只能算是独孤家的孩子,跟着母姓而已。
我落水失散之后,她被带到哪里去了,却是我一个不小的遗憾和心结。怀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和缅怀,我们穿过同样空荡荡的内城,抵达了多少有点人气的牙城。
开始接管城中的事宜,
只是交割城防和要务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偌大的只驻留了三四千人马,其中大半是被击溃后,逃散又聚拢到这里的,数量上甚至还不如在陈桥镇聚集的北军多,
其中职阶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散授郎将,而能够约束的也仅有愿本驻军的一部而已,其他人都分作大队小股的散在这座城中,各据一片街坊自行其是去了。
因此,实在无力对城池以外的地区,多做点什么。
只是,迎接我们这只援军的,不是有限的热忱和激动,而是各种如释重负和得以解脱的情绪,
他们甚至连名面上虚以应付的态度都省了,就像是逃避都来不及,或是有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在后面追着他们。
疲沓、困惑、倦怠,还有很多难以用言表形容的东西,荡漾在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之中,让人想起后世名著《西线无战事》里所描写的某种战争综合征。
如果,没有能好好的编练和休整的话,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也就是作为明面上的存在感,而不能指望太多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作为前线和后方之间,屈指可数的重点和枢要之一,我们还是得到了不少比较确切的前方情况。
主要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好消息是,中路军的前锋,已经成功逼近了洛都南面城墙,因此,北军的主力收缩去全力防守南面了,无心在东线短暂的战地空档里,继续扩大战果和控制区。
这也意味着,我们防守和应对的地段,其实没有太多正面的压力了。
而坏消息是,因为连场的战斗和大败,东线余下的各军,其实也已经打不动了,在递往后方的各色呈表之中,缺粮草、缺薪炭和燃料,缺少器械和工具,缺兵员和夫役,几乎什么都缺。
虽然其中不乏夸大的困难和水分,但至少在没能得到重型攻坚器械补充的短期之内,就只能拿人数去淹没地方的防线了。
而不好不坏的消息,则是来自西线,一只保持牵制和跟进姿态的西线两路帅司,突然玩了一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分兵潜袭。
其中西蜀招讨行司的兵马,突然出武关而绕道走太白山南下大散关,从陈仓道突袭了割据汉中的天宁军,彻底关上了西军入蜀的通道,将川东诸镇军马,与北地隔断开来。
而荆湖招讨行司的人马,则出兵攻入河东道的陕郡,将盘踞潼关之敌,内外包夹做了孤悬之军。
这样的话,战场态势,就变成了东线只能被动防守,西线保持有限牵制,而中线全力主攻的格局了。
这个结果,让本以为救急如火,至少会有一场以上的恶战要打的我,多少有些失望又有些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