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效率之器: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系统建设
要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士兵的勇气和得当的指挥固然必不可少,但先进的武器也很重要。不可能所有的敌人都是愚蠢的,如果你面对的也是有勇有谋的对手,决定胜利的就是“器”。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管理之器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是人的思维活动,是意识形态的信息感知、记忆、加工、分析、表达和传递等活动,这些也是外在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事务,所以信息系统与管理密切相关,是管理活动的外部载体。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能够深层次地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目前它至少在管理信息的采集、流转、存储、分析等方面已经可以帮助人们极大地提升效率。如果企业的经营不把心思放到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上来,一旦遇到现代化武装的对手,那企业就只能用僧格林沁的3万铁骑对阵洋枪洋炮,冲向不可能取胜的战斗。
特别是对于流程型组织而言,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那简直就是让企业“死”得更快。由于监管和分析的需要,流程的许多节点需要记录数据,以备后用。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单靠手工表单来记录、整理和加工,工作量是不可想象的,除非大量裁减这些控制节点对数据的要求,将其改为直接依靠人的感觉、记忆和经验,这又回到了流程型组织之前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一些系统和软件就可以了。系统的数据是否集成?如果没有,那么这里录入的数据到那里还要再录,出了差错找原因更是费时费力。系统的功能是否适合业务的需要?如果不是自己的业务逻辑,按照别人的套路做事,那就没有优势。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老的技术看似能抵挡,但业务定制和修改效率太低,比起别人总是慢半拍,那就没有竞争力。所以,信息系统建设不是找修理工,而是一项提高竞争力的业务,它和人力资源打造企业的高素质员工体系一样,也是企业的一项软实力,需要高层亲自抓起,系统性地规划和建设。
从企业的顶层开始做好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其任务就是做好企业架构。这是指对企业信息系统中具有体系的、普遍性的问题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架构来理解、分析、设计、构建、集成、扩展、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基于这个架构来选择应用和技术平台,才能设计出与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
企业架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it架构。
业务架构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和价值链转化为流程架构,此外它还包括业务的运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以便满足业务的各种适配需要。
it架构是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业务架构与it的三个架构并称4a(企业架构的4个组成部分)。
业务架构的主体就是流程架构,它是业务的分类框架,也是it资源的划分参考。如果按照其他标准来划分it资源,比如按照erp、crm、oa等应用范围来划分,这样it资源的逻辑与企业自身的流程就不一致,会加大it随流程变化而更改和定制的难度。业务架构与it资源划分可能做不到绝对对应,但至少要以业务架构为目标。
应用架构描述了it系统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内容。表面上看,应用架构就是让软件系统实现流程的各个功能模块,它支持每一项业务活动,但实际上为了这些功能的实现,应用系统还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比如对于记账、审批、结算这几个活动,在计算机实现上就分成了存储、查询、计算、通信等不同操作,应用系统组合完成这些活动。如果没有提炼出这些基本操作,原封不动地把业务逻辑搬到技术逻辑上,软件开发就是低效的。因此,需要有这样的团队进行应用架构分析后,再开发应用软件程序。
数据架构是企业对使用业务数据的统一规划。在不同的业务和应用系统中,很多数据本质上是相同的,例如合同信息既是销售阶段与客户谈判的数据,也是交付阶段的验收参考数据,还是财物结算所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存储、命名和结构,导致数据不同,甚至产生矛盾,有时还需要多次录入,那样就降低了效率。因此,统一数据结构、建立企业内的数据定义和使用规范是十分有意义的,这种规范如果做得好,成为客户、供应商和行业标准,对提升企业的商业地位是十分有利的。正所谓“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架构做得好,意义有多么大!
技术架构是企业整个或部分技术系统的底层技术组合设计,为应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支撑,是技术开发的骨架。技术架构设计者更多地关心技术前沿而不是内部业务,因此与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分析设计人员分属不同的团队。
4a架构中最根本的是业务架构,它体现了企业业务流程及其架构,其他3a都应以此为目标,即技术遵从业务。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果不是技术出身,缺乏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那至少得管好业务架构,以此为目标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做到纲举目张。如果没有自己的业务架构,企业在信息技术上投资再多也难得到较好的成效。
效率之器: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系统建设
要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士兵的勇气和得当的指挥固然必不可少,但先进的武器也很重要。不可能所有的敌人都是愚蠢的,如果你面对的也是有勇有谋的对手,决定胜利的就是“器”。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管理之器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是人的思维活动,是意识形态的信息感知、记忆、加工、分析、表达和传递等活动,这些也是外在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事务,所以信息系统与管理密切相关,是管理活动的外部载体。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能够深层次地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目前它至少在管理信息的采集、流转、存储、分析等方面已经可以帮助人们极大地提升效率。如果企业的经营不把心思放到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上来,一旦遇到现代化武装的对手,那企业就只能用僧格林沁的3万铁骑对阵洋枪洋炮,冲向不可能取胜的战斗。
特别是对于流程型组织而言,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那简直就是让企业“死”得更快。由于监管和分析的需要,流程的许多节点需要记录数据,以备后用。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单靠手工表单来记录、整理和加工,工作量是不可想象的,除非大量裁减这些控制节点对数据的要求,将其改为直接依靠人的感觉、记忆和经验,这又回到了流程型组织之前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一些系统和软件就可以了。系统的数据是否集成?如果没有,那么这里录入的数据到那里还要再录,出了差错找原因更是费时费力。系统的功能是否适合业务的需要?如果不是自己的业务逻辑,按照别人的套路做事,那就没有优势。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老的技术看似能抵挡,但业务定制和修改效率太低,比起别人总是慢半拍,那就没有竞争力。所以,信息系统建设不是找修理工,而是一项提高竞争力的业务,它和人力资源打造企业的高素质员工体系一样,也是企业的一项软实力,需要高层亲自抓起,系统性地规划和建设。
从企业的顶层开始做好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其任务就是做好企业架构。这是指对企业信息系统中具有体系的、普遍性的问题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架构来理解、分析、设计、构建、集成、扩展、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基于这个架构来选择应用和技术平台,才能设计出与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
企业架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架构和it架构。
业务架构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和价值链转化为流程架构,此外它还包括业务的运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以便满足业务的各种适配需要。
it架构是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框架,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业务架构与it的三个架构并称4a(企业架构的4个组成部分)。
业务架构的主体就是流程架构,它是业务的分类框架,也是it资源的划分参考。如果按照其他标准来划分it资源,比如按照erp、crm、oa等应用范围来划分,这样it资源的逻辑与企业自身的流程就不一致,会加大it随流程变化而更改和定制的难度。业务架构与it资源划分可能做不到绝对对应,但至少要以业务架构为目标。
应用架构描述了it系统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内容。表面上看,应用架构就是让软件系统实现流程的各个功能模块,它支持每一项业务活动,但实际上为了这些功能的实现,应用系统还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比如对于记账、审批、结算这几个活动,在计算机实现上就分成了存储、查询、计算、通信等不同操作,应用系统组合完成这些活动。如果没有提炼出这些基本操作,原封不动地把业务逻辑搬到技术逻辑上,软件开发就是低效的。因此,需要有这样的团队进行应用架构分析后,再开发应用软件程序。
数据架构是企业对使用业务数据的统一规划。在不同的业务和应用系统中,很多数据本质上是相同的,例如合同信息既是销售阶段与客户谈判的数据,也是交付阶段的验收参考数据,还是财物结算所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存储、命名和结构,导致数据不同,甚至产生矛盾,有时还需要多次录入,那样就降低了效率。因此,统一数据结构、建立企业内的数据定义和使用规范是十分有意义的,这种规范如果做得好,成为客户、供应商和行业标准,对提升企业的商业地位是十分有利的。正所谓“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架构做得好,意义有多么大!
技术架构是企业整个或部分技术系统的底层技术组合设计,为应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支撑,是技术开发的骨架。技术架构设计者更多地关心技术前沿而不是内部业务,因此与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分析设计人员分属不同的团队。
4a架构中最根本的是业务架构,它体现了企业业务流程及其架构,其他3a都应以此为目标,即技术遵从业务。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果不是技术出身,缺乏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那至少得管好业务架构,以此为目标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做到纲举目张。如果没有自己的业务架构,企业在信息技术上投资再多也难得到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