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景年跟这位苏五姑娘敷衍了几句,有些不快地回东宫了。
    另一边,御花园发生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承庆帝的耳朵里面,承庆帝面无表情地问道:“她真这么说?”
    下面一个小太监跪伏在地,说道:“奴婢不敢欺瞒圣上,苏五姑娘便是这般说的!”
    承庆帝脸上竟是露出了一个笑容来,他食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然后开口道:“来人,笔墨伺候!”
    第二天,关于秀女的旨意下来了,后宫顿时掀起了一番波澜。
    ☆、第章
    圣旨一方面出乎某些人的意料,同样也在一些人的意料之中。后宫只留了不到十个人,大多数不过是宝林才人,最高的是已经过世的皇太后的娘家的侄女秦氏,算起来也是承庆帝的表妹了,她倒是得了一个婕妤的位置。
    最大的赢家居然是苏五姑娘,直接被封为皇后了。苏家那边简直是大喜过望,原本他们的打算不过是个妃位,结果居然一举成为了皇后,可见圣上还是看重苏家的。因此,开始可劲地给苏五姑娘准备嫁妆,甚至有超出当年懿元皇后的架势。这也是难免的,当年懿元皇后是肃王府,王妃的嫁妆是有定数的,一百零八抬顶了天了,而如今,苏五姑娘直接就是皇后啊,你没个一百二十抬,你好意思嘛!
    这下问题又来了,苏家虽说挺兴盛的,还是前朝传下来的世族,但问题是,苏家世代清流,偏偏又人丁兴旺,家产自然慢慢就被分薄了。苏牧后来做了承恩公,偏偏手上没了实权,皇后在的时候还好,懿元皇后过世之后,苏家又摆出一副不与东宫过于亲近的模样,自然上门巴结的人少了很多,但是开销却一直没少,这么多年虽说不至于闹出寅吃卯粮的事情,着实也只能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这回要给未来的皇后准备嫁妆,麻烦就大了。
    说实在的本朝还真没怎么出过皇后大婚的情况,因为一般而言,皇帝登基的时候,都已经有正妻了,亲王妃的嫁妆一般内务府准备一些家具首饰之类的,这些都是有定数的,另外的还是自己出,就算登基之后,皇后去世,要立继后,也是从妃嫔里面挑一个有子的,出身比较高的扶正,也就说不上嫁妆不嫁妆的事情了。
    前面没有定例,显然承庆帝没有帮苏家解决财政问题的意思,在礼部、户部、内务府询问按什么规制办的时候,又明确表示,既然是继后,自然要比元后要差一点,翻一翻当年内务府给懿元皇后准备的东西,照着单子,除了仪仗、家具、一些相关的首饰按照皇后的品级来置办之外,其他的东西,一股脑儿要苏家自个来办。
    苏家这边简直要焦头烂额了,当初他们满以为这位五姑娘进宫不过是做四正妃之一,只要带上一些妆奁银子也就够了,宫里自然会准备相应的铺宫份例,结果如今大头落在了苏家身上。当然,承庆帝也是下了聘礼的,总不能让人家说嘴,但是聘礼看起来花团锦簇,金银也有,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听起来很多吧,问题是,这些是需要采买许多东西的,比如说,皇后得有自己的私产,你不能指望进了宫之后,只靠着皇后的份例过日子,要知道,皇后的份例可不是只养自己一个人,那是要养皇后一个宫里面的人的,也就是说,皇后身边的下人,开支也是从皇后这边出,而宫里面,是出了名的钱不值钱,内务府报上来的东西价格起码掺了几十倍的水分,对皇帝尚且如此,何况是皇后。
    因此,苏家起码要给这位未来的皇后准备多少庄子铺子,而且不能太远,因为即便是皇后身边的人,出宫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问题来了,长安附近的来钱的庄子铺子,哪个不是有主的,人家背景未必比苏家差多少,何况,苏家要是敢为了这种事情强买强卖,被哪个御史报上去,只怕就要获罪了。
    尤其是旨意之后,承庆帝的态度。按理说,苏五姑娘就要是皇后了,苏均自然应该是承恩公,就算不能媲美元后,也该弄个三等的承恩公做做,再不济,封个侯爵也是常理,结果,苏均还是个平头的举人,半点没有加恩的意思,自然苏均的夫人也没弄到诰命。一国之后的生父生母,居然跟庶人无异,这也算是奇谈,足以给人们丰富的联想了。
    承庆帝就是故意的,他差点就没明说,立苏家的女儿做皇后是看在先皇后和太子的面子上,苏家现在这样,我其实是不满意的。皇帝哪怕只是变个脸色,下面的人都能揣摩出十个八个意思来,按照皇帝的意思冲锋陷阵,如今,承庆帝明摆着是对苏家有意见了,自然给苏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苏家那边苏牧本就是聪明人,自然早早发觉了不对劲,但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了,苏牧虽说心中有些悔意,但是还是存着赌一把的心理,不管怎么样,哪怕为了太子,承庆帝都不会真的发落了苏家,因此,若是皇后能得了圣人的心意,自然便有了转机。
    既然苏牧已经这么想,自然是得想着法子给皇后做脸面,几乎要掏干了家里的库房,给皇后置办嫁妆,长安附近的庄子就有六个,加起来好几十顷的良田,城里面也是选了地段好,每月都颇有盈余的各色铺子,然后又命人采买诸多古玩摆设,自己收藏的一些孤本书画也咬牙拿了出来。
    苏均那边未能得到一个承恩公的爵位,也是憋了一口气,一心指望着女儿争气,好给自己这个做老爹的争光,因此,见女儿嫁妆不够丰厚,竟直接以承恩公府的名义跑到户部借了一大笔钱,回来大操大办,给女儿添妆。
    当然,苏家自然也不会真的万众一心,苏牧那边虽然下了决定,在家里面但是也比较有权威,但是问题是,苏牧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徒景年的亲舅舅,如今孙子孙女加起来也有了六个,老二家的小妾这会儿还有了身孕,以后肯定还有孩子出身,结果,这会儿为了苏家那位五姑娘,居然要把自家的家底子都砸进去,二房也就算了,苏牧这一房的人怎么可能甘心,以后儿子结婚不要加盖院子?不用出聘礼?大房两位国舅爷做着闲职,平常难道就没点生活交际?没点个人爱好?女儿出嫁,难道不要早早准备嫁妆?
    皇后又怎么样了,当初懿元皇后在的时候,不光没怎么花家里的钱,还时常有赏赐下来,就算是前几年,看在故去的懿元皇后的份上,无论是承庆帝还是东宫,对承恩公府都是时常有些恩赏的。结果苏家如今闹这么一出,不说承庆帝那边,东宫是铁定被得罪了,若是苏家的女儿进宫仅仅是个妃位,那么,东宫那边还能相信是苏家的诚意,如今一下子变成了皇后,姨母变继母了,东宫那边又不是傻瓜,怎么会觉得苏家还站在自己身后,铁定恶了苏家,日后想要有什么好处就难了。尤其是老大媳妇,她儿子苏煜还在给东宫做伴读呢,日后太子还能相信苏煜吗?只要东宫那边使几个绊子,苏煜不死也得脱层皮。
    大房这边兄弟还有妯娌两个都是愤愤不平,偏偏苏牧还压着不肯分家,非要倾家族之力,给继后做脸,虽说大家表面上应了下来,私底下,却都有了罅隙,两个国舅爷私底下都要说一声,老爷子实在是糊涂了。
    苏家这边开始闹内讧,眼见着日后是别指望真的全族一心了,承庆帝那边却在安慰徒景年。承庆帝并不想将自己的具体打算告诉徒景年,但是却直接对徒景年道,你是元后嫡子,对继后面上过得去就行了,苏家那边虽说是你的舅家,但是他们考虑自己的得失肯定胜过考虑你的,而且苏家如今也没什么权势,对他们不必太在意云云。
    徒景年心里也在考虑着得失,不过从长远来看,苏家这样对他并没有太多坏处,自从承庆帝登基以来,苏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已经是每况愈下,先帝的时候,苏牧还做过乡试会试的考官,是许多官员的座师房师,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苏牧在朝堂上没了多少影响力,他那些门生虽然也有出息的,但是,一个个也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虽说不会恩将仇报,但是要说能给苏家带来什么帮助,那也有限得很。
    而徒景年说实在的,也没必要依靠苏家,东宫这边已经有了班底,虽说都是承庆帝派来的,但是也受了徒景年的恩惠,只要不是什么狼心狗肺的,将来也不会反水,日后等他有了实权,苏家也没这个脸面问他要这要那,就算将来要向外家施恩,给苏煜还有两个亲舅舅就行了,而且也没什么费事的,允了一人继承承恩公的爵位,另外一个也封个爵,就当闲人养起来便是,费不了多大力气。
    因此,徒景年也很干脆,自己姓徒,将来的一切都是父皇你给的,跟苏家有什么关系。苏家是母后的娘家,不为非作歹的话,就让他们做富贵闲人便是了。
    承庆帝也没觉得徒景年凉薄,这也是他所期望的,他当初受够了自己的舅家,因此,哪怕当时觉得苏家挺识相,但是自徒景年出生之后,就有意阻止苏家人跟徒景年的接触,便是皇后召见娘家人,也就是公式化的几句话,一般连徒景年的面也见不着。懿元皇后也是明白人,见承庆帝的做派,便明白了他的想法,因此,也很少在徒景年面前讲娘家的事情,她那时候想着来日方长,等徒景年懂事了再说不迟,谁知道自个死得那么早,娘家也这么不给面子呢?
    父子两个这边达成了共识,很快,承庆帝再次明发了一个扫了苏家脸面的旨意。
    ☆、第章
    皇后入宫要走的程序比较多,不过按照常理,应该先册封了皇后,然后再册封另外的妃嫔,本朝并不兴那种侧室比正室先进门那一套。结果,承庆帝一纸诏书下来,同一批选秀的人陆陆续续都进宫了,宗人府那边也造了册,算是正式的编制了,压根就没打算等皇后进宫再走个过场。
    苏家那位五姑娘,听说了之后,秀美的脸都扭曲了起来。她这一上一下实在起伏得太快了,一下子从原本在家中并不算受重视的女孩,变成了二房乃至家族的希望,然后又一步登天,居然成了皇后。五姑娘几乎觉得自己就是天命所钟了,谁知道,现实飞快地给了她一巴掌,虽说皇帝给了她一身凤凰毛,但是,在皇帝眼里,她还是那只麻雀。
    不说五姑娘因此生出的怨恨与野心,宫里如今很多人松了口气,很明显,跟先皇后不同,这位皇后的分量实在不怎么样,也就是说,大家不需要太过紧张了,当然了,再不受宠的皇后也是皇后,到时候还得在人家手底下混日子呢,几个位份高,资历深的妃子不用担心,下面品级比较低的小妃嫔琢磨了一下,干脆趁着顶头上司还没来,先好好把握机会,在圣人那里混个眼熟,要是肚子争气,那就更好了。
    苏煜这些日子看起来状态有些萎靡,苏煜虽说一直是徒景年的伴读,但是随着苏家立场的变化,他的位置就变得有些尴尬,哪怕徒景年至今身边只有他和曹矩两个伴读,曹矩这几年跟他关系还算不错,知道了他们家的事情之后,还是比较体谅他的。直说,只要太子还相信你,自然就不用多想了。但是,在宫学里面读书的如今还有一些宗室子弟和他们的伴读,这些人跑到宫学来,也不是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本朝的宗室就相当于吉祥物一样,跟皇帝亲缘近一些,或者是关系比较好的,那就在宗人府里面领个职司,多拿一份俸禄,远一些的也就是干拿着宗人府的俸禄,只要不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皇帝也懒得管你。当然了,也不能不学无术,宗室请封世子,还有袭爵,是要考试的,固然没有科举那么难,但是,好歹你也不能是睁眼瞎,没个秀才的水准,好歹也得跟个童生仿佛,该认识的字都得认识,该背的书也得背几本下来吧。不过总体来说,宗室的日子还是挺轻松的。
    本来本朝没有让宗室入宫学的惯例,但是长久以来,宫学就徒景年一个学生,等着二皇子长大,还得些年头,承庆帝琢磨了一下,干脆大笔一挥,让宗室近支选出适龄的儿子进宫陪太子念书,也就是说,这些人就是宗室里面的佼佼者了。

章节目录

红楼之孤家寡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微云烟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云烟波并收藏红楼之孤家寡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