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的官职乡所,周瑜早就写给她看过,她自然也记得清楚。不等张昭点头,李睦转身又牵起孙绍问:“那我们阿绍是民还是官呀?”
孙绍仰头冲她一笑,声音清亮:“我要与父亲一样,领军打仗,威震天下!”
李睦看着他眼底温和,再转过头去看顾雍和张昭时却笑意冷冽:“阿绍为我兄独子,能得两位高贤不弃,佐而为主,实在有幸。但两位为官,阿绍却为民,民见官而拜,民以官命从,岂不是从今往后,要阿绍见了两位行大礼参拜?”
“天下百姓,只要有裹腹之粮,遮雨之瓦,管这万里河山姓刘姓曹?天下官员,只要有俸禄可领,得施展一腔抱负,用尽一生所学,又有几人能做到不食周粟?江东六郡为天下一隅,自也如此。”
“权公子!”听到李睦问孙绍的时候,张昭已然猜到她要说什么,却想不到她竟然能说出这番诛心之言,一时之间拂袖而起,面色沉沉,语气极重,“请慎言!”
李睦摆摆手,轻然一笑:“我并非是怀疑两位忠义,张公应我兄之请为江东劳心尽力,权甚感念之,不敢有半分不敬。但我要说之言想来张公也清楚了,阿绍年幼,无官职在身,我等可尊他为主,但比起曹操挟令天子,刘备有皇叔之名,他该当如何统领江东英杰,又该如何令人心向归,而不是投曹投刘而去?”
“袁术僭号,人共诛之。若我江东能剿寿春而立首功,进则可就此向朝廷讨封,令阿绍名正言顺坐实这江东上位,退则能踞扬州之治所,尽得寿春之钱粮以做军用,还能与曹操再谈一谈我兄之官爵是否该由阿绍承继。”
张昭没想到她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极有官民之分的人臣之伦,又涉及孙绍,他能反对李睦出兵,却不能反对李睦用军威为孙绍谋取威望!
如若不然,六岁的主公还能有他们辅佐,白身无职的主公,又如何号令六郡?就算是六郡的上计簿,孙绍也递不到汉帝面前,只要曹操令派一人为吴郡太守,这郡府他也要立刻腾出来!
父死子继,本是寻常,故而当周瑜提出由孙绍继承孙策之位时,他们虽然也觉得六岁的孩童威望不足,但却没想到,这还远不是威望不足不能服众的问题。
一时之间,他甚至生出了亲去许都,为孙绍请封的念头来。
哪知这个提议刚说出半句,就被李睦立刻驳回:“曹操挟令天子,本就忌讳我兄善战,若换张公为曹操,是会给阿绍名正言顺子承父业的机会,还是趁着征伐刘备,顺势渡江杀过广陵,逼我江东临阵自乱呢?”
见张昭和顾雍脸色连变,李睦知道终于算是说动了这两个思治不思军的书生顽固,心头一松,再加最后一把火,一指方才那失言之人:“两位固有忠义之心,奈何却有人心中早念江东将亡,权欲辅我主于世,令天下人皆知我兄后继有人,还望两位成全。”
唱念做打,声情并茂,最后再加深深一揖,李睦觉得自己都快要被自己这番忠义感动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李睦已经说到了极致。
张昭长叹一声,孙策功业未成时曾数度上门拜访于他,当时他给出的提议就是避开中原争夺之地,取江东为先,多招募兵马,伺中原之乱,再以勤王之名发兵,则功业可成矣。如今袁术僭号,未尝不能算昔日他言及的乱世契机。那李睦此时进兵,虽说是需倾尽江东之力的一战,一旦战事不利,极有可能引发人心哗变……但就李睦方才所眼细想来,若是此时不出兵,江东的人心就一定能稳住么?
一个是全力一搏,一个则是温水慢熬……
“请权公子放心一战,有老夫在吴郡一日,便保城中人心不失!”年将半百的长史深深施礼,言辞铿锵,亦有战将领军令时的慷慨豪迈之气。
出兵那日春暖风和,周瑜和李睦领一万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向徐州进发,一路上周瑜军中的兵马分化整为零,分两千人为一队,前后各五队急行军赶往丹徒江口,渡江北上,过广陵,再从淮水直奔寿春城下。而与此同时,每走一批人马,李睦的军营中就多添两千人的灶头,若以烟火灶数估算,以维持一万五千人马总量不变。
周瑜照例还是亲自带第一批人马最先出行,临行时又与太史慈打了一架,只不过这回两人各自控马执枪,枪影如林,白袍飞扬,战马纵横,端的都是一派大将风范,又引得军中一阵欢呼喝彩。
打完了,建威将军整了整披挂战袍,扶正了兜鍪护铠,威风凛凛……等李睦为他送行。
偏李睦直接就跟着太史慈进了军帐。
军令如山,大军出发的时间不得延误。周瑜等了一会儿,只能无奈引兵出发。
☆、第一百零二章
军帐内,太史慈站在门口向外看着军士上马列队,脚步齐整。那当先一人战袍飞扬,向他们这里屡屡回头。
“两千人马已经点齐,”他回身走进帐内,发现李睦手里刚进来时倒的水一口没喝,只对着地图发怔,便往她肩头一拍,“真不出去送他?”
“有什么好送的?”李睦正侧耳听帐外越行越远的马蹄声,不防太史慈忽然就到了她身后,吓了一跳之余,脸上不禁一红,赶紧故作无事地仰头一口把水倒进嘴里,却因来不及咽又呛出来,引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等她咳完缓过一口气来,外面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已经行得远了,再向门外远眺,就只能看到蒙蒙烟尘,扶摇直上。
愣了一会儿,李睦突然轻声道:“阿兄,我曾听说领兵的将领心中不能有牵挂,需心无旁骛,才能打胜仗,才能平安归来。我若去送他,他会不会……”
“是何人胡言!”太史慈被她这矫情到了极点的论调闹得哭笑不得,“照如此说,我心里挂念着你,就不用领兵上阵了?男儿丈夫当上报君侯知遇之恩,下荫妻子儿女,什么心无旁骛,何人所言,当记他三十军棍!”
李睦也只是兴致所起,随意一叹,听他说得认真,不由吐了吐舌头,不负责任地一摊手:“可能是寿春时听到的闲言,也有可能在蓟春城中听到的碎语,记不清了。”
太史慈一眼就看出她蒙混过关的打算,却只摇了摇头,没有揭穿,反而从帐后取了个布囊出来递给她。
李睦接过来一看,发现竟是满满一带的风干肉脯!
“阿兄?”两眼放光,手里掂了掂分量。此去丹徒她要故意拖慢脚步,给周瑜争取足够的时间差赶往寿春,七天的路程拖到十天,这一袋子肉脯,少说也够她吃个三五天了。而她吃不惯军中灶饭的事,却是从未向太史慈提过。
太史慈本就不赞同她随军,若是在军中抱怨,怕是要被他立刻派人“护送”回去。
“周公瑾言,你未必会去送他,就托我交付于你。”想到周瑜将这袋肉脯交给他时的样子,太史慈不由叹一口气。不得不承认,周公瑾确也很是下了一番心思。
若不是李睦要冒孙权之名为孙绍稳住江东局势,以周瑜的人才品貌,确也能衬得上他这个妹子。
李睦盯着肉脯愣了一会儿,抬头见太史慈面带惋惜无奈之色,已然猜到他心中所虑。抿唇一笑,朝自家兄长潇洒地摆了摆手:“阿兄勿忧。就当这孙权是个官职,既庇护我许多,那便我在其位而谋其事,到哪天不愿再操这份心了,旁人封金挂印,我只要让孙权战死沙场就好……”
“胡言!”这回,太史慈的语气极重,脸色也沉下来,“大军战际,语出不详,军规皆忘耶?”
“阿兄……”李睦被他喝得一缩头,面上的害怕之色极为浮夸,一声“阿兄”语调曼长,喊得千回百转,态度良好地乖乖低头,却又抬了眼来偷看他,“阿兄勿恼,是我错了!”
“既然知错,军中自有军规。”
她兄长这个刚直的脾气犯起来,李睦顿时急眼:“你是我阿兄……”
“你还是军中主将!”太史慈眉眼犹自凌厉,嘴角却已经绷不住弯起来。
“那……既然我是主将,罚不罚就该由我说了算。”小女子眼眸一转,思路敏捷,反应奇快。
“你是我妹子,”太史慈沙场杀伐,进退决断,反应也不慢,“罚不罚由我。”
“阿兄!”猛地看到太史慈唇边的笑意,主将妹子跳脚,“你耍赖!”
太史慈一贯耿直刚毅,何时竟也学会耍赖了?李睦的目光在满满一袋肉脯上打了个转,脑中突然就浮现起某只惯会耍赖的狐狸来——定是被他带坏了!
某只孤零零上路,没等到佳人相送的狐狸在马背上猛打一个喷嚏。
十日之后,李睦兵至江口,沿江列阵,五千兵马就地扎营,只派一条小舟过江先见刘备。
然而,就在兵士们忙着扎营驻寨时,忽有斥候飞报,西面十里的渡口有小股人马正在打斗,似乎是盗匪劫道。
这年头盗匪劫道实在正常,不过李睦忽然想起被甘宁劫道的黄月英来,又想到山匪出身的祖郎也正在她军中,便生出了看热闹的心思。
于是仔细盘问了那斥候盗匪的人数战力后,带足了亲卫,又召来祖郎随行,这才走出初具雏形的辕门——看热闹归看热闹,出门在外,总要谨慎些,以安全为上。
马行十里很快,祖郎颇具将才,临战的经验又极为丰富,只听那斥候说一次,已然对渡口周遭的地理心里有数。在他的指引下,李睦登上一处高岗,距离那打斗之地很有一段距离,却居高临下,视野清晰。
但这根本就不是盗匪截途!
李睦并无几多临战的经验,却也能一眼看出渡口那所谓的打斗根本就是一场围剿!
上百人合拢而围,一人一骑困于其中,左突右冲,一杆银枪如龙出海,在将暮的日光下挑起一蓬蓬血雾,艳胜霞彩,枪尖闪出的点点耀眼光芒,如梨花绽蕊,杀气冲天。转眼之间,那杆如龙银枪已咬断数人脖颈,眼见就要冲破重围。
祖郎的脸色立变,往李睦身前一拦:“此非寻常盗匪,刀兵无眼,请权公子速回。”
李睦正看得心摇神曳,被祖郎这么一提醒,才猛地醒悟因是来看热闹,又距离营地极近,故而她只带了数十骑亲卫前来。
正要依言退走,忽闻高岗之下一声急促的号角,振弦之声大作,但见箭矢漫天,朝着那一人一骑一阵乱射。
蛟龙般的银枪顿时舞作一团光幕,风雨不透,然而却难挡身下的骏马后腿中箭,一声悲嘶之中,曲腿将背上骑士甩了下来。
纵然身不在其中,李睦也是心头一凛,下意识偏转头去,不欲看那万箭穿身的惨烈场面。
然而那马上的骑士却是临危不乱,银枪枪势立时一顿,背脊着地之时,反手抽出腰间长剑斩断射至面前的两根箭矢,趁着围攻人群中发出一声欢呼的间隙,抬枪横扫,枪身破空,竟带出一声低沉的呼啸。十几名站在最前列的弓手退之不及,惨呼着被拦腰扫倒,银光闪动,枪势又起,刚刚向内合拢起来的人墙不由自主地又向外散去。
李睦站在高处,能听得到凄厉的惨呼声,却听不清下面阵中为首指挥之人呼喊了些什么。只见那杆银枪苦苦支撑,挥洒之间一股浑然的凛冽掀起血雾翻腾。
“权公子……”眼见那名骑士悍勇骁毅,无惧无退,原还正要劝李睦离开的祖郎不禁起了英雄惜慕之心,见李睦面露不忍,就想请战下去相助。
孙绍仰头冲她一笑,声音清亮:“我要与父亲一样,领军打仗,威震天下!”
李睦看着他眼底温和,再转过头去看顾雍和张昭时却笑意冷冽:“阿绍为我兄独子,能得两位高贤不弃,佐而为主,实在有幸。但两位为官,阿绍却为民,民见官而拜,民以官命从,岂不是从今往后,要阿绍见了两位行大礼参拜?”
“天下百姓,只要有裹腹之粮,遮雨之瓦,管这万里河山姓刘姓曹?天下官员,只要有俸禄可领,得施展一腔抱负,用尽一生所学,又有几人能做到不食周粟?江东六郡为天下一隅,自也如此。”
“权公子!”听到李睦问孙绍的时候,张昭已然猜到她要说什么,却想不到她竟然能说出这番诛心之言,一时之间拂袖而起,面色沉沉,语气极重,“请慎言!”
李睦摆摆手,轻然一笑:“我并非是怀疑两位忠义,张公应我兄之请为江东劳心尽力,权甚感念之,不敢有半分不敬。但我要说之言想来张公也清楚了,阿绍年幼,无官职在身,我等可尊他为主,但比起曹操挟令天子,刘备有皇叔之名,他该当如何统领江东英杰,又该如何令人心向归,而不是投曹投刘而去?”
“袁术僭号,人共诛之。若我江东能剿寿春而立首功,进则可就此向朝廷讨封,令阿绍名正言顺坐实这江东上位,退则能踞扬州之治所,尽得寿春之钱粮以做军用,还能与曹操再谈一谈我兄之官爵是否该由阿绍承继。”
张昭没想到她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极有官民之分的人臣之伦,又涉及孙绍,他能反对李睦出兵,却不能反对李睦用军威为孙绍谋取威望!
如若不然,六岁的主公还能有他们辅佐,白身无职的主公,又如何号令六郡?就算是六郡的上计簿,孙绍也递不到汉帝面前,只要曹操令派一人为吴郡太守,这郡府他也要立刻腾出来!
父死子继,本是寻常,故而当周瑜提出由孙绍继承孙策之位时,他们虽然也觉得六岁的孩童威望不足,但却没想到,这还远不是威望不足不能服众的问题。
一时之间,他甚至生出了亲去许都,为孙绍请封的念头来。
哪知这个提议刚说出半句,就被李睦立刻驳回:“曹操挟令天子,本就忌讳我兄善战,若换张公为曹操,是会给阿绍名正言顺子承父业的机会,还是趁着征伐刘备,顺势渡江杀过广陵,逼我江东临阵自乱呢?”
见张昭和顾雍脸色连变,李睦知道终于算是说动了这两个思治不思军的书生顽固,心头一松,再加最后一把火,一指方才那失言之人:“两位固有忠义之心,奈何却有人心中早念江东将亡,权欲辅我主于世,令天下人皆知我兄后继有人,还望两位成全。”
唱念做打,声情并茂,最后再加深深一揖,李睦觉得自己都快要被自己这番忠义感动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李睦已经说到了极致。
张昭长叹一声,孙策功业未成时曾数度上门拜访于他,当时他给出的提议就是避开中原争夺之地,取江东为先,多招募兵马,伺中原之乱,再以勤王之名发兵,则功业可成矣。如今袁术僭号,未尝不能算昔日他言及的乱世契机。那李睦此时进兵,虽说是需倾尽江东之力的一战,一旦战事不利,极有可能引发人心哗变……但就李睦方才所眼细想来,若是此时不出兵,江东的人心就一定能稳住么?
一个是全力一搏,一个则是温水慢熬……
“请权公子放心一战,有老夫在吴郡一日,便保城中人心不失!”年将半百的长史深深施礼,言辞铿锵,亦有战将领军令时的慷慨豪迈之气。
出兵那日春暖风和,周瑜和李睦领一万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向徐州进发,一路上周瑜军中的兵马分化整为零,分两千人为一队,前后各五队急行军赶往丹徒江口,渡江北上,过广陵,再从淮水直奔寿春城下。而与此同时,每走一批人马,李睦的军营中就多添两千人的灶头,若以烟火灶数估算,以维持一万五千人马总量不变。
周瑜照例还是亲自带第一批人马最先出行,临行时又与太史慈打了一架,只不过这回两人各自控马执枪,枪影如林,白袍飞扬,战马纵横,端的都是一派大将风范,又引得军中一阵欢呼喝彩。
打完了,建威将军整了整披挂战袍,扶正了兜鍪护铠,威风凛凛……等李睦为他送行。
偏李睦直接就跟着太史慈进了军帐。
军令如山,大军出发的时间不得延误。周瑜等了一会儿,只能无奈引兵出发。
☆、第一百零二章
军帐内,太史慈站在门口向外看着军士上马列队,脚步齐整。那当先一人战袍飞扬,向他们这里屡屡回头。
“两千人马已经点齐,”他回身走进帐内,发现李睦手里刚进来时倒的水一口没喝,只对着地图发怔,便往她肩头一拍,“真不出去送他?”
“有什么好送的?”李睦正侧耳听帐外越行越远的马蹄声,不防太史慈忽然就到了她身后,吓了一跳之余,脸上不禁一红,赶紧故作无事地仰头一口把水倒进嘴里,却因来不及咽又呛出来,引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等她咳完缓过一口气来,外面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已经行得远了,再向门外远眺,就只能看到蒙蒙烟尘,扶摇直上。
愣了一会儿,李睦突然轻声道:“阿兄,我曾听说领兵的将领心中不能有牵挂,需心无旁骛,才能打胜仗,才能平安归来。我若去送他,他会不会……”
“是何人胡言!”太史慈被她这矫情到了极点的论调闹得哭笑不得,“照如此说,我心里挂念着你,就不用领兵上阵了?男儿丈夫当上报君侯知遇之恩,下荫妻子儿女,什么心无旁骛,何人所言,当记他三十军棍!”
李睦也只是兴致所起,随意一叹,听他说得认真,不由吐了吐舌头,不负责任地一摊手:“可能是寿春时听到的闲言,也有可能在蓟春城中听到的碎语,记不清了。”
太史慈一眼就看出她蒙混过关的打算,却只摇了摇头,没有揭穿,反而从帐后取了个布囊出来递给她。
李睦接过来一看,发现竟是满满一带的风干肉脯!
“阿兄?”两眼放光,手里掂了掂分量。此去丹徒她要故意拖慢脚步,给周瑜争取足够的时间差赶往寿春,七天的路程拖到十天,这一袋子肉脯,少说也够她吃个三五天了。而她吃不惯军中灶饭的事,却是从未向太史慈提过。
太史慈本就不赞同她随军,若是在军中抱怨,怕是要被他立刻派人“护送”回去。
“周公瑾言,你未必会去送他,就托我交付于你。”想到周瑜将这袋肉脯交给他时的样子,太史慈不由叹一口气。不得不承认,周公瑾确也很是下了一番心思。
若不是李睦要冒孙权之名为孙绍稳住江东局势,以周瑜的人才品貌,确也能衬得上他这个妹子。
李睦盯着肉脯愣了一会儿,抬头见太史慈面带惋惜无奈之色,已然猜到他心中所虑。抿唇一笑,朝自家兄长潇洒地摆了摆手:“阿兄勿忧。就当这孙权是个官职,既庇护我许多,那便我在其位而谋其事,到哪天不愿再操这份心了,旁人封金挂印,我只要让孙权战死沙场就好……”
“胡言!”这回,太史慈的语气极重,脸色也沉下来,“大军战际,语出不详,军规皆忘耶?”
“阿兄……”李睦被他喝得一缩头,面上的害怕之色极为浮夸,一声“阿兄”语调曼长,喊得千回百转,态度良好地乖乖低头,却又抬了眼来偷看他,“阿兄勿恼,是我错了!”
“既然知错,军中自有军规。”
她兄长这个刚直的脾气犯起来,李睦顿时急眼:“你是我阿兄……”
“你还是军中主将!”太史慈眉眼犹自凌厉,嘴角却已经绷不住弯起来。
“那……既然我是主将,罚不罚就该由我说了算。”小女子眼眸一转,思路敏捷,反应奇快。
“你是我妹子,”太史慈沙场杀伐,进退决断,反应也不慢,“罚不罚由我。”
“阿兄!”猛地看到太史慈唇边的笑意,主将妹子跳脚,“你耍赖!”
太史慈一贯耿直刚毅,何时竟也学会耍赖了?李睦的目光在满满一袋肉脯上打了个转,脑中突然就浮现起某只惯会耍赖的狐狸来——定是被他带坏了!
某只孤零零上路,没等到佳人相送的狐狸在马背上猛打一个喷嚏。
十日之后,李睦兵至江口,沿江列阵,五千兵马就地扎营,只派一条小舟过江先见刘备。
然而,就在兵士们忙着扎营驻寨时,忽有斥候飞报,西面十里的渡口有小股人马正在打斗,似乎是盗匪劫道。
这年头盗匪劫道实在正常,不过李睦忽然想起被甘宁劫道的黄月英来,又想到山匪出身的祖郎也正在她军中,便生出了看热闹的心思。
于是仔细盘问了那斥候盗匪的人数战力后,带足了亲卫,又召来祖郎随行,这才走出初具雏形的辕门——看热闹归看热闹,出门在外,总要谨慎些,以安全为上。
马行十里很快,祖郎颇具将才,临战的经验又极为丰富,只听那斥候说一次,已然对渡口周遭的地理心里有数。在他的指引下,李睦登上一处高岗,距离那打斗之地很有一段距离,却居高临下,视野清晰。
但这根本就不是盗匪截途!
李睦并无几多临战的经验,却也能一眼看出渡口那所谓的打斗根本就是一场围剿!
上百人合拢而围,一人一骑困于其中,左突右冲,一杆银枪如龙出海,在将暮的日光下挑起一蓬蓬血雾,艳胜霞彩,枪尖闪出的点点耀眼光芒,如梨花绽蕊,杀气冲天。转眼之间,那杆如龙银枪已咬断数人脖颈,眼见就要冲破重围。
祖郎的脸色立变,往李睦身前一拦:“此非寻常盗匪,刀兵无眼,请权公子速回。”
李睦正看得心摇神曳,被祖郎这么一提醒,才猛地醒悟因是来看热闹,又距离营地极近,故而她只带了数十骑亲卫前来。
正要依言退走,忽闻高岗之下一声急促的号角,振弦之声大作,但见箭矢漫天,朝着那一人一骑一阵乱射。
蛟龙般的银枪顿时舞作一团光幕,风雨不透,然而却难挡身下的骏马后腿中箭,一声悲嘶之中,曲腿将背上骑士甩了下来。
纵然身不在其中,李睦也是心头一凛,下意识偏转头去,不欲看那万箭穿身的惨烈场面。
然而那马上的骑士却是临危不乱,银枪枪势立时一顿,背脊着地之时,反手抽出腰间长剑斩断射至面前的两根箭矢,趁着围攻人群中发出一声欢呼的间隙,抬枪横扫,枪身破空,竟带出一声低沉的呼啸。十几名站在最前列的弓手退之不及,惨呼着被拦腰扫倒,银光闪动,枪势又起,刚刚向内合拢起来的人墙不由自主地又向外散去。
李睦站在高处,能听得到凄厉的惨呼声,却听不清下面阵中为首指挥之人呼喊了些什么。只见那杆银枪苦苦支撑,挥洒之间一股浑然的凛冽掀起血雾翻腾。
“权公子……”眼见那名骑士悍勇骁毅,无惧无退,原还正要劝李睦离开的祖郎不禁起了英雄惜慕之心,见李睦面露不忍,就想请战下去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