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一载十月初,上临兴庆宫,得哥舒翰捷报,喜之,登花萼相辉楼,与民唱和,至夜宵禁止,迄日,诏令以河西九曲地置洮阳、浇河二郡,同时增设神策、宛秀二军。
    这是哥舒翰执掌河陇以来新设的第十个军,也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神策军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这支主宰了大唐中后期,基本上为宦官掌握的禁军兵马,成为无数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直到大唐之终。
    首任的神策军使,并未如史上由成如璆出任,而是落到了年仅25岁的李晟头上。
    从朱亭镇将,火线提拔为大斗军副使,这才不过三个月的功夫,就成了河西第一军的军使,这样的升迁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哥舒翰本人,就连一出生就顶着公爵名赏的李光弼,在这个年纪也没能做到。
    而筑于磨环川的神策军,就成为了大唐西部最前沿的地区,扼守着富饶丰美的九曲之地。
    历史上,这个军城要到两年后,也就是天宝十三载才最后建成,可在这之前,戍边之军就已经到达了他们的驻地,全军不过一千人,仅有不到一半的河西老卒,余者全都是新募。
    新军初创,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划给他的,只有一片荒地和所辖的范围,在这片土地上,除了一些游牧民的帐篷,就连一幢完整的屋子都找不到,他这个新使的首要任务,便是为自己找一处合适的办公场地。
    磨环川,黄河上游一条不大的支流,临水而居,是人类的本能,筑城,自然也会首选河口险要之地,给出这个建议的,是随他一同到来的一位中年文士,长髯拂面,虽然年近五十,依然身手矫健。
    “李使君,此处位置极佳,背山临水,居高而下,正合‘边城锁国门,神策御九曲’之意。”
    “某是个粗人,高先生若是不弃,直呼小字‘良器’即可。”李晟有些不太适应这么文纠纠的对话,可是对方是哥帅幕下得用之人,开罪不起。
    “呵呵。”新近入幕,充作掌书记的高适展颜一笑。
    “高某虚长你几岁,就托个大,叫你一声良器,你也知道,大战之后,诸事繁多,哥舒公又是个不耐烦的,你这新军,若非他亲自过问,只怕如今还只是纸上一个名称罢了。”
    “有劳先生了,晟感谢不尽。”
    “非也,某不是想要邀功,只是告诉你,此城非是一蹴可就,同某一块来的,只有五百民壮,他们除了负担军粮补给,也是你可用的人手,恕某直言,如今已是十月,再有两个月,大河就会封冻,此地寒冷难以久居,须得积蓄粮食、衣物,待来年开春,再做计较。”
    李晟知道他是好意,连忙拱手谢过。
    “某记下了,高先生还有何嘱托,请一并示下吧。”既然开工无望,高适绝不可能是来同游山玩水的,他一想就明白了,哥舒翰必然有重要的话带给自己。
    “良器,你的辖地,紧邻苏毗人,他们的动向,是哥舒公最记挂的,千万要小心行事。”
    听到他的话,李晟回首东望,在磨环川的另一侧,就是苏毗人领地的边缘,他们最近表现出一定的顺服,那是因为青海一战的结果,为了救洪济、大漠门等地,倾国而来的吐蕃人,纠集了十多万战兵,双方连番大战,河西兵马首当其冲,他们倚城为守,牢牢地牵制着吐蕃人的主力,等到哥舒翰亲率陇右大军前来,两相夹击,终于将其击溃,那一战,吐蕃人损失过半,河西兵马也是伤亡惨重,就连主将副使李光弼都亲率牙兵冲阵,方得保胜利不失。
    大斗军和他的朱亭镇,最后剩下的人,全都在这里了,将将四百出头,可见战事有多惨烈,奇怪的是,苏毗人离得这么近,一直都按兵不动,他们既不打算攻击唐军,也没有袭击败退回去的吐蕃人,这样的态度,便是哥舒翰所说的牵挂,也是他急于在严冬到来之际,来到自家辖地的原因。
    苏毗全族,超过了万帐,可以出动的战力,也有数万之多,他们的导向,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就算为了这一千多儿郎,也是不得不防。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高适说完这话还不到十二个时辰,苏毗人的首领,吐蕃的大尚末凌替就来到了他的面前,一同前来的,还有论诚信。
    苏毗骑兵出现在磨环川流域,立刻引起了唐军的警觉,李晟亲自带着全部人马,准备打一场突围战,可没想到,对方一共只来了不到五十人。
    李晟自然不会认识末凌替,却认得论诚信,在他的介绍下,李晟等人才知道,对方竟然是来归附的!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一个万帐之部来归,就算如前朝突厥余部的旧例,也会妥善安置,其首领封王是板上钉钉的结果,更何况,苏毗部是吐蕃的屏障,是吐蕃人的第五个茹,基本上等同于自己的族人。
    这等心腹部落的归附,将会给吐蕃人带来沉重的打击,更为要紧的是,这样一来,通往吐蕃腹地的大门就洞开了。
    难道一场大胜,竟然会让一个强邻土崩瓦解?高适在震惊之余,表现出来的,是难以置信。
    “请相信,苏毗部的诚意,我有着足以令人信服的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只有见到哥舒翰大夫本人才能说出来,你们的职责,就是带我去见他,而不是在这里耽误时间。”
    末凌替表现得信心十足,还有些无可奈何,最终李晟等人只能如其所愿,他亲自带人护送着连同高适在内的一行人,前往哥舒翰的驻地,西平郡。
    西平郡,原鄯州,天宝元载改天下州为郡,复前隋时旧称,后为陇右节度使驻地。
    身兼两镇的节度使衙,门前的仪仗、旗帜,自然都要多出一倍,就是后府的宅院,也占据了几乎小半个鄯州城。
    这些年来,战线逐渐向吐蕃人的境内延伸,陇右一带战火渐歇,府内日渐繁华,哥舒翰素来崇尚奢华,在军中所用都是不菲,更何况是自家府邸。
    前后院之间,是一片有着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所用的花石全都是真正的苏州太湖石,一路所耗比石头本身还要贵,谁让他的老娘,心羡天朝气象呢。
    哥舒翰的母亲,并不是江南人氏,而是出自安西镇,复姓尉迟,是已经去世的老国王之妹,现任国王尉迟胜亲姑母,与当时时任安西四镇副都护的他老爹成亲,他本人在龟兹城一直呆到了三十多岁,也是当时有名的四害之一。
    前四害。
    此时的后宅,婢从如云,各种服色的下人往来穿梭,而位于正中的后堂,时不时地传出一阵欢声笑语,除了女子的声音,间或还有男子。
    大唐风气开放,还没有如后世一般,外男不入后宅,当然,能进来的,不是亲朋就是通家之好,比如此时的堂上数人。
    坐在正中暖榻上的老妇,正是哥舒翰的母亲尉迟氏,她一付汉家贵妇的装扮,梳着云鬓、戴着抹额,金灿灿的头饰晃得人眼睛直晕,七十多岁的年纪,竟然也不显得十分老,膝下的织绵地毯上,跪坐着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女孩,梳着汉家的双环髻,身着一袭毛边小袄,腰上束着一根玉带,带扣上面镶着一朵造型极为精致的金色莲花。
    堂上除了她们,和一群侍候的婢女下人,堂下右首的雕花胡凳上,坐着一个年青男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束发的金冠上,一颗明珠被丝线托起,颤颤地一抖一抖,男子面白如玉,长着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细长的眉毛直入鬓梢,若是不开口,竟是比女子生得还要俊俏。
    而那小女孩不过十余岁,却生得肤如凝脂,鼻梁翘挺,一双大眼睛极为灵动,说话声更是清脆悦耳,有如画眉鸟在耳边轻唱,听得老妇人眉开眼笑,眼神尽是宠溺之色。
    “阿婆,阿爹领兵去打吐蕃人,龟兹城中人都没了,要不是我央求小叔,这会子,都只能呆在楼里头,不是诵经就是绣花,看看这手指都粗了,可巧到了这里,还思量着,让阿爷带着去草原上射猎,谁知道他一去就是几个月,把我们扔在这城中,闷也闷死了。”
    说罢,又回头嗔了男子一眼:“小叔也是,逃难也似地跑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竟比女子还要安静,”
    男子慵懒地抬起手,捋了捋鬓间的一缕头发,撇撇嘴:“姑母莫听这小妮子说嘴,龟兹城中,四害一下子走了三个,想打个架都找不着对手,我还留着有个什么劲?”
    “姑母这里闷是闷了些,胜在清静,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来打扰,你当是龟兹城呢,闹出点什么,还不是得阿兄出面收拾,他这会子激战正酣,满脑子都是军法纲纪,我才不去触那个霉头呢。”
    小女孩不依地嘟起嘴,摇着老妇人的衣襟:“阿婆!”
    老妇人又是好笑又是好气,伸出手指点在她的额头上:“你都十三了,还是一付小儿心性,你母亲让你诵经,是为了静静你的心,绣花女红这些,都是汉家礼仪,将来,万一嫁入高门,总得能拿得出手,那里不比于阗,母家千日好,到了别家,这性子可是不成。”
    小女孩摇头不已地说道:“阿罗不嫁人。”
    男子突如其来地接了一句:“要嫁只嫁枭五郎。”
    小女孩面色一红,恨恨地白了他一眼:“小叔!”
    老妇人怕她面嫩生窘,一把将她抱在了怀里:“我的阿罗长大了,想郎君了,这没什么不好,咱们于阗女子,不似汉家女子,敢爱敢恨,就是对着心上人也敢说出来,是不是?”
    小女孩羞不自胜,嘴里连声辩解:“不是的,阿婆,没有......他,他已经订亲了。”
    老妇人一怔,伸出手拍拍她的后背,叹了一口气。
    “你是于阗王女,生得又好,就是大唐的皇子,也是配得的,既然他已经有了人,就不要再去惦记了,女人用情过深,伤的只会是自己。”
    “我不要什么皇子,阿罗不嫁人。”
    小女孩在她的怀里呜咽出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妇人只是无声地拍着她,看到男子的模样,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阿曜,你也是,多大的人了,还在外头厮混,你兄长出征在外,国内多少事呢,你就不肯分担一二?安西四害,当是什么好名声呢?”
    男子连连摆手:“姑母,你就饶了侄儿吧,我这辈子,做个逍遥公子就知足了,国家大事,自有阿兄分理,等他有了孩儿,我还指望着跟他混呢,就算运气太差生不出男孩,咱们于阗国立个女王也成啊,到时候,阿罗即了位,让那什么五郎后悔去吧。”
    小女孩一听,哭得更是厉害,老妇人无奈地骂了一句:“好好地又招她做甚,你这嘴啊,难怪你兄长来信让我多管教,你说说,一母同胞,怎么就生出两个性子,但凡有一丝相似,也不至于让他着恼了,这些年,你招了多少事,唉,阿曜,怎么就不长进呢。”
    “没法子,生得太好了,再要长进,会招老天妒忌的。”男子摸摸下巴,自矜地说道。
    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被他的话逗得乐了,小女孩的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梨花带雨,犹为动人。
    就在此时,一个浑厚还带点异族腔调的男子声音,突兀地从外头传了进来。
    “阿曜,阿罗,你们何时到的,怎得也不先来个信,叫某让人去接。”
    声到人到,说话间,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堂口,还未来得及换下戎装的汉子,笑得颌下那撇精心修饰的胡子直往上翘,大步不停地“蹬蹬”走上台阶,三步拼做两步,倾刻间就到了大堂之上。
    正是河陇两镇之主,刚刚在青海大败吐蕃兵马,名振京师、闻于天子的哥舒翰。
    到了。

章节目录

盛唐余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哥来打酱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哥来打酱油并收藏盛唐余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