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钱,用了才是自己的。”当时,星云大师正在负责《人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当他第一次从杂志的发行人东初法师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心中为之一震。在后来的人生岁月中,他越来越认识到这句话乃是俗世人生的至理,也由此领悟到:“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很多人拥有财富,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份福报转化为能滋润到自己和他人的甘霖。星云大师说: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并没有什么差别;拥有财物不会用,和“无用”也没什么不同。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如果不能和至爱家人住在一起,别墅也就没有了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田产,但若不在其中播撒种子,一块荒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巨额的财富,但如果只是紧紧握在手中而不使用,一张永远不能支取的存折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如此,兄弟俩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了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并且时常资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后来哥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和慈善家,可弟弟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这个故事中,弟弟一心“拥有”,而哥哥聪明“用有”,前者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后者却因“不贪”享受到了财富带来的福报。
    金钱是人们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重要手段,常人对金钱的渴望就如同对物质享受的贪恋。人人都想“拥有”,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多数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填饱了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想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这无止境的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了。
    星云大师从小生活比较贫苦,所以养成了不乱花钱的习惯;在多年的修行中,佛教中“布施”、“慈悲”的观念以及东初老人的教导又让他养成不积聚的习惯。所谓的把钱“花出去”并非提倡奢侈消费,法师认为,将手中的财富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比积攒在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现实也屡屡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想随星云大师学习佛法。虽然法师很想帮助她,但当时他自己都还没有安顿下来,所以只能婉言拒绝。
    看到小女孩要走,法师心中又非常不忍,于是他掏出身上仅有的50元钱给她,让她另寻一处佛学院。女孩收下了赠金,对星云大师感激万分。
    三十多年之后,佛光山收到了一笔500万元的捐赠,捐赠者正是当年那个小女孩。
    本着一种欢喜结缘的心态把钱花出去,“钱,用了才是自己的,也是社会大家所共有的。”这是何等博爱的心境!
    河水要流动,才能涓涓不绝;空气要流动,才能生意盎然。拥有,还需“用有”才有意义,星云大师曾说,如能以“用有”的胸怀,来应真理;以“用有”的财富,顺应人间,让因缘有、共同有,来取代私有的狭隘;让惜福有,感恩有,来消除占有的偏执,即所谓“拥有,是富者;用有,才是智者”。富而加智,岂不善矣。

章节目录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大全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木林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林森并收藏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