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然收拾东西从学校回了家,荆然的母亲有些着急,因为残疾人学校收费很贵,而且附近也没有,荆然不能每天回家的话加上住宿费更贵。最终荆然继父的酒友帮忙联系到一所名声不太好的中学愿意收荆然,可是荆然却不想去上学了。
虽然荆然的母亲对女儿上学没报多大希望,她觉得荆然过几年也是嫁人,学什么都是走个过场,可是十四岁就让荆然辍学去打工终归有些不好看。
最后,他们小区里做木偶的赵爷爷找上门来结束了这个僵局。赵爷爷想收荆然做学徒,他喜欢荆然的沉默和乖巧,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去学这个手艺,有残疾的荆然说不定可以一心一意的学。
赵爷爷在小区外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间很小的店面,已经开了几十年了,主要就是经营他做的东西:各式各样的木偶,木像,偶尔也会帮人做雕刻图案的箱柜。赵爷爷的手艺精湛,拿木像和木偶来说,只要你说得出样子他就能照做出来。只是这些东西如今需求量很小,加上小店所处的位置游客不多赵爷爷也不会营销,所以生意一直不好不坏,近几年只能靠承接做佛像,观音像维持着。
虽然荆然的母亲也不觉得学这个手艺会有什么用,不过这也算是目前能看得下去的一个安排了,而且学徒是不用交学费的,因此就答应了。
就这样,荆然拜了赵爷爷为师。在别的孩子上学读书的时候,她一边替师父打理小店,一边学习木刻手艺。
赵爷爷夸奖荆然是个好徒弟,因为她只会专一的做事,心像是木头一样不会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一点也不浮躁,赵爷爷觉得匠人就应当如此。
学艺的日子枯燥而平静,日子流水一般毫无波澜的过去,荆然像是什么都感觉不到的木偶一样只会做事,觉不出苦也觉不出乐,她手上也渐渐长出了师父手上那样的老茧,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抓过多少块奇形怪状的木头,只知道这样能够麻痹自己,让她也变得像木头一样没有感觉。
有一天夜里荆然正在桌案前雕刻着一个人偶,一个想法突然就出现在脑海——她要在十七岁的那年自杀。
现在就是嚼玻璃也不能给她什么感觉了,她的心已死,所以她应当去死。覃岩就留在那个年纪,她要和他留在同样的年纪。
有了这个想法后,荆然觉得她的心立刻安定了下来,因为她有了一个目标,也可以说是终点。
可不幸的是,荆然十六岁那年,她的师父中风了,走路都要人扶着,平常只能坐在圈椅里口齿不清的跟荆然说话。荆然除了打理店和包揽所有的活计,还多了照顾师父日常起居的任务。
一开始是她每天早上用轮椅把师父推过来和自己一起看店,听师父口述做活,后来师父第二次中风后彻底不能走路了。师父的儿子回来要把小店卖掉时,师父口齿不清的地拉着荆然的手乌拉乌拉地说着什么,眼睛里是浑浊的泪,满眼祈求。
荆然便在纸上写下字拿给师父的儿子看,表示她还可以替师父照看小店,顺便也能照顾师父。师父的儿子想了一下觉得请保姆或送疗养院确实太贵,自己又没时间在家里,便同意暂且留着小店,然后就走了。
之后荆然便在小店里面的材料间弄了张床,白天把师父推到店里后直接背到床上,吃喝拉撒她全部照看,偶尔天气不错的时候还能让师父坐在店门口晒晒太阳,晚上再把师父背回去。久而久之,她已经不需要和师父进行语言交流,仅仅是师父一个哼哼或是一个眼神,她就能明白师父是要喝水还是哪里疼了,或是自己做的活哪里不对。
就这样在床上躺了三年后,师父走了。
临终前荆然的师父在医院把儿子和荆然都叫了过来,努力地写了一行字表示把小店留给荆然,其他的不动产和财产还是会给儿子的。
毕竟荆然传承了这门手艺,而且这么多年都是她在照顾生病的师父,荆然师父这个做法也并不过分。
可是荆然的师父去世后,师父的儿子表示那张纸没有法律效用,而且自己已经撕掉了,那个小店他也要收回来,准备清空给自己的新婚妻子开个小服装店,而后他慷慨的表示店里那些货物是可以给荆然,木偶店关门那天荆然可以去把店里的东西收走。
收店那天,荆然的母亲跟去闹,说三年学徒两年效力荆然做到了,还多干了一年,怎么说也应该分点辛苦钱,如果赵爷爷的儿子不给,她就去告他们曾经雇用童工。最后赵爷爷的儿子自知理亏,被荆然的母亲要走两万块钱。
荆然收货物的时候发现店的门口贴着大甩卖的字样,师父的儿子说他那天的意思是说卖不掉的东西可以都给荆然,或者让荆然随便挑几样走。荆然没想图这点东西,可是她一回身看见师父一直坐的那张圈椅上也贴了一张纸,写着:旧实木圈椅,处理100块。
那张椅子,师父在世时总坐在上面喝茶,指导她做活,晒太阳,以前他一个人坐着看店,那上面的坐垫还是荆然缝的。这个小店,这把椅子,几乎就是师父半生的写照。
荆然的眉眼突然皱了一下,木头似的心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叫愤怒的情绪,她回身从母亲手里拿的一把钱里抽出一百块按在桌子上,然后把椅子上那张纸撕掉,搬起椅子走了出去。
师父的儿子这次一声没吭,荆然的母亲瞪他一眼后又把桌子上的一百块拿走了。
回家后,荆然母亲从那两万块钱里抽了两百块钱给女儿。那是荆然长这么大拿到的最多的钱。她把师父坐过的椅子在自己房间摆好,然后出门上街,她要去买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然后去一个地方赴约。
这一年,她已经十九岁了。
虽然荆然的母亲对女儿上学没报多大希望,她觉得荆然过几年也是嫁人,学什么都是走个过场,可是十四岁就让荆然辍学去打工终归有些不好看。
最后,他们小区里做木偶的赵爷爷找上门来结束了这个僵局。赵爷爷想收荆然做学徒,他喜欢荆然的沉默和乖巧,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去学这个手艺,有残疾的荆然说不定可以一心一意的学。
赵爷爷在小区外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间很小的店面,已经开了几十年了,主要就是经营他做的东西:各式各样的木偶,木像,偶尔也会帮人做雕刻图案的箱柜。赵爷爷的手艺精湛,拿木像和木偶来说,只要你说得出样子他就能照做出来。只是这些东西如今需求量很小,加上小店所处的位置游客不多赵爷爷也不会营销,所以生意一直不好不坏,近几年只能靠承接做佛像,观音像维持着。
虽然荆然的母亲也不觉得学这个手艺会有什么用,不过这也算是目前能看得下去的一个安排了,而且学徒是不用交学费的,因此就答应了。
就这样,荆然拜了赵爷爷为师。在别的孩子上学读书的时候,她一边替师父打理小店,一边学习木刻手艺。
赵爷爷夸奖荆然是个好徒弟,因为她只会专一的做事,心像是木头一样不会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一点也不浮躁,赵爷爷觉得匠人就应当如此。
学艺的日子枯燥而平静,日子流水一般毫无波澜的过去,荆然像是什么都感觉不到的木偶一样只会做事,觉不出苦也觉不出乐,她手上也渐渐长出了师父手上那样的老茧,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抓过多少块奇形怪状的木头,只知道这样能够麻痹自己,让她也变得像木头一样没有感觉。
有一天夜里荆然正在桌案前雕刻着一个人偶,一个想法突然就出现在脑海——她要在十七岁的那年自杀。
现在就是嚼玻璃也不能给她什么感觉了,她的心已死,所以她应当去死。覃岩就留在那个年纪,她要和他留在同样的年纪。
有了这个想法后,荆然觉得她的心立刻安定了下来,因为她有了一个目标,也可以说是终点。
可不幸的是,荆然十六岁那年,她的师父中风了,走路都要人扶着,平常只能坐在圈椅里口齿不清的跟荆然说话。荆然除了打理店和包揽所有的活计,还多了照顾师父日常起居的任务。
一开始是她每天早上用轮椅把师父推过来和自己一起看店,听师父口述做活,后来师父第二次中风后彻底不能走路了。师父的儿子回来要把小店卖掉时,师父口齿不清的地拉着荆然的手乌拉乌拉地说着什么,眼睛里是浑浊的泪,满眼祈求。
荆然便在纸上写下字拿给师父的儿子看,表示她还可以替师父照看小店,顺便也能照顾师父。师父的儿子想了一下觉得请保姆或送疗养院确实太贵,自己又没时间在家里,便同意暂且留着小店,然后就走了。
之后荆然便在小店里面的材料间弄了张床,白天把师父推到店里后直接背到床上,吃喝拉撒她全部照看,偶尔天气不错的时候还能让师父坐在店门口晒晒太阳,晚上再把师父背回去。久而久之,她已经不需要和师父进行语言交流,仅仅是师父一个哼哼或是一个眼神,她就能明白师父是要喝水还是哪里疼了,或是自己做的活哪里不对。
就这样在床上躺了三年后,师父走了。
临终前荆然的师父在医院把儿子和荆然都叫了过来,努力地写了一行字表示把小店留给荆然,其他的不动产和财产还是会给儿子的。
毕竟荆然传承了这门手艺,而且这么多年都是她在照顾生病的师父,荆然师父这个做法也并不过分。
可是荆然的师父去世后,师父的儿子表示那张纸没有法律效用,而且自己已经撕掉了,那个小店他也要收回来,准备清空给自己的新婚妻子开个小服装店,而后他慷慨的表示店里那些货物是可以给荆然,木偶店关门那天荆然可以去把店里的东西收走。
收店那天,荆然的母亲跟去闹,说三年学徒两年效力荆然做到了,还多干了一年,怎么说也应该分点辛苦钱,如果赵爷爷的儿子不给,她就去告他们曾经雇用童工。最后赵爷爷的儿子自知理亏,被荆然的母亲要走两万块钱。
荆然收货物的时候发现店的门口贴着大甩卖的字样,师父的儿子说他那天的意思是说卖不掉的东西可以都给荆然,或者让荆然随便挑几样走。荆然没想图这点东西,可是她一回身看见师父一直坐的那张圈椅上也贴了一张纸,写着:旧实木圈椅,处理100块。
那张椅子,师父在世时总坐在上面喝茶,指导她做活,晒太阳,以前他一个人坐着看店,那上面的坐垫还是荆然缝的。这个小店,这把椅子,几乎就是师父半生的写照。
荆然的眉眼突然皱了一下,木头似的心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叫愤怒的情绪,她回身从母亲手里拿的一把钱里抽出一百块按在桌子上,然后把椅子上那张纸撕掉,搬起椅子走了出去。
师父的儿子这次一声没吭,荆然的母亲瞪他一眼后又把桌子上的一百块拿走了。
回家后,荆然母亲从那两万块钱里抽了两百块钱给女儿。那是荆然长这么大拿到的最多的钱。她把师父坐过的椅子在自己房间摆好,然后出门上街,她要去买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然后去一个地方赴约。
这一年,她已经十九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