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古之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抗倭爱国将领,山东蓬莱人。
    戚继光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在明世宗嘉靖年间。作为一个武将,他的辉煌代表国家的动乱。当时明朝的君臣正沉迷于“大礼”及其时间的斗争,而管理国家内部事务的朝臣们也浑浑噩噩,百姓生活则困苦不堪。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明朝此时的东南沿海遭受葡萄牙军队的侵袭和倭患也变得白热化,虽然后来葡萄牙军队被赶走了,但是倭患情况却丝毫没有改善,国家此时正值内忧外患的窘境。
    东南沿海的倭寇祸患明初就有,但那时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嘉靖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沿海周边的海上贸易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商人为了眼前的小利小益,和日本倭寇勾结,在沿海地区实行抢劫活动,走私兵器,造成倭患十分严重。
    戚继光像
    戚继光作为一名水兵指挥官,不可能扭转整个国家的命运,他能管的也就只有东南这一亩三分地不被外来民族欺负而已。继承了父亲的都指挥佥事职位,戚继光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这时候他没有受到严嵩等人的迫害,皆在于他受到与严嵩对立的权臣内阁宰相张居正的庇护。
    带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灭倭志向的戚继光一到三地上任,就看到旧军作战能力超差,这样的烂兵想打赢倭寇和奸商,那肯定是做梦。因此他认为当下最紧急的就是整顿水兵。
    那时候东南沿海的百姓一直深受倭寇的掠夺之苦,曾经自发组织抗倭,但是百姓毕竟不是军人,无论武器上还是体力上,远远不及真正的军人武装力量。于是戚继光将强壮的民众组织起来,再加上原有的水兵,组成了新的队伍——戚家军。他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
    这一系列军制改革后,一支全新的军队出现在浙东沿海战场,抗倭形势很快转变。戚继光不让数量有限的部队分兵把口,而形成一个拳头主动出击,在台州九战九捷。大感惊恐的日本海盗转而窜扰福建、广东沿海,戚家军也随之南调。戚继光根据倭寇在海边游动需要一些据点和岛屿作为巢穴的特点,以主动攻击为主,其中夜袭横屿岛一仗歼敌2000人,使得当时的将军谭纶都忍不住发出感叹:“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如此之震,军功未有如此之奇者。”
    戚家祠堂
    戚家军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转战10年,日本海盗只要见到他们,腿肚子就抽筋,头皮就会发麻,哪还敢再来捣乱。
    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戚继光总结了水战、陆战的经验,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这部有关“海军陆战队”的兵书,比之金庸笔下的《武穆遗书》,恐怕也毫不逊色。
    可惜的是,这位勇猛无匹的抗倭名将,曾立于海岸发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等豪言壮语的戚家军领导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随着庇护他的张居正失势而受到排挤,归乡而逝,结束了自己在史册中的最后一笔。此后,明朝东南沿海再无名将守护,倭寇虽减,然而葡萄牙侵略者却多次骚扰明朝领土,久占澳门不还,最后澳门终落入外人手中。

章节目录

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朱立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立春并收藏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