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入侵阿富汗:企图建立印度洋的桥头堡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阿富汗地处苏联陆地进入印度洋与美争霸的通道上,地理位置优越,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20世纪50年代,苏联就开始控制了阿富汗的经济命脉和军队。1979年,阿明担任阿富汗总统之后,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阻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
    1979年,苏联为了在印度洋建立桥头堡,同时为了获得波斯湾丰富的石油资源,决心武装入侵阿富汗,除掉阿明,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战略目标。苏阿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长达9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也称为阿富汗战争。
    1989年2月,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当西方世界正举杯欢度圣诞节之际,苏军特种兵和空降兵已进入喀布尔。当日晚7点30分,苏军攻占了阿首脑机关,击毙阿明总统及其幕僚,当即成立了以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首的傀儡政府。次日,苏军在阿富汗边境上集结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苏军一路上几乎未遇抵抗,阿政府军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新傀儡政权。苏军随后迅速控制阿富汗全境。
    1980年2月,在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开始发动针对反政府武装的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由前阿政府军转变而来的反政府武装,利用山地地形,展开游击战,使苏军的全面“扫荡”无功而返;于是苏军改变战术,实行重点“清剿”,企图歼灭游击队的主力,重点“清剿”也归于失败。经过几年战争的发展,游击队的力量不断壮大。至1985年底,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达到12万人,游击队则逐渐发展到10万人。
    1986年1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85年苏联易主,迫于舆论的谴责和阿军的顽强抵抗,表示愿意接受采用政治方式解决问题,放弃主攻,转而防守城市和交通线。然而阿游击队发动猛烈攻势,对苏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结果,苏军主要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富汗游击队则扩大农村范围,双方形成了僵持的局面。最后,苏联只能选择接受1988年4月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在同年的5月15日和转年的2月15日从阿富汗撤军,这也就宣告了长达9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
    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双方共计100多万人死于战火,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苏军入侵阿富汗,属于扩充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且战争削弱了国力,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不屈不挠,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且成功运用游击战和苏军打成平手,最终迫使苏军撤离国土。

章节目录

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朱立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立春并收藏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