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争:瑞典从欧洲列强的名单中消失历史上,曾经有一次俄国和瑞典之间的争霸战,被人们称为“大北方战争”。俄瑞两国为抢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所有权,发动了长达20年的战争,两方投入的兵力都在12万左右。瑞典最终被俄国所败,不但失去了出海口,由于损失惨重,也从此退出了欧洲强国的舞台。
    在欧洲30年战争期间,瑞典作为战胜国在战争后瓜分了德意志的一部分土地,之后还拿下了松德海峡以北的那部分领土,从而在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的100年里,瑞典成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大帝国。
    1617年1月,瑞典与俄国签订了《斯托尔博沃条约》,条约中规定了俄国被剥夺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使用权,这也标志着俄国在与瑞典的霸权争斗之中败下阵来。但俄国一方始终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尤其彼得大帝即位之后,他一心想收回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使用权。
    17世纪末期,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两国组成了联盟国。在1700年,俄国率领联军向瑞典发动了北方战争。
    丹麦首先展开了行动,弗里德里克四世下令向荷尔斯坦因·戈托普发起了攻势,而荷尔斯坦因·戈托普正是瑞典的盟国。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也率军同时对瑞属立窝尼亚展开攻势。此时的瑞典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对丹麦的海防进行了奇袭,并成功突破。1700年8月,迫于这次海上进攻的压力,丹麦军方签订了《特兰文达尔条约》,退出了俄瑞两国之间的这次大战。
    彼得大帝此时正率领他的沙皇大军攻打因格里亚,同年的10月又进攻纳尔瓦。然后在纳尔瓦战役中,沙皇第一次尝到了北方战争中惨败的滋味。
    1709年,在乌克兰基辅附近的波尔塔瓦战役,使瑞典人在该地区的权力与统治都归于结束。彼得大帝的军队规模更大、装备更加精良,而瑞典人则疲倦不堪、饥肠辘辘,而且还远离家乡故土。
    瑞军取得了大胜,士气大振。俄国建立的反瑞同盟也宣告破裂,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得到了西班牙和法国的支持,实力瞬间大增。
    虽然彼得大帝在瓦尔纳战役中被瑞军打得惨败,但由于瑞典将军力转向对付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俄国得到了喘息之机,得以养精蓄锐。恢复实力的俄国趁机攻占了波罗的海诸省。1703年,俄国在什利斯谢尔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从而打通了去往因格里亚的路线,并在那边建立了圣彼得堡,成了俄帝国的新都城。俄瑞两国之间的矛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1709年,查理十二把本国的主要军力从对抗萨克森的战场中抽离出来,直取俄国的莫斯科。可由于深入敌境,军力耗损太大,加上盟军的支援部队全都被俄军阻击,瑞典人在波尔塔瓦战役中被俄军打得大败,而查理十二也流亡到了奥斯曼帝国。至此,虽然北方战争还未结束,但瑞典大势已去。当初的反瑞联盟再次组合在一起,彼得大帝还成功地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海上部队。波罗的海诸省也先后被俄帝国所吞并。
    查理十二后来虽然摆脱了奥斯曼帝国,成功地回到了瑞典重掌大权。但此时的瑞典日落西山,在之后的大小战争中几乎全部丧失了它的海外领土,退出了欧洲列强的名单。而俄帝国由于拿下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一跃成了东欧的霸主。

章节目录

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朱立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立春并收藏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