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的历史:四代汉语军衔等级军衔制度本是由西欧国家传入中国的,军衔等级称号的汉语名称几经变更,迄今为止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
    第一代:
    1904年,清朝政府在《另定新军官制事宜》的奏折中首先提出,1905年9月16日《陆军军官军佐任职等级及补官体制摘要章程》正式命名了三等九级的军官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都统,中等军官称参领,下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正、副、协三级。
    军官三等九级的全部称谓是: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第二代: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清朝政府命名的军衔等级称号被立即废弃,《军士制服令》中匆促提出新的军衔等级称谓。上等军官称将校,中等军官称领,次等军官称尉,每等分大、中、少三级。
    军官三等九级的全部称谓是:
    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大领、中领、少领;大尉、中尉、少尉。
    第三代: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军队等级制度法规,在《陆军军官佐士兵阶级表》中正式命名了军官的军衔称号。上等官佐称将军,中等官佐称都尉,初等官佐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三级。
    军官三等九级的全部称谓是: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都尉、左都尉、右都尉;大军校、左军校、右军校。
    第四代:
    1912年,北洋政府另外颁发《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重新命名了军官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三级。
    军官三等九级的全部称谓是: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这种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后来只是在每一等里面的级数上有所增加。如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军衔制期间,增设了大将、大校和大尉。

章节目录

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朱立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立春并收藏军事知识和常识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