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侯爷觉得还有没有其他可疑之处?”君瑶斟酌着问。
    明长昱挑眉:“其他可疑之处?”
    君瑶面色微微暗沉:“于慎匣子里的东西,难道和这个案子没有丝毫关系吗?”
    明长昱知道她担心什么,他安抚地捏了捏她的手指,说道:“正在深查,会有结果的。”见她一副不甘心想要追问的样子,明长昱又说道:“的确是有线索了,但是线索来得不易,若轻举妄动恐会打草惊蛇。为查前朝的案子谋划这么多年,不能出任何破绽,否则……会有人白白丢掉性命。”
    君瑶虽然不甘心,却不好再问。她只轻轻哼了声,转而看向窗外。明长昱将窗门关好:“窗外有什么好看的?仔细被风扑了。”
    车内暖融融的,茶香伴着悠闲的马蹄声,使人不觉昏昏然放松起来。雨越下越大,由沾衣欲湿化为萧瑟秋雨,明长昱对车夫吩咐道:“前方避雨。”
    曲江畔有不少长亭短亭,亭外杨柳依依,枝叶黄绿相间,在雨中越发鲜艳柔韧。明长昱与君瑶入了长亭避雨,天青烟雨里,江天一色,长亭向晚。江上小舟翩然,江流婉转绕环之远,是繁荣鼎盛的京城。
    两人就着石桌石凳休息,几名侍卫守住长亭外,还将车上的暖茶搬了下来。
    “冷不冷?”明长昱借着给她递的的功夫,顺手探了探她的手指。纤细粗糙的手指温温软软,让他不想释手。
    “不冷,”君瑶说。
    明长昱瞧着亭外的雨,见四野无人,雨声入耳,仿若天地间只有他与君瑶两人,此情此景,堪称良辰好景。他与她并着肩,说道:“今日皇上单独留了几位大臣,商议好赵家之事后,我向皇上请了一道旨。”
    君瑶疑惑地看着他。
    明长昱说道:“你刑部有一段日子了,破了几个案子,也算是有功在身。我便向皇上请旨,让你调入大理寺,皇上已经准了,下月起,你就不必去刑部了。”
    君瑶既惊讶又意外:“我在刑部做得好好的……”
    “你继续留在刑部,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明长昱温言说道,“你入刑部,是因为发现唐延与刑部的人有来往,当年刑部彻查君家之案,他是负责构陷君家的人之一,与刑部有秘密往来也是有的。而今刑部上下的人我彻底清查了一遍,没有可疑之人。”
    君瑶蹙眉,她在刑部如此一段时间,实则也将刑部的人暗中查看了一遍,甚至借着隋程的名义去过刑部的卷宗库,看了每一位刑部官员的脚色,刑部上至尚书,下至衙役,都没让她发现破绽。
    明长昱轻轻敲了敲她的额头:“若是刑部有线索,我安插进去的人早就查清楚了。”
    君瑶又是一愣。原来明长昱也怀疑过刑部的人,当年前朝的案子与君瑶的案子,都经由过刑部审查,若当真丝毫没发现,那便大有可能是刑部的问题。是以此后明长昱在刑部安插了人手。多年过去了,那人始终悄无声息,没传出任何消息。明长昱推断,即便刑部曾经有过前朝的人,如今也脱身离开了。
    见君瑶依旧是一副木讷的模样,明长昱轻轻拍了拍她的脸:“你试着想想,如今暗中查前朝案子的人是我,跟在我身边,岂不更方便直接?”
    这倒是有理,君瑶点点头。她并不是不愿去大理寺,只是在刑部久了,有些不舍罢了。转念一想,这京城虽大,但衙门就那么几个,即使离开刑部,也不至于与隋程李枫等人彻底失了联系。
    于是她爽快地应了,问道:“不知我去大理寺,所任何职啊?”
    明长昱说道:“大理司直。”
    君瑶僵了僵,“大理寺直?不错。”
    若没记错,当年兄长也是从大理寺直做起的。虽只是从六品的小官,但……有机会到地方查检案子,与钦差无异。君瑶模糊地记得,似乎兄长便是从地方查案回京之后,开始奉皇命着手查前朝之案,最后竟被治以勾结前朝乱党的罪名,抄家流放。
    幼时的记忆叠荡而来,君瑶不由抬手抱住头。
    明长昱见状,立即将她拥入怀中。她压住酸涩,抬头凝睇着他,轻声问:“我父兄忠君勤勉,君家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没什么根基……”她思绪有些混乱,唇微微颤着,有些语无伦次。明长昱的怀抱很温暖,手臂的力量坚定有力,她深吸一口气,才继续说:“君家很简单,举族上下不过几个人,为什么会……”
    明长昱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继而将她揽入怀中,俯身安静地看着她,缓缓地在她唇上落下深吻。
    无边丝雨,满江秋色,天江一色里,长亭生暖。
    一吻结束,明长昱有些不尽兴。君瑶顾忌着有明长昱的心腹在场,立即退开些,此地无银三百两地绕到他对面坐下,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雨下了几刻钟,暮色将晚时,他们才回城。
    君瑶一直思索着如何向隋程说自己要调往大理寺的事,可隋程的消息比她灵通,她还没来得及收拾行礼,隋程就得到了她的调令。隋程也不知自己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心情十分复杂。
    他抱着大黄,蹲在桌案后自言自语:“阿楚要走了啊,以后没人会帮我接案子了。阿楚去了大理寺,不再是七八品的小官吏了,是从六品大理司直,虽然没有府邸,俸禄也不高,也没资格去上朝,但比在刑部好啊。大黄,你以后干脆跟着阿楚混好了,跟着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君瑶一直听着他絮絮叨叨地说着,待他总算安静时,说道:“侯爷说,你可以调一人上来。”
    “调?调什么人?”隋程嘟囔着,“跟我要好的人中,除了你就是李枫最得力,李枫自有前途,吴侍郎有意将他要走,章台与柳镶跟着我又是屈才,我……我调谁?”
    “秋闱快到了,你可从试子中选人。”君瑶宽慰道。
    隋程唉声叹气,转过身背对她:“还是大黄最好了,大黄从不会离开我。”
    他将脸埋进大黄的毛里,大黄正睡得香,猛地被揉醒,爪子一伸从隋程身上跳下去。
    君瑶本想在离开刑部之前请隋程李枫等人吃顿饭,奈何他们个个是忙人,又因秋闱快到了,京城内涌进不少应试的学子,朝廷上下备着考试,隋程几人便与君瑶商议,待空闲之后再相聚。
    君瑶按时去了大理寺。去的第一日,才知大理寺管理严格,上上下下的人办事得力严谨,虽一个个都认真卖命,好在都很好相处。
    君瑶是初到,也不被安排大事,只跟着大理寺丞做事打杂。
    秋闱也在一日日的临近,凌云书院也将在扩招之后迎来第一批入学的学子。休沐时,明长昱带着君瑶微服前往凌云书院。
    清秋入原野,乐游原再次热闹起来,道途中车马热闹,人声喧嚣。君瑶与明长昱走在行人间,相较于他人的行色匆匆,他们二人显得很是悠闲。
    只需大致一看,就知这匆忙的人,有的是往青龙寺上香或来游玩的,有的是往凌云书院的。
    君瑶听闻今年秋闱会试之上,有不少寒门学子上榜,还特意恭喜了明长昱一番。
    明长昱却说道:“别高兴得太早,这些寒窗苦读的人,虽个个心怀壮志,却未必都能被重用。”
    的确任重道远,但好歹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两人且走且行,忽然有一位年轻的布衣青年匆匆走上前,腼腆低声地问:“二位公子,请问……请问凌云书院的路怎么走?”
    君瑶与明长昱对视一眼,相视一笑。君瑶看着眼前的这位青年,说道:“你可是去凌云书院报到的?”
    “正是。”青年拱手行礼,脸色有些泛红,大约见君瑶生得可亲些,便殷切地看着君瑶。
    君瑶笑了笑:“正好我们也去书院,你跟着我们走就好了。”
    青年拘束地点了点头,理了理肩上的包袱,侧身请君瑶与明长昱先走。
    君瑶暗暗打量着他,见他周身虽无风尘仆仆之气,却是面皮略黑,唇也起皮干燥,包袱也是半旧的,打理得很整齐。一路上他也不说话,可君瑶想让他多说几句,至少想知道他到凌云书院来的原因。
    “听你口音,不像京城人。”她随意说道。
    青年立即礼貌地回道:“小生是齐州人,家乡靠着海。”
    果然是千里迢迢赶到京城的。
    明长昱这才开口:“可参加会试了?”
    青年更加羞愧,低声道:“只过了乡试。”
    明长昱赞许地点头:“看你年纪不大,已过了乡试,不错。”
    青年捏紧肩上的包袱:“小生听闻,若名次不错,可免除学费,这才来的。”
    明长昱挑眉:“哦?那你乡试第几名?”
    青年面色更红,也不知是热,还是当真羞涩,也不敢正视明长昱,低头轻声道:“第……第一名。”
    没想到还是个解元。君瑶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将要到书院时,青年解元突然停下来,惊叹不已地看着遥在前方的凌云书院,激动得瞪大了双眼,说道:“我……我从未见过如此美轮美奂的房子?这真是书院?”
    凌云书院的规模,与京城里那些庭院比起来,当然不算什么。可在这位青年解元眼中,确然堪称美轮美奂了。
    明长昱轻笑:“是,若你有实力,接下来你会成为这里的学子,有学舍住,有夫子教导,学业有成,还会入仕求取更高的功名。”
    青年脸上满怀憧憬,又飞快地往前走。到凌云书院门口,却见人山人海,书院门前排起了长龙,前来报名的学子,竟将这从前门可罗雀的地方,变作了门庭若市的热闹之地。人越多,声望越大,书院负责接待的人忙得不可开交。
    明长昱用折扇轻轻点了点青年的肩膀:“听闻今年招收的名额有限,报名后还会有一番考核,祝你好运。”
    青年握紧拳头,起誓般说道:“我一定会成功的!”
    呆了呆,他快速放下包袱,在里头翻捡了片刻,拿出两块用布包裹的东西,递到君瑶与明长昱跟前,说道:“这……这是小生家乡的特产,多谢两位公子为我带路。”
    君瑶闻到那包裹里有淡淡的鱼腥味,也没推辞,伸手接了。
    青年说道:“这是海鱼干,我爹娘出海打回来的,特意晒干了让我带来京城送给同学。”
    君瑶谢过,却有些犯难:“可惜我从来没吃过海鱼,不知道如何做才美味。”
    青年立即说道:“随便怎么做都美味,只是不用放盐,否则太咸了。”
    “多谢,”君瑶说道。
    青年整理好包袱,拱手道:“小生这就去报道了。”
    说罢,他转身挤进人堆里,很快排入队伍中,片刻之后,已无法从人群中找到他了。
    君瑶与明长昱绕去了书院的后门,华阳园的两座被烧毁的房屋还在继续修缮,明长昱不知为何,发出轻轻一叹。
    君瑶看着他,露出笑意来,拱手作揖道:“恭喜侯爷贺喜侯爷。”
    明长昱见她眉眼弯弯,笑意清甜,便挑眉道:“这话我爱听,不过若是在你我成亲时听别人说,我就当真喜了。”
    君瑶双脸发热,明长昱心情愉悦,上前握住她的手,正欲说话,忽然听见有说笑声靠近。
    原来是学子们进了书院,正由几位斋长领着四处参观。
    宋夫子得知明长昱在院中,抽了空前来接待。三人去了三思堂,宋夫子亲自煮了茶,将今日来报到的学子名单交给明长昱。
    在宋夫子看来,这些学生还算不上优秀,但总有几个出类拔萃的。
    感叹之余,宋夫子说道:“也不知这里头,有没有能超越祝守恩与陆卓远的人。”
    明长昱大致浏览完,说道:“会有的。”
    闲聊完毕,斋长前来说,请宋夫子去与新来的学子训话。宋夫子摇手拒绝:“说什么,你只需告诉他们,来了这里,就必须守这里的规矩,别以为今日进来了,就永久留在这里了,若他日触犯了院规,老夫该怎么发落就怎么发落,若有人不学无术,心思不正,老夫会毫不留情地将他撵出去!从此不得再入书院半步!”
    斋长闻言应下,立即将夫子的话传下去。
    半个时辰后,学生们熟悉了书院的环境,由斋长带着到三思堂,一一见过书院的夫子与山长。兴奋劲儿与新鲜感都退却了,所有的学生规规矩矩地站在三思堂外,垂首静立。
    山长说了一通话,吩咐人分发一些笔墨纸等,又让斋长分派学舍。
    君瑶与明长昱始终隔着一道竹帘,透过帘缝看着堂外的情况。学子们无论年龄大小,都整齐地站在一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听到自己的名字,恭恭敬敬地领了东西,随斋长离开前往学舍。
    君瑶眯着眼,觉着透过竹帘的光有些刺眼,恰在此时,斋长喊了夏海月的名字,一位脸红的青年规规矩矩地上前,双手捧住笔墨纸等物,老老实实地等候着。
    君瑶低声对明长昱说:“这位解元叫夏海月呢。”又轻声道:“他生长于海边,想来经常看见海上明月。”
    明长昱笑了笑,仔细听了斋长的话。
    君瑶得知夏海月的学舍号,愣了愣说:“他住的是祝守恩住过的学舍。”
    明长昱不置可否。
    那间在东边角落里的学舍,窗外是青青的细竹,窗内早已清理干净,不见曾经的痕迹。但永远不变的,定然是当窗对竹苦读的学子,以及屋内的读书声。
    君瑶与明长昱直至黄昏之后才离开凌云书院。
    两人路过乐游原时,君瑶忽而想起一首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绮丽无限的夕阳,是乐游原独特的风致。
    </div>
    </div>

章节目录

奇案风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关尔小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尔小禾并收藏奇案风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