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一脸冷漠的贾诩,刘宏不由苦笑,这贾诩和平时在自己面前前呼后拥的臣子不同,似乎从来都对任何事情冷漠不已,让得刘宏颇感有趣的同时,也是诽腹不已。
想他一个大汉皇帝,竟然被自己的臣子如此对待,说贾诩是有股傲骨也好,说他是天生就如此也罢,反正让刘宏颇为有些不自在,可是却根本无可奈何,毕竟这贾诩还真如伏泉所说智谋无双,每次闲来无事,招他到身前问对,都能让刘宏有所收获,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良才。
回想当初,伏泉还是议郎时劝自己罢兵,将原本同意夏育、田晏二人出兵鲜卑意见的他,用提前模仿鲜卑人迎战计划的思路,彻底打消了自己出兵的想法,至今他都记得伏泉所说“归途之数千里路,皆为汉军埋骨之地……”,而从伏泉口中所知,这话是贾诩所言,自然让刘宏铭记于心,一直在等有机会便向这兵事大才讨教一二。
等到刘宏听闻伏泉在巴郡为太守后,举凉州武威姑臧人贾诩为孝廉后,便是心中有数,一直到贾诩进京为郎,入宫值守后,第一时间便迫不及待的招他问对诸事,从治国方略到内外兵事皆有所问。
而贾诩当时除了初时一愣,不知刘宏为何如此之后,其他时候则是事无巨细,一一为皇帝刘宏解答。虽然在贾诩心中,刘宏并无人主之能,但是却也无碍他在刘宏面前倾展其毕生所学,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让刘宏记住他。
毕竟说到底,贾诩眼里早已看出这大汉表面上自桓帝中兴以来的所谓盛世之下,其实内中早已是千疮百孔,其中就有地方世族豪强与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边疆各地就差一把火便可再次引爆的大乱,朝廷内部国库空虚致使皇帝要正大光明的卖官,甚至朝堂上外戚、宦官和士人之间的权利斗争的等等问题,都让贾诩心中有数,这大汉迟早会出现一场大变,将朝廷内外的各种矛盾,一一都彻底激化出来。
但是,纵然如此,也无怪贾诩要在刘宏面前不断展现自己,恨不得刘宏的眼中只有他一人而已。虽说他平日以低调作为自己座右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手,只要不危害自己身家性命便好,但是那也分时候的,毕竟他是低调做人,但不代表他不重名利。
如今,在整个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面前低调,除非贾诩此生愿望是做个隐士,不想升官发财。不然,如果他但凡想要官运亨通,仕途无忧,那就必须展现他的能力,让刘宏彻底记住他。说到底,大汉即使如同贾诩心中想的那样会衰落,但毕竟不是现在,等到大乱将起时,才是他贾诩再考虑如同保身,考虑后路的时候。
现在,西邸内,随着刘宏又一次询问边事如何,只是这一次,这位一直很少透露出具体想法的大汉皇帝,明显意思十分明确,就是要趁着鲜卑内乱时,派遣精兵,出塞痛击胡虏,以清边患。
至于为何找贾诩来,自然是询问这在刘宏眼中的兵事大家贾文和,有无良策北征,毕竟,如今的情况,与三年前贾诩提出的派遣刺客,刺杀檀石槐制造鲜卑内乱的计划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大汉根本不需要找什么刺客去刺杀了,毕竟在三年前,一战成名的关羽用一把飞戟彻底将这位鲜卑雄主,提前于历史之前,解决了他的生命,自然不需要再选精英刺客去刺杀了。
刘宏问了话后,见贾诩不为所动,一副老神在在模样,初时以为这家伙又犯了他那低调装逼的老毛病,然而等了半天也未见其人说话,便觉怪异。细细一想便知,这贾诩是在嫌弃隔墙有耳,至于他为何没有和刘宏使眼色或者说明,已经熟悉贾诩性格的伏泉知道,明显是这家伙在耍自己。
“让父,令诸人退下,敢有靠近者,杖毙!”刘宏之后语气冷冷的下着命令,让得在一旁伺候的张让心中一寒,因为皇帝很少会说这种话,心中同时一动,看来这北征之事,是皇帝的心头大事,自己到时候知道北征军事行动的计划后,得赶紧通知何进才行,不能让贾诩这伏泉的好友,比他们提前。
事实上,虽然张让也是很早就知道皇帝刘宏想要北征的愿望,毕竟以往刘宏询问贾诩或者其他朝内公卿百官,张让都在一边,而从小便照顾刘宏的张让,自然能从中明白皇帝刘宏对北征鲜卑有着多大的执念。
然而,愿望归愿望,张让虽然知道这愿望,但像是今天这样皇帝想要直接问询具体的进攻计划的时候,却是少见,而深知此番汉军胜率极大的张让,自然不会错失这次计划。
不过,很可惜,张让想偷听,只是这一次,贾诩却是不给他任何机会。因为,在他挥退西邸内宫女、寺人以后,贾诩还是没有立即说话,反而是转身,眼神灼灼的盯着他,面色却是一脸平静,冷淡得令人生寒,那意思很明显,要他张让也走人。
张让自然不会如贾诩之愿,见到贾诩脸色,根本当他是空气,不予理会,想他张让是陛下心腹,贾诩一个靠关系混来的孝廉郎也想指挥他张让,明显不可能。
只是,张让死赖着不走,想要在皇帝刘宏和贾诩商讨事,混得一二消息,从而传递到宫外。可是他身边的皇帝刘宏却是看不下去了,当然刘宏纯粹以为张让是为了照顾他,所以没离开,毕竟以往时候,像这种清场行为,刘宏也会留下张让一人陪同。
可是,这一次不同以往,刘宏明白张让不走,贾诩绝对不会开口后,直接命令张让离开,根本不给他留下的一点儿理由,着实让张让愤恨不已。然而,刘宏毕竟是皇帝,他这个宦官怎么敢反驳皇帝,最后只能带着一脸的怨怒,离开了西邸内。
顿时,整个西邸里,只剩下了刘宏和贾诩,他们接下来要谈一场关于扫平帝国边患的军事计划……
想他一个大汉皇帝,竟然被自己的臣子如此对待,说贾诩是有股傲骨也好,说他是天生就如此也罢,反正让刘宏颇为有些不自在,可是却根本无可奈何,毕竟这贾诩还真如伏泉所说智谋无双,每次闲来无事,招他到身前问对,都能让刘宏有所收获,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良才。
回想当初,伏泉还是议郎时劝自己罢兵,将原本同意夏育、田晏二人出兵鲜卑意见的他,用提前模仿鲜卑人迎战计划的思路,彻底打消了自己出兵的想法,至今他都记得伏泉所说“归途之数千里路,皆为汉军埋骨之地……”,而从伏泉口中所知,这话是贾诩所言,自然让刘宏铭记于心,一直在等有机会便向这兵事大才讨教一二。
等到刘宏听闻伏泉在巴郡为太守后,举凉州武威姑臧人贾诩为孝廉后,便是心中有数,一直到贾诩进京为郎,入宫值守后,第一时间便迫不及待的招他问对诸事,从治国方略到内外兵事皆有所问。
而贾诩当时除了初时一愣,不知刘宏为何如此之后,其他时候则是事无巨细,一一为皇帝刘宏解答。虽然在贾诩心中,刘宏并无人主之能,但是却也无碍他在刘宏面前倾展其毕生所学,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让刘宏记住他。
毕竟说到底,贾诩眼里早已看出这大汉表面上自桓帝中兴以来的所谓盛世之下,其实内中早已是千疮百孔,其中就有地方世族豪强与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边疆各地就差一把火便可再次引爆的大乱,朝廷内部国库空虚致使皇帝要正大光明的卖官,甚至朝堂上外戚、宦官和士人之间的权利斗争的等等问题,都让贾诩心中有数,这大汉迟早会出现一场大变,将朝廷内外的各种矛盾,一一都彻底激化出来。
但是,纵然如此,也无怪贾诩要在刘宏面前不断展现自己,恨不得刘宏的眼中只有他一人而已。虽说他平日以低调作为自己座右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手,只要不危害自己身家性命便好,但是那也分时候的,毕竟他是低调做人,但不代表他不重名利。
如今,在整个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面前低调,除非贾诩此生愿望是做个隐士,不想升官发财。不然,如果他但凡想要官运亨通,仕途无忧,那就必须展现他的能力,让刘宏彻底记住他。说到底,大汉即使如同贾诩心中想的那样会衰落,但毕竟不是现在,等到大乱将起时,才是他贾诩再考虑如同保身,考虑后路的时候。
现在,西邸内,随着刘宏又一次询问边事如何,只是这一次,这位一直很少透露出具体想法的大汉皇帝,明显意思十分明确,就是要趁着鲜卑内乱时,派遣精兵,出塞痛击胡虏,以清边患。
至于为何找贾诩来,自然是询问这在刘宏眼中的兵事大家贾文和,有无良策北征,毕竟,如今的情况,与三年前贾诩提出的派遣刺客,刺杀檀石槐制造鲜卑内乱的计划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大汉根本不需要找什么刺客去刺杀了,毕竟在三年前,一战成名的关羽用一把飞戟彻底将这位鲜卑雄主,提前于历史之前,解决了他的生命,自然不需要再选精英刺客去刺杀了。
刘宏问了话后,见贾诩不为所动,一副老神在在模样,初时以为这家伙又犯了他那低调装逼的老毛病,然而等了半天也未见其人说话,便觉怪异。细细一想便知,这贾诩是在嫌弃隔墙有耳,至于他为何没有和刘宏使眼色或者说明,已经熟悉贾诩性格的伏泉知道,明显是这家伙在耍自己。
“让父,令诸人退下,敢有靠近者,杖毙!”刘宏之后语气冷冷的下着命令,让得在一旁伺候的张让心中一寒,因为皇帝很少会说这种话,心中同时一动,看来这北征之事,是皇帝的心头大事,自己到时候知道北征军事行动的计划后,得赶紧通知何进才行,不能让贾诩这伏泉的好友,比他们提前。
事实上,虽然张让也是很早就知道皇帝刘宏想要北征的愿望,毕竟以往刘宏询问贾诩或者其他朝内公卿百官,张让都在一边,而从小便照顾刘宏的张让,自然能从中明白皇帝刘宏对北征鲜卑有着多大的执念。
然而,愿望归愿望,张让虽然知道这愿望,但像是今天这样皇帝想要直接问询具体的进攻计划的时候,却是少见,而深知此番汉军胜率极大的张让,自然不会错失这次计划。
不过,很可惜,张让想偷听,只是这一次,贾诩却是不给他任何机会。因为,在他挥退西邸内宫女、寺人以后,贾诩还是没有立即说话,反而是转身,眼神灼灼的盯着他,面色却是一脸平静,冷淡得令人生寒,那意思很明显,要他张让也走人。
张让自然不会如贾诩之愿,见到贾诩脸色,根本当他是空气,不予理会,想他张让是陛下心腹,贾诩一个靠关系混来的孝廉郎也想指挥他张让,明显不可能。
只是,张让死赖着不走,想要在皇帝刘宏和贾诩商讨事,混得一二消息,从而传递到宫外。可是他身边的皇帝刘宏却是看不下去了,当然刘宏纯粹以为张让是为了照顾他,所以没离开,毕竟以往时候,像这种清场行为,刘宏也会留下张让一人陪同。
可是,这一次不同以往,刘宏明白张让不走,贾诩绝对不会开口后,直接命令张让离开,根本不给他留下的一点儿理由,着实让张让愤恨不已。然而,刘宏毕竟是皇帝,他这个宦官怎么敢反驳皇帝,最后只能带着一脸的怨怒,离开了西邸内。
顿时,整个西邸里,只剩下了刘宏和贾诩,他们接下来要谈一场关于扫平帝国边患的军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