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果与问题都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营建与推进城市哲学,对于凸显城市变迁、城市社会的人文性,更为清晰地把握城市变迁、城市社会的全面本质,具有基础意义。同时,营建与推进城市哲学,也为哲学走进现实生活、当代社会,贴近文明转换的内在韵律、可能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维度、可能路径。
    一
    从研究内容看,营建城市哲学,把握城市的人文内涵、文明本性,可以从推进四个方面进行。
    其一,澄清城市哲学的知识合法性。当代城市变迁取得了诸多成就,也引发、伴随着诸多复杂性问题。城市哲学的重要目标,是揭示、呈现城市及其变迁的人文本性、人文底蕴。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应用哲学,城市哲学的知识本性与知识合法性,同哲学的时代与生活本质深层统一。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在起源、生成与转换中始终同生活与时代共生、共振。营建与深化城市哲学研究,是哲学在城市时代走进生活的重要维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知识,营建与推进城市哲学,需要哲学同城市学、建筑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进行问题式对话,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哲学是一门没有学科门类归属的一般城市学,在知识特征上,城市哲学具有高度的跨界性、时代性、问题性。
    其二,把握城市正义与城市权利。正义与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的主体关系,是一种随着时代语境变迁的、具有客观与实在内容的综合主体间性。城市正义与城市权利,是当代正义与权利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空间与城市生产、空间与城市配置、空间与城市流动、空间与城市关系等日益成为正义与权利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一种经过时代反思与当代发展的正义观、权利观反思与关照城市社会、城市问题。正义与权利的生活化、微观化、流动化,或者说生活正义与生活权利、微观正义与微观权利、流行正义与流动权利,是城市正义、城市权利的重要特征。
    其三,推进城市自觉与城市秩序。城市变迁是一个久远、古老的现象与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新问题、新变数的新过程。人们在当代城市变迁中日益遭遇共同体、意义、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失序与人文冲突。城市秩序不仅是一个空间过程,城市秩序不仅是一种经济秩序,城市变迁在本质是一种深刻的人文过程,其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秩序、人文支撑。推进城市启蒙、建构城市自觉,离不开对城市制度、城市伦理、城市传统、城市精神、城市政治等问题的哲学反思、人文确认,需要全面推进同城市变迁与城市社会相关的制度自觉、伦理自觉、传统自觉、精神自觉、政治自觉。
    其四,厘清城市社会的文明逻辑。城市是文明一个核心标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城市社会是全球文明的重要方向。城市社会既具有丰富的文明多样性,也具有深刻的文明共同性。变迁中,城市社会日益从一种人类无法左右自身命运的宿命共同体转换为一种具有更多可选择性与自由度的,区域与人类意义上的复杂命运共同体。城市社会的文明特性具体表现在生态、风险、创新、政治等方面,当代城市社会的生态、风险、创新、政治等逻辑日益呈现出不同于前城市社会、传统城市社会的新趋势、新特征。例如,作为一个生态过程,城市社会的生态性不仅指自在自然意义上的生态性,更指向人、社会、自然互动意义上的人文生态性;城市社会的创新动力既来源于多样异质文明的聚集与碰撞,也来源于文明共同性的不断积淀与自觉。
    二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的空间聚集,是人的主体性、社会性的对象化实现,是人们获得确定性的重要方式。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实体空间的营建过程,一个人口城市化或产业城市化的转换过程,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变迁、文明转换过程。城市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从人文性、文明性的维度,对城市变迁、城市社会进行跨学科人文透视。从学科特质与研究方法看,作为一门跨界、跨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城市哲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对城市进行人文向度反思,努力揭示城市及其变迁的哲学性、人文性。城市变迁不仅是一个客观空间意义上的生产过程或经济、人口变迁过程,更是一个深刻的人文转换过程,揭示城市及其变迁的人文性、哲学性,是城市哲学在研究取向上区别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济等的重要特点。揭示城市及其变迁、城市社会生成与转换的人文性、哲学性,不能停留在原则性地指认城市及其变迁具有人文性、哲学性这个层面,而是需要结合城市史、文明史具体揭示城市的正义与权利、制度与秩序、生态与文化、风险与权力等的内涵、特点、趋势。
    其二,对城市哲学进行具体知识营建,努力呈现城市哲学的独特知识全貌。城市哲学作为一种部门哲学,不是哲学原理在城市问题上的简单公式化运用,而是从城市与城市社会的内在特性出发,建构具体揭示关于城市性、城市生成、城市趋势的知识生命有机体、知识整体。城市哲学的知识合法性不仅体现哲学需要关注城市社会这个当代重大问题,更体现在城市哲学在知识形态上具有从城市出发的自身知识体系。探索城市生成论、城市正义论、城市文明论、城市趋势论,对呈现城市哲学的系统知识构成具有重要价值。
    其三,推进哲学与城市规划、全球文明史、人文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的多学科对话,探索哲学进入当代现实的新维度。营建城市哲学,尤其需要一种平等、共同参与生活的包容性、学习性的知识态度。哲学与其他学科不是一种一般学科与特殊学科的非平等关系,而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关注、切入、反思对象与生活的相互交叉与互文见义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史学等已经对城市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没有对这些成果的了解与尊重,也就没有城市哲学的营建。另一方面,城市哲学的重要价值、独特方法论价值,正在于可以在参与、共享中深层推动城市规划学、城市史学、全球文明史在城市与城市研究上的深层对话。
    三
    由于城市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也由于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的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一个跨学科互动研究的新的学术热点、热点领域。从综合影响看,我国目前的城市研究,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对城市与哲学、哲学性与城市性关系的把握不断深化。在研究中,人们日益认识到,一方面,城市问题、城市发展亟须哲学关注。中国及世界正在进入城市型社会,不断呈现的诸多城市问题具有高复杂性、综合性,尤其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与关照。另一方面,当代哲学也日益需要城市视野、城市情结、城市路径。反思哲学史,哲学的产生、发展、变迁具有深刻的城市性,关注当代城市社会、城市变迁为哲学进入现实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与可能。
    其二,城市哲学研究正在产生跨学科影响,正在成为推动城市与文明研究多学科对话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城市哲学论坛”、“中国城市社会论坛”等相关论坛多次举办,诸多期刊刊发了城市哲学系列论文。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发表、学术讲座等形成,城市哲学的学术共同体基本形成,产生了比较好的学术及社会影响。这种多学科共同研究,不仅为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拓展了研究视域、交流空间,也为哲学及相关知识研究切入现实、走进生活、拓展创新提供了新可能、新路径。
    面向未来,在已有进展基础上,城市哲学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其一,从理论维度看,如何更为全面地营建有特点的城市哲学。能否处理好哲学与城市,城市与城市学、管理学、文明史等学科之间的张力,如何确认、发展城市哲学研究的哲学性、人文性,是城市哲学研究始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城市哲学的深入,既需要更为深厚的哲学素养、人文素养,也需要更为深厚的城市史素养、文明史素养。进一步加强、结合、融合这两方面的素养与知识,对城市哲学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其二,从现实维度看,如何把城市哲学研究同深层把握中国城市社会的特性相结合。在城市哲学的起步阶段的研究,更多地注重西方资源、学理探索、思想资源探索有其合理性与价值。但如果城市哲学研究想走得更远,就需要具有更为自觉的中国意识、中国情绪、中国资源,需要从更多地关注西方空间与城市理论,走向更加自觉地关注城市研究的本土资源、本土问题。城市哲学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掌握中国城市史、文明史等本土资源,更为具体地揭示中国城市变迁、城市社会的人文与文明特殊性。
    总之,如何进入现实是哲学始终面对的一个问题,城市哲学为探索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当代结合提供了一个有价值、有现实感的可能路径。树立更为自觉的文明比较意识、人文意识、本土意识,对城市哲学研究的深层化、具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目录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陈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忠并收藏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