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咸淡两由之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顾恺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李叔同)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其间,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夏丏尊实在于心不忍,便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先生有此一问,那是因为作为故交,他知道弘一大师年少时也曾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也曾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夏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在弘一大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是好的;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诸事俱疏,心境难舍,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其实,人生咸淡,有时可以看作人生的辉煌和淡出,由在俗世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需要修心的。好的结果,是心灵境界的升华,所谓大智若愚;坏的结果,自暴自弃,忧郁不乐。清逸的心境泯灭不了个性,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浮躁的心境张狂自己个性,“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而艺术家有时会像屈原,你看那顾城与海子。
但是人们每每都拗不过这个弯子,他们总想在顶峰停留时间长一点,他不知道有的时候在顶点呆长了,会使光辉暗淡,雪山顶上滞留长了,意味着死亡!绚丽至极归于平淡,其实人人都是这样。佛教偈云:“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依、甘苦共存;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味香甜的美妙?
想起顾恺之的《四时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看四时之景,忘凡尘俗事,你会感叹: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少一分挂碍,便多一分自在;少一分苛求,便多一分安详;而多一分宽容,自己便也多了一分转圜的余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自己努力过了,对得起那份心血,也就罢了。对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给了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就像过日子少不了一日三顿饭菜,咸淡恰恰合适的时候是很少的。有时咸,有时淡,你都得吃下去,不必说咸道淡,赌气饿肚皮。
然而,咸淡两由之,并不是简单地随遇而安、不图进取。丰子恺先生曾评价弘一大师:当教员,是个好老师;做名士,是个真名士……做一样,像一样,就因为他做事一切事都心无旁骛、认真投入的缘故。试问,一个嫌淡怕咸、心存挂碍的人,能有如此修行吗?
满足是由淡到浓的思念,聪明的人藏在心底,不起波澜。他用平静的人生态度连接着起点和终点。因为淡然,所以更容易放弃,从而更容易得到。对比得到的,别嫌咸,也别嫌淡,要知道: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
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无论快乐或者痛苦,同样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就像枯叶上的一滴水,可以看作自伤身世的眼泪,也可以看作滋润新生的甘露。猛虎归山,蛟龙入海,燕雀啄食,蚊蝇嗡嗡,各自有各自的乐趣。而这快乐,一切源于本性,源于自然。滚滚红尘,本已不易,又何必再辎铢必较于世俗之累呢?豁达了,也必快乐。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顾恺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李叔同)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其间,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夏丏尊实在于心不忍,便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先生有此一问,那是因为作为故交,他知道弘一大师年少时也曾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也曾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夏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在弘一大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是好的;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诸事俱疏,心境难舍,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其实,人生咸淡,有时可以看作人生的辉煌和淡出,由在俗世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需要修心的。好的结果,是心灵境界的升华,所谓大智若愚;坏的结果,自暴自弃,忧郁不乐。清逸的心境泯灭不了个性,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浮躁的心境张狂自己个性,“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而艺术家有时会像屈原,你看那顾城与海子。
但是人们每每都拗不过这个弯子,他们总想在顶峰停留时间长一点,他不知道有的时候在顶点呆长了,会使光辉暗淡,雪山顶上滞留长了,意味着死亡!绚丽至极归于平淡,其实人人都是这样。佛教偈云:“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依、甘苦共存;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味香甜的美妙?
想起顾恺之的《四时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看四时之景,忘凡尘俗事,你会感叹: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少一分挂碍,便多一分自在;少一分苛求,便多一分安详;而多一分宽容,自己便也多了一分转圜的余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自己努力过了,对得起那份心血,也就罢了。对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给了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就像过日子少不了一日三顿饭菜,咸淡恰恰合适的时候是很少的。有时咸,有时淡,你都得吃下去,不必说咸道淡,赌气饿肚皮。
然而,咸淡两由之,并不是简单地随遇而安、不图进取。丰子恺先生曾评价弘一大师:当教员,是个好老师;做名士,是个真名士……做一样,像一样,就因为他做事一切事都心无旁骛、认真投入的缘故。试问,一个嫌淡怕咸、心存挂碍的人,能有如此修行吗?
满足是由淡到浓的思念,聪明的人藏在心底,不起波澜。他用平静的人生态度连接着起点和终点。因为淡然,所以更容易放弃,从而更容易得到。对比得到的,别嫌咸,也别嫌淡,要知道: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
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无论快乐或者痛苦,同样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就像枯叶上的一滴水,可以看作自伤身世的眼泪,也可以看作滋润新生的甘露。猛虎归山,蛟龙入海,燕雀啄食,蚊蝇嗡嗡,各自有各自的乐趣。而这快乐,一切源于本性,源于自然。滚滚红尘,本已不易,又何必再辎铢必较于世俗之累呢?豁达了,也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