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禅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佛说,无论我们认为美好或是丑陋的事物,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有生有灭,不会永存。美丽的衣服、可口的美食、华丽的房子、高级的轿车,常会让人怦然心动,没有得到的时候,怅然若失;真正拥有之后,又变得患得患失。如此,便作了心爱之物的奴隶,无法随缘安心。所以,禅说“放下”,不仅仅是修禅证悟的智慧,也是日常生活中让我们获得快乐的智慧。这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应知道顺应事物的变化,让内心世界保持平静圆融。
一次,有僧前来求法,因为来时匆忙,没有准备礼品,有点尴尬,开口便说:“我空手而来,请您不要见怪!”
赵州禅师说道:“既是空手而来,就请放下来吧!”
此僧不解,反问:“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这个僧人还没有明白,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此僧还不明白,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此僧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很无奈,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佛性本是人的自性,但需要参悟,如何参悟,便要放下俗念执著心。宋人张紫阳的《悟真篇》写道: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耀,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憔枯。
试问堆金成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功名利禄、长寿富贵、男欢女爱,都会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但是如果完全被这些事情控制,把所有的经历和心血都花在这些上面,获得固然心满意足,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功或失败,得到或失去,从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放下自己的执著之心,可能非但不能做好事情,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伤害。
美国电影《知更鸟不唱歌》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梗概是小女孩卡蒂被心理扭曲的父亲囚禁八年(从4岁到12岁),在这八年中,她被自己的至亲残酷的伤害着:打骂、恐吓、与世隔绝,可怜的卡蒂因此失去了语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当她懦弱的母亲在警察的帮助下将卡蒂救出来的时候,卡蒂就像一个饱受惊吓、不知所措的小鹿一样。语言学博士桑德拉介入卡蒂的生活,桑德拉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卡蒂走出阴影,学会自我表达。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和卡蒂过不去,有太多桑德拉和卡蒂无法左右的势力在影响他们的生活,卡蒂被自私的心理学专家朱蒂带走,朱蒂将卡蒂当作自己的实验工具,继续让卡蒂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她甚至找到卡蒂懦弱愚蠢又固执的母亲,将卡蒂从桑德拉身边带走。电影的结尾说,卡蒂被人收养,法庭根据卡蒂母亲的要求,严令桑德拉不准接近卡蒂。
据说知更鸟在英语世界有着神秘的意味,象征生命、爱等美好的情感,知更鸟有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杜鹃鸟,似乎又比杜鹃鸟更惹人怜爱。
至亲骨肉之间,除了有爱,还有伤害,其中很多伤害还是以爱的名义完成的,望子成龙、魔鬼式训练,凡此种种,究竟是爱,还是伤害?卡蒂的悲剧,全由至亲骨肉酿成。偏偏能够左右她生命方向的还是她那偏执的母亲,从这个可怜女人的立场来说,她也是为了女儿好,但她作出的决定,却是把女儿送入另一个地狱。好心办坏事,后果常常非常严重,有的可以挽回,有的不能。生活的悲剧绝大多数缘自于此,对于有爱心却缺乏认知和判断能力、缺乏承担严重后果能力的人来说,究竟是该原谅还是该谴责呢?
卡蒂对桑德拉来说,是一个需要格外关爱和保护的知更鸟,然而,知更鸟却无法选择自己依傍的枝头,甚至失去了歌唱的勇气和能力。她后来的命运如何,会不会遇上真正疼惜并有能力帮助她的人?她后来有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后来还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吗?反省一下自己,我是别人的生命中的知更鸟,也把别人当作知更鸟,会不会在某些时候因为我的愚蠢影响到我的知更鸟的歌唱?会不会因为某些因素,我在某天也会失去歌唱的能力?
爱的意愿很容易生发,爱的能力和行为却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用一生来研习、参详。为什么生命中有那么多涩味,是不是因为爱的意愿泛滥成灾,而爱的能力却如荒漠一般干涸?有人在高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这样的吗?除了有爱的意愿,我们是否也有爱的能力,如果没有,至少要有克制自己错爱的冲动,否则,会给身边的至爱亲人的生命带来无尽的涩味。
一个人究竟要有多少理性和知性才能从容应对生活,才能不让身边的人跟着吃苦呢?当看到有人没有能力爱人偏偏忍不住干预至亲生活酿成苦果显露出痛苦而无辜的眼神时,又该怎么办?
禅说,懂得放下,要学会及时抽身。
晋迨禅师雅好兰花,人们称之为“兰花和尚”。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行前,他嘱咐弟子好好照顾兰花。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他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分外小心。可是越小心就越容易出差错。一个不留意,这个弟子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接着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一时间,瓦盆破碎,花叶零落。小沙弥看着眼前情景,不知如何是好。晋迨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心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晋迨禅师听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著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呵!
弟子听了禅师的一番教导,霍然有悟。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佛说,无论我们认为美好或是丑陋的事物,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有生有灭,不会永存。美丽的衣服、可口的美食、华丽的房子、高级的轿车,常会让人怦然心动,没有得到的时候,怅然若失;真正拥有之后,又变得患得患失。如此,便作了心爱之物的奴隶,无法随缘安心。所以,禅说“放下”,不仅仅是修禅证悟的智慧,也是日常生活中让我们获得快乐的智慧。这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应知道顺应事物的变化,让内心世界保持平静圆融。
一次,有僧前来求法,因为来时匆忙,没有准备礼品,有点尴尬,开口便说:“我空手而来,请您不要见怪!”
赵州禅师说道:“既是空手而来,就请放下来吧!”
此僧不解,反问:“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这个僧人还没有明白,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此僧还不明白,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此僧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很无奈,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佛性本是人的自性,但需要参悟,如何参悟,便要放下俗念执著心。宋人张紫阳的《悟真篇》写道: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耀,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憔枯。
试问堆金成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功名利禄、长寿富贵、男欢女爱,都会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但是如果完全被这些事情控制,把所有的经历和心血都花在这些上面,获得固然心满意足,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功或失败,得到或失去,从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放下自己的执著之心,可能非但不能做好事情,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伤害。
美国电影《知更鸟不唱歌》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梗概是小女孩卡蒂被心理扭曲的父亲囚禁八年(从4岁到12岁),在这八年中,她被自己的至亲残酷的伤害着:打骂、恐吓、与世隔绝,可怜的卡蒂因此失去了语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当她懦弱的母亲在警察的帮助下将卡蒂救出来的时候,卡蒂就像一个饱受惊吓、不知所措的小鹿一样。语言学博士桑德拉介入卡蒂的生活,桑德拉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卡蒂走出阴影,学会自我表达。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和卡蒂过不去,有太多桑德拉和卡蒂无法左右的势力在影响他们的生活,卡蒂被自私的心理学专家朱蒂带走,朱蒂将卡蒂当作自己的实验工具,继续让卡蒂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她甚至找到卡蒂懦弱愚蠢又固执的母亲,将卡蒂从桑德拉身边带走。电影的结尾说,卡蒂被人收养,法庭根据卡蒂母亲的要求,严令桑德拉不准接近卡蒂。
据说知更鸟在英语世界有着神秘的意味,象征生命、爱等美好的情感,知更鸟有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杜鹃鸟,似乎又比杜鹃鸟更惹人怜爱。
至亲骨肉之间,除了有爱,还有伤害,其中很多伤害还是以爱的名义完成的,望子成龙、魔鬼式训练,凡此种种,究竟是爱,还是伤害?卡蒂的悲剧,全由至亲骨肉酿成。偏偏能够左右她生命方向的还是她那偏执的母亲,从这个可怜女人的立场来说,她也是为了女儿好,但她作出的决定,却是把女儿送入另一个地狱。好心办坏事,后果常常非常严重,有的可以挽回,有的不能。生活的悲剧绝大多数缘自于此,对于有爱心却缺乏认知和判断能力、缺乏承担严重后果能力的人来说,究竟是该原谅还是该谴责呢?
卡蒂对桑德拉来说,是一个需要格外关爱和保护的知更鸟,然而,知更鸟却无法选择自己依傍的枝头,甚至失去了歌唱的勇气和能力。她后来的命运如何,会不会遇上真正疼惜并有能力帮助她的人?她后来有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后来还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吗?反省一下自己,我是别人的生命中的知更鸟,也把别人当作知更鸟,会不会在某些时候因为我的愚蠢影响到我的知更鸟的歌唱?会不会因为某些因素,我在某天也会失去歌唱的能力?
爱的意愿很容易生发,爱的能力和行为却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用一生来研习、参详。为什么生命中有那么多涩味,是不是因为爱的意愿泛滥成灾,而爱的能力却如荒漠一般干涸?有人在高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这样的吗?除了有爱的意愿,我们是否也有爱的能力,如果没有,至少要有克制自己错爱的冲动,否则,会给身边的至爱亲人的生命带来无尽的涩味。
一个人究竟要有多少理性和知性才能从容应对生活,才能不让身边的人跟着吃苦呢?当看到有人没有能力爱人偏偏忍不住干预至亲生活酿成苦果显露出痛苦而无辜的眼神时,又该怎么办?
禅说,懂得放下,要学会及时抽身。
晋迨禅师雅好兰花,人们称之为“兰花和尚”。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行前,他嘱咐弟子好好照顾兰花。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他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分外小心。可是越小心就越容易出差错。一个不留意,这个弟子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接着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一时间,瓦盆破碎,花叶零落。小沙弥看着眼前情景,不知如何是好。晋迨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心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晋迨禅师听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著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呵!
弟子听了禅师的一番教导,霍然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