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是好消息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禅师
人们因为生命的有限性,积极追求价值的永恒,中国传统的三不朽为立功、立言、立德。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短暂中寻求永恒,是人类的渴望。因为外部世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们便开始努力寻找保障。从房屋到家庭、社会、法律等等,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在无常的世界中寻找一根浮木,帮助自己度过无边的苦海。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明天会不会发生不测,所以今天拼命赚钱;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拼命加强营养、锻炼身体。看上去,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说到底,我们都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因为我们不敢正视无常世界。
无常的概念并非预言世界末日,它也不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它没有本具的正面或负面,只不过是事物和合的过程之一部分而已。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如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就能善用它们。财富、健康、和平、名望,和它们的反面一样,都是暂时的。而且悉达多当然不会偏好天堂美景或天堂经验,它们也都是无常的。(《正见:佛陀的证悟》)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聚就有散,有生必有灭。在生命过程,人们都要饱受出生成长的痛苦,我们不得不承担受他人支配的苦,学习不能如愿的苦、参与社会竞争的苦、贫穷且衣食不足的苦、遭遇突如其来灾祸的苦、年老多病的苦……
在我们生活的当下,彼此之间建立了父母子女或互为朋友敌人的关系,与亲密的人,我们希望永生不分离;遇到讨厌的人,我们希望再也不遇见。然而,父母会离开我们、爱人会离开我们、儿女也会离开我们。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离别、思念的苦。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新鲜商品等待购买,更加威风的权位等待争取,财富、健康、和平、名望,这些都是我们渴望得到的美好。然而美好总是那么稀缺,需要个人努力,更要有恰当的时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不是悲观者的哀叹,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佛把所有苦的现象归纳为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其中生老病死是所有人无法逃脱的生命现象;怨憎会苦是指和自己有怨恨的人相会合的痛苦;爱别离苦实质和自己亲人离别的痛苦;求不得苦是指自己的愿望达不到,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五取蕴苦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积聚而产生的种种痛苦。
禅修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生命的困惑,剖析无常的价值。直面人生、直面本心,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负面,无常纯粹是一个简单实在的事实,不可能有一天,某个突发的和合事物会突然变得恒常。
被害怕和迷惑笼罩的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来日一直都是有限的。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但我们时常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某个地方存在着恒常的完美,不愿去想事物相互依存性,任何过于完美的东西总是显得那么不真实。这种习气会给我们带来各种负面的情绪,像是偏执、寂寞、罪恶感等等。我们会觉得被欺骗、被威胁、被虐待、被冷落,仿佛这个世界只对我们不公平。如果我们能够把无常当作一件平常事接受,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抛弃过分执著的念头,心灵就会感到平和快乐。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的聚散无常,明白不论相处多么融洽,每段关系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而终止。那么我们就会更珍惜与理解身边的挚爱亲朋。抛开“天长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脱:我们的关怀与爱心变得没有附带条件,而欢乐常在当下。当另一半来日有限时,我们会更自然、也更满愿地付出爱和支持。
无了禅师临终前作偈曰:
八十年来辨西东,如今不要白头翁。
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于诸人性相同。
无来无去亦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承认无常是好消息,需要勇气、担当和智慧。存命之喜,应日日况味之。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禅师
人们因为生命的有限性,积极追求价值的永恒,中国传统的三不朽为立功、立言、立德。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短暂中寻求永恒,是人类的渴望。因为外部世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们便开始努力寻找保障。从房屋到家庭、社会、法律等等,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在无常的世界中寻找一根浮木,帮助自己度过无边的苦海。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明天会不会发生不测,所以今天拼命赚钱;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拼命加强营养、锻炼身体。看上去,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说到底,我们都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因为我们不敢正视无常世界。
无常的概念并非预言世界末日,它也不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它没有本具的正面或负面,只不过是事物和合的过程之一部分而已。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如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就能善用它们。财富、健康、和平、名望,和它们的反面一样,都是暂时的。而且悉达多当然不会偏好天堂美景或天堂经验,它们也都是无常的。(《正见:佛陀的证悟》)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聚就有散,有生必有灭。在生命过程,人们都要饱受出生成长的痛苦,我们不得不承担受他人支配的苦,学习不能如愿的苦、参与社会竞争的苦、贫穷且衣食不足的苦、遭遇突如其来灾祸的苦、年老多病的苦……
在我们生活的当下,彼此之间建立了父母子女或互为朋友敌人的关系,与亲密的人,我们希望永生不分离;遇到讨厌的人,我们希望再也不遇见。然而,父母会离开我们、爱人会离开我们、儿女也会离开我们。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离别、思念的苦。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新鲜商品等待购买,更加威风的权位等待争取,财富、健康、和平、名望,这些都是我们渴望得到的美好。然而美好总是那么稀缺,需要个人努力,更要有恰当的时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不是悲观者的哀叹,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佛把所有苦的现象归纳为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其中生老病死是所有人无法逃脱的生命现象;怨憎会苦是指和自己有怨恨的人相会合的痛苦;爱别离苦实质和自己亲人离别的痛苦;求不得苦是指自己的愿望达不到,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五取蕴苦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积聚而产生的种种痛苦。
禅修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生命的困惑,剖析无常的价值。直面人生、直面本心,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负面,无常纯粹是一个简单实在的事实,不可能有一天,某个突发的和合事物会突然变得恒常。
被害怕和迷惑笼罩的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来日一直都是有限的。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但我们时常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某个地方存在着恒常的完美,不愿去想事物相互依存性,任何过于完美的东西总是显得那么不真实。这种习气会给我们带来各种负面的情绪,像是偏执、寂寞、罪恶感等等。我们会觉得被欺骗、被威胁、被虐待、被冷落,仿佛这个世界只对我们不公平。如果我们能够把无常当作一件平常事接受,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抛弃过分执著的念头,心灵就会感到平和快乐。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的聚散无常,明白不论相处多么融洽,每段关系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而终止。那么我们就会更珍惜与理解身边的挚爱亲朋。抛开“天长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脱:我们的关怀与爱心变得没有附带条件,而欢乐常在当下。当另一半来日有限时,我们会更自然、也更满愿地付出爱和支持。
无了禅师临终前作偈曰:
八十年来辨西东,如今不要白头翁。
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于诸人性相同。
无来无去亦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承认无常是好消息,需要勇气、担当和智慧。存命之喜,应日日况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