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齐国出名的名人,最不得不说的就是孙膑了。虽然这家伙混的有点儿惨,不过他也曾在齐国大展宏图。虽然被庞涓害的挺惨,但最后还是报了仇。
十七岁的赵政,带着夏玉房跟李霓裳踏入了齐国境内。向之前的魏国跟燕国一样,齐国境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出自本国的名人故事。
孙武之后的孙膑,可以被称得上齐国的一员良将。他虽然并不冲锋陷阵,但每有大战他必身在军营。
春秋时期最让人神往的是鬼谷子,隐士能够做到他这份上,也真是没睡了。不仅教出了懂得合纵连横的张仪苏秦,而且还教出了庞涓孙膑这样的兵家奇才。只可惜鬼谷子的所有学生都不曾悟透,相生相克之意乃命中注定。
有柔就有刚,有阴就有阳,有日就有月,有黑就有白。
那时的孙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跟庞涓一同拜鬼谷子为师,然后学习用兵之道。孙膑学的是兵法中的阳谋,而庞涓学的则是阴谋。其实他们俩刚拜师时,鬼谷子是想让庞涓学习阳谋孙膑学习阴谋的。
因为庞涓这个人心机深沉,学习阴谋会是他这个人戾气太重。而孙膑这个人毫无心机,学习阳谋会让他吃些苦头。
可惜一切都不是鬼谷子能够决定的,他们自己已经选好了路,不管好不好走他们都要走下去。
学了阴谋的庞涓和学了阳谋的孙膑成了同窗,那时他俩的关系极好,因为除了学的兵法不同以外,他俩有很多共通的兴趣爱好。
比如骑马射箭,比如下棋钓鱼,比如一起读文学经典。那是他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俩人经常会一起被师傅责罚。原因很简单,谁都想替对方承认错误,却都逃不过师傅的法眼。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阳一阴之诡道。看到他们两个关系这么好,鬼谷子深感欣慰。所以在他俩学成以后,曾叮嘱过早一步离开的庞涓。如果到了外面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千万不要忘了孙膑。
这话庞涓确实放在了心上,离开鬼谷子的第三年,庞涓就在魏国做了将军。魏王一直想招贤纳士,然后便向庞涓请教,是否可以请他的师弟孙膑来魏国。
那时的庞涓刚在魏国站稳脚跟,自然不会忤逆魏王的话。于是他便托人捎信给孙膑,让他到魏国一展宏图。
庞涓向魏王举荐孙膑,夸他的本事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比自己多在师傅身边待了三年。魏王一听大喜,然后就封了孙膑一个官职。职位不高比庞涓低了两级,但权利颇大而且今后的发展前景极好。
按理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可惜学了阴谋的庞涓心生嫉妒。他怕孙膑会抢了他的饭碗,所以就设计陷害孙膑。
先是设计诬陷孙膑,然后将此事禀报给魏王。那时的魏王还未见到孙膑的真才实学,所以就听了庞涓的话,按照魏国律法对孙膑处刑。
那时孙膑被诬陷的罪名有两个,所犯之罪的处刑也有两个。一个是往孙膑的嘴里灌热油,一个是敲碎孙膑的膝盖。
这两个刑罚是一个比一个残忍,而且行刑者竟然是庞涓本人。他让人把孙膑单独关押,然后用各种手段折磨孙膑。他这么做当人不仅仅是因为嫉妒,还有一个目的便是逼孙膑交出师傅留给他的兵书。
鬼谷兵书世间罕见,兵书全都是由鬼谷子一人完成。其中不仅包含了兵法的阴谋和阳谋,而且还包含了很多兵家阵法。据说那上面详细记载着何时何地应当如何排兵布阵,遇到某种天时地利该如何将其发挥到极致。
那本兵书一直被奉为兵家至宝,而庞涓听人说师傅鬼谷子把那本兵书传给了孙膑。若非如此,孙膑也不会遭此大难。
孙膑为此受尽酷刑,但却没有向庞涓透漏半个字。期间鬼谷子曾派人捎信给庞涓,希望他可以念及同门之情放了孙膑。如果他真的想要,鬼谷子可以送给他其他兵书。
可庞涓并不买账,非要逼孙膑交出鬼谷兵书。为此他不惜让人去孙膑家乡,把跟孙膑有关系的亲戚朋友全都抓了起来。
即便被如此逼迫,孙膑始终没有向庞涓透漏有关那本鬼谷兵书的半个字。但是他心里很后悔,很后悔当初离开师傅时没有听师傅的话。
鬼谷子曾经告诫孙膑,以后千万不要跟他师兄庞涓在一起公事。庞涓托人捎信给孙膑,那封信鬼谷子看了。看完之后他便叹气,希望孙膑继续留在他的身边。胸有韬略一展宏图是迟早的事儿,不必急于一时。
可那时的孙膑并不上心,根本就没有从中体会到师傅对他的担心和无奈。他毅然决然的到了魏国,毅然决然的相信了庞涓。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庞涓有怎么知道他有鬼谷兵书呢。
起因或许是庞涓从别人口中得知的这个消息,但孙膑的的确确跟庞涓提过这件事。而且他告诉庞涓,师傅说过那本兵书只准他一个人看。
当时庞涓并无异样,孙膑也没往心里去。但是他没有想到,最相信的人却害他最深。被关押在地牢中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孙膑每天都在遭受着非人般的折磨。
庞涓一心想要得到那本兵书,而孙膑就是死不松口。不仅如此,他还几次试图跟庞涓同归于尽。
“后来呢?”
坐在茶馆的赵政忍不住问道。
说书先生一排惊堂木,继续讲起。
那时齐国使臣正在魏国都城,一听说孙膑被关入大牢,马上就把这件事禀告给了齐国国君。那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庞涓的身份,自然也晓得庞涓为何要置孙膑于死地。庞涓那么大的本事都怕孙膑抢了他的风头,那孙膑的本事岂不更大。
所以齐国国君给使臣下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讲孙膑带回齐国。随后齐国动用潜伏在魏国的数百名死士,深夜将孙膑从地牢救出,然后连夜将其送出大梁。
而后孙膑辗转来到齐国,齐国国君亲自在宫门外迎接孙膑。那已经是齐国最高规格的迎宾仪式了,只不过那时的孙膑早已神志不清。
十七岁的赵政,带着夏玉房跟李霓裳踏入了齐国境内。向之前的魏国跟燕国一样,齐国境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出自本国的名人故事。
孙武之后的孙膑,可以被称得上齐国的一员良将。他虽然并不冲锋陷阵,但每有大战他必身在军营。
春秋时期最让人神往的是鬼谷子,隐士能够做到他这份上,也真是没睡了。不仅教出了懂得合纵连横的张仪苏秦,而且还教出了庞涓孙膑这样的兵家奇才。只可惜鬼谷子的所有学生都不曾悟透,相生相克之意乃命中注定。
有柔就有刚,有阴就有阳,有日就有月,有黑就有白。
那时的孙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跟庞涓一同拜鬼谷子为师,然后学习用兵之道。孙膑学的是兵法中的阳谋,而庞涓学的则是阴谋。其实他们俩刚拜师时,鬼谷子是想让庞涓学习阳谋孙膑学习阴谋的。
因为庞涓这个人心机深沉,学习阴谋会是他这个人戾气太重。而孙膑这个人毫无心机,学习阳谋会让他吃些苦头。
可惜一切都不是鬼谷子能够决定的,他们自己已经选好了路,不管好不好走他们都要走下去。
学了阴谋的庞涓和学了阳谋的孙膑成了同窗,那时他俩的关系极好,因为除了学的兵法不同以外,他俩有很多共通的兴趣爱好。
比如骑马射箭,比如下棋钓鱼,比如一起读文学经典。那是他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俩人经常会一起被师傅责罚。原因很简单,谁都想替对方承认错误,却都逃不过师傅的法眼。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阳一阴之诡道。看到他们两个关系这么好,鬼谷子深感欣慰。所以在他俩学成以后,曾叮嘱过早一步离开的庞涓。如果到了外面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千万不要忘了孙膑。
这话庞涓确实放在了心上,离开鬼谷子的第三年,庞涓就在魏国做了将军。魏王一直想招贤纳士,然后便向庞涓请教,是否可以请他的师弟孙膑来魏国。
那时的庞涓刚在魏国站稳脚跟,自然不会忤逆魏王的话。于是他便托人捎信给孙膑,让他到魏国一展宏图。
庞涓向魏王举荐孙膑,夸他的本事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比自己多在师傅身边待了三年。魏王一听大喜,然后就封了孙膑一个官职。职位不高比庞涓低了两级,但权利颇大而且今后的发展前景极好。
按理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可惜学了阴谋的庞涓心生嫉妒。他怕孙膑会抢了他的饭碗,所以就设计陷害孙膑。
先是设计诬陷孙膑,然后将此事禀报给魏王。那时的魏王还未见到孙膑的真才实学,所以就听了庞涓的话,按照魏国律法对孙膑处刑。
那时孙膑被诬陷的罪名有两个,所犯之罪的处刑也有两个。一个是往孙膑的嘴里灌热油,一个是敲碎孙膑的膝盖。
这两个刑罚是一个比一个残忍,而且行刑者竟然是庞涓本人。他让人把孙膑单独关押,然后用各种手段折磨孙膑。他这么做当人不仅仅是因为嫉妒,还有一个目的便是逼孙膑交出师傅留给他的兵书。
鬼谷兵书世间罕见,兵书全都是由鬼谷子一人完成。其中不仅包含了兵法的阴谋和阳谋,而且还包含了很多兵家阵法。据说那上面详细记载着何时何地应当如何排兵布阵,遇到某种天时地利该如何将其发挥到极致。
那本兵书一直被奉为兵家至宝,而庞涓听人说师傅鬼谷子把那本兵书传给了孙膑。若非如此,孙膑也不会遭此大难。
孙膑为此受尽酷刑,但却没有向庞涓透漏半个字。期间鬼谷子曾派人捎信给庞涓,希望他可以念及同门之情放了孙膑。如果他真的想要,鬼谷子可以送给他其他兵书。
可庞涓并不买账,非要逼孙膑交出鬼谷兵书。为此他不惜让人去孙膑家乡,把跟孙膑有关系的亲戚朋友全都抓了起来。
即便被如此逼迫,孙膑始终没有向庞涓透漏有关那本鬼谷兵书的半个字。但是他心里很后悔,很后悔当初离开师傅时没有听师傅的话。
鬼谷子曾经告诫孙膑,以后千万不要跟他师兄庞涓在一起公事。庞涓托人捎信给孙膑,那封信鬼谷子看了。看完之后他便叹气,希望孙膑继续留在他的身边。胸有韬略一展宏图是迟早的事儿,不必急于一时。
可那时的孙膑并不上心,根本就没有从中体会到师傅对他的担心和无奈。他毅然决然的到了魏国,毅然决然的相信了庞涓。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庞涓有怎么知道他有鬼谷兵书呢。
起因或许是庞涓从别人口中得知的这个消息,但孙膑的的确确跟庞涓提过这件事。而且他告诉庞涓,师傅说过那本兵书只准他一个人看。
当时庞涓并无异样,孙膑也没往心里去。但是他没有想到,最相信的人却害他最深。被关押在地牢中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孙膑每天都在遭受着非人般的折磨。
庞涓一心想要得到那本兵书,而孙膑就是死不松口。不仅如此,他还几次试图跟庞涓同归于尽。
“后来呢?”
坐在茶馆的赵政忍不住问道。
说书先生一排惊堂木,继续讲起。
那时齐国使臣正在魏国都城,一听说孙膑被关入大牢,马上就把这件事禀告给了齐国国君。那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庞涓的身份,自然也晓得庞涓为何要置孙膑于死地。庞涓那么大的本事都怕孙膑抢了他的风头,那孙膑的本事岂不更大。
所以齐国国君给使臣下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讲孙膑带回齐国。随后齐国动用潜伏在魏国的数百名死士,深夜将孙膑从地牢救出,然后连夜将其送出大梁。
而后孙膑辗转来到齐国,齐国国君亲自在宫门外迎接孙膑。那已经是齐国最高规格的迎宾仪式了,只不过那时的孙膑早已神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