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赵军往家里打了个电话,跟她商量将贾秀珍接回来的事。毕竟杨兰明天就要走了,他也不能总不上班,只在家接送孩子和伺候月子,那他们本就不富裕的家就真的断了经济来源了,要知道赵军平时要休个班都舍不得的,所以他们还是要面对现实。
或许杨兰在的原因吧,余晓蕊倒也没说什么。赵军这下松了口气,下班便直接回了老家。
晚六点半钟的时候,贾秀珍坐在新屋后面的一块石头上摘刚从地里割下来的韭菜。屋后种了一排香椿树,风吹过来,这个点比屋里还凉快。
“军军他妈,你这个点还没吃饭啊?”邻居吃完饭出来串门正看到她,便凑了过来。
两家是前后邻居,但隔着村里铺的唯一一条油漆路,平时老少爷们没事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唠闲嗑,稍晚一些还会敲锣打鼓扭秧歌、跳广场舞什么的,可热闹了。
“没呢,一个人的饭好做。”贾秀珍并不在意地回答。
她这人向来就是不讲究的,往常自己早上饭能吃到九点十点,中午饭会下午两三点吃,晚上则也是代点钟左右,早就已经习惯。
“对了,你不是去城里给媳妇伺候月子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到底生没生啊?”那人继续八卦道。
贾秀珍听她提到余晓蕊,心里不由一阵烦燥,但她这人也是爱面子的,最怕村里的人看笑话,于是又将情绪压下去。
“生了生了,又生了个大胖小子,长的跟他哥哥一样。这不亲家母在呢,媳妇心疼我,让我回来休息几天。”贾秀珍回答着,脸上简直要笑出一朵花来。
“哎吆,你可真有福气,这都是有两个孙子了,真羡慕人。”邻居不疑有他,自然也替她高兴。
“福气什么啊,人家爸妈本来是盼女儿的,可惜没那命。”贾秀珍故意叹了口气,但唇角还是往上扬,难掩得意。
村里和城里人想的可不一样,谁家若是生两小子,那都是扬眉吐气的事。
“可别这么说,你看咱村里但凡怀孕的,谁不盼着生儿子?我家儿媳妇都生了两丫头了,也是愁人。”替贾秀珍高兴的同事,邻居不由想起自己家的事。
“听说现在不光放开二胎,三胎也不罚钱了,你让她继续生啊。”贾秀珍道。
他们这个地方重男轻女观念很重,即便是计划生育最严重的时候要逮人、拆家,都没挡住他们要生男孩的心,所以赵军这一代真正独生子女的很少。
赵军还有一个妹妹呢,名叫赵敏,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女,现在夫妻两人和公婆都在北京打工,平时很少回来。
言归正传,邻居听了贾秀珍的话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我倒是想,可咱说了也不算啊。你又不是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啊,跟我们想得不一样。”
媳妇觉得自己人两个闺女挺好的,也没有经济负担,儿子呢,一向听媳妇的,她是说什么都没用。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了?”贾秀珍也是不理解,正想说什么,便见一辆白色的大众polo从远处开过来,最后平稳地停在他们面前。
“哎吆,军军回来了。”邻居顺着她的目光转头去看,见赵军从车上下来,连忙打招呼。
“大娘。”赵军喊人。
“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吃晚饭没有?”邻居问。
“还没吃呢,这不孩子姥姥明天要去天津,下了班就过来接我妈了。”赵军最懂自己人的母亲,想也知道她会怎么跟村里的人说。
“正好,你妈也没吃呢,你娘俩吃了赶紧回去吧。”邻居说着准备离开。
“嫂子,你也来我家吃点吧?”贾秀珍说。
“不了,我去串个门。”邻居摆摆手走了。
“妈。”没人之后,赵军讨好地喊她。
贾秀珍看了眼儿子,表情自是不爽,端起盆里的韭菜便往家走去。
赵军挠了挠头,赶紧从车上拿了东西跟过去。
院门是敞着的,刷了蓝油漆的两扇大铁门,汽车可以出入。进去之后会发现院子也非常的大,但除了留出走路的地方,几乎都种了农作物,比如韭菜、花生、豆角、葱蒜、还有春玉米等等。
果树也不少,有柿子、桃、杏、石榴、核桃、酸枣,虽然每样只有一两棵,但看上去就是绿压压的一片。尤其夏天蚊子特别多,就像住在庄稼地里似的。
赵军进了屋,见贾秀珍在洗韭菜,赶紧说:“妈,我带了现成的吃的,你就不要做了。”
“那这韭菜怎么办?扔了?”贾秀珍故意问。
“带回城里,明天再吃呗。”赵军赔笑。
“要带走就你把韭菜带走,反正我不去。”贾秀珍心里还有气,没那么容易妥协。
“妈,我丈母娘明天就要去天津了,晓蕊和孩子在家可真没人照顾了,还有睿睿也没人接送。”这眼睁睁是缺了她这个人是不行的。
“她去天津干什么?”贾秀珍关注的重点却不在这里。
“晓蕊的妹妹店里雇的人不干了,这不才出了月子就要去看店,可孩子太小只能带着。她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她婆婆种着十几亩地不说,平时还要看三个孩子。天津房租那么贵,要都跟过去也不现实。”再说,这三个孩子里有两个还是大嫂家的呢。
贾秀珍闻言冷哼:“你老婆不是挺有本事的吗?怎么不跟她妹妹争一争?”
“我们家不是还有你吗?”赵军赔笑又撒娇。
为了给余晓蕊伺候月子,去年冬天家里的麦子就没种,地包给了二伯伯(赵军的父亲赵建华兄弟四人,老三已死,其父最小)。
“我才不管。”贾秀珍想也不想便拒绝。
“妈!”赵军又喊。
“叫我也没用,是她要撵我走的,我还巴巴地回去,我才没那么贱呢。”贾秀珍想起来就生气。
“还说呢,不就吃块蛋糕嘛,也值得你们打起来,把晓蕊的额头都弄伤了。”赵军真是不理解。
“她说什么?是不是又告状了?”贾秀珍一听就像只斗鸡似地盯着儿子。
赵军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没有,是我自己看见她受伤了。我丈母娘问她,她还说是自己撞的,根本就没提你一个字。”
“提了又怎么样?我还怕你丈母娘?!”贾秀珍越说底气越足。
“妈,你这可就有点不讲理啊。”
“你妈在你眼里就没讲过理。”
“那我问你,你今天跟不跟我回去?”赵军又问。
“不回!”贾秀珍也回答的斩钉截铁。
“好,那我明天开始也不用上班了,天天在家伺候月子,接送孩子。”他说完看了眼贾秀珍,又道:“不过你也知道,晓蕊这刚生孩子,肯定暂时不能工作了。如果我的工资也没了,又添了轩轩病病怏怏的,这次黄疸如果不好,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轩轩黄疸还没好?”贾秀珍关心地问。
“好没好你自己回去看看不就行了。”赵军道。
“我才不上你的当。”贾秀珍态度又转回来。
“那行,你就在家安享晚年吧,我们小家庭的事你也不用管了。”赵军拿了车钥匙就往外走。
“等等,你这个死孩子,要走也总要让我收拾收拾吧。”
贾秀珍着急的声音传来,赵军唇角不自觉地扬起……
或许杨兰在的原因吧,余晓蕊倒也没说什么。赵军这下松了口气,下班便直接回了老家。
晚六点半钟的时候,贾秀珍坐在新屋后面的一块石头上摘刚从地里割下来的韭菜。屋后种了一排香椿树,风吹过来,这个点比屋里还凉快。
“军军他妈,你这个点还没吃饭啊?”邻居吃完饭出来串门正看到她,便凑了过来。
两家是前后邻居,但隔着村里铺的唯一一条油漆路,平时老少爷们没事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唠闲嗑,稍晚一些还会敲锣打鼓扭秧歌、跳广场舞什么的,可热闹了。
“没呢,一个人的饭好做。”贾秀珍并不在意地回答。
她这人向来就是不讲究的,往常自己早上饭能吃到九点十点,中午饭会下午两三点吃,晚上则也是代点钟左右,早就已经习惯。
“对了,你不是去城里给媳妇伺候月子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到底生没生啊?”那人继续八卦道。
贾秀珍听她提到余晓蕊,心里不由一阵烦燥,但她这人也是爱面子的,最怕村里的人看笑话,于是又将情绪压下去。
“生了生了,又生了个大胖小子,长的跟他哥哥一样。这不亲家母在呢,媳妇心疼我,让我回来休息几天。”贾秀珍回答着,脸上简直要笑出一朵花来。
“哎吆,你可真有福气,这都是有两个孙子了,真羡慕人。”邻居不疑有他,自然也替她高兴。
“福气什么啊,人家爸妈本来是盼女儿的,可惜没那命。”贾秀珍故意叹了口气,但唇角还是往上扬,难掩得意。
村里和城里人想的可不一样,谁家若是生两小子,那都是扬眉吐气的事。
“可别这么说,你看咱村里但凡怀孕的,谁不盼着生儿子?我家儿媳妇都生了两丫头了,也是愁人。”替贾秀珍高兴的同事,邻居不由想起自己家的事。
“听说现在不光放开二胎,三胎也不罚钱了,你让她继续生啊。”贾秀珍道。
他们这个地方重男轻女观念很重,即便是计划生育最严重的时候要逮人、拆家,都没挡住他们要生男孩的心,所以赵军这一代真正独生子女的很少。
赵军还有一个妹妹呢,名叫赵敏,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女,现在夫妻两人和公婆都在北京打工,平时很少回来。
言归正传,邻居听了贾秀珍的话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我倒是想,可咱说了也不算啊。你又不是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啊,跟我们想得不一样。”
媳妇觉得自己人两个闺女挺好的,也没有经济负担,儿子呢,一向听媳妇的,她是说什么都没用。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了?”贾秀珍也是不理解,正想说什么,便见一辆白色的大众polo从远处开过来,最后平稳地停在他们面前。
“哎吆,军军回来了。”邻居顺着她的目光转头去看,见赵军从车上下来,连忙打招呼。
“大娘。”赵军喊人。
“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吃晚饭没有?”邻居问。
“还没吃呢,这不孩子姥姥明天要去天津,下了班就过来接我妈了。”赵军最懂自己人的母亲,想也知道她会怎么跟村里的人说。
“正好,你妈也没吃呢,你娘俩吃了赶紧回去吧。”邻居说着准备离开。
“嫂子,你也来我家吃点吧?”贾秀珍说。
“不了,我去串个门。”邻居摆摆手走了。
“妈。”没人之后,赵军讨好地喊她。
贾秀珍看了眼儿子,表情自是不爽,端起盆里的韭菜便往家走去。
赵军挠了挠头,赶紧从车上拿了东西跟过去。
院门是敞着的,刷了蓝油漆的两扇大铁门,汽车可以出入。进去之后会发现院子也非常的大,但除了留出走路的地方,几乎都种了农作物,比如韭菜、花生、豆角、葱蒜、还有春玉米等等。
果树也不少,有柿子、桃、杏、石榴、核桃、酸枣,虽然每样只有一两棵,但看上去就是绿压压的一片。尤其夏天蚊子特别多,就像住在庄稼地里似的。
赵军进了屋,见贾秀珍在洗韭菜,赶紧说:“妈,我带了现成的吃的,你就不要做了。”
“那这韭菜怎么办?扔了?”贾秀珍故意问。
“带回城里,明天再吃呗。”赵军赔笑。
“要带走就你把韭菜带走,反正我不去。”贾秀珍心里还有气,没那么容易妥协。
“妈,我丈母娘明天就要去天津了,晓蕊和孩子在家可真没人照顾了,还有睿睿也没人接送。”这眼睁睁是缺了她这个人是不行的。
“她去天津干什么?”贾秀珍关注的重点却不在这里。
“晓蕊的妹妹店里雇的人不干了,这不才出了月子就要去看店,可孩子太小只能带着。她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她婆婆种着十几亩地不说,平时还要看三个孩子。天津房租那么贵,要都跟过去也不现实。”再说,这三个孩子里有两个还是大嫂家的呢。
贾秀珍闻言冷哼:“你老婆不是挺有本事的吗?怎么不跟她妹妹争一争?”
“我们家不是还有你吗?”赵军赔笑又撒娇。
为了给余晓蕊伺候月子,去年冬天家里的麦子就没种,地包给了二伯伯(赵军的父亲赵建华兄弟四人,老三已死,其父最小)。
“我才不管。”贾秀珍想也不想便拒绝。
“妈!”赵军又喊。
“叫我也没用,是她要撵我走的,我还巴巴地回去,我才没那么贱呢。”贾秀珍想起来就生气。
“还说呢,不就吃块蛋糕嘛,也值得你们打起来,把晓蕊的额头都弄伤了。”赵军真是不理解。
“她说什么?是不是又告状了?”贾秀珍一听就像只斗鸡似地盯着儿子。
赵军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没有,是我自己看见她受伤了。我丈母娘问她,她还说是自己撞的,根本就没提你一个字。”
“提了又怎么样?我还怕你丈母娘?!”贾秀珍越说底气越足。
“妈,你这可就有点不讲理啊。”
“你妈在你眼里就没讲过理。”
“那我问你,你今天跟不跟我回去?”赵军又问。
“不回!”贾秀珍也回答的斩钉截铁。
“好,那我明天开始也不用上班了,天天在家伺候月子,接送孩子。”他说完看了眼贾秀珍,又道:“不过你也知道,晓蕊这刚生孩子,肯定暂时不能工作了。如果我的工资也没了,又添了轩轩病病怏怏的,这次黄疸如果不好,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轩轩黄疸还没好?”贾秀珍关心地问。
“好没好你自己回去看看不就行了。”赵军道。
“我才不上你的当。”贾秀珍态度又转回来。
“那行,你就在家安享晚年吧,我们小家庭的事你也不用管了。”赵军拿了车钥匙就往外走。
“等等,你这个死孩子,要走也总要让我收拾收拾吧。”
贾秀珍着急的声音传来,赵军唇角不自觉地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