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笼中的小鸡本来无精打采,但闻到了这浓郁的香气,一个个提了精神。小鸡们看到竹笼里有一碗水,纷纷喝起水来。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喝了赵铁柱配制的药汤后,这些鸡就像变了一个样儿似的。耷拉的脑袋一个个抬起来,扑腾着翅膀,嘴里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赵铁柱看到这里,高兴地对着老大爷说:“大爷,可以给鸡喂点东西吃了。”
老大爷正好手头上有一小袋碎米,随手撒进竹篓,立时小鸡们争相恐后地吃了起来。一个个活泼的很,跟没病一个样。
“这个小农民竟然是个兽医!”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惊叹起来。
那个中年大叔和中年妇女这会儿不得不对赵铁柱刮目相看了,也跟着人群竖起拇指夸赞起来:“一碗药汤就治好了鸡苗中暑,简直是神医!”
赵铁柱小露一手兽医医术,引得围观的人拍掌欢呼。
赵铁柱可不是为了显摆,他想起自己是来买鸡苗的,连忙对着老农夫问:“老大爷,多少钱啊?”
老农夫佩服赵铁柱神奇的兽医医术,赞赏不已地说:“小神医,你医术这么牛叉,让病鸡起死回生,我怎么能收你钱呢?这些鸡就当我送给你好了!”
赵铁柱哪肯白占别人便宜,他想这些鸡养大不容易,老农夫进城卖鸡苗,是多么的艰难,搞得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于是从衣兜中掏出十张百元大钞,塞给老农夫说:“老大爷,把这些拿着。”
老农夫看着崭新的钞票,眼眶湿润了,一时激动,握住了赵铁柱的手,用哽咽的声音说:“小神医啊!你的大恩大德,让我无以为报。看你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板眼儿,以后定有大出息啊!”
“过奖了,老大爷,快回家吧!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赵铁柱一脸阳光的笑。
老农夫一听这话,连忙问了一句:“请问神医高姓大名?我该怎么上门拜谢?”
赵铁柱直爽一笑:“大爷,我叫赵铁柱,神农镇仙女村的。”
赵铁柱这么一说,在场围观的人一阵唏嘘。因为仙女村在丰山市是出了名的穷山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穷山村里,竟然出了一个小神医。
“真是卧虎藏龙啊!我记住了,对了,我叫张大顺,是高庄镇白莲村的。”老大爷赞叹之后,不忘自报姓名。
赵铁柱一听是高庄镇,眼前一亮,说:“张大爷,听说高庄镇除了三黄鸡出名外,还有白鸭也挺有名气。”
“呵呵,我家除了养三黄鸡外,还养了不少白鸭。”张大顺有些自豪地说。
“好!以后有空去您家看看白鸭。”赵铁柱饶有兴趣地说。
“我随时恭候神医大驾光临,以后我家里的禽畜有病,也劳烦你给治治。对了,留个电话吧!以后方便联系。”张大顺提议说。
赵铁柱连忙拿出纸笔,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张大顺。
张大顺如获至宝,拿着赵铁柱给的一千块,高高兴兴进了客运站,搭车回家了。
赵铁柱也挑起了两竹笼三黄鸡鸡苗,走进客运站。上了从丰山市开往神农镇的班车,赵铁柱将竹笼放在班车两侧的货厢里,然后上了车。
赵铁柱在车上想着:有了这三黄鸡鸡苗,回家就一定好好养大,做大鸡蛋产业,开辟另一条致富门路。
不知不觉班车就到了神农镇,下车后,赵铁柱就挑着竹笼步行回村。
到了中午的时候,赵铁柱回到了仙女村西头自己的家。
张桂花正好将中午饭做好了,看到赵铁柱回来了,有些抱怨地说:“铁柱,你去城里无非就是买个耕种齿轮,用的着昨晚不回来吗?搞得娘为你担心,整晚都没睡安神。”
赵铁柱连忙指了指自己挑着的竹笼,嘿嘿一笑:“娘,我可不光是买耕种齿轮,您看看这个。”
张桂花这次注意到赵铁柱挑着的竹笼,连忙凑过来一看,发现是非常可爱的小鸡。这些小鸡嘴巴、羽毛、脚爪都是黄色的,一看就是正宗的三黄鸡,这三黄鸡可是丰山市有名的土鸡。
张桂花看到三黄鸡,高兴的合不拢嘴:“铁柱啊!你去城里多呆了一天,就是为了买三黄鸡啊!早知道这样,娘也不会为你担心了。”
“娘,这些三黄鸡您帮忙喂喂啊!我要专心种地呢!”赵铁柱笑着说。
“你安心种你的蔬菜,家里有鸡舍,娘这就把竹笼的鸡放在鸡舍里,让老母鸡护着小鸡。对了,饭刚熟,快去吃。”张桂花边招呼赵铁柱吃饭,边麻利地将竹笼的鸡往附近的鸡舍放去。
有娘帮忙安置小鸡,赵铁柱放心不少,也就安心地去吃饭了。
赵铁柱很快吃完饭,想起自己买回来了耕种齿轮,得安装上去。于是打开包装袋,将全套从m国进口的耕种齿轮拿出来。赵铁柱对拆卸安装耕种齿轮非常熟练,不到十分钟,就将新的耕种齿轮安装好了。
终于解决了一件事儿了,赵铁柱舒了口气。
赵铁柱喜欢喝茶,于是拿了菊花茶来,这菊花茶其实是赵铁柱在村外野山坡采摘的野菊花。这野菊花采集后,晒干就可以冲泡菊花茶了。赵铁柱所挑选的是胎菊茶,喝着胎菊茶,真是惬意。
正在这个时候,一道香风拂面而来,赵铁柱有些微醉。
赵铁柱抬起头一看,发现一个上穿白色衬衣,下穿黑色凉裤的美妇朝自己走来。因为是中午太阳毒,这美妇戴着一个斗笠,遮住了她的脸,不知道是谁。
赵铁柱忍不住地多看了一眼,发现这美妇朝自己走来时,腰部一扭一扭,就像跳舞一般好看。
美妇走路时,因为白色衬衣有些短,那腹部露出了一截细白的肌肤,真是平滑如玉,洁白如雪。
“铁柱,看够了没?没看够,嫂子继续让你看。”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让赵铁柱回过神来。很快,赵铁柱认出了这美妇不是别人,正是沈水仙。
沈水仙此时将斗笠取下,一张祸国殃民的脸浮现在赵铁柱的眼帘。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喝了赵铁柱配制的药汤后,这些鸡就像变了一个样儿似的。耷拉的脑袋一个个抬起来,扑腾着翅膀,嘴里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赵铁柱看到这里,高兴地对着老大爷说:“大爷,可以给鸡喂点东西吃了。”
老大爷正好手头上有一小袋碎米,随手撒进竹篓,立时小鸡们争相恐后地吃了起来。一个个活泼的很,跟没病一个样。
“这个小农民竟然是个兽医!”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惊叹起来。
那个中年大叔和中年妇女这会儿不得不对赵铁柱刮目相看了,也跟着人群竖起拇指夸赞起来:“一碗药汤就治好了鸡苗中暑,简直是神医!”
赵铁柱小露一手兽医医术,引得围观的人拍掌欢呼。
赵铁柱可不是为了显摆,他想起自己是来买鸡苗的,连忙对着老农夫问:“老大爷,多少钱啊?”
老农夫佩服赵铁柱神奇的兽医医术,赞赏不已地说:“小神医,你医术这么牛叉,让病鸡起死回生,我怎么能收你钱呢?这些鸡就当我送给你好了!”
赵铁柱哪肯白占别人便宜,他想这些鸡养大不容易,老农夫进城卖鸡苗,是多么的艰难,搞得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于是从衣兜中掏出十张百元大钞,塞给老农夫说:“老大爷,把这些拿着。”
老农夫看着崭新的钞票,眼眶湿润了,一时激动,握住了赵铁柱的手,用哽咽的声音说:“小神医啊!你的大恩大德,让我无以为报。看你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板眼儿,以后定有大出息啊!”
“过奖了,老大爷,快回家吧!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赵铁柱一脸阳光的笑。
老农夫一听这话,连忙问了一句:“请问神医高姓大名?我该怎么上门拜谢?”
赵铁柱直爽一笑:“大爷,我叫赵铁柱,神农镇仙女村的。”
赵铁柱这么一说,在场围观的人一阵唏嘘。因为仙女村在丰山市是出了名的穷山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穷山村里,竟然出了一个小神医。
“真是卧虎藏龙啊!我记住了,对了,我叫张大顺,是高庄镇白莲村的。”老大爷赞叹之后,不忘自报姓名。
赵铁柱一听是高庄镇,眼前一亮,说:“张大爷,听说高庄镇除了三黄鸡出名外,还有白鸭也挺有名气。”
“呵呵,我家除了养三黄鸡外,还养了不少白鸭。”张大顺有些自豪地说。
“好!以后有空去您家看看白鸭。”赵铁柱饶有兴趣地说。
“我随时恭候神医大驾光临,以后我家里的禽畜有病,也劳烦你给治治。对了,留个电话吧!以后方便联系。”张大顺提议说。
赵铁柱连忙拿出纸笔,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张大顺。
张大顺如获至宝,拿着赵铁柱给的一千块,高高兴兴进了客运站,搭车回家了。
赵铁柱也挑起了两竹笼三黄鸡鸡苗,走进客运站。上了从丰山市开往神农镇的班车,赵铁柱将竹笼放在班车两侧的货厢里,然后上了车。
赵铁柱在车上想着:有了这三黄鸡鸡苗,回家就一定好好养大,做大鸡蛋产业,开辟另一条致富门路。
不知不觉班车就到了神农镇,下车后,赵铁柱就挑着竹笼步行回村。
到了中午的时候,赵铁柱回到了仙女村西头自己的家。
张桂花正好将中午饭做好了,看到赵铁柱回来了,有些抱怨地说:“铁柱,你去城里无非就是买个耕种齿轮,用的着昨晚不回来吗?搞得娘为你担心,整晚都没睡安神。”
赵铁柱连忙指了指自己挑着的竹笼,嘿嘿一笑:“娘,我可不光是买耕种齿轮,您看看这个。”
张桂花这次注意到赵铁柱挑着的竹笼,连忙凑过来一看,发现是非常可爱的小鸡。这些小鸡嘴巴、羽毛、脚爪都是黄色的,一看就是正宗的三黄鸡,这三黄鸡可是丰山市有名的土鸡。
张桂花看到三黄鸡,高兴的合不拢嘴:“铁柱啊!你去城里多呆了一天,就是为了买三黄鸡啊!早知道这样,娘也不会为你担心了。”
“娘,这些三黄鸡您帮忙喂喂啊!我要专心种地呢!”赵铁柱笑着说。
“你安心种你的蔬菜,家里有鸡舍,娘这就把竹笼的鸡放在鸡舍里,让老母鸡护着小鸡。对了,饭刚熟,快去吃。”张桂花边招呼赵铁柱吃饭,边麻利地将竹笼的鸡往附近的鸡舍放去。
有娘帮忙安置小鸡,赵铁柱放心不少,也就安心地去吃饭了。
赵铁柱很快吃完饭,想起自己买回来了耕种齿轮,得安装上去。于是打开包装袋,将全套从m国进口的耕种齿轮拿出来。赵铁柱对拆卸安装耕种齿轮非常熟练,不到十分钟,就将新的耕种齿轮安装好了。
终于解决了一件事儿了,赵铁柱舒了口气。
赵铁柱喜欢喝茶,于是拿了菊花茶来,这菊花茶其实是赵铁柱在村外野山坡采摘的野菊花。这野菊花采集后,晒干就可以冲泡菊花茶了。赵铁柱所挑选的是胎菊茶,喝着胎菊茶,真是惬意。
正在这个时候,一道香风拂面而来,赵铁柱有些微醉。
赵铁柱抬起头一看,发现一个上穿白色衬衣,下穿黑色凉裤的美妇朝自己走来。因为是中午太阳毒,这美妇戴着一个斗笠,遮住了她的脸,不知道是谁。
赵铁柱忍不住地多看了一眼,发现这美妇朝自己走来时,腰部一扭一扭,就像跳舞一般好看。
美妇走路时,因为白色衬衣有些短,那腹部露出了一截细白的肌肤,真是平滑如玉,洁白如雪。
“铁柱,看够了没?没看够,嫂子继续让你看。”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让赵铁柱回过神来。很快,赵铁柱认出了这美妇不是别人,正是沈水仙。
沈水仙此时将斗笠取下,一张祸国殃民的脸浮现在赵铁柱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