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装就能看出它的价格,估计会相当“美丽”。
    除了这个以外,里面居然还有一瓶人参酒,谢睿在信上说这是他家一个世交送的,他装了一些给他们尝尝。
    人参的年份不算很大,隔一段时间喝一小口对身体好。
    除此之外,最占分量的就是学习资料了,他一直记着张卫国那时候偷偷把书拿出去的恩情。
    他现在这个年纪,也就能帮他搜集学习资料,这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
    每一次收到他的包裹,张卫国都是一边痛苦一边快乐着。
    这些书不用说,老宅那边不给的,这个人参酒,张保国和张卫国司心里都不想分给那边,分量实在不多,分出一半来也不能看。
    那个巧克力也不多,只有六颗,一人一颗,还剩下一颗,拿去那边怎么分。
    不如不分。
    即使知道或许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更适合这个补酒,他们私心里也忽略了。
    爷爷重要,但是妈妈更重要。
    他们不提,苏茴也没说。
    谢睿送这些东西来,有看她的情面,也有他们兄弟的情面。
    所以他们兄弟也有处理权,这是难免的交际往来,这就烦恼了,等以后他们年纪大了,烦恼的地方还在后头呢。
    不过,他们这边没有东西送过去,李满芬和赵来娣就让张凤华在写作业的时候来问了。
    张凤华不太想问的,但是不问又不行。
    张凤华写完了作业,做了一下心理建设,她踌躇再三,问了:“卫国,之前知青点的那个谢叔叔,给你们寄什么东西了呀?”
    这寄东西来会弄得人尽皆知,是因为这包裹是知青点那边送来的,林荆南去了邮局,顺带着一起取了,然后给他们送过来,有不少人都看见了。
    张卫国把自己面前的辅导书放到她面前,然后再一指前面那好几本:“这些就是谢哥给我们寄来的,有学习资料、杂志、报纸,你要看看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看着那厚厚的几本学习资料,张凤华心有敬畏。
    这么多,得看到什么时候啊?
    她拿过一本看了起来。她现在才念三年级,张卫国五年级,双胞胎四年级,也就是说,她的年级反而是最低的,有一些看得懂,大部分看不懂。
    看不懂放了回去,挑选了杂志来看,但这居然是一本学术型的杂志,也就是说,完全看不懂。
    这下子她学乖了,去翻报纸,报纸总不会看不懂了吧。
    结果还真有看不懂的。
    不过也只能忽略那些专业知识。
    她也没有再问下去,问是不是只有这些,他只说了学习资料,那就只有学习资料,她只要乖乖回话就好了。
    张安国正在写作业,听到堂姐问,突然想起来了夹心巧克力的滋味,忍不住咂巴了一下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巧克力了,没有之一。
    他也好想去首都啊,首都里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不过他人还太小,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
    等到张凤华回去,说了这个答案,李满芬和赵来娣都有些不满,李满芬嘀咕:“他们说只有学习资料?不可能,就是不想给我们吧。”
    张凤华:“我看了,学习资料有这么多。”她比划了一下:“都是这次新增的。”所以如果有别的东西,那肯定也不多的,不拿给这边,也情有可原,那边就5个人了,而且人家本来就是想送给他们的。
    赵来娣呵呵了两声:“你啊,你就是没什么心眼,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傻不傻?”这话她也就是在这里嘀咕嘀咕,在苏茴面前,她现在乖巧得不得了,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说,平时也绕着苏茴走,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这个人她惹不起,惹不起就只能躲了,她躲还是躲得起的。
    周小晴也知道,不过她没有那个心思了,虽然如果是原先她会挺好奇,或许也会来看看有没有什么便宜可占,但是现在,她怀的这一胎不太安生,那时候被家里出事的消息打击到了动了胎气之后,一直怀的就不太舒畅,跟苏茴收到包裹时间差不多,她收到了他大哥写的信。
    大哥收到了爸妈的信,上面有地址,不过信上的消息不多,只有几行字,说自己安顿下来了,平安,让她们几个自己好好照顾自己,除此之外,没了。
    当然,周小晴不知道的是,周家大哥收到的那个信,还是用报纸的边边角角写的,爸妈那边连一张空白的纸都拿不出来,这处境可见一斑,但是这么揪心的话,他不好跟这边的弟妹说,他自己扛着就够了。
    不过看着爸妈的那个地址,周小晴三人都没办法笑的起来。
    虽然知道了爸妈的地址,知道他们在哪里安顿下来有个着落的地方,他们放松了不少,但是那地方,太偏远了,还是特意去找了地图才知道那地方在哪里。
    周小冬和周小雷心里计划着,等他们有假期了去那边看看他们,现在的话,他们这里也做不到别的,就是收集一些这里的土特产,给大哥寄过去。
    大哥怕他们冲动,地址都没给的太具体,要寄东西只能先寄给他,然后再转寄给爸妈那边。
    周小晴因为这事儿,心里烦乱,她肚子里的那个不消停,娘家那边这样,又不能跟这边的人说,心里压着,身体原本就有些伤了,双重夹击之下,她憔悴了很多。
    别人不知道她娘家那边出了事儿,只以为她这胎怀的辛苦,说了不少安慰的话,不过跟她上一个相对比,上一个可没有这么调皮,上一次是儿子,这次这个不一样,难道是个女儿?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听着这个说法,李满芬对她的态度没有之前那么上心,这要是个丫头的话,她才懒得费这么多心力。
    李满芬和赵来娣觉得那边藏私,除了自己抱怨几句,也没其他办法,就这么过去了。
    村里一时间风平浪静,一片岁月静好,知道陈东华离开的日子到了,才起了些微波澜。
    这时候还没有到开学的时候,但是他之前就有假期,他先回家陪陪家人,到时候直接从家里出发去上大学,这边的手续该办的已经办好了。
    他离开没有谢睿那时候那么大的阵仗,那时候村里有些声望的都来给谢睿送行,感谢谢睿给他们村作出的贡献,这一次陈东华离开,基本就只有知青点的人惦记着。
    陈东华看着这里的人,熟悉的场景,忍不住有些怅惘。
    他在这里有十年了,他终于可以回去了。
    他的坚持没有白费,这么多年来,许多人都劝过他放弃,在这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但是他不甘心,坚持下来了,坚持到媒婆看了,就要取笑他心气太高,不合群,他都忍了下来,现在,他的付出有了回报,要是他在这里有妻有子的话,就无法走的这么干脆利落了。
    张成业作为大队长也来给他送行,苏茴不在,她跟陈东华的交情一般般,就不去打扰了。
    张成业说了跟那时候谢睿离开差不多的话:“这里一直欢迎你回来。”
    陈东华眼眶微红:“谢谢。”
    他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大雨哗啦啦的下着,今年的雨水多,大雨滂沱的情况不少,不过今年的大家伙儿的情况都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因为大部分都铺上了瓦片,漏水的情况有,但是比起之前外面大雨,里面中雨的情况好多了,一般一个面盆、一个木桶就能解决。
    因为到了雨季,大家伙儿都比较清闲,都在家里躲雨,有的会在家里收拾家里的卫生,有的就会拿着一些手工活去别人家串门,赵夏兰就拿着一些筛选过的稻草杆子来她这里串门了,可以跟苏茴一边聊天,一边编席子。
    不管是做雨衣,还是就当席子用都可以。
    如果不是在编这个,就是在纳鞋底,或者是做针线,再不济还能挑豆子,总之,永远有活干。
    在八卦完了知青点那边的事情之后,赵夏兰看了眼和几个孩子的距离,凑过头来压低了声音:“有个事你可能不知道,我给你说说。”
    苏茴:“什么事儿。”
    赵夏兰:“之前传闲话的那次,那个男的,张术,你还有印象吗?”
    苏茴点头。
    赵夏兰眨了眨眼睛:“我跟你说,他现在在相看呢,女方那边跟我娘家那边有点七拐八拐的关系,知道我在这个村,跟我打听,我才知道的。”
    苏茴漠不关心:“哦。”
    赵夏兰:“你态度就这么冷淡啊?”说是这样说,没什么反应才正常。
    “我觉得他也该是时候找一个了,他这么快找,估摸着也是被你那时候给吓到了,怕你对他们做什么,现在过去了一段时间,风头也过去了,没什么人关注了,偷偷的成家,就彻底撕扯开来,证明当初的流言纯粹是子虚乌有。”
    苏茴点头:“这跟我没关系。”
    赵夏兰赞同:“是跟你没关系,不过知道了心里有数。”
    这说完了,赵夏兰的声音也恢复了原来的大小,但是她以为她压低了声音,另一头4个孩子会听不清楚,毕竟现在外面还哗啦啦的下着雨呢,但她没料到的是,他们几个相比起常人来,个个都要耳聪目明一些,没有听得很仔细,但大致是听到了,不过听到了也当做没听到,这事就跟妈妈说的一样,跟她没关系,跟他们几个更没有关系。
    李满芬和张根生了三儿二女,第一胎张菊,然后是张全,然后张平,张兰,张贵最小。
    她生的这几个孩子,在子女上都挺有缘法,张菊生了三个,有儿有女,张全生了四个,有儿有女。
    张平这边四个,全是儿子,张兰生了两个,恰好是一个好字,张贵那边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他媳妇怀着第二胎。
    子孙兴旺。
    这五个人,日子都能过的去,单要评论个究竟,过的最差的是张菊。
    她就和她男人老实下地干活挣工分。
    跟她相对比,张兰的日子是过得比较好的。
    虽然一开始,嫁的跟张菊一样,都是乡下的庄稼汉,还是同一个村的,但是后来,她男人有贵人相助,时不时会被叫去做零工,不一定每个月都有活,但是一年十二个月里,六个月是能保证的,加上离家里不是很远,每天早出晚归,攒下了不少钱财。
    不过他们两口子都没有怎么花钱,因为他们想要把钱攒着,然后在镇上买个房子,不论地方大不大,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到时候能把户口迁移过去。
    她男人不是没有做正式临时工的机会,但是每次都被卡在了户口这方面,然后跟机会失之交臂。
    他们一直打听着镇上的房子,镇上的房子也很难得,很多人住的比他们乡下地方还要拥挤,十几二十个平方的地方,住了五六个人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些房子大都是厂里供的,大家也不会想着要去买,想买的话那价格可不低,而分的房子虽然地方不大,但那是免费的呀,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想要买也没有地方卖。
    镇上说实在也不是很大,家家户户人口多,都不够住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卖掉?
    他们就一边打听着消息,一边慢慢攒钱。
    为了买房迁户口这个目标,就算家里的经济情况在她男人兄弟中是最宽裕的,却一点也不显眼,日子照旧过得紧巴巴。
    好不容易,今年打听到有个老大爷,他有间十平米的旧房子要出售,这十平米分开前后两间,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头,但这房子能入户,价格因为房子破旧也还可以接受。
    这个房子独门独户,有个二十多平米的院子,底部是砖,上面还是泥砖,顶上铺着瓦片,放到村里一点也不突兀的老房子,开价四百,砍价砍到了三百八。
    如果是在村里自己建的话,估计也就两百多,大头都在底部的砖和屋顶的瓦,但没办法,就是县城的地之值钱,哪怕这么破旧了,房子还时不时的漏水。
    张兰的打算是先买下来,落户,之后找机会把男人的工作落实下来,慢慢攒钱,之后可以推平重建,到时候全部建起来,也有三十多平方,他们一家四口人,还是可以的。
    都跟屋主商量好想要买了,他们自己手里有积蓄,但是距离三百八还差点,就想要跟他两个兄弟借钱。
    她公公已经不在了,婆婆跟着大儿子过活。
    张兰她男人是老二,上面一个大哥,下面一个弟弟,一开口,大伯哥说好借,但一回头就反悔了,还说要跟他们借钱,借钱要做什么呢?这房子他也想买!
    她婆婆也出来说,那房子不如他们先借钱给他,让他户口转过去,也在城里找份工作,不管是什么都好,到时候有了工作再慢慢还钱给他们。
    这让张兰气个倒仰,他们就借四十,他要倒过来借三百多,有这样借的吗?
    而且镇上的工作当作那么好找,说能找到就能找到?
    城里有户口的人这么多,也不见个个都有工作啊。
    她男人有贵人帮忙,都不敢打包票!
    </div>
    </div>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