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从市里回来,跟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说要带我们去市里逛一逛,我非常高兴,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个开头,就好几个字不会写,他要停下来去找字典,然后对照着写上去。
    认字跟写字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字会认识,却不知道怎么写,也容易漏掉笔画。
    他一向能说,四百字的要求,他算了一下,其实不难,他大致数了数,就超过了,但是,这个字该怎么写啊?
    早知道在妈妈和哥哥教他认字的时候,就不要偷懒了,现在一个个的找字典,好麻烦啊。
    他想要向大哥求救:“大哥……”
    张保国奋笔疾书,装作没听见,张卫国哀怨的看了他一会儿,继续埋头苦翻字典,等到张保国好不容易写完了,他还没开口,张保国已经拉住了张安国:“来,你说你要怎么写,你来说,我来写。”
    张卫国:“……”
    他有点委屈的鼓了鼓嘴巴,继续埋头翻字典。
    张安国没有像张保国那样有清晰的思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里说一句:“我们看到了四个轮子的车,它跑得很快。”
    然后下一句就“我们到了电影院,电影很好很好看,里面还看到了枪和大炮……”
    天马行空。
    张保国三年级,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写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大部分都是自己会写的,到了张安国这里,多了不少需要自己找字典的,写着写着,他发现,三弟写的篇幅比他的还要多。
    他写完“我们去吃了红烧肉,肉是一块一块的,很好吃,还想再吃”这一句话,停笔:“你超字数了,够了。”
    张安国眨了眨眼睛,没有概念,三百个字,应该很多吧,他说了也不是很久很久啊,写完了?只是:“我还有些没说完,大哥,我还要说,我要都写下来,妈妈说最低三百,没有说最高多少啊。”
    “哦,你好聪明哦。”真棒棒。
    张保国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张安国失望的看着他,张保国沉默三秒,认命的继续拿起笔:“你继续。”
    大部分时候三弟是很安静的,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很唠叨,这时候,张保国恨不得他一字千金。
    张卫国看这样,同情的看着大哥,刚刚的委屈就像被大风吹走的云彩。
    大哥,你辛苦了!
    他偷偷拉着四弟:“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这么多,你看大哥多辛苦啊。”
    张定国赞同,拉着他:“那二哥你帮我吧,我也有好多想要说啊。”
    张卫国脸上的表情僵住了,看着四弟表示:“我的还没写完呢,我还要很久。”
    “真的。”他强调:“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他决定,能多慢就多慢,反正卡在那三天时间内写好交给妈妈就可以了,他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拖延大法。
    至于大哥……不好意思了,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什么不死贫道吗。
    苏茴从芥子空间里面摘了一篮子的嫩玉米,十根,每个人两根,这晚她不打算做饭,她拿出小麦粉、玉米粉混合,煎饼,加上点葱花、芝麻粒,然后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酱料,薄薄的涂上一层,卷起来送到嘴里,别提有多好吃了。
    吃完了香喷喷的煎饼之后再吃香甜的嫩玉米,又是一段美妙的享受。
    苏茴把他们几个的感想都收了上来,张保国的是正常的一页纸,正反面都写上,大致就是六七百字,张卫国的五百字左右,而两个小的,张安国那份惊人了,足足写了三页纸,正反面的那一种。这字数都有两千多了。
    苏茴有些惊讶的看了看。
    张定国的要少一些,但也有七八百。
    怪不得一直看着他写写写,张保国这个大哥辛苦了。
    苏茴收起来,先是检查错别字,之后检查语法,检查病句,再让他们仔细看看其他兄弟怎么写的。
    张保国进步最大,毕竟是写了这么多,张卫国也学到了,最起码以后他认字认真多了,没有那么马虎。
    他的错别字太多,抄的手软了。
    张安国和张定国听着大哥念他们的,觉得没有大哥的听起来好懂,听到他说按照时间线,他们决定下一次也这样,用妈妈的来说,就是有条理。
    张保国有些无奈,他在写他们说的时候也这样说了,他们就是不听,这是自动忽略了吗……
    ————
    今年新来的知青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做柳岩新,女的叫做周小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好,都在水平线之上,他们在来到李村的路上相谈甚欢,男的明显对女的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他们两个都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可以用响应上山下乡的政策,不过他们家里人坚持,就多读了两年书,高中毕业了才下乡。
    他们家里人才不认同那些人洗脑,认为下乡是大展宏图,家里的长辈,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才从乡下进城的长辈,哪里不知道乡下的模样,下乡容易,以后回来就难了,这么些年,下乡之后能回来的有几个?
    说又说不听,有些话又不能说出口,只能尽量的拖延他们下乡的时间。
    一开始他们来到李村的时候,确实想要大展宏图,可是跟着下地干活没几天,他们就有些受不住了,原来这才是乡下真实的模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们做不到什么,这里的人也没有那么欢迎他们,这里的队长,不咸不淡的把他们交给陈东华,没有他们脑海中想象的委以重任。请教讨好,他们顶着个大太阳,在烈日下干活,辛辛苦苦一整天,挣到的工分还比其他的知青又少,记分员还有理有据,说他们干活太慢了,还会误伤庄稼。
    他们做的很辛苦了,但是确实比不上人家,想要抗议都站不住脚。
    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信念,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段时间,陈东松了一口气,没关系,迟早都会适应的,只要不作妖,他都能接受。
    想起隔壁某个老乡那知青点发生的事情,有新知青来的时候它都要在心里向上天祈祷,千万不要把那些动不动上纲上线、要斗谁斗谁、没有证据也要积极寻找创造证据的“积极分子”分到他们这里啊!
    相比起在烈日下干农活去,当然是帮忙制瓦比较欢迎。
    虽然那里的活也不轻松,不管是踩泥土,定模还是烧窑,都轻松不到哪里去,但是这好歹可以在树荫下干活,而且可以拿十公分!
    他们两个也提出要去帮忙制瓦,不过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人选是大队长选的,不是壮劳力不要,至于女的,根本就没有女的,柳岩新刚毕业,虚岁才18,还是个少年,小胳膊小腿的,哪里比得上那些一把力气的青壮年。
    知青点只有三个人在制瓦,谢睿他是师傅,缺了谁也不会缺了他。
    林荆南,他一开始就跟着打下手,相对来说比其他人会更熟练一点点,而且他还是谢睿在知青点里最好的朋友,不看僧面看佛面。
    陈东华,他也是壮劳力,而且他还是知青点的负责人。
    其他的就全是村里面二三十岁青年。
    他自己的儿子年纪小了些,都没有安排进去。
    村里还有其他会比较轻松一些的职位,比如计分员、会计、仓管员等等,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有人了,在知青点里面,他们年纪最小,论资排辈的话也是最小的,学历高中,可是知青点里一半都是高中,没有什么话语权。
    他们很快就焉了下来,慢慢的、安静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们这一次来的才两个人,自己单独做饭的话太麻烦了,而且这样轮的话也要轮很久,按人头算,谢睿他们四个人一起吃饭,是最少的,就并入到了他们这一组,粮食大家一起出,轮流做饭,女的轮流做饭,男的轮流挑水打柴,彼此分工合作。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也算暂时适应了下来。
    乡下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城里,但是也有很多城里是没办法比得上村里的,比如说,现在这个时间,乡下是最不缺吃的了。
    山里有各式各样的野味,就算没有粮食,光靠这山里摸寻到的东西也能熬过来,各式野菜,各有风味,城里的话,买什么都要花钱,餐桌上最便宜的蔬菜也是要算着量的,而他们这里,野菜这东西,是最不需要计算的,尤其是这种时候。
    不过他们也不会浪费,去摘了野菜回来,多余的就制成菜干,留到冬天的时候吃。
    因为一起吃饭,他们自然也见识到了四个个前辈人手一个的罐子,每个罐子都不太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普通通的红薯杂粮饭,看上去只有纯绿色的野菜,加上酱料之后,胃口翻倍,美味翻倍,让人口水直流。
    他们忍了三天,就决定不忍了,他们从家里带来的存货吃干净了之后,再看着实在是忍耐不下去,尤其是他们刚来,第一顿饭的时候免费送了一些让他们尝尝,尝过之后,就更无法忘怀了。
    来到的第四天,周小晴吃着盐少,没滋没味的开水烫野菜:“谢大哥,你们这些酱是自己做的吗?教教我吧,实在是太好吃了。”
    这一声谢大哥,喊的甜意十足,眼里似乎都在闪耀着小星星。
    旁边的这么多知青里面。也是挣得最多的柳岩新面容有些不快,但是他们又不是真有那关系,只能自己生闷气。
    “不是,这个是我们跟村里一位大姐交换的,她做这个有一手绝活。”
    “原来是村里人做的啊。”她秀气的眉头微微皱起,城里跟乡下,还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卫生条件,她第一次在这里上厕所的时候,脸都青了,她也看过别的村民家的厨房是怎么样的,那个卫生条件,实在是……
    “村里人做的……”能下口吗?她脸上有些纠结。
    “会不会很不讲卫生啊,我之前看到有人碗都不洗的,用叶子擦一下就放回去了。”
    “不会的,苏姐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家里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听到这里,周小晴松了口气:“这样,那你们是用什么交换的?”
    大部分都是用钱,少部分用东西。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这样说。
    “自己拿材料请她帮忙,比如说这个黄豆酱,就自己拿黄豆,花生酱就拿花生,香菇和肉也是自己拿去请他帮忙的,大家互帮互助,作为回报我们会帮她干活,或者送些自己有的东西。”
    黄豆跟花生他们是有的,张成业惯例的在每个新知青来的时候就发了足够他们撑到分粮食的口粮,到时候再按照他们的工分扣掉,这其中就有黄豆跟花生,不过量都不多。
    周小晴理所当然的冲着谢睿撒娇:“那我也请她帮我做,我那里还有一些黄豆,她家在哪里啊?”
    林荆南:“?”
    这个理所当然的语气,认真的?
    苏姐理都不会理。
    周小晴看到了他诧异的眼神忙补充:“帮你们做的时候顺便帮下我,应该没问题吧?”
    这个顺便的意思就是指她出材料,其余的不出是吗?
    谢锐摇头,觉得先观望观望吧。
    “我这里还有呢,近期不打算再去拜托她,下次再说吧。”
    村民之间,就是请人帮忙孵个小鸡,都要多给几枚鸡蛋当作谢礼,怎么可能让人帮忙什么都不出,当然,实在亲近的关系,那是什么都不用给的,给了才是生疏。
    他们手里还有酱,近期内大家都不去做新的,周小晴就提出有多的借一些,之后再还。
    柳岩新十分赞同。
    吃这个饭菜,实在是太没滋没味了,尤其是看着别人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
    就有人分个半瓶给他们,多的没有,这东西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天气这么热,也不能保存很久,要是发霉了就太可惜了。
    就这半瓶,因为不认识,他们吃的节省,也熬过了一段时间。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谢睿收的收包裹,让周小晴看见了,彻底惦记上了,有意无意的对着别人打听谢睿家是干什么的?家里有谁?在哪里之类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别人不介意说一说,更仔细的,不好意思,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然后大家的酱都见底了,谢睿去下“订单”。
    苏茴:“怎么样,相处一段时间,新人是会捣乱的人吗?”
    有不少人是用钱买的,要是被揭发出去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谢睿不敢打包票,苏茴就明白了:“不要给我钱了,以物易物。”
    </div>
    </div>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